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版主推荐:六点亡羊《洛丽塔》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30
标题: 版主推荐:六点亡羊《洛丽塔》
纳博科夫在《谈谈一本名叫〈洛丽塔〉的书》中说:“我相信会有读者从这些壁刻似的文字排列中发现乐趣。”的确,就像作者本人所言,“它带给我们一种审美的福祉,一种不知怎么,不知为何,与存在的另一种状态联系起来的感觉,艺术(好奇心、柔情、善意和迷狂)是那种状态的准则。”
    这本书我读得很快,异常地快。我以为就《洛丽塔》的文本构成而言是有难度的(或者说是高度),但是在理解上,绝对不会有“难度”存在。因为纳博科夫的“狂乐”围绕着令人气馁的逼真感,伴着感官审美的助燃剂,喋喋不休并且颠三倒四,整本书就像一场持续的燃烧,一个再愚笨的人也不会去判断火的形状走势。所以,处在阅读过程中的人像坐在一场洪流中心的筏子里,在偶然触礁的时候,施以柔和的推动力——我之所以说“柔和”,是因为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本身,就与惯性相携,那是一种让人有期待感的沉迷,一种蓄意又压抑的情色。
    但是,以情色为出发点的阅读者又必然失望。这不难理解,你在“令人气馁的性冷淡”中能得到什么满足感呢。所以说,《洛丽塔》是一本微妙的书,对于它,质疑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一本书,能带给你的阶段性指导收获和(甚至是你所需要的愉悦),那么就这个阶段而言,它就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好书吧。

    《洛丽塔》
    (美国)弗拉迪米尔 纳博科夫   著          于小丹  译
    译林出版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9 1:16:52编辑过]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7-8-4 13:30
很奇怪,相对于我的期望值来说,这本书我读得很慢。这可能正是因为我是你所说的“以情色为出发点的阅读者”,呵呵。我一直感到“失望”。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7-8-4 13:30
<>不大读得下去,纳博科夫总有一种故做姿态的成分</P>
作者: 纪小齐    时间: 2007-8-4 13:30
<>纳博科夫说《洛丽塔》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代表作。没读之前,我不大认同,因为我以前读他其他的小说时,已经很惊为天人了——当我读完了《洛丽塔》,我觉得他简直不是人,他简直是上帝嘛,是文学的上帝。难道不是?放眼世界文坛吧,又有谁能把小说写得这样的淋漓尽致呢?</P>
<>最值得一说的,是只有纳博科夫一人能做到的幻想心理描写,细腻精致逼真。漂亮得让我简直想去自杀(不是吗?都写小说,人家怎么就能制造经典,怎么就能成为大师?哎,真的羞愧得可以去死了)。</P>
<>第二,确实像汪洋所说的,整个文本是一场持续着的汹涌的燃烧,或者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沸腾。</P>
<P>第三,文本确实很乱,但乱得绝妙(说句实话,它的乱阻挠了我的阅读,我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书啃完的),但你们要相信我,一定要努力读完。因为我读完后突然豁然极了,天哪,居然有这样浑然天成的好小说。</P>
<P>第四,我想,我们都必须向纳博科夫致敬,谢谢他给我们带来的这一场小说的盛宴。</P>
作者: 司屠    时间: 2007-8-4 13:30
<>开头真做作,看不下去,不会好到哪里去.</P>
作者: 纪小齐    时间: 2007-8-4 13:30
开头不做作的,我个人觉得。很值得一看的一部经典。唯一不足的地方是书的封面有点俗气。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7-8-4 13:31
<>恩。书的封面是出版社的缘故:</P>
<></P>
<></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7 21:00:30编辑过]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7-8-4 13:3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陈卫</I>在2005-11-14 1:54:40的发言:</B><BR>很奇怪,相对于我的期望值来说,这本书我读得很慢。这可能正是因为我是你所说的“以情色为出发点的阅读者”,呵呵。我一直感到“失望”。</DIV>
<>恩,为了避免陷入某种期待,我甚至放弃情节了。</P>
作者: 纪小齐    时间: 2007-8-4 13:31
<>里面有一段日记体的叙述,特别经典,读过念念不忘.</P>
作者: 黄色幽默    时间: 2007-8-4 13:32
<>有时候连续两三页做作而且恶心的描写让我对他很反感,可是跳过这两三页的某些段落又让我拍案叫绝。考虑到不是每次都能跳那么刚好,在文字上我无法对他产生绝对的好感。</P>
作者: 莫辩    时间: 2007-8-4 13:32
已经有了新版的《洛丽塔》,比较完整,早在三年前我也读过它,感觉他的景观描写不错。
作者: 装B    时间: 2007-8-4 13:3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骑老虎上天</I>在2005-11-14 8:21:42的发言:</B><BR>
<>不大读得下去,纳博科夫总有一种故做姿态的成分</P></DIV>
<>日!愚蠢!
<>他的超小说就绝在这里
<P>模仿拙劣的东西来故意揶揄它们!
<P>搞笑的地方就在于有些“XXXX”的读者下这样的 评论</P>
作者: 装B    时间: 2007-8-4 13:33
日啊~日啊~译林的翻译好垃圾……上次看〈黑暗里的笑声〉硬是因为翻的太拙搞的像三流艳情。
作者: 装B    时间: 2007-8-4 13:33
<>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3 17:26:07编辑过]

作者: 装B    时间: 2007-8-4 13:33
苯B!故意的做作!这都看不出!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7-8-4 13:34
<>楼上的同学不要激动……</P>
作者: 小翳    时间: 2007-8-4 13:34
<>    六年前买的,(译林版的,于小丹译,封面是灰的,正中小方块一幅油画,一个戴帽子的小姑娘)那时候根本不知道纳博科夫是谁。想来好笑,我买它的主要原因是洛丽塔这个名字.翻开正文,作者说:“......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鄂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重复了我的感觉。</P>
<>    大致翻了翻,讲一个老鳏夫迷恋少女的故事。迷恋得太深了,语言太丰富了,所以没好好读。那时候还不是时候。现在想重新再读一遍。</P>
作者: 小翳    时间: 2007-8-4 13:34
<>   据说他为不能以英文为母语写作占尽先机,颠覆传统而遗憾不已,我真是没想法了。就这样都已经写成这样了。有人说他做作,可能也有一定道理。太着意地去运用一种语言,难免有这样的痕迹,可呈现出来的风貌也着实奇丽。纳博科夫真不简单。</P>
<>   我也想看看原文,虽然看的过程也是一种翻译,但那决不是二次翻译了。苦于我的英文水平和本人向来学习英文的懒惰作风,又没想法了。但愿有一天能豁然开朗,有强烈的动机(扯远了)</P>
作者: 猫头鹰    时间: 2007-8-4 13:35
<>  回顾断断续续长达3个月的《洛丽塔》阅读,那种没把握却不能节制的东西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传染了读者,长段长段……一个地点一个地点……的描述、活动,不厌其烦地重复……焦虑、惊惧中的满足……恍若将新鲜的嫩草放倒,晒干、捆扎、压平,一层、再一层、不断叠加到一天,暴雨将其淋湿,火将其点着,也只是一点一点地焚,但这个无限层多的干草垛、必定有一个爆破点。至少是在我,这一点是目前我看到《洛丽塔》感触最深的地方。</P>
<>S:说明下我看的版本:主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2(2006.3重印)——里面的翻译,没有参看其它的版本,但就其中莫名其妙的古文表达方式是让人有些气恼的,一个例子,用到“出恭”一词,似乎是为了使句子更加对称,或者是原文是用了一个相当隐晦的古典英文单词,如果是后者,那么注释被遗漏了。虽然我因为这个而了解了国人过去关于上厕所的种种用语,但当时的苦笑不得,不亚于当下在空调间内突然遭受到一阵乡间为增加田地肥力而焚烧的刺鼻烟气。</P>
<P>每次它那亮黄色的简洁封面都让人心情愉快。 </P>
<P>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W020060501330248229165.jpg</P>
作者: 高原    时间: 2007-8-4 13:35
<>这个版本没买,在书店翻了两页感觉不太好.</P>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