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首诗里,火猫和雄鹿们的动作很轻巧,跟诗行的运动相互协调, 它们在这首诗里成为互动的双方,也是张力的两极,结果是火猫睡大觉,而雄鹿们去了哪里并没有交待。如果说这首诗里隐藏着一位观察者,他在火猫睡觉的时候停下了,他对这一切的看法则体现在本诗的题目中。史蒂文斯提示过读者,“在《尘世的轶事》中没有象征主义,但关于它可以有很多说法。” 最早发表此诗的《现代派》杂志(The Modern School)给它配的画是一幅模糊抽象的风景,遭到了史蒂文斯的否定。诗人想要的是很具体的东西----“实际的动物,而不是原初的混乱”。伊沃·温特斯(Yvor Winters) 则把这首诗称作“一首任性的无意义诗(即胡话诗)”。《风琴》一书中多有精深宏富的传世之作,却如此轻巧地开端,库克觉得这本身是一种修辞,关于开端的修辞。
对天鹅的谴责
那灵魂,噢雄鹅们,它飞越了公园
并远远越过风的嘈杂。
落自太阳的一场青铜色的雨
标示了夏天的死亡,那时间忍受着
象一个人,信手写下冷漠的遗言
带着金色的异想和帕福斯的漫画
把你们白色的羽毛遗赠给月亮
把你们柔和的动作交付给空气
看那,乌鸦们已经在长街上
用它们的污秽给雕像们涂油
而那灵魂,噢雄鹅们,它孤独着,飞着
越过你们冰凉的马车,飞向天空
这是《风琴》的第二首诗,与《尘世的轶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首短诗显然超重了,音步传统而且修辞繁多,第四句里的“那时间忍受着”(which that time endures)模仿了莎士比亚的句法。 这里的谴责(invective) 是特指的文体----用文学语言进行的攻击和谩骂。然而这首诗里并没有天鹅,整首诗是说话者给一群雄鹅(ganders) 讲述灵魂的飞行。落自太阳的雨在西方的文学传统中本应该是金色的,宙斯正是在一场这样的雨中去见被囚禁的阿尔戈斯的公主达娜厄。当这样的雨变成了青铜色,夏天死去了,而时间仿佛在写古怪的遗言。帕福斯是塞浦路斯西部的古城,是属于爱神的充满着情欲气氛的城市,而天鹅是属于爱神的鸟,当然它也跟宙斯有关。 时间写遗言的结果是把雄鹅们的羽毛和动作传给月亮和空气,或者说这是给出了一个秋夜的景色,月白风清。这时候说话者转而让雄鹅们去看乌鸦们作孽,它们胆敢佛头著粪,然后他再次描绘灵魂的飞行----它孤高绝世,可以比任何鸟飞得都高。传说中爱神的马车由天鹅拉着飞行,这首诗模糊了天鹅和普通的鹅之间的落差,标举的是灵魂----史蒂文斯只有这一首诗写灵魂。
诗中的三个女孩有些像童话中的小仙女或小精灵,她们非常顽皮,但也有些残忍。第三个女孩说的“噢,在那里……那个可怜虫!”原文是法语(Oh, la . . . le pauvre)。 巨人的唠叨(maundering,也是蹒跚而行的意思)对应着最后一节中的“喉音的世界”。用来对付巨人的三种办法(香,色, 音)既文明又微妙,不知道它们是否真能奏效。 库克指出这首诗中的多处用词回应着惠特曼《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里关于二十八个男人洗澡的第11 章和《极乐死亡的低语》(Whisper of Heavenly Death),比如puff(喘息) ,arch(弯成弧状),whisper(低语),labial(唇音),而惠特曼在《自我之歌》结束的时后说,“我总在某个地方等着你”。在库克看来,也许这里有史蒂文斯和他的诗歌前辈惠特曼之间的游戏,问题是这些词两位诗人都在用,在史蒂文斯的脑子里究竟是谁跑在前面等着对方然后作怪呢?这样有趣的猜测本身就有游戏性质,当然没有也不需要答案。史蒂文斯和惠特曼都是高度综合的诗人,他们都既是巨人又是精灵,也都善于分辨和使用各种声音。因此,这首小诗中的女孩和庄稼汉可以被看作是诗人的不同化身,在诗中玩着既活泼又危险的游戏。
公主的露台是一个立体的写意的空间,“沙”,“棕榈树”和“黄昏” 分别在不同的相度上对应着后面的“大海”,“扇子”和“夜晚”。这位公主在光线的变化和潮汐的声音中默然无声,而她手腕的动作变化多端,让她手中的扇子千姿百态。这样一种又具体又抽象的写法展示出一派充满灵异气质的自然景观----傍晚入夜的时辰中,声光色彩颇为奇幻,仿佛精灵公主华丽的思想。第三节点明这位公主是“夜晚的造物”,也就是说前面是她在傍晚时分的出场。她的羽毛在海风中的纷乱,在一个非常新颖的比喻中,竟然变成了海上众帆的戏法(sleight of the sails)。这里有一个明显的语言游戏,sleight of the sails来自习语sleight of hands(手的灵巧技艺,常常是具有欺骗性的戏法),“众帆的戏法”暗指转动扇子的手法,在这样的修辞中,精灵公主的神秘气氛在视象和用词的层面上同时笼罩自然景观。最后两节是高潮和余响,公主的徘徊被纳于扇子的姿态之中,读到这里我们会觉得意境非常东方,这位祖籍西班牙的公主很象一位手法精巧而又充满象征意味的日本艺妓。在一种神秘的艺术中,她分享了大海和夜晚(她存在的时空), 而大海和夜晚也自由飘摇,把全诗带入了消逝之中。
这首诗中的色彩和声音都处于不断的“重复”状态,如果如布鲁姆所说,叶子未能重复自身,这代表色彩最终被黑色统治;然而“孔雀的叫喊”在诗中处于回声的状态,当诗人意识到黑色的迫近,这种回声仍然能够重现,最后的问题也许是“孔雀的叫喊”是否能够重复自身,史蒂文斯临终前用另一首诗(Of Mere Being)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雪人
人必须以冬日之心
去细看霜华
和积雪的松枝;
而且要冰冷了很久
才能凝视冰茬蓬松的刺柏,
和一月阳光遥远的闪耀中
粗放的云杉;而不去想
风声中的,疏叶声中的,
任何悲痛,
发出那声音的土地
充满了同一场吹息在
同一片空旷之地的
为听者而吹的风,他在雪中谛听,
而且,全无自己,无视不在那里的
一切,并凝视在那里的空无。
这首诗是史蒂文斯最常见于选本的作品之一。题目The Snow Man可以理解成雪人(snowman),也可以理解为雪之人。中国读者对诗中的意境并不陌生,而且可以找出一些我们的传统中的例子与之比较。我们看到“a mind of winter”(冬日之心)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想到金农(冬心),而最后一节的感觉与陈子昂的“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也有些近似。这个“无始”来自于庄子的“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跟这首诗中雪人最终的精神状态颇可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