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评价我就不说了,免得“站在高处对人颐指气使”。原来评价的角度跟“味道”有关系,真的很令人困惑呢。
“分析绝对、无限等这样的词语,我们就会发现,凡属绝对的、无限的存在都与人类的认识没有关系,都超越了我们人类有限的经验领域,成为类似于上帝这样的东西。人类的认识总是不完满的,所以我们总要在人的认识之外假定有一个完满的东西,注意,这只是一种永远无法证实的先验的假定。”
“绝对的、无限的”摹状词之所以能以存在作为变项,不正是人类的创造吗?难道离开人类,命题和语词能独立存在吗?不错,弗雷格继承康德,认为理性是客观存在,但这种客观存在与感知予料的现实存在是不同的,康德、弗雷格都指出过了。
为了讨论不东拉西扯,我就不引述老子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的箴言了,其实,绝对与无限都很好理解,相对与有限的认识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绝对与无限的概念就是什么时候有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正可以让我们看到,判断分析如何被孤立为概念分析,而概念分析又如何让我们走向对“完满东西”的憧憬,正如当时唯名论者对安瑟伦的批评,一个完满的小岛不必是一个存在的小岛。在澄清存在的确切指称前,绝对与无限不是从先天就能推理出的属性。
存在本来是一个语法谓词,把它作为逻辑主词,需要有形而上学的承诺,这类承诺通常是说“无限的一切就是存在”,以此说明结论“存在是无限的绝对”是徒劳的循环论证。
“绝对的无限的存在”可以被当作一种L-真理,就是你说的“这只是一种永远无法证实的先验的假定。”,不过,“先验”与“假定”的使用,已经把人的因素暗度进来了,所以,假使你割裂你的命题,认为只有不能思维绝对与无限的意识才是你定义的意识,而先验与永真的理想概念与意识无关,那么,也许你的说法是对的,可这样一来,你的结论已经被你的前提所包含了:
因为意识就是不思维绝对与无限人类理智活动,所以,这样的理智活动不能思维绝对与无限。
希望我的回帖不要被你评价为“老在别人的书里死嗑”,“民间思想家”们正因为没有在别人的书里死嗑过,所以,不是拾唾余,就是不入流。
从这一层来说,我希望与“民间思想家”们保持相当的距离,虽然我也在思想,虽然我也是民间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6 16:06:1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