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罗伯特·马普斯诺普(Robert Mapplethorpe)(1946——1989)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好友

16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4: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FONT size=2>这是一组关于美国摄影家的评论,我已经写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篇,也没有什么年代先后,就是一阵瞎写,我又不是编年史家,也没什么顾忌。当时的想法是每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0</FONT>字左右,现在完成得还不错,所选的摄影家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有点蛮横不讲理。比如说像罗伯特·卡帕、安塞尔·亚当斯、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这样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家们一个也没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S.A</FONT>小组的成员也仅仅选了沃克·伊文思,因为我很喜欢的导演维姆·文德斯是他的崇拜者,而多罗西娅·兰格、戴维·西蒙都没有入选,五十年代以来的那一批自我否定的纪实摄影家们也仅选了罗伯特·弗兰克,原因多种多样,不一而足。</FONT></P>
< ><FONT size=2></FONT> </P>
<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不能上传图片么? 摄影评论会很枯燥啊~~~  </FONT></P>
<P ><FONT size=2></FONT> </P>
<H1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000080 size=2>Made In U.S.A系列1 </FONT></H1>
<P ><FONT size=2></FONT> </P><FONT size=2>
<P ><B>美的俘虏——罗伯特</B><B>·马普斯诺普(Robert Mapplethorpe)(1946——1989)<p></p></B></P>
<P ><B> <p></p></B></P>
<P ></FONT><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FONT> </P><FONT size=2>
<P >实际上,我已经成了美的俘虏。”马普斯诺普这样说,意味着他将在一种奴役状态和往复不止并且永远不可抵达的过程中展开他的摄影行为。他想适应他的拍摄对象,无论他的友人、同志,更不用说那些他所厌恶和排斥的个体,他们都是陌生的介质。对于形而上的美而言,陌生的事物便成了干扰、破坏和凶猛的侵略,因为在纯粹的古典审美倾向份子至高无上的美的观念中,只有绝对的秩序才构成永恒、静止与不朽,而这些足以代表美的所有内涵。马普斯诺普的审美理想使得他的摄影成了这样一种行为:对于一个纪实摄影师来说,他需要在良心与道德,真实与谎言中做出选择;对于一个先锋派摄影师而言,他也必须辨别古典/现代,传统/反叛,但马普斯诺普只想拍一张好照片,他无意于如何去抓住被摄物的本质或者力图超越它,因此你可以说他同时是古典的,又是极其叛逆的。在他眼中,照相机是一个庞大的过滤器,它离析、淘汰、挑选被拍摄的事物,它一步一步地深入到更为微观的光影世界中,从而毫厘不差地构筑自己的唯美世界。</P>
<P ><p></p> </P>
<P >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攀登过程。因为要抵达形式美的最高峰,就表明这所有的过程不是逐渐抵达那个美的中心,而是要不断地,义无反顾地拓展美的边界。艺术家——只有在这个含义上,一个人才有足够地资格接受艺术的名分——在美的边缘地带,如同一个地质勘探员危险地触摸着美的极限,哪儿是悬崖,哪儿是平川,哪儿是新大陆,哪儿又是极地荒原?没有明证的美,但存在一个模糊的美的概念。你和众人一样赞口不绝的东西,他会驳斥说,这仅仅是美设下的圈套;而你所厌恶和反感的,在他眼中,却是作为美的形式,作为艺术而存在。他是不是也掉进了美的骗局中?他会自信地告诉你,这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喜好问题。</P>
<P > </P>
<P >因此,同样作为肖像摄影,马普斯诺普的审美理想使得他形成了自己独到而精准的室内摄影风格:静态的古典的构图,几束恰到好处的光线分割了整个空间,这些光线可能是自然光线吗?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赖利·克拉克、南·戈尔丁(Nan Goldin)这些忠实于纪实风格的摄影师所乐此不疲的摄影手法,在马普斯诺普那儿便很可能成为一种美的威胁,没有所谓的偶然性,虽然他也赞同战地摄影师的拍摄行为,但最终在他的心目中,卡帕的《一个共和国士兵之死》便不可避免地沦为下三烂的作品——死怎么能在一个倒下的行为中发生呢?</P>
<P > </P>
<P >与此类似,街头也作为室内的对立面成为他摄影的梦魇,那里游荡着如此多游移不定的幽灵使得他面对如此庞大的事件操控无所适从,也使得他无法摆脱自己成为鬼鬼祟祟的窥淫癖者,他看到了那么多肮脏的、有悖于自己观察方式的丑陋事物,那么多包裹在表象之内的低级趣味的东西,而他自己那些大胆的毫无顾忌的性表现题材,硕大而疲软的阳具、性虐待狂的皮具装束等等等等,则成了美的绝对秩序的表征:那暴露无遗的裸体,特别是黑人的躯干,他们的质感和外表如同古罗马纯洁的大理石和不朽的青铜铭器,就是与世隔绝的,令人揣不过气来的永恒和宁静。</P>
<P ><p></p> </P>
<P >马普斯诺普惊世骇俗地说(这个词也许并不恰当,因为他的言词相对于更加极端化的艺术家而言,只不过是再次懵了一下那些囿于成见的观众罢了):“我要用鸡巴来寻找形式的完美。”(“I’m looking for perfection in form……I do it with cocks.”)</P>
<P > </P>
<P >上帝能相信这样的子民所具有的天主教倾向吗?你能相信他说他作品中无处不在的视觉秩序上的完美和对称感是与天主教式的那种宗教性有某种相通之处,而他确确实实在早年受到虔诚的天主教的训导,同时又顺其自然地成为一名同志,并死于艾滋病?上帝相信一名鸡奸者的信仰吗,这是一个通俗的污蔑性的称呼?如果他信的话,他有一半可能也是鸡奸出来,因为他也没法说出自己的父亲和母亲。</P>
<P > </P>
<P >马普斯诺普作为一名忠诚的持有信仰者,在于他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出卖给了艺术;相对的,艺术一方面给他带来了大把的票子,另一方面则让他幸运地成为艺术捕获的奴隶。艺术家很乐意却并非都那么幸运地处于一种绝对的奴役状态。这种奴役意味着一种封闭的状态,在那个密不透风的狭小暗房里,他躲避人群,与世隔绝,制造沉溺于他谵妄的对象,还听凭自己不可抑制的感情的支配。</P>
<P > </P>
<P >马普斯诺普的作品很容易让人想起希腊神话中的水仙纳喀索斯,他眷恋自己的侧影,顾影自怜,深深地沉溺在一种忧郁状态中。马普斯诺普与他的作品保持着带有距离的暧昧关系,那里弥散着一股浓烈的充满邪恶力量的黑色气息。在他的静物作品兰花系列中,似乎拍摄者在力图通过一种介质在释放或者是传递他的忧郁气息。他是让自身的黑暗注入兰花的花蕾中,还是想通过兰花的阴谋来捕获我们,向我们传递他那笼罩在死亡氛围中的冥歌式的黑暗力量,让我们臣服在他的美的秩序形式中?如果很有可能是后者的话,那谁来拯救我们,是靠光明,还是靠连我们自身都无法信任的价值观或箴言般的启示?</P>
<P > </P>
<P >我们已经为这种美捕获了。</P>
<P > </P>
<P >他自己都说他的一些花卉作品具有某种不吉祥的侧面,具有某种毛骨悚然的性质。马普斯诺普的兰花冰冷地置身于黑白的光线中,但怪异的形状却在缓慢诱惑着观众,不是作为自然的美,而是属于精神的奇特魔力。兰花,orchid,来源于希腊词汇睾丸(o&thorn;χìδ),而以此命名它正是因为它特殊的根茎形状,那么,他下意识地选择兰花题材,他独特地对性的感受力以及他对于花卉的奇怪的难以辨识的态度便可想而知了。他是美的一种特殊风格的被奴役者,美所诞生的小魔头。他不知疲倦地用撒旦般地力量来传递无论是色情的、暧昧的,还是理性的、冷静的感受力。<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FONT> </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2></FONT> </P>
<P ><FONT size=3></FONT> </P>
<H1 >   <FONT size=1></FONT></H1>
<H1 > </H1>
<H1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000080 size=2></FONT> </H1>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0 01:0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