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BB专访】06-11-22 走走:希望黑蓝更具颠覆性 [打印本页]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7-8-4 13:40
标题: 【BB专访】06-11-22 走走:希望黑蓝更具颠覆性
<p><br/><strong><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heilan.com/images_tie/media.jpg"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BB专访】06-11-22 走走:希望黑蓝更具颠覆性<br/><br/></strong>走走,女,《收获》杂志编辑,作家。现居上海。<br/><br/>记者:您知道黑蓝文学网吗?<br/>走走:知道。<br/>记者:是怎么知道的?<br/>走走:我朋友赵松推荐我看的,因为他知道我喜欢新小说。<br/>记者:那您对黑蓝文学网有什么印象?<br/>走走:受新小说影响比较大,对技巧的强调比较多。<br/>记者: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呢?<br/>走走:这确实是我的第一印象。事实上我常常与赵松探讨,因为他的文章中往往某些部分突然泄了劲,就是原本端着那形式,写着写着忘了,一下就变得随意轻佻了。这个现象黑蓝很多文章中都有。这就说明这形式不是你自发的,只是你想要达到那样。<br/>记者:“受新小说影响比较大,对技巧的强调比较多。”——能详细说说吗?<br/>走走:语言比较艰涩,情节重虚构,在环境等外部描写上着力较多,等等。因为技巧型的东西,除非天才,很难写成长篇,除非这技巧是为人物服务,为情节服务,但目前作家能表达的人物形象是世俗化的。中国作家普遍缺乏想象力。也可能我已经老了,单纯技巧的实验性已经无法让我看下去。</p><p><br/>记者:您对当下中国的文学网站整体上有什么印象?<br/>走走:因为我不怎么去,所以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但就去过的几家,比如白麓书院等等,我觉得黑蓝还是有自己的品牌形象的,而且有对抗主流文学的精神,这点很难得。<br/>记者:那您认为一个好的文学网站应该具有哪些品质?<br/>走走:有自己的选稿标准。因为物以类聚,就跟做杂志一样。至于什么是文学,各有己见。</p><p><br/>记者:您认为黑蓝汇集了在文学上有野心的作者么?或者说您认为黑蓝本身有野心么?<br/>走走:我认为野心是有的,但真正称王的可能性很小。<br/>记者:“称王”具体是指什么呢?<br/>走走:就是想成为被文坛重视的一股力量还需要很久。甚至可以这么说,很难真正影响到文坛。</p><p><br/>记者:您平时在文学网站上发表作品吗?<br/>走走:从来不。<br/>记者:为什么?您认为在文学网站上发表作品会有自己想要的收获吗?<br/>走走:我不认为在网上发表能得到我想得到的意见。我会给我认为重要的几个朋友看,赵松是一位。<br/>记者:但多样性才是幸福之源撒。<br/>走走:是的。所以应该更包容一些吧,如何在包容与选择趣味底线间做平衡,是所有平台都需要考虑的。<br/>记者:您以旁观者的角度,认为黑蓝要怎样做才更好?<br/>走走:我觉得这问题我回答不了,真的。其实我是非常喜欢实验性文体本身的,因为确实能对抗陈词滥调。但如何发展实验性文体,不被技巧局限,我想每个真正热爱文学,忠于文学的作者都在摸索。不过我也相信,经过一段时间这种形式性的训练,对语言的严谨是有好处的。事实上我总想找到让我眼前一亮的作品能推荐给主流文学杂志,我并不喜欢现在一统天下的传统现实主义写法。<br/>记者:嗯。您属于默默看着黑蓝关心黑蓝的人。<br/>走走:声音固然微弱,但比万马齐喑好,你说呢?</p><p><br/>记者:好。我们先就到这里吧。您不介意以后黑蓝随时对您的采访吧。<br/>走走:不介意,我喜欢黑蓝,就像自由知识分子在这个国家如此稀缺一样。希望它能做得更好,更具备颠覆性的力量。<br/>记者:嗯。谢谢。</p><p>您的记者袁群于湖南常德降温时为您报道<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heilan.com/images_tie/media_3.gif"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3 18:59:00编辑过]
作者: 高原 时间: 2007-8-4 13:40
<p>我怎么看她的回答这么别扭呢。赵老师你跟她能探讨出什么,她不是随时可以接受采访吗,我得空写几个问题,你回头问问她。</p>
作者: 老残 时间: 2007-8-4 13:40
恩,这个谈话蛮有价值的,值得好好看看。
作者: 赵松 时间: 2007-8-4 13:4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高原</i>在2006-11-23 10:53:46的发言:</b><br/><p>我怎么看她的回答这么别扭呢。赵老师你跟她能探讨出什么,她不是随时可以接受采访吗,我得空写几个问题,你回头问问她。</p></div><p></p>好啊,我可以帮你把问题转给她。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7-8-4 13:4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袁群</i>在2006-11-22 23:25:20的发言:</b><strong><br/></strong>走走:这确实是我的第一印象。事实上我常常与赵松探讨,因为他的文章中往往某些部分突然泄了劲,就是原本端着那形式,写着写着忘了,一下就变得随意轻佻了。这个现象黑蓝很多文章中都有。</div><p>有泄劲的地方吗?我还没留意。看来这个女人对保持姿势的持久力是很看重和敏感的。各位,加油,别泄——劲!</p>
作者: 赵松 时间: 2007-8-4 13:4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阿呆</i>在2006-11-23 14:35:38的发言:</b><br/><p>有泄劲的地方吗?我还没留意。看来这个女人对保持姿势的持久力是很看重和敏感的。各位,加油,别泄——劲!</p></div><p></p>这件事是确有所指的,涉及到具体的作品,而且我觉得她说的有些问题,是有道理的,至少在我自己这里是有道理的。至于具体是哪个作品么,嘿嘿,就不说了。
作者: 冯兵 时间: 2007-8-4 13:40
挺真实的..
作者: 隐忍 时间: 2007-8-4 13:40
恩.这个访谈很有意思.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7-8-4 13:40
<p>基本上同意她的看法。</p>
作者: 唯阿 时间: 2007-8-4 13:40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当今中国文坛对网络上的文学,也渐渐地关注起一点来了。但是这种关注,即便不能称之为俯视,起码也是略带挑逗性的瞥视。看来,井水不犯河水是不可能了;何况,没有哪一方愿意自称“井水”——因为很容易叫人想起井底之蛙。至于有源头的河水,因其自由、自然,当然是人见人爱,谁都想作。</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文坛上的文学和网络上的文学,在我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按照王力先生的训诂,意思是:“发情的马和牛不可能交配”。马和牛差别不大,不像井水河水。这马和牛本可以趣味无争辨的,只需各自坚守自己的特质即可。但终于——</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免不了争执,比如“文坛”瞧不起网络,而网络,则像安徒生笔下的小兔崽子一样,大叫文坛上的诸公诸母是光屁股撵狼——胆大不识休的裸奔一族,最具代表意义和象征意义的就是赵梨花事件。赵梨花这位“文坛”代表,不但本身是专业作家,还是文学编辑、鲁迅奖评委——即文学的审判者。请注意这批词:专业作家、文学编辑、鲁迅奖评委。这都是大有深意的,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其实网上坛上都在写作,写者都是人,写的都是中国生活,那么问题应当很简单,那就是哪种文学更好。但是,简单不了,因为,一、文学的评价向来无一律的标准;二、文坛地位似乎更高,它可以卖钱,而网上只能免费;它可以插到书架上,而网上的只能打开在浏览器里;三、上了文坛自然可以自称文人,而上网厮混只好以网民自居了。</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白烨就像王母娘娘一样,拨簪子一划,将许多写作者划到“文坛”外边去了,同时,他就像孙猴子一样,举哭丧棒一画,将这些专业作家、文学编辑、鲁迅奖评委等等都画到一个高高的“文坛”这个圈子里了。比如他说道:文学一定要经过文学期刊(比如像《收获》这一类的)的认可,否则就不配称之为文学(大意)。等等。——顺便说一句,珠海的报纸上也登过一个所谓本土作家的这种观点,老实说当时将我臭得三个月不看这种报了。</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白烨、楼上的这位《收获》编辑等等,他们双手搂定的、不肯撒手的,其实就是文学的评判权。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司马昭肚里的心,再明显不过的。假如大陆像台湾那样可以自由出版、办刊,中国的专业作家、文学编辑、鲁迅奖评委,肯定会像苏联的经济一样,立马休克。也就是说,没有荒唐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支持,这些人将像元朝的文人一样,位列八娼九丐之后,这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判断文学的权利,是计划经济体制的赐予。</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再,他们判断文学的权利,并非由于深谙为文之道,而是获益于现今的文学秩序。他们只是这种秩序之上的寄生虫。文学秩序又是什么东东呢?简言之,是获得了作协会员资格、像蛤蚧一样附着于各类文学锚链上的人组成的一个小朝廷或者邪教组织。他们所赖以生存的,一边是国家的恩赐,一边是现今还有一定市场的、被体制教育出来的、与真美大美无关的那么一个阅读群——这个市场不是很大,但足够给他们供血。所以,网络上的写作者,对这个市场的一步步萎缩是乐观的,不像文坛,那是要如丧考妣的。</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真正的网络写作者,要以当今的比如《收获》之类的所谓文学期刊为反面教材,要以写出能被他们接受的作品为耻。因为这些期刊向来不足为训,以近</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年为例,经过期刊发表过的作品,又有几部还是我们提得起兴趣的呢?少的可怜。至于文学对自身、对人类的所谓担当,更是缘木求鱼下海捞猴,遍寻不着的。真正的文学,绝对不在那里。</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span></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真正的文学,在不在网上呢?老实说我也怀疑。网络只是提供了一个作品发表的平台罢了,但正因为不受文坛上的葫芦僧的判断、干扰,写作者才能更为坦荡地释放自己的想像力、实验精神,才能更为真诚地表达自己关于人生关于文学的态度。如果不能如此,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我们也不要以文学的真传自居。需知,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必将孕育一些东西。没准是谁都不认识的曹雾芹、杜字美之类的,人家以自己的作品,叫后人对现今所有跟文学沾边的人和事(管你坛上网上)伸出小拇指。</span>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7-8-4 13:40
<p>我靠!楼上的警察大哥怎么把《收获》编辑全部一棒子打死。这个采访,本意是好的。我们不要一定把人划到一个圈里,她虽然有着不可避免的令人有一丝反感的优越腔调,但我认为还是比较真诚的。而且,这种优越感主要是记者刻意造成的,这也是访谈之道啊——就是要引诱被采访者大放厥词,好提高收视率啊!</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4 23:25:37编辑过]
作者: 童末 时间: 2007-8-4 13:4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阿呆</i>在2006-11-24 23:23:08的发言:</b><br/><p>而且,这种优越感主要是记者刻意造成的,这也是访问之道啊。</p></div><p>怎么说?</p>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7-8-4 13:40
哦,做了修改。您满意不?
作者: 失落的冥王星 时间: 2007-8-4 13:40
<p>这个阿呆的说话好象跟名字一样嘛。</p>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7-8-4 13:40
<p>诛心之论。</p><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mso-hansi-font-family:\';">不用这么敏感。</span></p>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8-4 13:40
此人言论有矛盾之处啊好像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7-8-4 13:40
<p>唯阿说得非常好。他归纳和指出了我们目前面临的现状。</p><p></p><p>走走对作品的看法是对的。他至少比那个曾静的判断要准确些。</p>
作者: 唯阿 时间: 2007-8-4 13:40
<p>生铁能这样想,我真感到心慰。</p><p>前几天抽空又写了一大堆提纲性的纸条,想把一些思考更为深入地谈一谈,特别想把所谓“颠覆性”这个问题拆碎了,不过一忙,写的心思就没了。也没什么意思吧。</p>
作者: 蔚文 时间: 2007-8-4 13:40
感觉有些固执.呵呵.
作者: 衙内 时间: 2007-8-4 13:40
我听人说批人在没话找话的时候会自鸣得意地呵呵傻笑几声,又或者是啊哈哈之类的
作者: 欲望的旋涡 时间: 2007-8-4 13:40
<p>呵呵</p>
作者: 萨波伊 时间: 2007-8-4 13:41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失落的冥王星</i>在2006-11-24 23:33:18的发言:</b><br/><p>这个阿呆的说话好象跟名字一样嘛。</p></div><p>我同意,阿呆说话经常有问题,不是一二三次了</p>
作者: 马牛 时间: 2007-8-4 13:41
初中时代的文学启萌杂志.
作者: 苏老实 时间: 2007-8-4 13:41
<p>走走同学的书我看过一本,小说,名叫<房间之内,欲望之外>. 当启蒙读物读了好几遍,我是说其中的男女之事.不过还不错,不装酷,看的让人放心.我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闲说一句,灌水.</p>
作者: 许小七 时间: 2007-8-4 13:41
<p>[em17]</p><p>唯阿说的不错不错的!</p>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