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竹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净空说法(世纪大讲堂实录)

[复制链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11#
发表于 2007-8-4 13:09:51 |只看该作者
有些话不是让人明白的,而是让人困惑的,人为这些话所困惑,就不去为三大姑八大姨的事儿烦恼了,但这种困惑是手段不是目的,最后你要把它们以及它们带来的那些滞碍抛下,你就象水桶漏了一样的大彻大悟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0 21:38:0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0

好友

2397

积分

论坛游民

战士

Rank: 3Rank: 3

12#
发表于 2007-8-4 13:09:51 |只看该作者
莫非楼上已经大彻大悟了?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13#
发表于 2007-8-4 13:09:51 |只看该作者
彻悟个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0

好友

2397

积分

论坛游民

战士

Rank: 3Rank: 3

14#
发表于 2007-8-4 13:09:51 |只看该作者
那是水桶漏了!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0

好友

2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5#
发表于 2007-8-4 13:09:51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en在2004-6-10 19:36:01的发言:
此心非那心,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其实是“念”,世事万物不全生于念,佛教生化万物的心,是真如之本心,也叫藏识、阿赖耶识--当然,阿赖耶识也包括了无明熏习的部分,但是阿赖耶识之体就是真如佛性,所以,佛教的“心生万物”“万物生于心”跟主观唯心主义完全不是一回事。按照唯心唯物的分类法,佛学不唯心,佛学唯“缘”,“万物依缘起”和“万物皆心造作”是一个意思。
《华严宗“唯心”辩证法思想述评》这种不解其意断章取义的文字,既生解佛法,也庸俗哲学。


“阿赖耶识”?
不知道你看过<圣斗士>吗?(是一本日本的漫画)
里面有一个据说是接近"神"的人,叫沙加,他死于两棵沙罗树下(好熟悉~~~~)
关键是他在漫天飞舞的花瓣里写下了四个字-----阿赖耶识
当时我很费解(还是小学生)
上了初中后去查了资料
"佛法中,所谓“心”,即“识”。佛法心理学上,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种感觉的意识(即五识)和掌管、合并上述五识的功能的第六识,以及在相当第六识的“意识”的底层,第七识的“末那识”,第八识的“阿赖耶识”。
佛法还说,一识到六识,会与死同时消灭,但“末那识”,“阿赖耶识”决不会消灭,从无限的过去一直延至未来的永远。这大概也可以解释为何圣斗士可以在冥界出现的原因了吧。(不过,沙加了解佛法还可以理解,雅典娜身为希腊众神之一居然也了解佛法,但佛法和希腊神话真的扯不上什么关系吧。 对不起,扯远了~~)

西方哲学所认为的意识不过是精神的表层部分,在其深处,潜藏着相当大一片无意识层。
弗洛伊德发现的“无意识层”,也就是“为意识所遗忘的事物和受到压抑的心理上的内容”。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梦”
而在东方,先于弗洛伊德一千数百年前,佛教就提出了这方面的学说了??
还是那句话"越想越觉得奇怪"~~~

[em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0

好友

2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6#
发表于 2007-8-4 13:09:51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疯人院逃犯在2004-6-10 21:35:45的发言:
有些话不是让人明白的,而是让人困惑的,人为这些话所困惑,就不去为三大姑八大姨的事儿烦恼了,但这种困惑是手段不是目的,最后你要把它们以及它们带来的那些滞碍抛下,你就象水桶漏了一样的大彻大悟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0 21:38:08编辑过]


感觉好象是一种寄托而已
好多科学家"山穷水尽"之时.就转向了宗教,这也能够理解拉~~~~~~~[em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好友

1057

积分

论坛游民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Rank: 3Rank: 3

17#
发表于 2007-8-4 13:09:51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过圣斗士,这部动画里有很多各国宗教的内容,不但是佛教的第六感、第七感、第八感(画外音:燃烧吧!小宇宙~~~),还有印度教的元素,比如海王篇里,还记得那个跏趺坐浮于半空的光头印度洋海斗士吗?他叫克里须那,是《摩诃婆罗多》和《薄伽梵歌》里的主角之一,古印度传说中有大智慧的婆罗门游吟诗人,印度教说,他是毗湿奴天在人间的化身。
末那识也叫“我识”,就是自我认知,只要轮回不止,末那识就不会消失,但终止轮回的涅槃境,末那识就没有了,但是阿赖耶识还在,因为阿赖耶之体就是真如本性,阿赖耶之用就是无明。体认到阿赖耶,就是悟境了,很不容易,但体认末那很容易,我们每天早晨醒来的那个瞬间,在我们的感知还没有蔓延到全部身体的时候,这个朦胧的意识时刻,就是末那识的独自显现。
我新贴了《逆观十二因缘》,里面粗浅地解释了一下佛教的本体论,希望能帮助大家获得一点理解。
Namo-Saptanam Samyaksambuddha kotinam Tadyata Om Cale Cule Cundhe Sva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18#
发表于 2007-8-4 13:09:51 |只看该作者
“西方哲学所认为的意识不过是精神的表层部分,在其深处,潜藏着相当大一片无意识层。
弗洛伊德发现的“无意识层”,也就是“为意识所遗忘的事物和受到压抑的心理上的内容”。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梦”
而在东方,先于弗洛伊德一千数百年前,佛教就提出了这方面的学说了??
还是那句话"越想越觉得奇怪"~~~”

其实容格的集体无意识这个概念更接近佛教中的第7、第8识,容格的心理学很有意思,适合那些对宗教神秘现象和心理学都有兴趣的人,我以前看得废寝忘食的,但只是一阵儿。

大拙玲木也挺有名,是现代日本禅宗的代表人物,也受到了西方认同,但我了解很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好友

1057

积分

论坛游民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Rank: 3Rank: 3

19#
发表于 2007-8-4 13:09:51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想简单地了解一下禅宗,可以看看玲木大拙,如果要进一步细究,不看也罢。
Namo-Saptanam Samyaksambuddha kotinam Tadyata Om Cale Cule Cundhe Sva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20#
发表于 2007-8-4 13:09:51 |只看该作者
玲木大拙,更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0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