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上海的两个展览 [打印本页]

作者: 苏文祥    时间: 2007-8-4 13:02
标题: 上海的两个展览
比翼艺术中心的“胡介鸣个展--与你有关”,展览现场安安静静的,四组作品好象




















比翼对面的好象是一个英国驻上海什么什么文化机构的展览,名字不知道.但作品挺有意思,是画,很好玩
















作者: 一头芒果    时间: 2007-8-4 13:02
红色的那个动物是几种动物的结合体吧?我怎么觉得它的脚和尾巴那一片那么像恐龙?
这些画感觉很符号化~~

[em24][em24][em49]
作者: 月半    时间: 2007-8-4 13:02
又是一堆莫名其妙的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7-8-4 13:02
胡介鸣的很好。
老外的东西却简单、直接,平常心。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7-8-4 13:02
你哪天回来?
作者: 苏文祥    时间: 2007-8-4 13:02
也许今天晚上,也许明天吧···活活我知道你想念你的打火机了:)

胡介鸣个展还可以的,在进门处有一台投影仪播放一个数码动画,就是那条红色的狗狗,跑来跑去的狂嗅,不知道作者的寓意是不是“看门狗”的意思。

那个跑步机的互动装置也不错,跑步机连接着电脑,几台投影机(投在地上的是静态的皮肤细部),但当有人在跑步机上跑步的时候,投影机投射的皮肤就会痉挛颤抖并流汗,好像还有声音,现场由于另一个作品(三个并置的影像)的声音太大我没太搞清楚。

另外两个作品一个在圣划放过,一个也没太搞清楚
作者: 一头芒果    时间: 2007-8-4 13:02
嗯,听你这样说起来还有点意思 ,就这样看图片真滴有些难度泥~~。
作者: 苏文祥    时间: 2007-8-4 13:02
哈哈哈^_^^_^

照片提供证据。对于那些我们听说过却不相信的事物,一旦出示了照片,其真实性似乎就得到了证明。

摄影提示我们,接受相机拍摄下来的事物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但这恰好与认识世界相对立,因为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拒绝接受世界的表象开始的。产生认识的一切可能性都以说“不”的勇气和能力为根源。严格说来,照片是否真的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还很值得怀疑。仅仅“提供”某种现实的简单的事实,并不能使我们充分了解那一现实的真实情况。正如布莱希特所指出的那样,一张克鲁伯铸钢场的照片几乎不能说明任何事情。世界的真实情况并不体现在它的影像中,而是体现在它的运转过程中。世界是在时间背景中运转的,因此对世界的阐释需要时间。只有叙述才能使我们了解世界。

























——上面的话我引用了苏珊-桑塔格《论摄影》里面的句子,千万别认为是我写的:)))
作者: doer_123    时间: 2007-8-4 13:07
呵呵
真有意思啊
作者: yuna    时间: 2007-8-4 13:07
啊...我还是喜欢后面一组
作者: 哎哟,年华咣当咣当响    时间: 2007-8-4 13: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横    时间: 2007-8-4 13:07
倒数第四个平面装饰画  很喜欢   跑步和狗   肯定在现场看的感觉非常好~
作者: 苏文祥    时间: 2007-8-4 13:07
恩,确实。

现场很安静,图画本身也安静,在那看的人心理也很舒服:)
作者: yuna    时间: 2007-8-4 13:07
现在的艺术家能真正安静下来真不容易
说起来:安静,安静的轻巧
丫的,我看宫骑峻那个动画境界是不得了的
作者: 苏文祥    时间: 2007-8-4 13:07
胡扯什么!```
作者: yuna    时间: 2007-8-4 13:07
[em49] yeah! 我胡扯, 我光荣
作者: 休泊    时间: 2007-8-4 13:07
以下是引用yuna在2004-5-2 21:54:48的发言:
现在的艺术家能真正安静下来真不容易
说起来:安静,安静的轻巧
丫的,我看宫骑峻那个动画境界是不得了的




嘿嘿
[em29][em29][em29][em48][em48][em48][em29][em29][em29]
作者: 朽瓣    时间: 2007-8-4 13:07
以下是引用yuna在2004-5-2 21:54:48的发言:
现在的艺术家能真正安静下来真不容易
说起来:安静,安静的轻巧
丫的,我看宫骑峻那个动画境界是不得了的



丫你丫的·!
小小年纪不学会正经说话,你懂完了!?!
作者: 赵罡    时间: 2007-8-4 13:07
呵呵
作者: 苏文祥    时间: 2007-8-4 13:08
标题: 又翻出来老
Luke Oxley
  
符号的语言
  



卢克 · 奥斯里和他的作品(摄于苏州河工作室)

  富有创意的标志符号一直给人以简洁明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印象。它似乎也应该是不受语言民族限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交通标志、建筑物与公共场合中表明方向的指示、广告宣传中使用的符号语言、电子遥控系统、短消息、霓虹灯、食品包装、说明书、危险化学品标识等等。今天的人类城市已经被这样的符号化系统完全渗透了。

但我们仍会对此产生疑问-我们是否意识到了标志符号是如何指导着自己在城市中穿行的?它们是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个人以及社会行为?它们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形成了多大范围的固定思维模式?

  
对于英国艺术家卢克 · 奥斯里( Luke Oxley )而言,使用符号语言是向当代艺术提问的一条崭新途径。 2003 年十月至十一月他在 Artist Links ( Artist Links 是由英格兰艺术委员会与英国文化协会在中国合作创立的一个艺术交流项目)及上海比翼艺术的支持下来到中国,在位于上海莫干山路 50 号的 Artist Links 苏州河工作室进行了为期一月的采风活动, 11 月 6 日至 11 日,他在工作室非正式地展示了他在这一个月中以“个人 · 工人”为主题创作的一小批作品,向人们展现了符号语言这一处处可见却又很少被深入探索过的领域。

“我使用标志与符号系统,尤其是经常从涂鸦、流行歌曲、广告以及商标之类的东西中截取语言或符号的片断来进行创作。”一个月的上海采风对于卢克而言实在是一段强烈的视觉经历。在西方国家,标志符号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它的使用是受到严格管理与限制的。而卢克却在中国看到了各种标志广告争奇斗妍的情景,公共标志与个人制作的各种广告宣传不相上下,模板印刷与彩色喷绘共冶一炉。“如果说上海是由许多不同层面构成的,符号便是她最直观的表面一层。”

“我选择了用符号化的图像来传递我关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关系的象征性讯息,”卢克这样说道。他选择用他在中国儿童识字挂图上的“个人( individual )”与“工人( worker )”两个词作为这一批创作的主题。“这两个词似乎正好代表了资本主义企业的精神与过去中国人们的集体主义……它们就好像是我这一些作品的符号一样。”在他的板上绘画作品里,一顶东方农民的草帽似乎幻化成了过去西式也曾风行一时的小礼帽,一架简洁的梯子不知通往何处,有一个人孤独地上吊的剪影,还有乌龟与兔子赛跑,以及一杯不知是危险化学药品还是马爹利鸡尾酒的东西。卢克创作的这些符号化的画面正在探索着原本不属于符号学领域的内涵。

这些似乎想要承载很多意义的符号被艺术家带到了室外并在不同的露天周围环境中以摄影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就像街道上的交通指示与施工工地周围的警示牌那样。这样一来,作品的概念性本质便超出了它所代表的实际物体本身,而是转移到了所代表的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当然还有值得讨论的是,艺术家将作品带到室外环境中拍摄使得作品还带上了一丝行为的成分。我们也许可以说,真实的艺术作品更应当是存在于对它进行记录的那一瞬间,而不仅仅是木板上可辨的油彩。卢克的这些大型符号们在记录之后很快地就被艺术家本人抛弃了-乱堆在苏州河工作室的角落里-也许真的已经毫无价值了呢。
作者: 思    时间: 2007-8-4 13:08
现在的作品越来越向简洁、明了的方向发展了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