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周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做为本提存在的小说”里几个常识性的错误。

 关闭 [复制链接]

70

主题

0

好友

778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1#
发表于 2007-8-4 13:07:25 |只看该作者
你是混淆了问题才得出这个结论的。这句话是一个大前提,后面关于小说理论的阐述只是大前提具体化的一个方面,你所提的问题,又是因为你的哲学要求。我发现你的思维很好玩,当别人强调一个事实,你就觉得没有或不必要在这里说的事实都是别人特意否定的。如果这样,无法继续下去啊!我反复说了好多遍了,不要混淆领域,我难道非要走进一种混乱里,你才满意吗?
从天而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好友

8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2#
发表于 2007-8-4 13:07:25 |只看该作者
石榴:你不觉得你的结论毫无意义吗?凭空的两个字摆在这里,能说明什么?虚无还有虚无的理由呢.你的理由呢,别害羞,拿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0

好友

46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3#
发表于 2007-8-4 13:07:25 |只看该作者
我不懂什么维特根斯坦,专业之外的世人如你我者,大凡将某种高深玄妙的哲学缩减成一两句“名言”,而不理解它所处的话语体系,在此水平上的讨论差不多等于唾面自干。但处在论坛“回合式战斗系统”的机制下,我还是回几句吧。

1、据我所知,维特根斯坦的原话是“凡不可说的皆要保持沉默。” 简单的说是给理性和实证科学划出界限,给神秘之物留出位置,“不可说”置换成“不可知”,意义谬以千里,分别属于语言哲学和认识论的不同层面。而我所说的也没有牵扯到是否“可知”的问题,而是从前提上确认小说的虚构性,所以你说的那一堆话基本等于白说。

2、我的言说都是有针对背景的,是对文学内部的问题发言的。我不理解你凭空而来的比喻,可能在你的思维背景下有道理吧。

4、我奇怪讨论哲学的能说出这样的话。至少在小说的世界里,真实并不像人有十个手指头那么确实。

5,就我所针对的对象而言,我所说的“个人经验”是指那些所谓“身体写作”者的私生活,他们对自身经验的开掘本身就是有限的。文学当然是从经验出发的,而且不应该止于经验。理解这一点未必要懂得休谟,何况休谟的不可知论根本就跟不上文学飞扬的想象力。

10、建议你看看第9条。

“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应该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同理,我可说“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应该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如果你觉得荒谬,反之亦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好友

8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4#
发表于 2007-8-4 13:07:25 |只看该作者
王晨兄:
问题已经很清晰了,可惜的是,你进来了,又出去了.我能理解你的意思,可你并不能理解我.不过我仍坚持这样的一点:"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存在"对人是有意义的,这样的意义是终极性的.回到小说上,此意义也是存在并起相对重要的意义的.
再回到这句话:“人所认识到的全部存在,只能在意识中作为对象呈现;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存在对人毫无意义”,

这句话很自恋,把主体人的认识过分夸大,认为与主体无关但事实存在的事物,就毫无意义。用一只碗来解释吧,碗里碗外和碗面构成了整个世界,碗面的部分有用吧,那碗里的部分有用没有用?回答肯定是有意义的。那碗外的那些空的部分呢?你能说它没有意义吗?它是构成一个世界不可分割的部分.
你谈小说是不是?小说里面也有只碗。碗面就是小说的文字,碗里的空是小说文字所围绕成的意境。好了,碗外的空是什么?首先要问的是,它存在不存在?绝对存在吧。那么,它是什么?我理解它为客观事实。它与意境只一面之隔,这一面,就是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0

好友

46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5#
发表于 2007-8-4 13:07:25 |只看该作者
另外,这篇东西是在黑蓝网成立之初写的,应合办网站的要求,也代表了我们当时的认识,可能有些矫枉过正了。
本来是想以此激起关于小说的争论,让理念的氛围好一点,但后来兴致大扫,可能以后有兴趣时再升升级。
何况对于写作者来说,很多时候,理论的意义就是让人在写作时推翻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6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26#
发表于 2007-8-4 13:07:25 |只看该作者
说明了一个人对你的看法
并总结了另一个人对你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好友

8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7#
发表于 2007-8-4 13:07:25 |只看该作者
石榴兄:如果你要辩,我随时欢迎,但你这样真不合体,我只能用您的话回复你。

石榴我送你两个字罢:
扯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好友

8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8#
发表于 2007-8-4 13:07:25 |只看该作者
马骥兄:

昨晚有事耽搁,今日继续。
感谢你的“唾面自干”,不过似乎与本辩题相差太远。此辩题已是相当清晰,也非如你所说的“高深玄妙”、“名言”云云。

1、维氏的原话在此时已毫无意义。我引申维氏原话材料的过程,旨在引述证明某一哲学思维的错误。后与王晨兄辩驳之中,问题愈加清晰,过河拆桥,维氏早已丢在桥那边了。但依然感激你能翻出陈词旧典来教育我,不过显得白费劲。

2、有一点我是肯定的:从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来看,人类的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而小说创作里也有个认识过程,自我意识的认识,小说本体客观事实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说“现实”并非反射那么简单,而该象人类认识的螺旋式上升(或下降)的过程。

4、你一直没能理解我在说什么。我把“真实”当作事物本身了,物体的“真实”即事物本身。而人类对“真实”的认识却是无限接近但永远无法达到的,小说也是。

5、“休谟的不可知论根本就跟不上文学飞扬的想象力”,你是否混淆两者之间的差异了,两者毫无可比之处。“文学飞扬的想象力”不属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

10、你还没注意到这句话,我只能再次提之:总之一句话,道德是为强者服务的。小说为谁服务?


“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应该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句话里有个内在前提,即“伟大的小说家”隶属于“伟大的思想家”,有三点说明:第一,小说家分伟大与非伟大;第二,思想家分伟大与非伟大;第三,伟大的小说家隶属于伟大的思想家。这与你后来强加的反句,用你的原话说,“意义谬以千里”。


最后想问一句,“辩”到现在,那个愈加清晰的问题,您知道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29#
发表于 2007-8-4 13:07:25 |只看该作者
你谈到分水岭,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分水岭,没有一个标准可以具以将任意一个对象归为是或不是哲学评论,但并不是说任何评论都可以被归为哲学评论。只要“哲学评论”这个词仍有意义,它的使用就是受限制的,但对其使用的限制不一定就能通过一个严格的定义(界定)表现出来。反本质也不意味无限制。语言是模糊的,但语法仍然是现实存在,否则也就没有语言可言了。所以不一定走这种极端:没有完全严格的标准就完全没有区分的可能。没有绝对的本质,但还有相对的限制,这是我大概的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怕别人产生同样的误会所以编辑了,嘿嘿~~~


[em1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3 10:24:5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30#
发表于 2007-8-4 13:07:25 |只看该作者
先和我们读康德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0 03:2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