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2-16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725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81
- 精华
- 0
- 积分
- 276
- UID
- 3734

|
水雾之间平凡朝圣
——对《洗澡》26个片段的音乐采样与分析
我想改变一种方式,也终究在完成《洗澡》全片(包括片头片尾曲)的音乐采样后才终究领会出全片诸多音乐(或者更明确地称之为音响,虽然我一直支持将音响也涵盖在音乐之内,就像我支持泛音乐一样)符号反复出现的意图是一种朝圣。只有朝圣才能达到这种重复但不令导演自己感到烦闷的效果(导演似乎在片尾终于忍不住了站出来用藏人朝圣的方式透露给观众这一层含义)。包括几乎可以称为影片主题曲的《我的太阳》,也是朝圣的祭坛上的某一牲品。首先要慨叹剧本之扎实,虽然“少妇杀手”的表演有些令人不敢恭维,但是剧本设定的“二明”和“爸爸”的角色以及姜武与朱旭的表演无疑是十分成功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北京的胡同的一座澡堂,全片90%以上的故事情节全部发生在澡堂所在的这个地区,但在这弹丸之地以及极为平淡的音效环境,要创造新的音乐观念,就需要导演始终有一个核心在,并且不断改造这一核心使之放射出各异的光彩。《洗澡》的核心是回归、改变以及纪念。包括音乐在内(更包括影片中出现的那几段几乎没有任何光彩也不怎么催人泪下的配乐),都在阐述这一核心。虽然背景很小,但叙事线索多重。首先是深圳与北京生活方式的隐含对比;其次是澡堂的拆迁问题;再次是大明与父亲之间的矛盾;然后是大明与傻子弟弟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大明在父亲死后选择的问题……可以说是无处不见线索。而澡客们暗含的线索也更多(在音乐上,他们几乎每一个人代表一种音响——斗蛐蛐。拔火罐等等)。我在观片之时(这是我第三次看《洗澡》,当然前两次都没有这一次细致)对全片进行了音乐采样,也就是连带故事情节将音乐的呈现方式复制下来,在此基础上我会在这篇影评里对每段样本进行分析。也许在我之前已经有人对《洗澡》进行过这种方式的分析,那就权当我穷极无聊发发疯吧,因为我对《洗澡》音乐上最大的兴趣在于它将音乐作为了一种文学式的伏笔。
片段1:《洗澡》片头——片头采用极其强烈的迪斯科音乐(略带电子味道,其中一个男人高喊“ARE YOU READY!”就可以彰显出这一点),配合现代大都市的节奏(完全不同于洗澡的原始环境)以及画面里的现代化“洗澡站”(似乎观众刚刚抵达,不过也可以解释,进入情节)。随即在客人洗澡的过程中采取类似于非洲舞蹈中经常出现的鼓点(配合客人的动作,每一个动作似乎都在鼓点中运行,一件一件脱下衣服)。随即又开始另一种旋律的迪斯科音乐(洗澡过程中的喷水声以及特有的搓澡器的转动声,很现代化,而且和音乐配合较好)。
片段2:澡堂。(此段音乐在未来的情节里经常出现)——转移到澡堂子里,仍旧是那个刚享受完现代化洗澡的客人何正(没完没了的京片子开始了)。“快餐店就是快,谁有闲功夫在您这儿泡着。”(何正所言,这句对白说出了澡堂的处境,而这些隐晦性的话语在未来的情节中都会实现)。随即转移到有节奏的拍打身体的声音(也是澡堂经营的几项把式之一),用几个人同时被拍发出的声音,(简直就是一种异样的打击乐,与片头的那个音乐节奏相像)。夹杂京戏的声音,较为微弱。(其后的画面交待——是一个老头在听广播,广播,作为时代的代名词之一也在《洗澡》中反复出现)随即传来拔火罐的声音、摆弄象棋的声音、老人在澡堂一角酣睡的声音、倒茶的声音、斗蛐蛐的声音(各种景象的汇聚)。蛐蛐跑了众人慌张(互相嗔怪)。随即二明与大明相见。二明:“哥”大明:“爸呢”讲故事人物交待清楚(我也要着重分析对白,因为本片的对白很是出彩)。在宿舍里大明拿出明信片,明信片上是二明的画。大明:“二明,你这画什么意思?”二明:“爸睡觉,我。”大明:“吓我一跳,我还以为爸……”(将大明回家的背景完全交待清楚,精炼。但是提神。)
片段3:饭桌。——三口人吃饭。炸酱面。(声音效果很克制。感觉上几个人的对话也很克制)边吃面大明便询问爸爸的身体。对话中交待了大明许久未归的情况。大明拿出明信片。突然一个敲门声。“你能回来看弟弟我挺高兴的。”随即爸爸和弟弟换上衣裳出去跑步,跑进了公园,传来大娘们跳秧歌的声音。(此段声音也是在未来的情节中多次出现的)大明打电话“我误会了,过两天就回来。”(他会回去吗?这段话留下了一个玄疑,当然首次观影者无法了解这些)弟弟和爸爸比跑步(也是后来经常出现的,尤其是二明在最后一个拐弯处要求比赛的那段)。父子二人非常高兴(对应后面朱旭说:“我和二明待着也挺好)。
片段4:清水池。——爸爸和二明在洗澡堂子里戏水(这一段场景以及与之相关的音乐几乎被完全复制在后面的情节中)。背景音乐十分迷幻(一个重复的节奏和嘀嗒嘀嗒的水声,像童话或者是动画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音乐)。欢快的音乐随着大明的不耐烦而黯淡下去(明显能感觉到气氛的变化)。大明在夜里醒来。一个人走进澡堂。感觉很空荡(孤独感,失落感,虽然回到家,但好像很不适应)。爸爸:“你用不用我放点水泡一泡。”大明:“不用了,在南方淋雨习惯了。”(一个矛盾的出现。凸现南北方生活方式的变化)
片段5:澡堂新的一天。——首先是加温毛巾的声音和往火炉里加柴的声音。(背景音乐是广播体操,说明了时间是清晨,画面配以清晨员工们积极地准备,在日后也经常出现。)然后喧腾的澡堂景象(依旧是那些在前面出现过的音乐)。各种声响的混杂。一个胖子边冲澡边唱《我的太阳》(主题曲出现,胖子唱得很忘情,因为他淋着水)。一个人听得不耐烦了关上了水,然后歌声停止。(歌声引起了泡澡众人的厌烦)。二明拼命地鼓掌(在此之前又给这个胖子开了水)。两个老人因为玩蟋蟀起了争端。(对白中扯到了兴奋剂和体育道德。)老人:“平时我总让着你,你别瞪着鼻子上脸。”爸爸出来调解,又拿出来老把式那一套(一个老好人)。
片段6:洗车房。——终于离开了澡堂。何正的面包车接走了大明,来到街道上,车声。鸟声。洗车的声音以及轮轴转动的声音。在洗车房里谈起了开快餐车的事情(又提到了快,呼应前面何正出场时对老爷子说的现在什么讲究的都是快。而且和后面被人追债也埋下了一个伏笔。)迅速作出了反应:“老爷子前两天让修那霓虹灯,价又涨了,1200,这是单子。”(一间躁动不安的洗车房,是否给出了声响上的暗示?)
片段7:回到了澡堂。——二明在大水池里憋气,爸爸给他数着秒(这个数秒的声音也与日后情节构成对应)。49秒的时候二明憋不住了。(日后二明达到了53秒)爸爸开始逗乐。又提到了霓虹灯的价钱。然后父子俩又开始憋气(这时他们似乎是听不见大明后来这句话的)。大明:“爸,明天我想把回去的票买了。”
片段8:从澡堂到售票室。——大明从外面买了东西回来。(走在一个极其普遍的胡同里,收录了自然声)二明使用了先进的按摩器。爸爸也觉得舒服(这是一个大明为自己的走的开脱)。大明:“爸,那我现在去买票了。”爸爸:“噢,对,对,那你快去吧。”二明和大明来到了城区。二明喝喷草坪的水管里的水时传来了极为柔和的轻音乐(有一些幸福的感觉的音乐。似乎将兄弟间的感情拉近)二明甩水管子(也是很经典的桥段)。机票售票室。售票员:“只有明天上午十点十分的。”(预示着大明离开的日子的临近,然后导演马上给了一个他不能走的理由)一个孤单的电话铃声。(二明瞅上了转门。然后转来转去。)然后垃圾工人的架子车上挂的收音机传来了《我的太阳》(第二次出现《我的太阳》,而且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出现的),这首歌将二明吸引(照应前面二明听到《我的太阳》时的兴奋,为什么他会如此兴奋呢?也是一个问题。)然后二明就跟着这个声音跑开了。二明走丢了。大明:“还没有回去吗?那我再去找。”(都市很大,很零乱,怎么找呢?)
片段9:大明回到澡堂。——一群老澡客在陪着爸爸焦急地等待消息。这时爸爸忍不住了,要出去找(没有言语,完全压制)。大明跟着爸爸出去找二明。(一段轻音乐伴随着他们的脚步,似乎在阐述父子二人微妙的心理。)爸爸:“你跟着我干什么?”大明:“上哪去啊?”爸爸:“上哪去我找人。”大明:“那我跟您一块去找。”爸爸“用不着你,你走吧,你回你的深圳去吧。一个大活人居然就给丢了,你既然看不住他,你就别带他出来啊,你心里头根本就没有二明啊,你回来干什么?你回来到底干什么?”大明:“我回来看您和二明。”爸爸:“你是看我是不是真死了,我知道你看不起澡堂子,你看不起我,我不在乎,我搓了一辈子澡,我看了那些老客人我知足了,你要干大事,你要挣大钱,你去干去呀,我们俩过得好好的,你说你回来干什么,我丢一个儿子我认了,我不能都丢了我。”(一段父子间的精彩对话将父子之间的矛盾展露无疑)
片段10:清晨二明回来。——二明边走路边吃苹果边唱歌便用一根木棍划墙(这一连串的声音十分有趣)。一进来将牌子从“休息”换成“营业”一面(情节需要)。然后将澡牌子全部挂起(也是一个前后照应)。澡堂里没人(因为二明丢了,停止营业),这个声音很空荡。二明抱着苹果睡觉,大明看着他。(这时响起了预示着分别的音乐,有些哀伤。但也留下了一个悬念,刚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他真的能走吗?)爸爸给客人刮脸:“孩子大了,这以后操心的事就越来越多了。”(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形象立马出现)用剃刀刮皮子的声音。(这种微弱的声音姑且算是《洗澡》的一大特色,究其原因当然离不开电影叙述的环境。)
片段11:雷雨夜。——二明穿上大明的外衣(很精神),电视里的声音(电视充当了一个免费的配音演员)。这时外面下起了雨。雷声越来越大。爸爸逐一关上澡堂里的灯(灯关掉时啪嗒一声,累计在一起使整个场景更加孤独)。雷雨交加惊醒了睡梦中的大明。大明出门后看见地上的盆在接水(水嘀嗒嘀嗒落在盆里的声音,错落有致)澡池顶上漏水,爸爸在用塑料布盖,大明上到屋顶。和爸爸一起盖布(这时响起的音乐似乎是爸爸的惊愕以及惊愕之后的温暖。乐器似乎是长笛)。雨过天晴。爸爸和大明坐在房顶上。(父子二人奋战一夜,其实这也是爸爸最后发病的一个先兆)大明:“跟我小时候一样,一点都没变。”爸爸:“旧多了,一下雨呀没几间不露的。”大明:“那应该好好修修。”爸爸:“这房子跟人一样啊,老了,你再修也就这样啊。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住了一辈子的地方。”(他似乎很信这个,预示着无药可救。)
片段12:又是一个清晨。——依旧是广播里传来的体操的声音(这个声音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爸爸正在扫地,扫着扫着就倒下了。大明:“您还是歇着吧,我和二明盯着就行了。”爸爸很奇怪(依旧是无声效果,但似乎很多音效出来)。拍背的声音和京剧的声音。依旧是拔火罐。下象棋。听广播(那依旧是京剧的源头)。胖子又开始唱《我的太阳》(第三次出现主题曲了)。二明依旧在看而且很兴奋(就像着了魔一样)。
片段13:依旧是一个清晨。——广播体操。蒸毛巾。填锅炉。“理发”“淋浴”“拔罐”“按摩”“搓澡”“修脚”(六块牌子,这应该是第三次连续性地出现这些声音)。唯一的意外是何正被人追债。爸爸站了出来很正义。大明将自己的钱拿出来给何正抵债(父子俩站在了统一战线,言语间有了默契)
片段14:澡堂,外加爸爸对陕北的回忆。——老客人因为家庭原因来澡堂子里借宿。爸爸准备了花生米和白酒照应着。酒盘在池子里飘。(这时的音乐很安逸,宛如回到了古典时代。宛如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陕北那地方缺水,一年四季也下不了一场雨,那地方人哪不洗澡,它不是不想洗是没有水洗呦。”(片中这种有强烈的导演意图在的情节共有两部分)随即插入陕北的画面。在空荡的山谷里响起了信天游。(“兰花花”)随即一群陕北老乡在山坡上出现。大家在求雨。(依旧是朝圣,这个词汇第一次如此深刻地出现)一个女人(其实是待嫁的闺女)带着孩子赶着驴车,驴铃铛的声音(响彻山谷)。“井干啦,三五天不会有水啦,回去吧。”(风声,陕北的天气恶劣。)爱美的女孩用梳子蘸水梳头。母亲:“咋办啊,没两天了。”父亲:“家里的粮食还够吃吧。”(很突兀地出现了关中方言,是一个败笔)“不多咧,将将够撑。”(响起了哀婉的弦乐演奏兰花花并且一直持续到这段回忆结束)老乡用米换水。用米换来的这些水用于这个爱美的女孩泡澡。梳头能听见头发已经凝固的声音(说明她已经很多天没有洗过澡了)。女孩流下泪来。默默地哭泣。
片段15:依旧是爸爸对陕北的回忆。——陕北人娶亲。唢呐声。鞭炮声。(都是在陕北农村经常听到的声音,距离感一下子产生了)女孩子成为新娘。(原来洗澡是为了嫁人。)随着娶亲队的走远。画面又回到了澡堂里(但音乐似乎意犹未尽)。爸爸:“这是那个地方的风俗(提示刚才那一段是爸爸的讲述)姑娘在出嫁以前,一定要洗个澡才能上路,那个姑娘就是二明的妈。”客人进浩:“跟您说实话吧,我不行了,从打那回以后,我一见了她,我就,没辙,一点辙都没有,您说,我们不离还能怎么着呀。”(在爸爸的坦诚面前,客人也说了实话)
片段16:晚上。——爸爸和二明坐在澡堂门口玩游戏。父子三人去跑步(为了给这两口子创造环境)。进浩一进去发现媳妇在澡堂里洗澡。(响起了一种似乎在重生的音乐。这当然是我的臆想了)女人在澡堂里隐隐哭泣(恰到好处),父子三人跑过公园。发现公园里交谊舞的音乐变作了《我的太阳》(第四次出现主题曲,而且后三次出现是以不同的形式)。发现舞台上唱歌的就是在澡堂里唱《我的太阳》的那个胖子,爸爸:“苗壮这孩子大夫说他心理碍事。一上台就紧张,一个字都唱不出来,”
片段17:澡堂。爸爸死了。《动物世界》——大明想给爸爸搓背,但怎么叫都爸爸都不回音。前面他接了个电话,电话里让他赶紧回去,随即接上这个情节。(响起了极其悲壮的音乐,几乎是要催人泪下的)爸爸死了(很突然)。下一个画面是灵堂(依旧是无声的音乐)。二明将那六个牌子全部扣起。(预示着澡堂子不再营业,牌子扣起的声音很是凄凉)澡堂子里没有了喧嚣。大明代替了爸爸的角色关灯。(照应前面情节)“其实每一个小球,都能和潮湿的地面接触,在今后的五个月里,这层外衣将保证里面的幼虫,生活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里,”(二明失去了保护他的外衣)二明在看《动物世界》。《动物世界》这一集的背景音乐很悲怆。“一个长相丑陋的小家伙,将会变成一只美丽的甲虫。此羌蝻终于死去了。它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母亲,(这说的补救二明的爸爸是?)它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留下了新的生命。现在它永远地在地球中休眠了(人的死亡也是一样)。从此幼虫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季节和气候,如果雨水不再光临阿鲁巴平原,大象和小羌蝻同时面临着断粮的危险(大明面临着抉择)。在漆黑一团的坟墓里,只有腐烂和时间的流逝相伴存在。一夜之间大雨倾盆而下,坚硬干涸的不毛之地变得松软肥沃了,大雨过后万象更新,地层深处也涌出一股新的生命之源,此刻他们正在完成向新生命的演化。(后面似乎在充满希望地说话)”这段解说词似乎在说澡堂的命运。
片段18:依旧是一个清晨和广播体操。——二明在整理毛巾和床铺(动作很夸张,声响却很小)。二明在拖地。大明:“二明,今天咱们不开业了。不用干了咱们以后也不开业了。咱爸不在了。二明,爸死了,以后不会再回来了。”二明“咱爸,牺牲了。”二明开始嚎啕大哭(这一段哭声与影片最后为阻挡搬家工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晚上。二明依旧在重复每天晚上和爸爸跑步的习惯(不过剩下他一个人,我似乎总觉得那个脚步声应该在)。
片段19:空镜头。——一幅西藏的照片。(依旧是哀伤的音乐,似乎还没有从那个氛围中走出来)。然后照片里的人开始走路。(一个拿着转经筒的老人和一个孩子。这段出现在影片的结尾,也让我觉得似乎是导演站出来说话的一个象征,成为了遐想)大明:“这些,明天都可以带着。”(但明天在哪里呢?)
片段20:社会福利院。一个很重要的电话。——大明将二明送进了社会福利院。二明看着哥哥走了。(响起了分别的音乐,这个音乐和大明与二明走丢时的那个音乐极为相似)。随即大明回去。(急躁的音乐似乎是他矛盾的心情。)二明逃脱医生的追捕,音乐十分急促。(大明看在眼里,面部没有任何表情,这时的音乐明显夸张)大明又把他接回了澡堂子。吃饭的时候发现他一个人站在澡池的中间发愣(这个姿势也出现在了影片的末尾)。响起了深圳的女朋友的电话铃声。大明“那天没走成。我爸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了。我也不知道,前些天确实好好的,那天洗澡,我说给他搓搓背,这时候正好你来电话,就是咱们在说话的时候,他就过去了,真的没想到。在这之前还说什么时候带你回来见见面,就这一转眼他就……真的不能相信,其实,他已经病很久了,可是,我却什么也不知道,有件事情我要告诉你,我弟弟是个傻子,实在对不起,我一直瞒着你没对你说,其实我想对你说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却没说出口,真的十分抱歉,现在父亲死了,他怎么办,他得和我在一起,我得把他带回去,成吗?”那边挂断了电话。(几乎是一段独白,但是我所认为的直接点出要害的关键一段话。说它重要,是因为它第一次形成了深圳与北京的冲突,也就是大明和他女朋友之间的冲突,冲突就是他有一个傻瓜弟弟。这一段大明的语调相当悲凉。)
片段21:澡堂子重新开业。——大明:“二明,你去接待客人,我来做。”(似乎又动了接替爸爸的念头)依旧是二明在扣牌子。老吴头的蛐蛐被搬家工人砸死了(而他所代表的音乐符号也就此结束了)。晚上。大明穿起了爸爸的衣服跟着二明跑步(似乎在扮演那个照顾者)。公园里依旧是敲锣打鼓扭秧歌。何正弄亮了霓虹灯。何正:“这不是老爷子的心愿吗?咱也让它亮一回。”(这个人的京片子十分有趣)二明和大明在澡堂里玩耍(声音是当初爸爸和二明玩耍时的音乐。)一切似乎重头。大明似乎担当起当年父亲的角色。
片段22:头条居委会庆拆迁文艺晚会。——苗壮上台唱《我的太阳》(第五次出现主题曲。这个人就是那个在澡堂里捣乱的,其实他也不是捣乱,是为了艺术。),但是依旧没胆量唱出来,下面的观众起哄让他下台。(似乎有一种突破瓶颈的意思在,大明摆脱了阴影,否则为什么要唱《我的太阳》然后三番两次地让他尝不出来呢?)二明给了苗壮浇水(这就成了催化剂)。苗壮立刻唱了出来。掌声立刻响了起来。
片段23:澡堂。——大明一个人在泡澡。(那段哀伤的音乐又响了起来。)然后澡堂里的客人再次在一起泡澡。(这似乎是最后一次这么欢实了)“这蛐蛐啊一离开地气就不可活了,我一小兄弟,去年搬到楼里去啦,你猜怎么着,好几十只蛐蛐一转眼全死啦,与其这样那还不如把它们全都放了吧。(似乎和《洗澡》的故事本身就有关联”客人插入:“我家装了热水器,正在装修呢,明天就可以在家里洗鸳鸯浴了。(热水器:是对洗澡方式的一种冲击)”老人:“你说那热水器,一个人在那淋着,哪有在这儿泡得舒坦啊。(老人还是怀旧,而澡堂的艺术,似乎也就这些老人有)”老人:“是啊,你看大伙在澡堂里头说说笑笑,嘿嘿,多热闹啊。”(但是这种高兴的场面毕竟少了,也可以说是最后的欢聚了)
片段24:澡堂子拆迁。插入西藏朝圣的细节。——二明用水浇那些拆迁工人。一直在怒吼:“干嘛!干嘛!”(这是一中对粗暴破坏旧有记忆的的一种反抗)二明一直在大叫。并且把人都赶了出去,自己在池子里游泳。然后憋水(回到了父亲还在的时候)。然后画面又转到了那对朝圣的老少。“爸爸说他们要到很远很远的湖里,去洗澡,(二明)他们那儿把那湖水看得可神圣了,(爸爸)叫圣湖,那湖水不光能洗净身子,还能洗干净自己的灵魂,治百病儿啊,所以这一辈子,他们一定要到那个圣湖洗一次澡,他们家离那圣湖太远哪,他们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天也冷了,小姑娘也走不动啦,她就问奶奶,什么时候能到啊,奶奶说,快啦,姑娘又问,这么大冷的天,能洗澡吗?奶奶说,那圣湖啊有自己的属性,要是错过了今年,就得十二年以后啦,奶奶怕是活不到十二年啦,所以一定要赶到今年年底,到达圣湖,唉,洗个澡多不容易啊。”(这一段独白就不用我多讲了,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体现了出来,别管有多突兀,总之画面交待的是西藏,声音交待的是那个哀伤的音乐,完全将空间填满了。)二明从水里憋气出来。接着憋(这是一个孩子在逃避现实)。大明说:“我知道你不想离开这儿,可这澡堂子总要拆的,就像爸爸要离开我们一样,你必须面对这个现实,我也得面对,我很自私,甚至对你嫂子一直隐瞒你的情况,我现在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们今后一定会在一起的,这是最重要的,我想爸爸知道也会高兴的,”(克制。眼泪一直没有流下来)
片段25:苗壮搬走。澡堂拆迁。——苗壮送给二明一个随身听。随身听里是《我的太阳》(第六次出现,又换了一种形式出现),二明听着听着就笑起来了,笑容很灿烂(从笑声中就可以判断这是一个真傻子)苗壮搬家走了。伴随着《我的太阳》,拆迁正在进行中(残暴地推翻了静娴的生活,古物。),澡堂摘下了招牌《上善若水》。二明站在澡堂中央唱起了《我的太阳》(没有正确发音的,但是难得的是完全没有跑调。)
片段26:片尾。——刨除作曲:叶小纲。录音。来启箴之外,只是觉得这部影片在音乐处理上(这个音乐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配乐,也许是作曲家有意为之,这种清清淡淡才是真的味道)有些不大妥当,不至于音乐的表现力的宣泄。而且也没听懂他这段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音乐。难道缺乏感受力?恐怕不能一言以蔽之。我所认为的更好的音乐处理方式应该是还原现场或者现场再造,也就是利用一些特殊乐器(不拘泥于传统乐器,可以将任何物品装扮成乐器并且为主体而演奏的。)营造一些特殊环境的特殊气氛。而《洗澡》的配乐显然更为模式化了一些,如果它被定位在一部轻喜剧的话,至少在配乐上我认为应该体现出矛盾冲突,因为矛盾冲突就是喜剧的生命之源。也许还有另一层目的,就是无论是作曲家还是导演都更想突出自然原音,于是将纯音乐的符号消解到他们所能承受的最低,这样一来哄抬了自然原音的位置,但我所认为的是,如果如此设想,倒是整部影片全不使用配乐好了。完全使用自然原音的影片也不是没有,只要录音师的采样能力高超,录音设备先进,完全可以达到使用配乐无法达到的效果,《洗澡》的原音采集着实不错,但是配乐就让人不敢恭维,也许导演是不想观众哭出来,也许在配置一段容易让人掉泪的情节之后导演才想起来,我这是一部轻喜剧,不能这么悲下去。而且《洗澡》的配乐在采用中国民族乐器上的力度不大,让我觉得也是败笔之一,既然说的是北京老胡同的故事,为什么不多用一些呢?也许我这是在瞎指挥。毕竟我不怎么懂得配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