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姑苏】旧日园林

[复制链接]

7

主题

0

好友

14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6 14:10: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州老城区一如江南小镇,房屋矮矮,街道窄窄。因为在历史中走的太慢有幸成为一种保留。从高处往下俯瞰,满目鱼鳞瓦显示出这个地方人口之密集。
    正是午后,慢慢地走在冷清的巷子里,一如穿行在平川的某条露天弄堂里,安宁而自在。这路都用青石板铺就,曲曲折折不知道通往书场、戏楼还是寻常人家。若是下雨走过,必会生出流涟的光泽,伴着清清的水色和足音。寻常江南,总是这幅样子。因为自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并没有觉得怎样特别。苏州青旅的“菲舍”就藏匿在安静的巷子里。临水依桥,庭院浅浅。有骑驴看花者倚窗喝茶,消闲自得。

在公交车里看到路边的广告:“风雅吴中”,顿时想起钱塘。“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同样是人间天堂,同样是江南的省会城市,同样用“风雅”二字标榜,同样依着湖水,却有着不同的味道。
    苏州的园林首先是用来居住的,所以建筑是主体,自然倒退居其次成了点缀。拙政园里“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且亭台长廊“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如果是要研究江南园林建筑艺术,那在拙政园里逗留一整天也只能看个角落,可惜像我这样的人,充其量是跑里边来见识一下,扫扫盲的,所以浮光掠影地拍过一些照片就出来了。
用正统的话语来说,此处真是“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上的杰出智慧”。但我觉得弊病也正在此处。偌大一座园林,处处是人工斧凿之迹,充满匠气。看多了就让人有种喘不过气的局促感。住在这样费尽心机的精舍里的人,怕不是鸢飞唳天之人就是经纶事务之辈,总也不会是散淡旷达的逸士。

    如今,这些巧夺天工的园林早已都失去了各自的主人。其效用也就从“居”转为了“赏”。这“赏”字从根本意义上说,不是审美而是收益。大大小小的园林散落在林立的现代建筑间,青砖黛瓦,山虎爬墙,比起霓虹灯光和玻璃幕墙,无疑要暗淡沉寂的多。即便是修缮最好的拙政园景区也被屏蔽在没有特色的豪华商业街后面,由一条宽敞的街道引出,为着迎接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围墙之内,不仅是江南建筑艺术宝库,更是商业利益的制造场。园林的审美价值被功利心态消解,使苏州的历史遗产面临两条道路:要么成为城市收益的工具被“圈养”;否则就会因阻碍现代化进程受到轻慢和伤害。无论走哪条路,都注定不可能与城市的整体融洽合和。而旧城在城市扩张的进程中更是像极了小媳妇,一再让步一再退缩。如今的一小片也是为着旅游效益考虑才得以保留的,站在北寺塔顶看这片包围在现代建筑和环城公路中间的一小片灰黑色,实在为“苏州”感到悲哀。
城区的公交车站都设计成两落水卷檐式木亭,让人时时想到这座城市在江南园林建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然而,古旧斑驳的木亭与两边摩登的商铺之间缺乏衔接与照应,如同西洋的婚纱和中式的长衫被硬凑在一起,不仅没有别致感,反而显得急功近利。
    显而易见,在当今社会中锐意进取,飞速发展的苏州,并没有像杭州那样将历史遗产纳入城市规划中。古典和现代割裂,“保存”与“发展”抵牾,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优越性,且成为了一种负担,这不能不说是苏州城市建设的重大失败。

    在这方面,杭州显然要好得多。尽管它有着不逊于苏州的内涵,却一直在潇洒笃定地往前走。无论是西湖还是一般宅区的流水小桥,先为着娱情。整个杭州处处绿荫成片,即便坐着拥挤的公交车也可以享受马路隔离带浓浓翠色。处于城市中心的西湖没有“围墙”,更不收任何费用。你若只是来看她,她便大大方方让你看个够。杨堤白堤苏堤,风荷柳浪断桥,都笑盈盈地欢迎你。西湖边上无数酒楼茶肆,或小巧别致或气宇轩昂,自成一景。虽没有飞檐斗拱,却能借着高悬的红灯笼或者幕墙上的书法艺术和九曲环桥、杨柳亭台相洽。东南形胜如何,三吴都会如何,诗词里的昌盛属于古人。各种现代元素,她自在地拿来为我所用。灯光水光相映,说不尽的风流繁华。这种轻逸悠然,气喘吁吁的苏州望尘莫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黑蓝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0 11:0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