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燕逊冈便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0
标题: 燕逊冈便条
在一些建筑物的檐下,
有小片草坪供月亮起降。
路边的杉树林
摇动了河山。
浪打浪,它转身
造就了急速放荡,层次鄙夷。
这里有苔藓、黏土和松塔,
他正试图喝下它们的证据苦酒。
而柴油机的气味儿剧
使天空燃烧。
一起反写事件,与昔日
沆瀣一气的偶然性。
多么徒劳,
冬天还在镜中,
它就已收回了光阴的馈赠。
一个过气的甜蜜之人,
三分钟专制小说。
青笋拔高,偏头疼转移日落。
小安祠内一片呵欠,
语气连接着迫害。
不该出现的比这些
更空虚、更阴霾。也更年轻。
它们将雪融化,
而麝香,围困主人的睡眠已有十年。
2004.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9 22:13:44编辑过]
作者: 陈舸 时间: 2007-8-4 13:20
这燕逊冈是哪里?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0
没这地儿,自各编地[em10][em24]
作者: 陈舸 时间: 2007-8-4 13:20
哈哈,这有点博尔赫斯的味道了[em23]
作者: 陈舸 时间: 2007-8-4 13:20
多么徒劳,
冬天还在镜中,
它就已收回了光阴的馈赠。
一个过气的甜蜜之人,
三分钟专制小说。
青笋拔高,偏头疼转移日落。
小安祠内一片呵欠,
语气连接着迫害。
不该出现的比这些
更空虚、更阴霾。也更年轻。
它们将雪融化,
而麝香,围困主人的睡眠已有十年。
更喜欢后面这两段,前面好象有点急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20
过气的
作者: 吴海燕 时间: 2007-8-4 13:20
而柴油机的气味儿剧
使天空燃烧。
三分钟专制小说。
而麝香,围困主人的睡眠已有十年。
这些句子使诗做作了。而一种无奈的、怯生生的情绪在里面影响了诗达到更充分的效果。把这首诗写成“沆瀣一气”这个词这样铿锵多好。
作者: 陈舸 时间: 2007-8-4 13:20
前实后虚,分得比较截然[em04]
作者: foelee 时间: 2007-8-4 13:20
造就了急速放荡,层次鄙夷。
真够晕的,新诗的新都不知哪里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31 1:47:42编辑过]
作者: 王晨 时间: 2007-8-4 13:20
是不是想寻找邪恶的感觉??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0
以下是引用吴海燕在2004-7-30 19:57:46的发言:
而柴油机的气味儿剧
使天空燃烧。
三分钟专制小说。
而麝香,围困主人的睡眠已有十年。
这些句子使诗做作了。而一种无奈的、怯生生的情绪在里面影响了诗达到更充分的效果。把这首诗写成“沆瀣一气”这个词这样铿锵多好。
唉,没法说
作者: 吴海燕 时间: 2007-8-4 13:20
这有什么不好说的。
去掉一些习惯的诗意的东西,就会得到一些真正诗性的东西。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0
我的意思是:你指出的三句
除了最后一句,恰恰是我喜欢的.
作者: 吴海燕 时间: 2007-8-4 13:20
单独地喜欢一首或一组诗歌里面的某些句子——经常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就是产生了所谓的警句,这也便于诗的流传。但作者写时就偏心的话,我总觉得不是一件好事。突兀的句子、词语,破坏了整体的目的,或者无目的的目的。一个诗人如果只是为了说出几句听起来很炫很酷很聪明很高深的句子(尽管这在今天已经很不容易了),是不是流于趣味?
——这个问题正在想,已经想了一阵子了,目前是直觉和喜好,没有完全想清楚。
作者: 吴海燕 时间: 2007-8-4 13:20
我理解的,比如说“剧”、“专制”、“麝香”和“十年”,这些都是痕迹太重的词。而整首诗歌的痕迹不是这样的分量。
发一句话要刷新N遍,几乎练成粉刷匠。
作者: 陈舸 时间: 2007-8-4 13:20
哈哈我也是啊。象柴油机这样的意象还是非诗化的,二十月是强调了语调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0
你说对了一点:就是我对警句有一种难以控制的爱好,尽管我认为这里没有什么"警句".
流传的问题不是诗人要考虑的问题.
有些问题和你有比较大的分歧,可以讨论,就是关于"突兀"的句子.这个可能又要涉及你的诗歌中的"气"的问题了.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0
另外,"听起来很炫很酷很聪明很高深的句子"在我这里理解是一种褒义,很严肃的说.
作者: 吴海燕 时间: 2007-8-4 13:20
没有啊。我觉得突兀的问题是表现欲的问题。正好是作者想要抢到作品前面或者害怕自己不能驾御整体的问题。
你帮我一起考虑警句的问题啊。我也不是极简主义者,认为首饰上就一定不能镶钻石。我考虑的关键是协调,协调才能产生浑圆的持久的力量。
作者: 吴海燕 时间: 2007-8-4 13:20
以下是引用二十月在2004-7-31 21:48:08的发言:
另外,"听起来很炫很酷很聪明很高深的句子"在我这里理解是一种褒义,很严肃的说.
恩,那就是一个很关键的分歧,是出发点上的。这些都不是致命缺点,但我觉得并不构成一个“褒义”的程度,我宁愿看到一句“很精确”的句子,就是你没法表达到这样到位的句子。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0
我喜欢警句,不在乎整体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0
以下是引用吴海燕在2004-7-31 21:54:57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二十月在2004-7-31 21:48:08的发言:
另外,"听起来很炫很酷很聪明很高深的句子"在我这里理解是一种褒义,很严肃的说.
恩,那就是一个很关键的分歧,是出发点上的。这些都不是致命缺点,但我觉得并不构成一个“褒义”的程度,我宁愿看到一句“很精确”的句子,就是你没法表达到这样到位的句子。
[/quote]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我觉得这只是一种语言圈套,抛开这个不谈,诗人谁不是在追求这种所谓"很炫很酷很聪明很高深的句子"?我在乎的是两个人的谈话底则:先把炫和酷的概念做一个澄清.
作者: 吴海燕 时间: 2007-8-4 13:20
靠。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既然你这么早得一定要定下一个局部问题的话。
我们墙角见好了。
作者: 陈舸 时间: 2007-8-4 13:20
两位提出的都是一些需要展开讨论的问题,可能不是三言两语说的清楚的。里面有些东西也都值得我们好好想想。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0
作者和强力读者之间会产生一种影响,我相信这个.
说到"整体",我想起布罗茨基的"让部分说话",当然从写作原理上来说正是对整体的瓦解,我受这个影响比较大一些.其实更信服其中的隐喻:对完美乌托邦的告别.
作者: 吴弓 时间: 2007-8-4 13:20
同意吴海燕。二十月的句子对表达的事物不够直接,心思都用在雕琢上了,过多“造像”,失去了很多“天趣”,语法断句都是老套的西方诗歌思维,使其诗显得浑浊暧昧。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