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陈诗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随想:一种新的诗教传统(一)

[复制链接]

113

主题

4

好友

101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31#
发表于 2011-7-26 11:48:09 |只看该作者
我对孔子删诗没什么高见,但是孔子删诗并不是一个让人信服的结论。
至于目前流行的定本诗经是不是孔子定下来的也不一定。
嗯,你说到编辑就没什么话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4

好友

101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32#
发表于 2011-7-26 11:49:38 |只看该作者
他说自己不懂事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不懂事啊 :)
多来贴贴诗歌,挺喜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33#
发表于 2011-7-26 12:02: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ims 于 2011-7-26 12:12 编辑

当然,尊重诗歌版面的开放氛围,也明白le斑竹的苦心
我以上的言论只是不同意某些观点,大家都在网络后面,彼此并不了解,根本没有要kick他人之意。
读诗是好事,读经也是好事;但是不读这些,也不会是坏事。生活的核心或者说奥秘不在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2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4#
发表于 2011-7-26 12:19:40 |只看该作者
南北战争不能就说是“废奴战争”,它主要是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资本家的矛盾引起的,有意思的是,在这场战争中,有许多奴隶是不愿意被解放的,如《乱世佳人》里那几位黑奴就很不情愿地离开主人家。我对南北战争也了解不多不深,但国内的历史教材不太可信,我了解的来源是朱学勤关于英美革命的著作和王怡的一些文章。
再说,我什么时候把我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啊?不过,各位日后把孩子送去上学,不知是不是强迫他教育呢?
我的博客: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slow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2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5#
发表于 2011-7-26 12:25:59 |只看该作者
现在估计没有什么定本诗经吧。
孔子删诗的意图,可看他在《春秋》、《论语》里的言论,可看《毛诗序》的观点,可看朱子等大家的解读,也可参照当时对政治、教育、人生的理解,且孔子本人明确提出诗教,所以我认为《诗经》既然一个文学经典,更是一个政治哲学的经典。当然,古往今来的学界中也有很多人不同意这看法。
我确实不太懂事,如果懂事,早就该闭嘴了,古人早就说了“显白”和“慎微”的厉害之处,我便不听。
我的博客: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slow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4

好友

101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36#
发表于 2011-7-26 12:38:27 |只看该作者
你引用,但那些东西你未必便真正理解。
这些讨论我觉得和诗歌关系不大,当然你写得很费心,我都理解,多来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2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7#
发表于 2011-7-26 13:19: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诗哥 于 2011-7-26 13:23 编辑
你引用,但那些东西你未必便真正理解。
这些讨论我觉得和诗歌关系不大,当然你写得很费心,我都理解,多来玩
lexiaozhu 发表于 2011-7-26 12:38


那就请指出我哪些地方是理解错的吧,这不正是我贴这篇文章的目的吗。
至于诗,我已数次说明“作为文体的诗”和“作为本体的诗”的关联了,现在的情况是两者基本上是断裂的。
我的博客: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slow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黑蓝游子  发表于 2011-7-28 17:58:09
我把全文也浏览了一遍,行文开阔,不失细腻,不知作者的苦心为何会“冒犯”了别人?
一个问题:俄狄浦斯的例子恐怕是个孤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39#
黑蓝游子  发表于 2011-7-28 17:58:29
我把全文也浏览了一遍,行文开阔,不失细腻,不知作者的苦心为何会“冒犯”了别人?
一个问题:俄狄浦斯的例子恐怕是个孤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16

主题

0

好友

2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0#
发表于 2011-7-31 16:20:35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问题。
是否孤证很难说。血缘毫无疑问是贵族政制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甚至不是最高的因素。它最高的因素是高贵。这点可在古希腊悲剧、荷马史诗、柏拉图作品等等反复看到。贵族的“贵”首先是高贵,然后是富贵,这跟我们抽大烟、养小老婆的地主不同。
古希腊研究大家尼采的《善恶的彼岸》最后一章即是《何为贵族(高贵)》,我还没看完,不敢多说,仅作推荐参考。
我的博客: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slow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0 18:1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