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完整的林黛玉
[打印本页]
作者:
邱雷
时间:
2007-8-4 13:20
标题:
完整的林黛玉
完整的林黛玉
我们需要一串句号,来说明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
不单单需要穿绿衣裳的少女径直穿过门廊,如果
她不是爱笑的,不是张屠户的女儿,那我们叫她林黛玉。
而如果她穿吊带装,那夏天会因此更热。
对此,我的担心和我的完整如出一辙。
如果她只是她名字里隐藏的有限的女性,那就有必要
把疑惑断开,分成若干个短句子。这样,即使空气里的嫉妒很浓,
她的女性里的有限的芍药也只会晕一会儿,而不会睡过整整两个八拍。
说话间,那些排队来观赏的乘客已经蘸着主旋律吃掉了全部的序曲,
他们因此更饿了。如果林黛玉怕被吃掉而匆忙退场,这几乎
就是减肥最好的办法了。当然,不一定。
2004.7.29 韶关
作者:
风露清愁
时间:
2007-8-4 13:20
顶
作者:
陈舸
时间:
2007-8-4 13:20
如果她只是她名字里隐藏的有限的女性,那就有必要
把疑惑断开,分成若干个短句子。这样,即使空气里的嫉妒很浓,
她的女性里的有限的芍药也只会晕一会儿,而不会睡过整整两个八拍。
作者:
吴弓
时间:
2007-8-4 13:20
有才气。有语言的自恋癖。还沉溺于一种“知识分子”的趣味中,不能自拔。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0
又来了一个把什么知识分子和民间做分野的家伙!
麻烦您先把"知识分子"这个词给大家解释一下好吗?尤其是我,才疏学浅的.斗胆问您一句~~
作者:
吴弓
时间:
2007-8-4 13:20
你误会了,这里并没有把什么知识分子和民间作分野,只谈“知识分子”,不关“民间”一词,况且“民间”一词也是某些人借用来的被强奸过的概念,与我何干?
这里说的“知识分子”完全是一种值得警惕的趣味,如比较多的书袋子,比较多的洋名字,比较多的曲里拐弯,靠书本或某些成名的“大师”获得灵感,自身的生命体验被肢解,变成用来分析和研究的文本,无病呻吟、插科打诨而又严肃的样子实在好笑。书读多了没错,但关键是要忘掉书,回到个体本身。“知识分子”多少有些学生腔,这种趣味本无什么对错,存在即合理,放到二十年前在中国也是比较先锋的东西,可是放到现在实在有些审美疲劳(对不起,这个俗词又被我用了一次,很大便。)
在某些人看来,诗歌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我也这么看。品质的高下在于一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如果对某些东西理解了,就不会那么轻易写了。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