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哈勃望远镜最新的照片仿佛是一“用光来绘画”的范例。天文学家通过氧气和氢气所形成的独立色彩来研究星云 NGC 2080中的恒星形成的过程。照片的色彩解释了这一星云的大量本性。
照片中恒星、星云与星系的色彩其大胆的“一笔一划”仿佛源自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笔下。但这些确确实实不是艺术的装饰品,而是提供了这些天体的科学演化细节。
一独特的花生形尘埃茧般的反射星云围绕着年轻的炙热星团”--这是哈勃望远镜给我们带来的最新照片。这一双重的天体称为N30B,位于巨大的星云中。而这一巨大的星云称为DEM L 106--深藏于距离我们银行系160000光年远的大麦哲伦星云内。丝束形的DEM L 106充满了大部分的照片。哈勃扑获了炙热的尘埃茧中氢和硫元素的荧光光辉,同时还包括着代表明亮璀璨炙热恒星的蓝白色光亮。
天文学家M.S. Oey和Y.-H. Chu是研究DEM L 106小组的成员,在与其同事的合作下,他们聪明的利用了围绕在N30B四围的反射星云,通过得到的穿越星云不同点的分光观测,他们能研究S22不同角度下的光谱。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发现恒星S22在不同角度的观测下光谱都不同。这一现象暗示着恒星被其赤道面抛出的平滑尘埃盘围绕着。
天文学家R. Davies, K. Elliot和J. Meaburn创建了大小麦哲伦星云的“DEM”目录。最初的DEM L 106编录于70年代。N30B是天文学家K. Henize于50年代发现的,其本人最终也成为了NASA的宇航员。STScI.12.5作者: 张掖 时间: 2007-8-4 13:22
照片左上方最大的环形山称为Lau环形山,是为了纪念丹麦天文学家Hans E. Lau (1879-1918)而命名的。照片中心的暗点则没有名字,且它的起源也是未知的。照片实际覆盖区域宽约1020公里,纵向有1240公里。中心位于南纬76度,西经97度,北部面向右上方。太阳光自左上方照亮了这一区域。AstronomyNow作者: 张掖 时间: 2007-8-4 13:22
褐矮星这一奇异的天体,仅仅在一些年前才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褐矮星不象恒星,其质量太小以至于无法“燃烧”氢(满足“热核反应”),但其质量却远远大于行星。(在15—80个木星质量范围间),因为褐矮星发射的光相当“暗淡”,所以对于确定它们散布于星系的具体数量及其形成的情况显得相当困难。
IC 348中褐矮星很暗淡,以至于在可见光的照片中很难被“发现”
此次哈勃望远镜的观测发现,如同恒星一样,褐矮星中低质量的占了大多数,且这种质量下降的趋势持续着, 几乎将接近了行星的质量。在这方面,这些自由漂浮着的褐矮星似乎“扮演”了许多类似恒星中巨星的角色,这仿佛暗示着恒星与褐矮星是由同一种方式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