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转帖]皇帝、皇帝,俺们“真的好想你”! [打印本页]

作者: 安提戈涅    时间: 2007-8-4 13:02
标题: [转帖]皇帝、皇帝,俺们“真的好想你”!
皇帝、皇帝,俺们“真的好想你”!

作者:※云左

    这几年清宫戏、帝王戏一部接着一部上映,包括CCTV-1,在晚上所谓黄金时段用手中的电视遥控器随便搜索几下,就会听到满耳格格、朕、阿哥、奴才、喳……的声音。最近各地方台又在热播《乾隆王朝》,这部电视剧估计一时间内又是带动了各台收视率的上升,当然还有电视广告营收的攀升。《乾隆王朝》是二月河的三步曲历史小说之一,听说二月河先生因另外一部《雍正皇帝》而被美国的某个图书博览会评为“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看来美国这面没有任何皇帝历史文化的民主西洋镜,也乐于照见中国帝王的生活,抑或他们对现代中国还有什么模糊或错误的印象。自然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为我们留下的题材资源也实在太丰富了,这些电视剧的播出推动了老百姓在观后的谈论、评议,甚至引发某些人的兴趣而再去读读史书研究研究,追怀追怀那曾经华夏独尊的皇帝们。电视剧演,老百姓看,老百姓爱看,电视剧更演。中国人啊,其实还是挺怀念皇帝的,不是吗。

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到新中国诞生,一百多年来,人们有的搞教育,为的是开民智,有的闹革命,为的是变制度,多少人为“民主、自由、平等、博爱”还有“科学”而前仆后继。可当人类兴高采烈地跨进二十一世纪时,在中国,前清的威仪似乎更见辉煌,这些思想看来还是不如明君、贤臣更适合中国国情啊。面对墨吏横行、腐败滋蔓,很多人批评当前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问题,可更多的人似乎更愿意等待明主、清官的出现。县长腐败,老百姓会说英明的省长怎么不查处啊,省长腐败,中央给办了,老百姓就会拍手称快,中央英明。我们的中央、我们的领导是明主,何况还有贤臣、清官们辅佐,中国何患不强,国家大事让天下人一起操心,不如让一些人去操心好,老百姓也乐得省事,也免得乱套。就像电视剧《康熙大帝》主题歌所唱的,像康熙这样的旷代圣主、千古一帝真应该让他“再活五百年”。那样的话,什么权钱交易、买官卖官、宿妓嫖娼、豆渣工程、瞒报谎报、走私贩私、制假售假、雇凶杀人、黑社会……这些个丑事就不会有了。明主有道,贤臣尽职,黔首听命,四方臣服,物阜民丰,河清海晏,中国人民有此倚重,真应该对此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近代以来,多少智识之士鼓吹“开民智”,可是这些民族的菁英们没有真正看到世道人心啊。中国两千多年帝王政治的文化观念,同样也不会因如今共和国已诞生了五十几年,而没有任何纪念藏眠之处。当年袁世凯的美国顾问古德诺曾说过,“民智卑下之国,最难于建立共和”。可是袁大总统的中、外智囊团却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民智卑下”的中国人会反对洪宪帝制,而导出了北洋政府、张勋复辟、军阀割据这一幕幕乱剧。还不是因为血统论,袁大头他不是真龙天子啊,尽管当时他很有实力,但还是难服众。那年头,中国人觉得天下已经大乱,什么“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类所谓极朴素的农民民主思想便特别流行,袁大头当得,咱怎么就当不得?说到骨子底,不是反对帝制,而是都想当“皇帝”。

所以这位古德诺博士总结出:中国人不能没有皇帝。他曾经当过美普金斯大学的校长,作为一个研究者,真是一针见血。虽然他没明说像这样一个“民智卑下之国”配不配接受民主启蒙和人文精神,配不配享有民主,但他的结论最好地表明了他的态度。美国从独立战争到现在,他们没有自己的皇帝可怀念,美国人认为自己的民主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可以向全球推而广之。但他们毕竟是在另一个半球,不了解有着几千年文明史,其实就是帝王史的中国。冯小刚的《大腕》里,好莱坞大腕级导演泰勒在中国拍摄影片《末世皇朝》时跟摄影尤优聊天,觉得中国皇帝一生很悲惨。可尤优却说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男人都觉得当皇帝很幸福,身边有很多漂亮的女人,还都是国家出钱养着,他认为男人没有钱没有女人那才是最悲惨的。泰勒只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一位“悲惨”的末代皇帝,而没看到这两千多年历史上还有其他很多“幸福”的中国皇帝,我们不知道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少老百姓是像尤优那么想的。

康有为搞变法维新,不搞民主革命,已经算是温柔的,可还是阻碍重重,终究失败了。面对国势不可为,他当时给光绪皇帝献策搞君主立宪,为什么反对的人还是那么多,就是一个虚君宪政与实君宪政让人闹心。这位南海先生说英吉利是搞虚君宪政,因此国势强盛,东洋日本(当时)是搞实君宪政,国势也日强,大清国要强盛也必由此路。可中国历来的古书古训中常说普天率土、权不二授,这已广为人们所接受。君为臣纲,皇权不能随便乱授,像英国女王那样坐着享清福,啥事儿也不管,岂不成了千夫所指、万民唾弃的昏君了吗,那不行。中国人当权做皇帝、做官讲的是“在其位,谋其政”、“事必躬亲,勤政爱民”,很投入的,否则老百姓们也断断不会答应。就算搞当时日本的实君宪政,可一个皇帝如果英明,还须议院那么多大臣们监管着吗,那岂非大失民望。所以戊戌变法不管搞成什么样子,康南海是皆不可行。更何况皇上没有了“权”,那还叫皇上,老百姓是不会认你的,恐怕连自家的身家性命都堪忧了,南海先生终究也是没有看清中国的人心世道啊。

都说美国式的民主成本实在太高,所以前几年澳大利亚对自己还要不要留在英联邦内进行全民公决,最后澳洲人还是选择了女王不要共和,这是民意,但它本身就是一种民主。西方很早就有的政治学,在中国则被人叫作“厚黑学”,或干脆就叫御人之术、权谋,总之核心在一个“权”字。皇帝与他的大臣们是它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所有者,因此明主与贤臣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份量可想而知是大了去了,比什么“制度”、“法律”都要重要,这个“权”关系到大家的幸福生活,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这是“官权”,并非“民权”。比如关于好人有好报的情节,中国戏曲中的设计多半是穷书生历经磨难,一朝金榜挂名,帽插宫花,跨马御街,官拜几省疆臣,救得亲人,最后合家团圆,或是遇上某某青天大人,都是官居一品,秉直刚烈的那种,为其平反昭雪,做这些事情没有“权”是难以想象的。而西方戏剧里一般就是一个幸运的流浪汉最终感动了上帝,意外地得到一笔巨额财产,或发现了一座宝藏,从此发了财,成为有钱人,然后想怎么报复先前的仇人就怎么报复。在舞台上,中国人的崇拜“权力”,西方人的崇拜“金钱”都可见一斑。

西方人当初在制订本国宪法时,出发点是把他们将来的统治者都假设可能为窃贼、骗子和无赖,他们可能会滥用职权,从而侵犯公民的“权利”,国家政权这个东西只是暂交与他们保管而已,若管得不好就收回,于是人民需要用这个宪法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而中国老百姓对政府所持的观点正相反,我们总希望有好政府,好官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们都是我们的“父母官”,他们满脑子应该都是中国传统的儒家“仁政”思想,他们会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人民的,可“孔家店”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被当时的激进分子给打倒了。正像林语堂所言,“我们放手让他们去处理一切事物,给予他们绝对的信任……我们给了他们以无限的权利,却从未想到过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我们的“民权”大可放心地尽付他人,毕竟历史上的明主、贤臣还有一部分,我们希望将来还会有更多。所以对“不管事的皇帝是好皇帝,不专断的官是好官”这个问题,中国人总是难以理解和接受。

我们的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把坐了几千年的皇帝赶下台,但外国人又发明了电视,引来了电视剧,这使得我们通过拿来学习,能够把内心深处怀念皇上的情思在尘封了近一个世纪之后,又重新抒发出来,可以在电视上原汁原味地真实再现一下明君及他的列位臣工们是如何勤政爱民、廉洁清正,庶民们是如何受惠于圣主和廉吏,如何膜拜青天大老爷、山呼吾皇万岁,从而满足我们对皇权、皇恩的追慕之情。这一切更在众多媒体的推介下,包括各种文艺晚会、露天表演、旅游景点也频频可见封建帝王的銮驾仪仗,使得以前天威不可测的大皇帝一下子与广大老百姓拉近了距离,老百姓也乐见这种亲和。当看到以前这就是皇帝睡的,就是皇帝吃的时,唉,简直难以想象一个人腐败到底能腐败成什么样子,面对“腐败”的魅力,然后大家一齐发出像尤优一样的赞羡,若手里没“权”,若不当“官”,真是枉为此生啊。所以有人在巴黎会看到,当地的一个中餐馆为了表明它的正宗,于楼厅迎宾处高挂着一幅康熙皇帝的画像,真不知道这些洋人心里是怎么想的,难道我们中国人至今还是那个“大清”(pigtail)的遗民吗?

帖子来源:http://www.neizai.com/club/
作者: Zen    时间: 2007-8-4 13:02
好文!
开启民众自主之智,路漫漫其修远,但哪怕不可为也非为不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还有一句小学时学的话: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作者: 文沁可人    时间: 2007-8-4 13:02
我不太有信心.即使这样的文章写的再多又有何用呢?民智太弱.尤其在中国农村失学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作者: Zen    时间: 2007-8-4 13:02
封闭的铁屋子里,多叫醒几个人,总还有打破它的希望。
我愿意相信,我儿子的世界会比我的有更多的正义和善。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