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念考特纳诞生100周年

[复制链接]

842

主题

0

好友

5512

积分

职业侠客

海绵宝宝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31 22:51: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strong>纪念考特纳诞生100周年</strong></p><p><img alt="Helmut Kueutner" src="http://www.deutsche-welle-musik.com/image/0,,3214353_1,00.jpg" border="0"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 /></p><p>赫尔穆特·考特纳</p><h4 class="detailContentTeasertext"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几多光阴流逝,德国人才又重新瞩目他们最杰出的电影导演之一——赫尔穆特.考特纳(Helmut Kaeutner)。上世纪60年代,当新德国电影派兴起,影界一片废旧立新之声时,考特纳被指责墨守成规而打入冷宫。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h4><div class="detailContent"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p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p><p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  考特纳执导的影片《Unter den Bruecken》(桥下)中两位内河船员Willy和Hendrik的故事,属于上个世纪德国电影最佳、最具诗意的故事之一。</p><p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  其实,该片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它于1944年即二战结束前一年拍就,但战后才得以上映。该片属于那个时代稀有的几部即不为纳粹党服务也并非无聊娱乐的电影艺术作品。考特纳善于巧妙地在角色个人生活中穿插注入一丝政治现实色彩,使影片散发忧伤情调。他的作品令人联想到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大师的手笔。</p><p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b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  战争时代的电影工作</b></p><p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  1980年,卡特纳这位德国最著名的战后导演在意大利过世。当时,人们记得的主要是他在二次大战时期拍摄的早期作品以及1950年代问世的叫座影片。纳粹当政时期,考特纳以《Unter den Bruecken》、《Romanze in Moll》(短调浪漫曲)、《Grosse Freiheit Nr. 7》(大自由7号) 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影界奇迹:既没有听从纳粹要求成为宣传纳粹思想的政治工具,也没有陷入平庸无聊的娱乐圈套。他的许多作品今天依然值得一看。</p><p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b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 蜚声国际影坛</b></p><p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  他在南斯拉夫拍摄的反战电影《Die letzte Bruecke》(最后的桥)曾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德国战后影星菲舍尔(O. W. Fischer)在充满戏剧性的《Ludwig II.》(路德维希二世)一片中,令人印象深刻地表现了巴伐利亚这位国王徘徊于天才和狂妄之间的一生。</p><p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  《Des Teufels General》(魔鬼的将军)刻画了纳粹德国军人在战争中的内心矛盾冲突,抨击了德国人唯命是从的某种本性。由德国著名演员吕曼(Heinz Ruehmann)扮演主角的《Hauptmann von Koepenick》(科佩尼克上尉)一经上映便成为德国娱乐影片经久不衰的典作。</p><p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b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  不受新影人欢迎</b></p><p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  考特纳逝世28年后的今天,他的一些影作依然还在等待人们的重新评价。比如在影片《Die Rote》(红色)中,他就已经运用了一些新颖的风格手法,后来的新德国电影派就以这样的风格手法著称。</p><p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  但当时新德国电影派的年轻导演们不想和考特纳有太多干系,他被认为是老式电影的代表,循规蹈矩,少有灵感。几乎没有哪个制片人还敢和他合作。考特纳被迫离开影界。德国电视台为他提供颇有保障的工作条件,他便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电视。</p><p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b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  纪念考特纳</b></p><p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  考特纳一生作品甚多。就是在他诞辰100周年的今天,人们依然还可以挖掘出新的东西。在他的出声地杜塞尔多夫,当地电影博物馆目前正在举办一个小型赫尔穆特.考特纳展,展出考特纳的书信、电影广告以及其他一些文献资料。</p><p minmax_bound="true" fixed_bound="true">  德国许多城市今年也先后组织各种考特纳作品展映,歌德学院则在世界各地组织放映考特纳的影片,让其他国家的电影爱好者也有机会观赏这位德国名导的杰作。(来源:德国之声中文网)</p></div>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0 17:2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