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图形》,《秋天》,《家门》8首
[打印本页]
作者:
徐淳刚
时间:
2007-8-4 13:21
标题:
《图形》,《秋天》,《家门》8首
《图 形》
在山上看见不少石头,大的,小的,圆的,扁的,
它们尽显出不规则的图形,不似课本中见过的、描写的。
山顶的那块石头很大,很醒目,兀立着,似下山的太阳,
其它石头则是一小块一小块,凌乱地散布在山地上。
有些石头在草丛中,在树下,山地边,有些在路两边,渠道里。
山顶的那块石头最叫人注目,它站得最高,和半山的一棵树
或远处的太阳构成一种瞻望,其它则是默默地,分散或聚集。
山上的石头来自土、沙、大风,来自西部干燥的气候,
它们表面发白,里面含着细微的黑、褐、红,它们的根在沙土里,
似乎非常牢固,它们的影留在草丛里、一小块沙土上。
所有的石头都在一个较平坦的斜面上、凹面上直直站立;
山顶的那块石头和其它石头毫无联系,它可能不再是石头,只成为标志,
其它石头则在某时发生的具体事件中凸现出来,让人听见、看见。
有时一只吃草的羊会蹬下一块,石头哗啦啦滚下去,碎成几块,
要么在半山腰的某个位置停停,跳跃着,再滚下来。
石头总要滚下来。即使没人动它,一块石头也会从山上滚下,
一直滚,画出优美的图形,跌入山脚下的一片稻田里。
《洗 手》
那一年,一个小女孩在柿树下的小河边洗手,
一只废弃的拖拉机轮子突然滚下来,轧死了她。
从此每当我从这里经过,都会想起她,
望着那棵长大的柿树。
《地 下》
有时我将自己比作一个古代的傻瓜、疯子。
如果我写到镢头,写到犁铧,写到地底深埋的血,
那我说的是很久以前的事,一个朝代。
《厨 房》
你知道的,我不敢开煤气灶。
以前用煤球炉子做饭,现在不用了。
我的胆子一直很小,避免任何剧烈的声响,
前天我还在电视上看到过煤气爆炸,
那些给烧焦的模糊的身体。
煤气罐上有一个阀门,只要拧拧就可以,
而我老记不住朝哪边才是关上。
有时夜里听到某种丝丝声,
赶紧叫妻子去瞧灶是不是真的关好;
天天做饭都是人家开灶,我也就洗菜切菜什么的。
我一直笨拙,希望世界永远渺小。
说起来好笑:同样是烧吃的,原理都很简单;
以前在乡下,扑嗒扑嗒地拉着风箱,
虽然吃力,却安全,甚至悠然。
《秋 天》
小镇上来了个艺术团,他们在北街的谷场上插上了大音响,
很多人赶来看,围成一个大圆圈。
他们的表演很精彩,其中一个节目让我不能忘:
一个小女孩的脖子给个小伙儿拧了一大圈,
脑袋耷拉在板凳上,另一个小伙儿端着个脸盆四处要钱。
《灰 尘》
蓝色的桌面上布满灰尘。
灰尘不是厚厚的一层,而是一粒一粒。
灰尘有手指划过的痕迹。
有的白色,圆,似烟灰,又似墙上掉下的粉末;
有的黑色,是窗外吹来的尘土;
丝丝的是抹布上掉落的纤维。
灰尘那么安静,在此之前却在空中浮动,
然后一点一点落下。
灰尘一定比桌面高一点:
能够感觉看不见的桌面上的坑坑洼洼。
灰尘是柔和的、分散的,
一粒灰尘在桌面上就是一个人站在荒原上。
《家 门》
下午,一只狗站在大门口,朝巷子里张望。
它的蹄子点在水泥地面上,眼睛一闪一闪。
它似乎在想什么;突然又掉过尾巴跑回去。
《小 孔》
今天,我注意到自己身上的那些窟窿。
我一直在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
吃饭时我的嘴巴一直在响,直到深渊,
上茅房我看见下身那熟知人世的孔口。
作者:
横
时间:
2007-8-4 13:21
8个中 就《地 下》还不错 哥们 你应该休息一下了 真的
作者:
徐淳刚
时间:
2007-8-4 13:21
标题:
胡(志刚)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8 11:52:26编辑过]
作者:
横
时间:
2007-8-4 13:21
哈哈~ 真是胡说的 不胡就完蛋了 是不是
作者:
赵松
时间:
2007-8-4 13:21
意图太清楚了,飞不起来。弗罗斯特的干扰?
作者:
徐淳刚
时间:
2007-8-4 13:21
没有意图,只是一种明白的呈现。:)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