黑蓝论坛
标题: 缺陷诗 [打印本页]
作者: 啊呜 时间: 2014-5-2 23:18
标题: 缺陷诗
本帖最后由 啊呜 于 2014-5-3 16:09 编辑
今年写的东西几乎每一首刚修改完,就觉得缺陷很明显。于是修改就成了一种偏激的行为,充满倔强而痛苦的执拗。因此,写作是一件变态的事情。不说了,贴诗:
冻雨
这些失了翅膀的飞蚁
向地面聚集过来
面包蜡黄、受潮、枯萎
让人每一口都像在自食其脸
咳嗽……咳一个死结
皱纹即谜团,迟钝、重重
罪孽深重,不记录恶行
无人再更改边土疆域
无人再就地掘坟
一粒雨和下一粒雨的间隔
柔弱拥挤,和水洼一样
群鸦
——题梵高《乌鸦群飞的麦田》
他们飞过来,压住稻田
像夕光压住阵亡者
又像一场油腻的相扑比赛
阻止了自我的言说
使沉寂拥有火焰的姿态
乌鸦们褪下羽毛抬高原野
黑土地淹没黄金
梵高吻了一吻天空
满嘴含糊不清的祝福
召唤北极的冷空气
喑哑,已成为衰老本身
许多风窝也无力抗拒
盘旋着,盘旋着,成为星夜
但没有哪种离世
会比夜晚来得更慢一些
牧神的头
高阁上,犄角顶住房梁
后面是风雪的窗口
就好像他一直在向内观察
而把身体裸露在严寒里
雪地上轻佻的狐狸
或者喘着粗气的野猪
恐怕,并不乐意停下来
黄雀自有沉默者担任
它们急着离开
要赶在冰消雪融之前
一窥水边沐浴的胴体
等万物盛放,春不足惜
多少死亡弃掷荒野
也不抵一颗冷冽的心
晚祷
晚祷从衰老那一刻开始,点白烛、符咒
念:“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
先出太极图,“一照化灰尘”[1],焚烧青葱,暮色的孤寂
洞若观火的目力,也勾不起欲火,求不得焚身
枯坐。因坐而枯,而行将就木,而沉沉如古
次翻“啸命风雷”[2],翻出虚空的白、星夜的白、鱼肚的白
是鱼刺,是兽齿,是狰狞已入木,三分有余
而透胸背。连自己都不曾见识的挣扎
最后寻一处往生:三秋已凋敝,一瓢饮春秋
我才是那归泽的一茎荒草,一缕青烟
抱着三春晖、仲夏梦,仍在求一匹年轻的白马
嘚嘚,踩碎屋瓦,踏破铁鞋,也要带我离开
注:
[1]语出道教太极图咒。
[2]语出道教水雷神咒。
作者: 李能 时间: 2014-5-2 23:56
好看,独特,第一个有些句子很棒。最后一个绵密。
作者: 也也夕 时间: 2014-5-4 10:39
啊呜的诗给我的感觉是一直有一种沉静,坚定的语感在里面,很少见到你表达的焦虑。
作者: 啊呜 时间: 2014-5-4 16:21
也也夕 发表于 2014-5-4 10:39 
啊呜的诗给我的感觉是一直有一种沉静,坚定的语感在里面,很少见到你表达的焦虑。
好吧,第二次听到有人这样说了。
其实我一直都觉得“表达的焦虑”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比如我们今天会说柏桦的诗歌有明显的叙“史”层面的焦虑,但事实上,我会怀疑焦虑本身是否真的存在。不只是因为我自己写作没有这种感受,更因为我读别人的诗歌也很少会作焦虑层面的思考,或者干脆说,我没有感受到焦虑,包括读柏桦。我更愿意从题材选择等角度去理解那些所谓焦虑的表达。在我看来,焦虑几乎是一个并不成立的命题。
另外,我每次都会想到臧棣给王敖写的那篇文章《无焦虑写作》。在我的感觉里,如果柏桦的写作存在焦虑的话,那么王敖应该也有才对——王敖在修辞上的执着难道不算一种焦虑吗?当然,臧棣说的是王敖不依赖于平衡力的掌控,但不依凭此的话,必然依凭于彼。从新诗写作的大环境看一种焦虑,和从个体写作者角度看一种焦虑,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分别,大环境中的焦虑终究是从个体身上呈现的。
如今焦虑的问题被谈多了,我倒意识到自己本身是焦虑的。只不过思维的焦虑和文本表达的焦虑又是两个概念,我并不愿意单纯从某一个角度谈无焦虑,因为感觉这样的方式会把其它层面的东西遮蔽掉。
纯属感受。
作者: 剪刀手小黄瓜 时间: 2014-5-4 17:23
我觉得我写作的时候的思维的焦虑,和写完了以后诗歌表现出来的焦虑,都挺严重的,除了焦虑还有强迫症这可如何是好……
作者: 落荒猫 时间: 2014-5-7 17:30
不是很懂表达的焦虑是什么意思
作者: 乙左左 时间: 2014-5-7 17:43
感觉飘,没实体
作者: 小托夫 时间: 2014-7-22 18:25
挺好,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