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抵制喜剧 [打印本页]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27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5 点金钱 才能浏览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27
本帖最后由 黑天才 于 2012-7-9 10:57 编辑

合并了

作者: 庄南南    时间: 2007-8-4 13:27
看得过瘾。
作者: 文沁可人    时间: 2007-8-4 13:28
刚看完一部分,太困了,先睡去,明天接着看。感觉相当不错呀。和以前的大不一样。
作者: 文沁可人    时间: 2007-8-4 13:28
真好。一口气看下这么长的东东,在于我,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无懈可击,这小说。以平常的然而细腻而敏锐视角写出巨大的悲哀厌倦无意义虚无疼痛卑微……不容易,但作者做到了。每一句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每一声呼息都是互衍的(互相衍射。衍射这个词是物理的,用在这里不知合不合适?不管先用了再说),衍生出的世界是这样的宏大,平平静静,却又浩浩荡荡,天地间都是。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目瞪口呆的感觉。
有不多的错别字啊,可这点小毛病不是小说的毛病,是作者的疏忽。——就算是有病句什么的,在看这小说的时候我也会忽略了,因为小说本身的好已经把它淹没了。
这是我看过的洪洋的最好的东东呢。
作者: 无心恋战    时间: 2007-8-4 13:28
很少见到如此令人投入的小说
不登陆上来顶一下真是罪过
作者: 荚    时间: 2007-8-4 13:28
一口气看完了。真的很久没有这么投入了。顶一下。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28
就我看过洪洋不多的几个小说里,这是他最好的一篇。
我没有考证洪洋的几个好随笔《那一天》、《支教日记》的写,是不是对这个小说有直接的影响,尽管在文本特点上,它们是一致的:流畅,干净。这两大特点也是与我看过他以往小说的有别之处,因此在外观上,这个小说比他以前任何一个可读性都强。
我还可以想象,在这个小说的成文过程中,他是怎样有意识地进行“控制”和“设想”,以及怎样有意识地在结构、节奏上进行处心积虑的安排。我认为这比起他以前的小说来是一个进步:它不再像呓想者一样写到哪儿算哪儿,不再有那些看上去无意识的凌乱。
故事淡化、情节在语言的推动下显得轻松,这个阅读感觉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其实并不,洪洋在这个小说里,对故事本身的兴趣并不大,他只对“在这个环境下发生”有兴趣,因此,他贡献的是一个环境,而不是几个故事。以一个“在参与的旁观者”的身份介入后,洪洋对环境本身更为敏感。个人以为,在以后一段时间内,他在这个方向可能会走得更远。由此,我也希望洪洋在小说处理上正在建立的“大局观”,能尽快成熟起来。
但同时,这个小说也更加清晰地暴露了他目前写作在技术上的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我甚至认为这代表了一部分“80后写作”目前的共病:“预设框架,填充内容”。这使得内容本身和文本的行进有极明显的分裂感。此外,作者本人情绪上的喜好与文本行进度的脱节,也是问题之一,尽管在宽泛意义上,它仍然属于“预设框架,填充内容”。比如,这个小说里的老头对圣经句子的引用,以及几次“你骂谁”的出现。
一个中国老头对圣经感兴趣,这是概率极低的事,在谈话中能随时引用圣经句子,更是少之又少。读到这样的内容,敏感的读者会有疑问:究竟是什么让这老头养成了这习惯?在小说里,我们没有看到答案,他和“母亲”的曾经的交往也只暗示了他性格的养成和母亲之所以叫“我”常去看他的原因,并没有说明他能常引用圣经句子的原因。
这个细节,对整个小说来说本身并不重要,在处理上也完全可以圆过去。但是,作者数次的强化处理,表明他对这是重视的,甚至我可以粗鲁地判断出:洪洋就是因为本人喜欢那几句句子,所以才会想安插进去。然而在这个既有框架定下后,安插得却是不自然的,因此,使这个原本不重要的细节显得极为突兀,分裂感也就产生。同样的,“你骂谁”这个细节,比较有趣,我觉得正是作者本人喜欢它的有趣,才让它数次出现。但问题在,这几次出现,有的时机比较好,有的却过于生硬,这种脱节,在很多80后人的写作中极为常见:比起小说文本,他们或许更喜欢自己的情绪。
除了技术,这个小说还使我产生另一个失望:洪洋,直到目前,仍未对“语言”“成型”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感知,或者是,这些思考和感知在文本里的“主动性”的表现不那么明显。当然,之所以有这失望,是因为我对他的期望所致。《支教日记》、《那一天》让我非常喜欢,除了其中的情感渗透外,是有“语言”“成型”感觉的,尽管那些好感觉也只是出于他的本能。或许因为这个小说篇幅的长,洪洋的本能性的好,并没有在文本上显示得那么清晰。也就是说,在他还依靠着本能在处理小说文字跳出间或的一些漂亮时,一旦篇幅拉长,这些“漂亮”就被淹没而不是被凸现了。自然,在当代80后的写作中,对“语言”“成型”缺乏相当思考的,为数很多。在写作中,横向比较往往能给自己制造乐观,但纵向深思似乎更能让自己提高。严肃的写作者的最大成就感,或许就是在纵向的观看中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也可以与大师们一掰手腕了。

我并不指望洪洋在短期内把这些问题彻底解决。在谈论缺点时,问题都是被放大的,在实际操作中,洪洋在写作上的问题远没这么大,他有一种先天的冲劲,而这冲劲,往往能够把问题掩盖起来:事实上,如果从广大受众的角度看他的东西,掩盖了问题和解决了问题,效果一样。写作历史,从来都是首先存留文本,而不是首先存留思考。
作者: 小城    时间: 2007-8-4 13:28
看完了,一口气。
很顺畅。
作者: 室外蟑螂    时间: 2007-8-4 13:28
看了以后觉得舒服,就象每天都是抄肉丝抄肉片,突然来了一台火锅~~
我觉得这是黑天才最好的一种叙述方式,就是感觉满了点。
作者: 欲望的旋涡    时间: 2007-8-4 13:28
就我看过洪洋不多的几个小说里,这是他最牛的一篇!
当然我到现在花了很多力气都还没有看完……
作者: 黄色幽默    时间: 2007-8-4 13:28
对洪洋和顾耀峰有了好感。目前为止对洪洋的大些。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28
可人所说的“无懈可击”真让我冷汗直冒,但仔细体会一下,和顾耀峰的“环境下发生”所说的方向可能一致,只是表达上的区别。对于顾耀峰所说的小说的缺点“预设框架,填充内容”,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意识或习惯性做的,否则就太像一个攻略性小说。当然,它就是存在的大毛病。《那一天》我是当篇小说来写的,在语言上做的尝试就是为了这篇而做准备,但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我想这也应该有篇幅上的问题。
我对这个小说的产出比较高兴,但它的确反应了我所处的局限。和陈卫聊起这个小说很受益,让我意识到很有可能许多小说中的优点即将变成却缺点(特别是在将来) 。在阅读这个小说上,也就是这句话所说的,“如果从广大受众的角度看他的东西,掩盖了问题和解决了问题,效果一样。”  作为一段写作练习的高点,《抵制喜剧》证实的不足比它体现出的阅读刺激对我更加重要。当然啦,作为不算失败的高点和这段练习的宣告结束,还是让我和高兴,可以干自己新的事情。
作者: 羊    时间: 2007-8-4 13:28
就这样搞继续下去 :凝固一点~
作者: 文沁可人    时间: 2007-8-4 13:28
羊,这点偶不太同意你的观点。偶不觉得就这样搞下去好。句句互衍,看起来圆满,可是正因为每一句每一个情节都能找到谁为谁服务的,一不小心就会形成公式化套路化呀。
我想洪洋以后要注意的应该是这个吧。
作者: 小城    时间: 2007-8-4 13:28
还有就是,基本没有太大的高潮。没什么禁住的东西。
作者: 魔界空明    时间: 2007-8-4 13:28
期待后文啊
作者: 咯色    时间: 2007-8-4 13:28
看来洪羊写作时很清醒。写作后就有点不清醒了。所以,看来呢,有两个洪羊,一个正在写作,并永远写着的;一个正在等待,观察,并有点自卑的。。。
作者: 赵罡    时间: 2007-8-4 13:28
不错,这是我很久以来能安静看完的长篇之一了!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28
以下是引用咯色在2005-7-31 19:36:10的发言:
看来洪羊写作时很清醒。写作后就有点不清醒了。所以,看来呢,有两个洪羊,一个正在写作,并永远写着的;一个正在等待,观察,并有点自卑的。。。


恩,是这样的,否则就没有从小说中看清楚自己。自卑是我的强项[em13]
作者: 小城    时间: 2007-8-4 13:28
感觉你是个挺自信的人啊。难道镜子都是反的?
作者: 剩余才华    时间: 2007-8-4 13:29
小说拿回去看
先说说妖风和黑的这种写作关系,看到的几次都是黑写完了小说妖风就能给出十分真诚的批评,认真的让观者羡慕。初到黑兰时凌丁和生铁两个给过我那么认真的回帖,就让我一度很高兴,甚至是有些感激的,总觉得在写作上能有这样的指导或交流是很珍贵的,看到妖风和黑就很羡慕了,当然这种关系有类似于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到底还是自己决定的
一点感受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29
以下是引用剩余才华在2005-8-26 15:25:55的发言:
小说拿回去看
先说说妖风和黑的这种写作关系,看到的几次都是黑写完了小说妖风就能给出十分真诚的批评,认真的让观者羡慕。初到黑兰时凌丁和生铁两个给过我那么认真的回帖,就让我一度很高兴,甚至是有些感激的,总觉得在写作上能有这样的指导或交流是很珍贵的,看到妖风和黑就很羡慕了,当然这种关系有类似于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到底还是自己决定的
一点感受

我和黑天才在没有黑蓝之前,彼此都不认识,现在的这种写作关系,都是在黑蓝里建立的。由己推人,我觉得黑蓝促就类似的写作关系、甚至更深的关系,应该不在少数。我同时也盼望自己还可以建立更多这样的关系。
斑竹们的回帖,很多时候都属于”一家之言“,未必句句精准句句在理,那么,这说到底最后还是由作者本人的辨别力说了算,即如你所说的”当然这种关系有类似于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到底还是自己决定“。我们当然希望回帖能够给作者们一些启发或者警醒,而在这过程中,反观自己的思路、在意念上达成一种对话,也就成为了事实。因此,这过程肯定是双向的。
所以,作者们贴出作品、贴出上好的作品,对斑竹们也是一个良好的刺激。此外,作为一个”非写作身份“的”斑竹“,还期待自己能够出产好作品。起码我是这样希望的。
作者: 巴赫    时间: 2007-8-4 13:29
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在QQ里乱推荐这小说了。
过瘾。
作者: 李耕夫    时间: 2007-8-4 13:34
<p>哦哦</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3 12:24:41编辑过]

作者: 介事    时间: 2007-8-4 13:34
<DIV>我到今天刚看这个啊,而且还没看完,电脑上实在看不完</DIV>
<DIV>先说一点,不知道红样自己发现没有</DIV>
<DIV>他有一种很自然的假正经,就是煞有介事,严肃的疯癫,中性化的任性,令人会心的拗劲</DIV>
<DIV>这种东西会时不时冒出来,也或许正是作者对此没有清晰的意识,所以未露痕迹,反而更好</DIV>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3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介事</I>在2006-6-3 9:18:15的发言:</B><BR>
<DIV>我到今天刚看这个啊,而且还没看完,电脑上实在看不完</DIV>
<DIV>先说一点,不知道红样自己发现没有</DIV>
<DIV>他有一种很自然的假正经,就是煞有介事,严肃的疯癫,中性化的任性,令人会心的拗劲</DIV>
<DIV>这种东西会时不时冒出来,也或许正是作者对此没有清晰的意识,所以未露痕迹,反而更好</DIV></DIV>
<>可能这是作者自身与别人区分写作的原因之一?去感知自己大概是每个人在小说中需要完成的。</P>
作者: 梁云    时间: 2007-8-4 13:35
好看。
作者: zoozm    时间: 2007-8-4 13:37
<>我嫉妒红样的语言。</P>

<>ps:我再去看看我多少钱钱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30 0:58:22编辑过]

作者: 普格    时间: 2007-8-4 13:38
喜欢..
作者: PoemLosing    时间: 2007-8-4 13:38
我早上起床发现了这篇小说,吃了早饭看了她。吃了午饭看了她。现在已经接近三点钟了。接着躺在床上,睡着了。我得一天就耗在这篇小说上了。
作者: 杜慎    时间: 2007-8-4 13:42
<p>昨天第一次看到这篇小说,感觉很好,象一把悲伤的刀子刺进你的身体,你眼睁睁地看着,缓缓的,可你却无能为力。而后一直在想,印象很深的是几个重复的片段,农妇,兴奋,以及“你骂谁”,这样的重复也许是胡耀峰所说的强化,但我隐隐觉得这些片段出现的有些生硬,故意安排的痕迹太明显了,有点儿不自然。也许再看几遍一些想法会更明晰的。</p>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7-8-4 13:57
在深夜看《抵制喜剧》,总是会让我唏嘘。这篇小说的伤感像是深海的暗流,不间断的在海面和海的内部制造叙述的流动。小说中吃夜宵,在电影院看女学生和混混苟且,与林林打电话,这三个情景不断的在我的脑海里面清晰起来,那种初夏夜晚的悲伤,在淡化的语言上被放大了。
作者: 白垩    时间: 2007-8-4 13:59
<p>一个精彩的故事,可是由于精彩毁坏拉现代性。这可能并不是一个批评的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些地方的象征太明显,“如学生妹考试时,她母亲手里的肉的描写”,现实是复杂的,我觉得这个“介入叙事”不很正确,我们对“生活知道些什么呢”</p>
作者: 帕轮船    时间: 2008-10-10 22:40
顶起来[em01]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0-29 21:46
太牛b 了。这是我看过的一篇相当不错的小说。就象一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悲情城市》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0-29 21:50
原帖由 顾耀峰 于 2007-8-4 13:28 发表
就我看过洪洋不多的几个小说里,这是他最好的一篇。
我没有考证洪洋的几个好随笔《那一天》、《支教日记》的写,是不是对这个小说有直接的影响,尽管在文本特点上,它们是一致的:流畅,干净。这两大特点也是与我看 ...
..
非常中肯,好好想一下。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2-10-10 09:46
这回我要看看她的正面,无论她的长相与我想的是否一样,我将不会再有任何反应。

作者: lurenjia    时间: 2012-10-10 19:35
真的有很熟悉的家乡的味道,可是玉米这还是让我费解,不过真心的说,写得真好哇。
作者: 重庆第九    时间: 2012-10-11 12:05
看了一上午,一气呵成,绝对优秀的小说,太好了!
我和朋友打赌说,这应该是一篇向马尔克斯致敬的作品,书中不止一次出现的《百年孤独》绝不是偶然,正巧这两个月来我一直在读马尔克斯,叙述的味道,就是马尔克斯式的。
更难得的是看到落款,2005年!黑天才,你真是个天才。
错别字存在,有些句子也是明显的病句,所有这些,统统不妨碍《抵制喜剧》是一篇特别出色的小说,而且,还极具影视改编前景。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2-10-11 16:02
这是黑蓝给我印象最深的小说之一。而且它不短,足够的长度使它有足够的重量。
作者: endlesshappy    时间: 2013-7-16 13:08
我就说下自己喜欢的一点细节。我很喜欢这篇小说,昨天读了个开头,今天就不自觉地想要看,就上着班看完了。写得真好。

不经意间用鼠标滚到开头,发现小说的开头和喜剧的开头都写道“活着的地方”。
初看时,还恍惚地以为表演的那场话剧即是除去话剧的整个小说呢(徜徉地想了一下,要是这样都能处理好(让人隐约察觉,细看方能发现),可真不简单)。

女学生头顶扎的蝴蝶结,飞舞在佩某(抱歉,记不得后面那个字了)的两腿之间。
在这一幕之前,描写那个蝴蝶结,应该是作者有意为知的吧?(也许是常识性的东西,但我确实有疑问)类似于这种算是伏笔吗(或许因人而异吧)?对这一幕有悲切地共鸣。
很多我说不出来的感受……比如女同学先被我帮过一次,最后也让佩某帮了一次,我甚至想,假如她亲我一下;比如床席底下的那些情书到底是写给谁的;比如女同学和林林的相似;比如林林在团风时打的电话,比如与房东女儿的几次交锋……任何一点我都想不清楚。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13-7-16 13:16
应该算是伏笔吧,蝴蝶结那个,即便不是伏笔,写到这个位置,也会回头在前面添上一笔的。有的时候伏笔不是早就产生的,而是写的时候发现了一点点需要,再去补充吧。

作者: endlesshappy    时间: 2013-7-16 13:29
本帖最后由 endlesshappy 于 2013-7-16 13:31 编辑
黑天才 发表于 2013-7-16 13:16
应该算是伏笔吧,蝴蝶结那个,即便不是伏笔,写到这个位置,也会回头在前面添上一笔的。有的时候伏笔不是早 ...

哈哈,竟然得到作者的回复。谢谢。
由于小说中的许多情景非常细腻逼真,以至于好多片段我都以为真实地发生过;或者说,我不好想象那些片段仅仅是杜撰,或者触类旁通的。
这篇小说我倒不觉得长,也许是因为里面每一个部分都吸引我。我也有过那样的心思,想街上的混混揍我一顿,但环境也并没有乱到那种程度。我时常都会因为读了精彩的小说而觉得文字美妙,但是自己写起来却又总是捉襟见肘,局促起来。
我觉得自己可能还没有读懂这篇小说,一面去欣赏一面揣测作者的用意的读法,我也是最近几次才尝试。我有叹为观止的感觉,但因为各种程度各种形式的自卑无法很好地说出来。
希望早些拜读新作。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13-7-16 13:38
这个多写就有收获了。这个小说好理解的,没什么不好读懂的东西,即便是有我个人的一些东西在里面,那我觉得是我愿意放进去而并不求有人读到的即便读到我也不会有相看两不厌的尊敬。所以不要对自己的理解产生怀疑。它就是那样的。
新作一直在思考和权衡。谢谢期待啊!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