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讨论]雷文小说《牢笼》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卢小狼    时间: 2007-8-4 13:24
标题: [讨论]雷文小说《牢笼》分析
雷文小说分析
我认识到的缺点分析:
1、        小说名字过于直白,《牢笼》可以作为整个小说的概括,但是它仅仅是一个告诉的概括,缺乏更深层次的引申,而且过于直观的概括也对读者产生了一种压迫力,也许这是你最开始所想的,作为一个短篇它还可以,但是作为一个长篇的名字,显得不是特别的慎重,配诗也显示了这一点。
2、        关于提出“右派”这个概念,提的过早了,或者说在现在这个社会里,这个词语已经变的生疏了,事件发生在21世纪,这样一个概念的直接提出,不如更隐晦些,因为读到这里时,给人一种陈腐的感觉,或者说作者意图很快就暴露了出来。
3、        关于《共 和 国记事》这本书,作为线索的设计,多少显得有些老套,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正是这种合情合理削弱了整个故事的荒诞性,和非常规性。它起到了一个合理线索的作用,应该想想很多中国民间故事里有这种情节,这样设置表面上看是荒诞的,实际上却是非常合乎志异小说的思维习惯,而事实上你这个小说不属于这种类型。而那些新闻性的插叙同样也起到了这种效果,就是从技术上说,这很不新颖,缺乏特色。
4、        可能使读者感到困惑的一个疑点,就是我和“队长”这个关系的置换,有些类似西方鬼片,就是最后叙述者本人的一个质变,但是这种质变的意义是什么呢?一个梦境的副本?为什么我会越来越接近“队长”呢?是出于人的劣根性?或者是权利的渴望?或者他也是个受害者?这种关系的逻辑性虽然作者处理的很圆滑,但是并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这种转变没有源头。
5、        关于最后Z的行为艺术这个情节的设置,这个在最初是你那个短篇小说的思路,而这个作为最后Z的结果令人觉得并不是荒诞,而是有一种潜意识里的逃避,尽管你可以说你这样设置如何如何,但是归根结底它是一个象征意义上的东西,它不可能比真实的东西更能够给人震撼。
6、        关于两面人联系,作者同样没有上升到一种联系的作用,显得有些生硬,大部分配角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这样的叙述显然不是特别的精致,也许作者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部分,因为两个主角在这方面做的不错。
7、        关于小说的整个意义,其实相当明显,只要通读一遍就很容易明白,领会到作者究竟在反对什么,憎恶什么。但问题是作者的整个故事几乎全部都在为这个中心服务,读者读到的是整个事件,也是整个中心,没有外延的故事,不够发散,整个思路显得有些狭隘。


优点分析:
1、        语言好,作者这篇小说的语言相当好,不是优美的感觉,而是一种粗砺的感觉,气势恢弘,似乎是一种情感在不顾一切的爆发,层层接近,越来越痴狂。同时语言对这个小说来说,增加了一些魅力,虽然也有一些欧化元素在里面,但大部分都是很得体的。(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种语言的缺憾是:作者并没有完全如鱼得水,进入彻底的忘我境界,还没有达到人剑合一的那种程度,这样的话,语言虽然有特色,但是与人物的结合依然不是特别的融洽。就是说通过这些语言,了解到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反映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并不合理。)
2、        构思好,在一起开玩笑常说雷文是中国第一构思,这篇也不例外,他采取了一种梦幻和现实的结合,这种做法也有人尝试过,不过作者这个硬生生把梦幻搬入了现实里,这种结合相当出色,从这点看反应出了人性方面的一些问题(一些套话,我也说不好,就不说了)。人物的置换显得构思很巧妙,这个技巧运用的很好。
3、        小说中的几个大亮点:1、白英的人物塑造。2、小孩的回忆。3、队长结尾处的表现。4、后半部分那场类似红磨房演出的闹剧。5、Z父亲的部分。6、“我”和队长之间和我的心理变化。7、光怪陆离的梦幻和现实。
败笔是:1、Z的人物塑造。2、冰人的某些部分。3、几个小人物的塑造。
4、        总结一下,这个小说仍然是我2004年度看到的最好的一个发在网络上的小说,包括我自己的《彼之乐园》也是不能和他相比的,作者惊人的想象力,思辩能力,以及对文字的驾御能力,大胆的发泄内心的情感都让我望尘莫及,也许这对作者来说还需要继续修改,但现在这样一个作品拿出来,已经值得作者本人和他的朋友骄傲了。

提醒学习:
感受卢小狼的忧伤,沈默克的激烈,殇喜的自信与宽广随意;卡夫卡的绝望和孤独,萨瓦托的理性,陀的神经质(你需要更彻底一些)。呵呵,和这些大师排一起是开玩笑的。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