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04-1-5 23:52:12的发言:
例如,在《蓝》当中有这样一组影象切换,前一个镜头的画面展现是女主角侧身匍匐在黑暗的房间里的床上,先是一个整个床全景,机位几乎不动,然后镜头稍稍拉近,焦距瞄准停留在最亮处的皮肤上,轮见的画面中——最“亮”的光源和焦距落在她的头部裸露出的皮肤上,(其实,我们只能看到她的小半张脸,身体的其他部位全都笼罩掩埋在黑暗下的被卧里。),她正在试图用力的呼吸(好象是处于压抑中的呻吟状态),整个是处于冷光源下的沉闷的冷色调,会让人观众也同样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鼻孔和嘴巴完全填充在被窝中时造成的那种短促的呼吸障碍所引发的种种克制的危险性隐患;随着镜头的缓慢收缩,似乎身陷其中人的呼吸和脉搏都迎合了痉挛和不可抑郁导致了粗大钝角的褐色实心泡沐和承重颗粒淤积漂浮在潮湿地黑暗之中(我在看的时候就有这种感受),等待“愈合”的画面则是一个长镜头的“绝对静止”的画面——金色阳光下的几棵树于逆光中的全景特写,风不断的把树叶和细枝吹动——营造出一片生机活力的图画,依稀感觉到画面中的树仿佛正在匀速舒缓的呼吸着阳光和温暖空气中的圆润的风,这和它前面的画面中的“粗大的呼吸声”构建了极大的“反差波纹”,这种“原冲突”成就了单个影象之间的节奏和韵律,同时,也使整部电影的镜头和影象的切换交接更加顺滑富有跳跃的音律性。影象中的声音发生对于整个电影也同等重要,如此重要的元素不容缺少和忽视,电影中的每一个细小声响都是构成电影音乐性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抵达有节制地精炼的“声音”的境遇等同于导演着力任何一个可控制的画面时之于构建整个所花费的精力比率。
以下是引用司屠在2004-1-14 9:38:13的发言:
边看边笑到底,它的尾巴太巧妙,但贾木许在叙述时绝不奔其而去,也不洋洋得意,非常棒。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04-1-6 22:05:17的发言:
……《白》《红》还没看,不过,估计我不会象喜欢《蓝》喜欢她们了。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