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一点朱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德《判断力批判》读书报告--导言1-4

[复制链接]

5

主题

0

好友

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1#
发表于 2007-8-4 13:22:06 |只看该作者
呵呵,解释学循环?你是说只有康德著作才存在这个问题吗?
让我不要祈祷在险恶中得到庇护,但祈祷能无畏地面对它们;让我不祈祷我的痛苦会静止,但求 我的心能征服它。允许我,我虽是一个弱者,只在我成功中觉到你的仁慈,但不让我在失败中 找到你的手紧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12#
发表于 2007-8-4 13:22:06 |只看该作者
康德的著作更突出一些吧?我现在读的会计教材也有这个问题。我只是反思一下阅读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13#
发表于 2007-8-4 13:22:06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曲梵在2004-9-23 23:25:32的发言:
康德的书读的最有感觉的就是这本了,可惜没有浏览精华帖子的权利。
不好谈了。
怎么会浏览不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主题

1

好友

1032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4#
发表于 2007-8-4 13:22:06 |只看该作者
昨天不行,现在好了,我好好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主题

1

好友

1032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5#
发表于 2007-8-4 13:22:06 |只看该作者
老实说这篇读书笔记里没什么个人理解,只是把康德的一些观点稍微梳理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0

好友

925

积分

注册会员

.

Rank: 2

16#
发表于 2007-8-4 13:22:06 |只看该作者
是在梳理,但作者说的明白这是一篇读书报告,而不是一篇研究性的论文。能够做到理解的准确性和表述的清晰性作为一篇读书报告就是成功的。实际上,这篇文章在上述两个方面做的都很出色,“没有个人理解”的评判实际上是超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真正需要提出的问题是,作者的梳理是不是契合文本的原意,作者的逻辑线索是不是清晰有力。欢迎曲梵同学在这两方面多提宝贵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7#
发表于 2007-8-4 13:22:06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实践理性批判要比判断力批判更切入康德研究的主题,尼采曾说世界上一切哲学家所研究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道德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这个意思。

康德所说那话意思是一般经验原则必然要为较高的经验原则所统摄,而作为这种统摄依据的并非一种经验原则,而是一种先验原则,因而被设想为一种起统摄作用的知性,但却并不代表这种知性确实存在,而仅是我们的认识为了将一种统一性赋予经验的杂多而作出的设定。

简单说,康德哲学的根本就是完成一种从自在之物的同一性中猜测自在之物的规律到认识自身赋予所认识对象规律的“哥白尼式的转变”,而康德刻意将形而上学与先验概念区分开来, 就是将形而上学的含有经验部分的前提利用排除经验的先验概念进行替代从而实现纯粹的理性认识。

可以说康德的理性批判实际上是以笛卡尔的“我思”思维方式,对于传统的形而上学理论进行一次彻底的改变,从而将认识从一种被动的发现功能,转到一种主动的设定功能,而我们的认识本身实际上并不是如16世纪的哲学传统所认为的那样是在认识神秘莫测的自然,而是彻底放弃对那不可知的自在之物的认识,而转入利用先验概念对自然规律的重构中去,而这里的先验概念不是一种对经验的抛弃,而是经验所永远不能背离的思维形式,康德认为知性的综合统一性与自然的综合统一性的契合,则是这种认识的确定性最根本的保证。

而实践理性,不同于先验知性的认识能力,而是作为人的欲求能力成为人作用于世界的基础,而这种能力又必须符合于人们内心的道德立法。

而判断力则是介于这二者之间的纽带,康德引入自然的和目的性,则正是在表现我们所说的知性的综合统一性与自然的综合统一性的契合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18#
发表于 2007-8-4 13:22:06 |只看该作者
"将认识从一种被动的发现功能,转到一种主动的设定功能"这话讲的精辟.而这也是康德思路的问题所在.对这种"设定功能"的分析,是对一个发生过程的分析,但他同时又想把它作为为科学提供根据,克服休谟难题的途径.这样的交织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认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0 18:2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