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红色小提琴
[打印本页]
作者:
好女子妙玉
时间:
2007-8-4 13:11
标题:
红色小提琴
红色小提琴
为了第一个新生儿子的诞生,小提琴制造大师尼可洛布索提用尽毕生的心血,制作一把最具代表性的小提琴,要让它成为新生儿子诞生的祝福。可惜天不遂人愿,爱妻死于难产,这个费尽苦心的贺礼,瞬间失去了意义。尼可洛布索提还是决定完成这件作品,并加注妻子所有的特点与他对未来新生儿的期待在这把小提琴上,也因此这把小提琴拥有他今生最深的思念,红色小提琴的传奇也由此展开……
故事根源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始终贯穿影片的有两个主要的情节,一个是小提琴从诞生到最终被珍藏的传奇过程,另一个是决定小提琴最后归宿的鉴定过程及纽约拍卖会现场。前者浓墨重彩,导演用大量篇幅记叙小提琴在一个多世纪的流传中超越高山海洋,这一部分的节奏快慢有致,娓娓道来中详略得当。这把小提琴在漫长的岁月中身心俱损:漂亮的“油漆”已经斑驳,琴弦已经陈旧,镶嵌在琴把上的小粒红宝石也被人卸下。后者悬念迭起,节奏安排十分紧凑。时空变幻,在鉴定过程中,专家被小提琴独特的红色深深吸引,但不清楚那红色的是什么,执着地给它做DNA检测,结果出来后,专家复制了这把小提琴。有一段高潮是在这里,故事背景切换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爱妻已经病逝,尼可洛布索提仍然决定完成这件作品,将妻子背到制作小提琴的作坊里,平放于桌上,她的手臂垂下来。用剪刀剪开她的手腕,鲜血流淌下来,倒在玻璃瓶里。“是什么令两者差别这么大?”疑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红色小提琴的与众不同最终被揭开。
在小提琴流传的故事中,有段经历发生在中国。“这场运动由一个伟人发起,你将被判有罪……”小提琴成为资产阶级的乐器,人性的压抑在这里被放大并达到极限。有人要将它付之一炬;有人千方百计地要保护它;有人珍藏着它直到死去。而在欧洲,小提琴师曾一边拉着琴一边沉浸在疯狂的纵欲中。琴声优美华丽,带给人享受,更是奢靡的。这一部分的描述真实且残酷,剥掉所有温情脉脉的面纱,切入肌肤。不同的态度都在这个时期集中体现,人性的残酷,愚昧交织在一起。对于像我这样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透过这把琴,能找到一些影子,折射出人内心的冷酷和怜悯。
影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明,一条暗。带给人联想,引发无限思索。明的是杰西卡的占卜,对那五张牌的解释,始终连缀全片。暗的是爱,是尼可洛布索提对妻子孩子的爱——沉默且持久。片中的色调是暗红暗红的,凝重的颜色衬托着主人公的情感,像色彩强烈得要喷之欲出的油画。片中欧洲的部分,演员的服饰繁琐高贵,收腰的及地长裙,蕾丝花边的白衬衣,造型别致的礼帽,,,,,,这种典型欧洲贵族气质的打扮在很多电影中出现,比如《惊情四百年》,《莎翁情史》。色彩,服饰,故事内容三者处理出浓浓的历史质感。
如果仅仅是听,会发现这是部极好的小提琴独奏曲,琴声高亢时或欢腾或嘹亮,呜咽时或凄厉或悲伤。镜头里有很多小提琴特写的时候,琴声会骤然响起。影片开头,小提琴被尼可洛布索提制好挂起来的一刻,琴声突然响起,锐丽的声音,凄美悠扬地飘荡在高空。仿佛一个高音歌唱家将要撕裂声道的歌唱,那是致命忧伤。
确切地说,这不是一部爱情片或者艺术化的商业片。也许是部概念片。剪辑上巧妙精确,高潮部分的点睛之笔,久远的过去与熟悉的现在交错重叠,使全片的叙述生动轻松。
很久有看到这样唯美的影片。我不想查阅任何资料来了解这部影片的导演,演员,票房,投资,因为故事本身已经足够让人感动。一把小提琴,蕴藏着深厚的真爱,经受岁月的风风雨雨。爱与生死,离别与怀念,激情与重生。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预知,深藏在内心的爱可以有多么广博。
作者:
一头芒果
时间:
2007-8-4 13:11
你自己写的吗?这个电影是挺好看的。但是我觉得片子的精妙之处就是你提到的几条线索的穿插,其他的就只能算是中上之作,它还是缺了一点什么。说不清楚。看起来不费脑筋就是了
作者:
powertee
时间:
2007-8-4 13:21
不错的电影,音乐是世界的共同语言
作者:
小狗子
时间:
2007-8-4 13:21
电影的确是非常感人,相信每一位看过的人都会这么认为
作者:
失語患者
时间:
2007-8-4 13:23
米看過,回家補習!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