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读史·看宋130110】正朔 [打印本页]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1-10 00:52
标题: 【读史·看宋130110】正朔
说一说南宋这个不争气的狗才吧。
对于像我这种小时候看《说岳全传》和《岳家小将》连环画长大的人而言,南宋的绍兴年间是一个意气奋发而又悲情无比的年代,根本不会、也没想过往后还有采石之战、隆兴北伐、隆兴议和、开禧北伐、端平入洛这些大事。更不会想到“绍兴和议”的主要内容给历史带来了可笑的悖论
历史教材、以及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五代之后,中国历史的正朔是:宋、元、明、清。
徽钦二帝被掳、都城开封被侵之后,康王赵构自立为帝,建都南京,后迁都杭州,都说这个“南宋”是正朔。
但是,绍兴和议的主要内容第一条就是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康王赵构为皇帝。这就是说,在名义上,宋是没有独立主权的附庸国,此时,中国应该叫“金朝”,江淮以南,仅为“宋国”,正朔是谁?是金。直到宋孝宗隆兴北伐后的隆兴和议,宋的臣属地位才被去掉。

所以严格说来,五代之后的朝代正朔排列应该是:宋、金、宋、元、明、清。之所以宋在名义上一旦恢复即成为正朔,是因为在当时影响中国发展的最先进的科技、文化、经济乃至军事设备,都在南宋。

而教科书上,对这段曲折没有凸显,是因为它的编写者和决定者,不愿意回顾、承认这种“先进文明被野蛮文明欺凌”的屈辱吗?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1-10 06:57
可以找金人的著作看看是怎么说的。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1-10 17:26
陶北 发表于 2013-1-10 06:57
可以找金人的著作看看是怎么说的。

金人不讲正朔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1-10 20:49
顾耀峰 发表于 2013-1-10 17:26
金人不讲正朔

我的意思是想知道金人的史书关于这段都写了些什么。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0 23:30
这个不和我们为成吉思汗感到骄傲一样吗= =,都把他当自个祖宗认了。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0 23:31
好丢脸的勋章啊- -,我要换号码····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1-11 00:19
陶北 发表于 2013-1-10 20:49
我的意思是想知道金人的史书关于这段都写了些什么。

绍兴和议是形成文本的,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因此金国一直把南宋当作是自己的臣子、儿子(不待见的),即使隆兴和议后由臣属关系改为伯侄关系(金帝为伯),金使到南宋也从来要求和宋帝平起平坐。

但金国人没有做历史实录的习惯,10个皇帝中,除了金世宗和一半的金章宗外,其他的皇帝要么忙着打别人、要么忙着打自己人、要么忙着被别人打,整天打打杀杀。而且入主中原后腐败堕落远远超过两宋时期任何一个宋帝或权臣,谁叫他们没见过世面呢。。。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1-11 02:46
木棉之死 发表于 2013-1-10 23:30
这个不和我们为成吉思汗感到骄傲一样吗= =,都把他当自个祖宗认了。

地缘政治深挖进去是很可怕的。。。。去年在统理中国自春秋以来的粗史线索时发现,东罗马帝国的被灭亡,其实还源自东汉时期的一次宫廷内斗,深感当“蝴蝶效应”和地缘政治联系起来时,人类真的只有移民外太空了。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1 23:50
顾耀峰 发表于 2013-1-11 02:46
地缘政治深挖进去是很可怕的。。。。去年在统理中国自春秋以来的粗史线索时发现,东罗马帝国的被灭亡,其 ...

你统理了中国的历史,真棒,这是我的一个终生目标,可是很遗憾的是我还只看了中国近代史。只知道中国现在这般文化断层并不是只因为文革。从人物去看却比较粗浅了,但也会发现蝴蝶效应。比如我认为康梁和中国文化断层有关。喜欢历史,因为历史是不会改变的。虽然众说纷纭,但是经过细腻的推敲后,他不会改变。本来很想和你讨论历史,关于外国史只粗浅阅读过顾准所写的希腊史,对罗马没有了解。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1 23:59
但不得不说罗马的艺术作品很糟糕。除了建筑它非常聪明的制作了拱形门,而其他的艺术史只不过是不断的防止希腊的高度,但是作品繁复而死板,这个野蛮的民族无法颠覆希腊的艺术作品,也无法颠覆他的思想高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当代史是不是也是这样,底层人民颠覆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然后不断的效仿,但是始终无法逾越。也许要过一个世纪,才知道谁对谁错。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1-12 00:35
木棉之死 发表于 2013-1-11 23:50
你统理了中国的历史,真棒,这是我的一个终生目标,可是很遗憾的是我还只看了中国近代史。只知道中国现在 ...

惭愧,我还没能统理好,两晋南北朝那段,实在是太乱太乱太乱,至今都还理不清晰……理到明结束,清和近代还没有做功课,所以即使是粗线条也还没打通,更不用说其他了。
对于历史的真假,我同意你的看法。历史的粗线条是不会改变的,尽管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很有道理,但是那是针对“现代史”被政治利用而言的,拉远距离看,粗线条不会变,一如长江中会有回旋支流,但它的滔滔东流没有变化。
罗马时代的艺术作品,是从属于权力、力量而产生,当它真正看到希腊作品、准确地说是克里特岛艺术作品后,就只有膜拜和抄袭。

中国的当代史、或者说中国文化的当代史,是在破坏的废墟上寻找或者美其名曰重建,普遍认为清朝是对明汉文化的一次大破坏,但明代文化的主心骨从种种迹象看受到隔代遗传来自朱熹理学(明代一哥王阳明的心学是基于理学基础上的整理和发展),所以源头还在宋。——当然这是我的一个猜想,需要再找证据。至于说底层人民颠覆五千年的文明,我觉得这是不成立的,一来是所谓的影响力,是有时间长度的,汉唐的文明真要影响到现在,那是灭顶之灾,所以五千年的概念太大;二来是底层人民不具备颠覆的实力,即使效仿,也是在主流力量的推动下才局部浮出水面的,而主流力量也只能做到遮蔽做不到颠覆,事实上底层人民恰恰是在血液中延续着文明。这是我的一点粗浅看法。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2 01:36
顾耀峰 发表于 2013-1-12 00:35
惭愧,我还没能统理好,两晋南北朝那段,实在是太乱太乱太乱,至今都还理不清晰……理到明结束,清和近代 ...

政治历史其实是很愚蠢的,所有掩饰过的历史,都根本不成脉络。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2 01:59
顾耀峰 发表于 2013-1-12 00:35
惭愧,我还没能统理好,两晋南北朝那段,实在是太乱太乱太乱,至今都还理不清晰……理到明结束,清和近代 ...

我在清代史上的问题与你倒是难得的一致了,我还是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玩,他不重视汉人文化,但是他又非常努力的学习汉人的传统和文化,甚至在很多道德理念的地方比宋明时期更加加剧,其实我不是很喜欢朱熹的理学,这方面我到觉得继承下来也没什么,但是清朝的用官制度不是很鼓励文官的思想,重用自家人,又兴文字狱,那帮汉人文官们天天都在研究史书去了,四库全书什么的修的很开心。

我觉得中国很多的传统本身是存在的,包括经理了清代,很多传统都是保存下来的,中国原先的体制如果想慢慢过渡到资本主义是有点像英国的,因为我们本身有个很完整的文人的政治体系,其实我们不像日本,军人从宋杯酒释兵权后根本没有能力去成气候(除了清末明初那帮军阀),如果细看清朝末期慈禧主持的那场清末新政真的非常棒,不在于他的体质多新,而在于当时的大家族,乡绅都存在,而老百姓都是实实在在的尊敬他们的,所谓的颠覆是从太平天国时期开始,洪秀全(没文化)称王后拆了很多庙宇,毁了很多东西,义和团(邪教)就不用说了,教科书上再怎么恭维也都是一群神经病。那两个时期这两拨底层人民毁了中古很多传承的文化,细细想一想,毛也是这个样子的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受过文化的熏陶,所以不会去重视文化的重要性。很多书上说,历史选择了共产党,事实上历史选择中国成为了一个二流社会,因为我们的一流文化经过了太平天国,义和团,抗战(新文化的植入与旧文化的剥离),文化大革命,八九,然后断层了。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我这么大的小孩,看着伦敦奥运会开幕特别有文化认同感。不一定知道孔融,但一定知道白雪公主。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2 02:13
其实想想三妻四妾和青楼(很文艺很女神)的文化传统要是保留着,又是怎样一番曼妙的光景呢。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2 02:23
顾耀峰 发表于 2013-1-12 00:35
惭愧,我还没能统理好,两晋南北朝那段,实在是太乱太乱太乱,至今都还理不清晰……理到明结束,清和近代 ...

说不定成立的,因为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猖獗是因为当时政府的操纵。所以面积很大,疯狂程度不亚于当年的红卫兵,那段历史真的丰富。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1-12 02:49
木棉之死 发表于 2013-1-12 01:59
我在清代史上的问题与你倒是难得的一致了,我还是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玩,他不重视汉人文化,但是他又非常努 ...

清史我还没做很多功夫去理,所以上面所说也是用了个“普遍认为”一词。之所以尚未下功夫,主要是在我主观上对清代的很多习俗比如留辫、服装等等极无视觉上的美学认同感(女士旗袍除外),这极大地扫了我的兴趣。

说到资本主义,很多研究者认为明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而起源在宋,这观点我也认同。另外一句话是说“崖山之后,再无文明”,是指崖山海战,南宋军臣草民10万人葬身海底宋彻底灭亡后,中华文明就已断层,这话虽然过激,但也不无道理。洪秀全和义和团这种怪胎也只有在文明主流被催的清代才会出现,就政治、运动层面来说,历史是超过他们的运动比比皆是,但均未造成文化摧残。后周世宗的灭佛运动那么厉害都没毁掉佛教哲学的流传,主要原因还是在文化的大环境很厚,就像个长满肌肉的壮汉掉个几十斤肉根本不会影响健康,而清代,汉文化其实被摧残得非常厉害了,所以洪秀全和义和团这些怪胎一出来,破坏效果是平方数增长的。一流文化在清一代时早就没有了,在明一代,也就王阳明在撑场子。你就看文化最直接的呈现形式,艺术,明清的画、瓷器,乃至金银首饰、家具,都无法跟前朝相比。
有三个“土大兵”出身的皇上很有意思,赵太祖深知军人(军阀)的厉害,所以他废除军阀权力,同时又积极在军事上予以革新、对文化又加倍支持以对军人形成节制;清太祖被火器大炮轰死,所以整个清朝对火器发展一直是压制的;毛太祖也深知军人的作用,所以他牢牢抓住枪杆子,哪个文人不听话就让他尝枪杆子。这是对待事物态度的三种类型,也都影响着其开创下的一朝对待事物的态度。

你是多大的小孩啊?伦敦奥运开幕式本来就很好,人家屋子里都是影响欧洲乃至世界文化进程的宝,随便拿出来炫炫就可以了。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2 11:51
顾耀峰 发表于 2013-1-12 02:49
清史我还没做很多功夫去理,所以上面所说也是用了个“普遍认为”一词。之所以尚未下功夫,主要是在我主观 ...

先贴一个维基上的农民起义表格。
各时期历史演进

1.西周(姬姓),???-???年(年份),国人暴动。
2.秦朝,公元前???-???年(年份),大泽乡起义,由陈胜、吴广等农民实业家揭竿起义试图推泛秦朝,可惜遭遇秦朝当时最精锐的部队。
3.新朝,公元???-???年(年份),赤眉、绿林军等兴起,形成以刘秀为首的东汉复兴。
4.东汉,公元???-???年(年份),黄巾之乱,农民乱,草席生意一落千丈,本国商人也做不到生意,只好从军抵御黄巾之乱,刘备就是最好的例子。最后造成东汉末年三国分治的事实。
5.唐朝,公元???-???年(年份),黄巢之乱。
6.南宋,公元???-???年(年份),钟相。
7.元朝,公元???-???年(年份),红巾军之乱,元末货币浮滥发行,中原及扬州地区发生严重通货膨胀。
8.明朝,明崇祯18年,李自成及张献忠起兵反明,后由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平定。
9.清朝,清道光三十年-清同治三年,太平天国之乱,由国家科举考试失败的洪秀全召集家乡友人,综合传统信仰与外来传教士的部分学说,起意反清。但封建的家天下思维仍重。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2 12:30
顾耀峰 发表于 2013-1-12 02:49
清史我还没做很多功夫去理,所以上面所说也是用了个“普遍认为”一词。之所以尚未下功夫,主要是在我主观 ...



中国的王朝末期总是会出现大规模的弄明起义,从这个表格上我们可以看到。黄巾之乱,黄巢之乱,钟相都是带有宗教性质的农民起义运动,他们的性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相仿的,具体没有详细的了解过,但是他们的口号无异也是均贫富之类的,但是最后的结果都差不多(除了朱元璋和毛泽东),像钟相你应该知道的,最后也是背理了均贫富的初衷,睡觉的床也要金玉镶间,而另一个杨玄,焚烧庙宇,杀儒生以行法,这种行为就很可怕了,像极了太平天国,而平定这种叛乱往往是当局有没有能力,在清末时期,左曾李,地方势力早已胜过中央势力,八旗下的军队养尊处优成了习惯,而最弱的兵遇到了洪秀全一干人等最亢奋的时候,自然是凶多吉少,最后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时候,似乎也是不费什么力气。

而太平天国的怪诞之处我认为是将天主教的曲解,据说一开始罗马教皇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准备接见洪秀全,他觉得特别开心中国有个这样的宗教势力,后就气得不行了,上帝多了个二儿子,什么事啊。中国的农民起义运动往往是和宗教相结合的,其实也表示这个阶级势力一开始就不够自信,他们的能力也不够强。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2 13:33
顾耀峰 发表于 2013-1-12 02:49
清史我还没做很多功夫去理,所以上面所说也是用了个“普遍认为”一词。之所以尚未下功夫,主要是在我主观 ...



除了唐代的低胸衣可能会让你有些许遐想以外,其他几个朝代的衣服,也就那样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旗袍是民国改良的,之前的旗袍都是像一硕大的彩色多层加厚塑料袋,风吹都吹不出来身材曲线。

说实话古画我看不太懂,中国艺术史那段历史没好好看过,我比较懒,看不太懂就懒得看,虽然看过一点清代的国画,用水彩画的很写实,吓死人了,但是个人觉得清朝八大山人的还行的,清朝还是有很多的文化遗产的,珐琅彩,双面刺绣,戏剧,历史,小说都很进步。我还是保留清代是否进入了二流时代的观点,我以为那个时代文化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抑,但是他很多东西是保持的,比如他的选官制度还是承认了儒学的重要性,读书还是可以拿到名利地位的,而你说的明代之后就没有什么有思想的衍生,我觉得这个错在理学,理学本来就是一个很死胡同的东西(把诗经里的情诗能硬说成非情诗的人,我觉得都有点神经错乱),明代大兴的时候,儒学已经走死了,就好像基督教到现在也听不到一些新奇的诠释了,所以我认为文化只要保持他的传承就不失为一种活力,虽然他可能已经不那么鲜活了,清朝并没有用满文化来压汉人,反而学了不少汉文化。

你说的灭佛运动我之前没有了解过,可是焚书坑儒之后也有儒家,习惯很重要,平时老百姓家里有个什么事比如我心情不好可能会去拜个佛什么的,你把这些东西弄没了我美帝拜了其实我会心里有不爽的,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我想他们灭佛运动坚持的时间应该不会坚持太久的,可能他的下一代统治者又对这个政策放水了。

但太平天国之后,对儒学放水的时间太少,几乎是轮番攻击,清末新政废科举,导致很多农村都断了文化根,可能一个村都是文盲。再加上之后的各种起义,基本上都很反儒的,想要撇清封建的这个关系,而共产党基本上就是个文盲党,拧不出几个大文豪。那这样算从185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一百六十年了,也是两三代人的更迭,加上文化大革命八九以后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钳制,愚民政策。很难真正和一百六十年前的文化产生共鸣。比如我现在看理学我就觉得很二逼,但从传承角度来说,我应该像外国小孩对圣经一样耳濡目染,而不是嫌弃。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2 13:52
顾耀峰 发表于 2013-1-12 02:49
清史我还没做很多功夫去理,所以上面所说也是用了个“普遍认为”一词。之所以尚未下功夫,主要是在我主观 ...

= =
一看回复错别字打错字还是挺多的。。。。你看得时候淡定点。


关于军人那段,我之前的意思是我们的国家中没有一个阶级是军人阶级,我们服兵役,服完或者农忙还要回家的,这是一个临时身份,所以他们还是农民,而像日本是有一个武士阶级的,他们是社会的一个等级。赵匡胤你说他是军人阶级我是有认同的,他之前也是管禁军的。

好像再过好几年要到而立之年了。算小孩子啊,但我心里还是觉得自己是个长不大的小孩子的,这样犯了错就会原谅自己。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1-13 01:41
木棉之死 发表于 2013-1-12 11:51
先贴一个维基上的农民起义表格。
各时期历史演进

任何一朝的“起义”都比不上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的“暴动”来得威力大,这些“起义”目的都是干掉前朝但没有成功,而三大乱世的暴动都成功了。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定义正在重写,焚的是医卜相书(当时所谓奇淫技巧),坑的是方士纵横家等人,而且儒学经典四书五经的提法要再过1000年才出来,儒学当时只是小门派而已。

三太祖对军人的态度,是一个例子,体现的是他们的行事方式。

每个朝代必定有它文化上的亮点,但综合前朝来看,清代的文化可能就比元代稍好些,完全是二三流水准。但问题在清朝离近现代最近,因此辐射力度也最大。
洪秀全和义和团的破坏,完全是因为清代的文化积淀本身就弱,所以看上去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跟稻草。实际上对于洪秀全来说,他哪有功夫去想压制文化这事,享乐还来不及。
传承一定是在民间保留血脉的,就看天朝就行了。但保留血脉不一定就在当时显山露水成为主流。朱熹活跃在南宋光宗宁宗期间,鹅湖之会他已处在陆九渊的下风,直到理宗的中后期他才被皇帝放大(由此理宗皇帝得庙号“理”),此时,已离他死去50多年了。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3 13:12
顾耀峰 发表于 2013-1-13 01:41
任何一朝的“起义”都比不上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的“暴动”来得威力大,这些“起义”目的 ...

NONONO

儒家不是在汉代就兴盛了吗。

查了一些焚书坑儒的资料,

在焚书开始之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术士侯生、卢生寻药未果而出逃,秦始皇大怒,下令拷问咸阳术士。事后,将相关460名术士在咸阳坑杀[2]。需要注意的是,《史记》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乃是方士,并不是儒生。

据唐颜师古《汉书注》转引东汉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中之记载,秦始皇曾在骊山温谷挖坑用以种瓜,以出现冬季瓜熟的奇异现象为由,诱惑博士诸生集于骊山一起观看,正当儒生当众争论不休,各抒己见时,秦始皇趁机秘杀填土而埋之,七百多名儒生全部被活埋在山谷里,此为“坑儒”

郑樵:秦时未尝废儒学,秦时未尝不用儒学与经学。“萧何入咸阳,收秦律令图书,则秦亦未尝无书籍也。其所焚者,一时间事耳”。“不过坑一时议论不合者,非实儒也”,“秦人焚书而书存,诸儒穷经而经亡。”所谓诗书之焚,乃学者自焚也,非秦皇之过也。(《秦不绝儒学论》)

焚书坑儒是有两种解答。


我的意思你误会了,我以为洪秀全是不自觉地担当了一个开端。而后一百六十年,儒没有得到一个妥善的恢复。但你认为洪秀全毁了是没有的,清末以后的一系列起义和措施都是反孔的,一直到现在,儒也不算是一个主流学科。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叛乱,但是没有对儒文化的集体抑制的记录,因为也抑制不来,没时间抑制,而记录中多说儒学当时与政权结合,他的地位虽然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撼动,但是也由于这样的竞争吸收了新的能量,五代十国时期的评价是“三教合一”的第一个阶段就来自魏晋南北朝时期。



你就这么喜欢朱熹啊= =我真觉得他就那样了。
朱熹系茶院府君九世孙[2]。原籍徽州婺源县(今中国江西婺源县),宋建炎四年庚戌(1130年)九月十五日午时诞生于福建尤溪县的郑氏草堂(即“南溪书院”)。
五岁入小学,诵《孝经》[3],十八岁举建州乡贡,十九岁登王佐榜进士,绍兴五年十月以焕章阁待制兼侍讲[4],绍兴二十年(1149年)春,回乡省墓,并赎回质田百亩,充作茶院朱氏的祭田[5],二十二岁授左迪功郎,初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为官四十八年中,先后任地方官九年,到朝廷任侍讲官四十天,官至直宝文阁待制,封婺源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兼秘阁修撰等。

陆九渊出身于一个九世同居、阖门百口的封建世家。他的八世祖陆希声曾为唐昭宗之相国,陆九渊是个神童,三、四岁时向父亲提出“天地何所之”的疑问,久思竟至废寝忘食。
乾道八年(1172年)三十四岁中进士,先任隆兴建安县主簿,后改建安崇宁县。
大约十年后,他被荐为国子监正,不久,又迁“编修敕令所”的“删定官”。陆九渊少年时曾读三国、六朝史,有感于当时“夷狄乱华,后又听长辈讲“靖康之耻”,于是曾剪断指甲,学习弓马,慨然要为大宋朝廷复仇。在任“删定官”时,他便“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朝廷论对时,“遂陈五论:一论仇耻未复,愿博求天下之俊杰,相与举论道经邦之职;二论愿致尊德乐道之诚;三论知人之难;四论事当驯致而不可骤;五论人主不当亲细事。”(《宋史·陆九渊传》)
淳熙十三年(1186年),他被差管台州崇道观,因这只是个管理道观的闲职,于是他便归江西故里讲学,汇集了四方学者。


朱熹陆九渊其实活着的时候也是一直在被儒学捧着。一个大家族九代,他们有这样的一种文化氛围。
说说“传承”二字,古代,官学是什么,是儒学,如果我们要升官发财要干嘛,要投靠儒学,在古代的农村是有很多私塾,一小撮秀才农闲的时候就开始做私塾的,考完秀才考进士,有大量的民间秀才,洪秀全也是个老秀才,教材就是儒学,现在来说呢,是还有那么一小撮人对儒学非常执着,我觉得朱熹在他活着的那时候,依然是主流,但是我们大面积是不懂儒学的,非主流也是苟延残喘的一种表现。
当然说不定我们有一天就像文艺复兴一样突然间就文学三杰士了。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3 13:20
这次回复都好费脑子哦。可能是我太文盲了要找很多资料吧,

我觉得我们的角度不同,对儒学断层的判断不同,才造成了分歧,你认为没有新思想所以断层,我以为成为非主流了所以断层。应该讨论不出结果。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3 13:51
你说的从你的角度可能比我更对,我现在反思这个我的概念中的断层从洪秀全开始是不是有点草率了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1-13 23:28
木棉之死 发表于 2013-1-13 13:12
NONONO

儒家不是在汉代就兴盛了吗。

这种讨论是没有结果的。更正你因为阅读时的粗心而导致的几个概念理解偏差:
1、我是说“儒学经典四书五经的提法要再过1000年才出来”,注意,我说的是“儒学经典四书五经的提法”,而不是说儒学。四书是宋仁宗提的,五经是朱熹提的,一在北宋一在南宋,离秦朝1000多年时间。

2、谈的是“文化”,不是“儒学”。三大乱世和农民起义的破坏力的比较,也是对“文化”而言。你怎么就自说自话变成了“儒文化”。

3、我极其讨厌朱熹。但不能否定他的学说对明代、对后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必须承认。而且朱熹活着的时候本来就是风云人物,我的表述是“朱熹活跃在南宋光宗宁宗期间,鹅湖之会他已处在陆九渊的下风”,这表明,宋时截至理宗时期,仅仅儒学这一块也并非朱熹一家而且他也不是老大,以此表示后世的文化集成相对宋而言,只是二三流。
顺便再说一下你查资料后所说的“他被差管台州崇道观,因这只是个管理道观的闲职”之认识误,宋代的官、职是有区别的,职,相当于现在的“领国务院津贴”、“领XX计划津贴”,宋在真宗时,出现一种职叫“观使”,随后一直延续下来,比如陆九渊的“崇道观使”,这表示他领取“观使”津贴(这津贴并不少),不能跟权力和是不是要做相应的事挂钩起来理解。

4、洪秀全对文化是有破坏的这无疑义。不同在于我认为洪秀全的破坏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非主力军,清代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的破坏力要远超洪秀全。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4 03:45
顾耀峰 发表于 2013-1-13 23:28
这种讨论是没有结果的。更正你因为阅读时的粗心而导致的几个概念理解偏差:
1、我是说“儒学经典四书五经 ...

刚刚背完英语,现在完全就是暴走状态,怕又不能平心静气的看清楚了。看了七成左右又很想和你掐下去,墨水不够- -。要去积点材料,这局棋咱们先放着,稍后来下。
作者: 木棉之死    时间: 2013-1-14 03:53
我觉得古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是儒文化!!!!他在我心中等同于主流文化!!!!!!!!! 困了!!!!!!!!睡觉!!!!!!!!!!!!
作者: 5月8月    时间: 2014-7-30 11:40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