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100 C开始沸腾 [打印本页]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7-8-4 13:03
标题: 100 C开始沸腾
呵呵~煮个闹钟吧
作者: 王冲    时间: 2007-8-4 13:03
标题: 好主意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04-1-10 23:20:04的发言:
呵呵~煮个闹钟吧

作者: 朽瓣    时间: 2007-8-4 13:03
haha
作者: 一分钟的想像    时间: 2007-8-4 13:03
标题: 100 C开始沸腾

作者: 一头芒果    时间: 2007-8-4 13:03
墙上是什莫黑东东~~~~。。。#¥。。。还有红色的管子~~~~~。。还有那个~墙角。。。[em24][em24][em24]
作者: 想睡    时间: 2007-8-4 13:03
小强窝
作者: 朽瓣    时间: 2007-8-4 13:03
时间的感觉不是很明显
作者: 苏文祥    时间: 2007-8-4 13:03
华福,如果有个人看到你的作品他可能会说你装酷哦:)嘿嘿``


“我们在当代艺术中见多了对于极简单细小事物的夸张的强调。摔碎一个碗,一片树叶干枯了,一支手指头中抽出血,一只鱼扑腾,临死的鸡合上眼皮,一个房间一点点地亮起来,这些都在艺术的显微镜下过细地察看。世界的每个零件都跟别的有点不一样,为了证明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微小崇拜就获得了伪系谱学的形式。耿建翌收集表格和垃圾,庄辉就去跟不同的人合影,王强陈列一大堆牙床,尹秀珍就拍摄各种各样的门。当对微小差别的不厌其烦的罗列在时间中展开来时,微小主义就转化为过程崇拜:张新能有耐心地让冰块融化,汪建伟就去种庄稼,邱志杰能把白纸写满黑字,顾德薪就让鲜果子烂掉。由于排除了戏剧性、对冗长过程的迷恋又经常演变为对单调和枯燥趣味的炫耀。为什么?什么这些表演被认为是作品,我相信这不是简单地对极简主义的模仿,主要是因为枯燥和微妙的状态看起来比较酷,根据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逻辑推导,单调的外壳中好象藏着某种特别深刻和玄奥的思想。我从不怀疑中国艺术家中有高人,但我也不怀疑多半是装酷。伪系谱学因为模仿了实验科学的方法而装作是一种认识活动,并且在艺术家中骟动着一种错觉,好象他们是在致力于揭示真理——即便算不上自然科学,至少也是社会科学的真理。……”
作者: nanona    时间: 2007-8-4 13:03
谁写的阿?字字珠玑阿
作者: 一分钟的想像    时间: 2007-8-4 13:03
标题: 昨天老婆加班
昨天老婆加班,自己下点面条,我就纳闷,怎么每次打开火一烧就是先冒泡,冒着冒着就没了,你说是咋回事
作者: 苏文祥    时间: 2007-8-4 13:04
以下是引用一分钟的想像在2004-1-11 17:06:28的发言:
昨天老婆加班,自己下点面条,我就纳闷,怎么每次打开火一烧就是先冒泡,冒着冒着就没了,你说是咋回事


根据中国化学网资料给你一合理解释:这是因为锅底受热快,紧挨锅底的水首先变成水蒸气,在水中形成泡泡;同时,原来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也因受热析出、膨胀而形成小气泡,周围的热水又会向小气泡里蒸发水蒸气,使气泡慢慢变大。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水中这些气泡变得相当大,由于浮力作用就会上升,升到水面便破裂开来。这种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急剧的气化现象,就叫做沸腾。这时,我们就说水烧开了。
你那个冒着冒着就没了,估计也快烧开了。

 

  [em14][em14][em13][em12][em05][em05][em45]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7-8-4 13:04
响水不  开  水不响
作者: 古子    时间: 2007-8-4 13:04
是不是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在表现时间面前立杆见影?
作者: 狗肾    时间: 2007-8-4 13:04
可以允许对过程崇拜这个中间这个这个探索嘛,啊,呀,呵```
探索总是好的
作者: 古子    时间: 2007-8-4 13:04
探索?这么老套的方式看不出任何新意
作者: 朽瓣    时间: 2007-8-4 13:04
探P索呀~
作者: 苏文祥    时间: 2007-8-4 13:04
为什么不能探索?
新意不探索哪里得来?
作者: 朽瓣    时间: 2007-8-4 13:04
你玩过那个游戏吗?
没玩过找来玩一下
就是那个救生艇上有十五件东西排顺序
要是玩过的,就会发现和提醒很多问题
我的意思是,有些事情,可能一开始思路就有问题
不如随时回头想想,特别是觉得前路艰难的时候
作者: 古子    时间: 2007-8-4 13:04
探索也没什么不好的。。。

只是我觉得这个作品本身感觉不到什么探索不探索的感觉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7-8-4 13:04
可能人家做这个东西就是觉得好玩而已了,没有想什么探索不探索的重要问题?~~~呵呵
不过做作品真的要“探索”点什么,只是不要太重了~~有时候,有意思的东西就是长时间盯出来的。
作者: 狗肾    时间: 2007-8-4 13:04
很多作品就是在"微小主义就转化为过程崇拜"中探索来的,苏文祥同志举证的邱志杰的那段文字未必是检验一个差作品的盖棺定论之言,就算是它也不一定构成判定或衡量的价值标准.必竟是一家之言.
我的观点是:看最初的动机和最后的效果,重要的是效果!如果一个作品倚赖这个"伪系谱学的建立"获得较好的现场效果,那不啻为一个好办法.谈问题如果不在一个系统内谈,那会导致无限争论,这也是一种"伪系谱学",也是过程崇拜.
作者: 朽瓣    时间: 2007-8-4 13:04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04-1-16 1:39:37的发言:
可能人家做这个东西就是觉得好玩而已了,没有想什么探索不探索的重要问题?~~~呵呵
不过做作品真的要“探索”点什么,只是不要太重了~~有时候,有意思的东西就是长时间盯出来的。




就是呀
所以
探P索呀~
作者: 罗倮    时间: 2007-8-4 13:0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1 11:27:33编辑过]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