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斑竹,我首先想说,你认真地对待我,我很感激。
我们其实有很多共识,但好像选择的道路不太一样。哲学有千万个切入口,“人
”其实还是个很古老的。我认为,研究者从哪里切入,以哪种方式将研究展开,
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都是可以的,关键是,他的原则要始终如一,不能自
相矛盾,还有,他在解决完所有重要问题之前,一切都只是相对暂时的结论,谈
不上什么崭新的体系。我不反对你们的方式,而且很喜欢,有时间我一定这样做
一做,同时希望你们也不要随便轻视、拒绝其它方式。我有自己的方式,正像你
们一样,这都不是一天两天了,突然换方式,对谁都不太现实,也不公平,现在
我只请求你们暂时忍一忍,就合着我行吗?先把讨论沿着我的方式进行下去,等
你们再多了解一下我观点和方式之后,再展开对我的批判,行吗?
潜在的知识背景和术语,我说过了,我的《壬》只是申明我要解决一个局部的小
问题,他只是一个开始,我使用“专家说”就是强调,这个问题我还没有说,这
些问题,咱们今后一个一个说行吗?
出处原先在附在草稿后,后来不是丢了吗,我现在重新补上,稍晚贴出。
人和社会。你为什么不简单说说呢?你只说我如何如何,它们在你那里是什么情
况,我一点不知道。你只抽象地谈了两个词语的问题,没说“人”与“社会”这两个词语的具体问题,更没有说你对人、社会这两个事物的认识。
源头的问题,是方式的一部分,不说了。
人和社会是哪个学科的问题,很好,这涉及到哲学和所谓“具体科学”分别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是什么……这些大问题,我们结合《壬》的问题慢慢讨论行吗?
“虚拟人”这一概念曾经吸引我读过《利维坦》中的某个章节,好像是16章(不太肯定),霍布斯的相关思想,和我的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不信咱们以后可以专门比较一下。
王晨斑竹,我相信我们能将话题进行下去,也许我们的差距很大,异见很多,但只要我们坚持多理解对方,宽容对方,应该没什么问题。
七格斑竹,虽然我没觉得我前面有什么话说的不合适,但如果我有,我向你致歉,为什么不跟帖了呢?我希望我们继续谈下去。
Zen斑竹,从七格斑竹的话中,我了解到你的一些困难,我不再催你了。
我将《壬》单帖一个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13 11:12:5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