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柳溪对,又三年 [打印本页]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10
标题: 柳溪对,又三年
午后,天空滚过一阵雷声,
避雷针拧紧一两颗星星。
——这首反战诗,
被低飞的海鸟
限制在两公里的范围内。
而猫的波斯诗、生日诗,离韵脚更近。

在空中,吞云的黑暗
向外翻涌。对过去——
慢一秒不算、少一克不行;
而现在,一首乌有诗,
也并未使蛇陷入昏睡,
增加冰冷的品质。它

从来不为我们而来。
这回是消灭,
下回,下回不辩东西。
我们问本地人。他们用
云母缝补着反光,
和在傍晚祈祷中看到的不太一样。

                  2004.6.
作者: 吴海燕    时间: 2007-8-4 13:10
气挺足,难免有粗糙的地方。[em13]我估计你又要改的。

有个微不足道的小意见:第一和第二行,用量化的词,有些别扭。
作者: liawst    时间: 2007-8-4 13:10
那个姿态化掉了
老枝上长出新芽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10
以下是引用吴海燕在2004-6-20 22:23:35的发言:
气挺足,难免有粗糙的地方。[em13]我估计你又要改的。

有个微不足道的小意见:第一和第二行,用量化的词,有些别扭。
粗糙你看得很对或许。我也是有意要这样的,你说的漏气和精致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我不太明白。有时候你想表达地通俗一些,反而适得其反。这也就涉及到你的小意见,我觉得这是“俗”的表现。
作者: 吴海燕    时间: 2007-8-4 13:10
没怎么明白你说的。
首先:“很对”和“或许”就让我疑惑。
第二:漏气就是漏气,精致就是精致,是诗歌需要的标准,漏气就不是好的,精致了也不一定是好的。
第三:我不会术语,你感兴趣就听听我的大白话。我是说:你的这首诗气息很充沛,层次是饱满的。就是开头有问题,如果我能具体地说出问题在哪里,那就是我写的诗了。

大概就是这样,你将就着理解理解呢。[em15]
作者: 陈舸    时间: 2007-8-4 13:10
一阵,一两,一秒,一克,一首,一样,呵呵,还真有不少单位
作者: 陈舸    时间: 2007-8-4 13:10
而现在,一首乌有诗,
也并未使蛇陷入昏睡,
增加冰冷的品质。它

从来不为我们而来。
这回是消灭,
下回,下回不辩东西。
我们问本地人。他们用
云母缝补着反光,
和在傍晚祈祷中看到的不太一样。

我比较喜欢这一部分。二十月最近这几首诗我觉得是出现了一些粗砺的东西,但因此我也觉得大气开阔了很多。这里面应该有个度的问题吧。开头的部分觉得直了些。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10
以下是引用吴海燕在2004-6-20 22:46:52的发言:
没怎么明白你说的。
首先:“很对”和“或许”就让我疑惑。
第二:漏气就是漏气,精致就是精致,是诗歌需要的标准,漏气就不是好的,精致了也不一定是好的。
第三:我不会术语,你感兴趣就听听我的大白话。我是说:你的这首诗气息很充沛,层次是饱满的。就是开头有问题,如果我能具体地说出问题在哪里,那就是我写的诗了。

大概就是这样,你将就着理解理解呢。[em15]
我一直比较赞同写有缺点的话.这个好象和你有分歧,呵呵,是历史问题了.最无懈可击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最弱的作品.
我还是没明白你说的"漏气"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以桦皮为衣的人》
柏桦

这是纤细的下午四点
他老了

秋天的九月,天高气清
厨房安静
他流下伤心的鼻血

他决定去五台山
那意思是不要捉死蛇
那意思是做诗

“雪中狮子骑来看”

这里面我觉得最后这一句很关键。但似乎和前面又没有发生任何联系。这是不是你说的“漏气”呢?我觉得柏桦的这个作品并不精致,最后一句很突然,也很奇妙。
作者: 两眉    时间: 2007-8-4 13:10
以前的因为精美技术化而有些小心翼翼,现在要莽撞一些闯出一条血路来吗?
作者: 吴海燕    时间: 2007-8-4 13:10
如果是公众性质讨论,有抵触情绪在旁边蹲着,那我就得注意一点,那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如果是就事论事的讨论,鉴于大家都想把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交流清楚的基础上,可以作朋友式的讨论。
首先我觉得你举的例子不太好,我很难说清楚。在我看来这首诗的主要特征是“调”而不是“气”,他的最后一行和前面的调调上很和谐,只是我不喜欢而已,没什么谈得上漏气的。不是说过了吗,“漏气”和“精致”一点亲戚关系都没有,你不要拉郎配。
举个例子说漏气:你本来想举起扛铃,你来就是为了举起杠铃,你对这个动作有把握。但是你在举扛铃的时候出现了其他情况:你考虑了一下动作过程中的姿势是不是好看,或者你好象想起来你的裤子前拉链没有拉好,或者你想起前面那个运动员的成绩对你很有威胁……反正就是一些杂的事情。不管你后来有没有把扛铃举起来,这一些事影响了你完成这个动作。这就是漏气。
你再将就一下吧。想想举扛铃[em49]
作者: lufeifei    时间: 2007-8-4 13:10
好象吴经常说“漏气”这个词,指的是节奏出现不协调的地方吧?或者是不太圆满而出现了节外生枝的现象?气势弱了一些?
可以接受这种说法,诚恳请教。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10
看来不是我一个人不明白你说的"漏气".但你举的例子多少让我明白了一些.这个"调"啊"气"啊的,我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10
以下是引用吴海燕在2004-6-20 22:23:35的发言:
气挺足,难免有粗糙的地方。[em13]我估计你又要改的。

有个微不足道的小意见:第一和第二行,用量化的词,有些别扭。
又看了一遍,没什么需要改的了.
作者: 子梵梅    时间: 2007-8-4 13:10
我高兴你拿了柏桦的诗做比,它确实可以用来回答对方的问题。
所不同的是,柏桦的清晰,你的还浑浊。
作者: 安灰    时间: 2007-8-4 13:11
人物败》雪窜》天气预报》陌生人》……
二十月的诗作让我想起钳工   
精致螺丝钉的稍多使用,使骨架结构呈现出一种危倾的稳固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