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1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那些是谁的花

[复制链接]

40

主题

6

好友

3701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2 17:36: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购买主题 已有 1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5 点金钱 才能浏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新杂志,新希望,时空流。
http://read.douban.com/ebook/521147/

20

主题

4

好友

1654

积分

论坛游民

无知小书童一名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09-3-12 18:39:25 |只看该作者
多些具体名词和描绘、叙述会更亲切一些。
我只想说统领式的句子太多了,冲散了这样句式应有的奇特力量。
我在一般翻译书中看到一段分别中英语言的告戒:汉语趋向具像,以主题为中心;英语趋向抽象,以主语为中心。
我认为这样是正确的,写作时尽力依照这种原则。
高强度码字导致的肩关节酸痛耽搁了计划内的写作进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9-3-12 21:32:20 |只看该作者
如果按光年计,他在世上已经度过了九十三个光年



光年不是距离单位么   汗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0

好友

2408

积分

论坛游民

我是一颗续命的核桃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09-3-12 22:30:01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这你就不懂了。里面的阴影还是固体的呢。
写得挺好。可惜很多想法有借鉴的嫌疑哦。只有阴影那个,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我把你遗在从前的地久天长拾来,日夜打磨,化作尾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0

好友

84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5#
发表于 2009-3-13 01:17:34 |只看该作者
完全出自想像力的作品,另辟蹊径。该篇很冷。
有堆积感,缺乏聚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0

好友

6983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6#
发表于 2009-3-13 03:46:39 |只看该作者
对光年的理解好像是个噱头。。。
另外对这种带强调的东西,我自己也纠缠了很久。我的反思结果是,如果缺乏把一个动机丰满起来的功力,每句话都像是调整了很久的结果,但具体内容的信息量又没有大到与之相匹配的程度,阅读过程中会有强烈的不满足感。修改起来又会继续做重复的工作,却并不会为原文加分。
比如蚊虫一拍了之浑然不觉,这种句子可以再揣摩。空虚的一无所有;天晚了。。。和白天完全不同;统领式的句子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孤立了,有分布不均匀的感觉。
第二部分的感觉要好很多,因为进情节了。但是以牺牲语言为代价的,一进情节就容易判断语言,甚至让我想起了几个较热卖的女作家。
像“它就像一张白纸,已经变的发黄。”虽然光线和颜色在文中有一些有待揣摩的含义,当然如果我不是一个敏感到这种神经质程度的读者,不会去追问这个句子的意义,但反之的话,这种句子在这样一篇处处有隐喻企图的文章里会有些太显眼了。
很好奇楼上说的另辟蹊径和该篇很冷是什么意思,多说两句嘛。
雪夜访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6

好友

3701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黑蓝富豪

7#
发表于 2009-3-13 06:59:08 |只看该作者
“光年”已改动。
统领句大概与体裁特点有关,文章是由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一段段叙述组成,为了使每一段成为一个整体,不知不觉就用了不少统领句。
这篇文章还是有很多缺陷的,一些情绪还没有清理干净,难免落入他人的窠臼。
新杂志,新希望,时空流。
http://read.douban.com/ebook/5211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冷场小王子无限连击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8#
发表于 2009-3-18 00:16:56 |只看该作者
头重脚轻,前面的密集和后面的疏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http://blog.sina.com.cn/rockdaxingx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4

主题

30

好友

3万

积分

渐入佳境

水协委员长

Rank: 8Rank: 8

Heilan Super Team 功勋版主

9#
发表于 2009-3-20 22:34:11 |只看该作者
【特邀评论】
李头评《那些是什么花》
  “海、泥水、太阳、女人、祖父、曾孙、祖母、孙女、群交、阴影。”抛开题材,在我看来,小说第一节的前面部分给我的感觉和这些词语相互碰撞出来的感觉近似:概念的、表面的。从初读感受出来的文章的“形状”,似乎可以完全匹配更加色泽奇异的词汇,而不是被一些泛滥的词语填充。这里透露出某种狭隘,当然这似乎更多的和作者的“嗅觉”有关。……于是期待着骨络能被更多的细节填充,但“他停下来,细细地观察阴影,阴影已经完全失去了弹性,像一只搁浅在岸上的水母,它的伤口处正在分泌出粘液,向着四周发散出臭鸡蛋的气味。”依然感觉不到想象力的活性,句子似乎也生动得有限。目光走到“他”爬山的段落。这两段几乎抓住了我大部分的目光。速度稍微慢下来。像是顺着前面的陡坡终于滑落到一个垫子上。当然“陡坡”里的句子,总觉得可以更加细致独到。
读完第一小节,感觉并不清晰。几乎不是“情节”上的。但它依然厚重、带着某种古怪的老练。
  到了第二节小说似乎逐渐专注起来:画面感,切换的场景,几个人物和结尾处一个句子的暇疵。印象深些的依然是几处描绘:“他”在二十岁的时候走出去,或是体育场里发出一声喊,刀开始狠狠地刺。而在我看来,“他的脑子里浮现出一幅混乱的图景”这样的叙述则显得虚弱。……狂热的乐队和死去女人的微笑。这些意象,依然显得刻意,它们迅速变成了作者的某种意图,但它们本身并不显得真实。
  第三节像是一个独立的文本,小篇幅的章节依然几个角色交错穿插。一些句子显得不够精确。但独立来看,却显得更有趣。
  或许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更多的了解。比如结尾的短促和一些章节的迟滞带来的效果。但在看完全文后,最大的印象始终停留在语言和想象力上。像前面说的,小说里的意象和语言的搭配,总显得放不开。或许是作者刻意追求的语感。但从一些并不特别茂盛的想象力里,依然能感受到某种约束和不愿深入。
  这样的小说总是要花费力气的。但看完后会质疑:它的作用是什么?在对语言、意象和语感的需求不满的情况下这个质疑就冲动的冒了出来。当然,小说透露出来的作者的探索,以及对文章相应的密度贡献出来的力气,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网刊特约:http://www.heilan.com/periodical/heilan_75/novel_4.htm#1
还有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8 09:4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