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邱雷同学说要另开贴《乱民全讲》 [打印本页]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0
标题: 邱雷同学说要另开贴《乱民全讲》
<p>最近赖声川频频来访内地,不用我说就知道是《暗恋桃花源》在北京的排演。我就知道这么多了,其余就不得而知了。凤凰卫视还采访了他,什么名人面对面,结果看完以后才发现其实是一个软性广告,还不如直接对大家说都来捧场啊,何炯在里面演,我才不去看呢。我不喜欢他。一个名人面对面,看完以后我只记得中间插播的那些广告了。</p><p>《乱民全讲》非常有意思,还是赖声川的老想法,就是把中国传统的相声之类的舞台艺术与西方的话剧形式结合。而且你会发现你会像记住相声桥段那样记住这些话剧片断,创造经典的喜剧对白,让人津津乐道。我记得最深刻就是《暗恋桃花源》里面那段对桃花源记的恶搞:仿佛若有光,然后那个倒霉的渔夫对着观众说,什么仿佛嘛本来就有光。《乱民全讲》就是一场狂欢了,台湾是什么样的,或许你从他的《乱民全讲》里就能看出个明白。我觉得吧赖声川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活力。尽管我不喜欢他的《千禧年我们说相声》。他们都说《意外!非常意外!》如果我没记错标题的话,要比孟京辉对达里奥.福《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改的好。孟太文气了,有点酸,达里奥.福的本子被他改酸了,改的憋进了北京胡同里去了。赖声川就轻松的多,那个疯子有点太使劲了。</p><p>现在该轮到邱雷同学来说了,是他自己说要说的(我已经把那个莫名其妙的帖子删了,因为没有人反对)。</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2 16:39:35编辑过]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40
<p>那,邱雷说说吧。</p><p>《暗恋桃花源》里是“仿佛若有光”。</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0
<p>他不见了,亏得我这么仗义开贴。那顾同学你说啊......</p><p>对了,还有《一妇五夫》是不是也是赖声川的作品。</p><p>《乱民全讲》是带即兴创作的,那里面可有个经典,就是“母语”,“母语”的5个基本动词,嘿嘿,我不说,让别人来说。</p>
作者: 邱雷 时间: 2007-8-4 13:40
嗯嗯,先占个座位,晚上回家来跟帖。
作者: 暗蛹 时间: 2007-8-4 13:40
前段时间出了一套表演工作坊的作品集。我比较喜欢《决不付帐》和《台湾怪谈》,其他有些也很不错,比如《他和他和她和她》等等……(很多都想不起名字了,晕)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0
《决不付帐》的原本是来自达里奥.福,哈 哈 哈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8-4 13:40
<p>《一妇五夫》同属表演工作坊,也是赖声川导演的。改变自意大利喜剧大师高多尼的作品《客栈女老板》。不过个人以为这部戏在整套表演工作坊作品中属于泛泛之作。相比另一部同样改变自高多尼作品的《一夫二主》(国内的版本都称《一仆二主》),似乎在整体氛围营造,以及喜剧包袱的抖落上,都无法和后者相比。</p>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8-4 13:40
<p>《决不付帐》原名《不付帐!不付帐!》,倒改得文气了。</p><p>………………</p><p>啊,我去看了《暗恋桃花源》哪,我不讨厌何炯……不喜欢,也不讨厌。他演得满好。他们演得都满好。看得出是完全照搬台湾那一路,连声音都在模仿。只要模仿,模仿就对了。这部戏,任何大的改变都是自讨苦吃,因为原版太经典了。</p><p>兴致来了,想晚上写点儿什么……</p>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8-4 13:40
不过,我以为《乱民全讲》里,针对的是台湾现象,辐射的是整个世界。这么说有点儿玄乎,而实际上里面表现的种种虚伪、颟顸、丑恶、懦弱、自私、孤独、封闭、狂热……这么多这么多典型的不健全人格,似乎是时代症候啊……最后那幕煽了,巨煽,真正体现了多媒体话剧的价值,漫天的字幕,看到那里,简直难受得坐不住。在一群喜笑颜开纸醉金迷的人中间,声嘶力竭地唱一首走调的歌,无人过问,无须过问。我又要忍不住矫情地说一句,这就是我心目中最悲伤的个人体验。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0
<p>《暗恋桃花源》最早是电影版的,林青霞就演那个失散多年的情人,我想看这个电影版,我狠喜欢林青霞。</p><p>嗯,就是不健全的人格,就是多媒体话剧的价值所在,就像每天都是大狂欢,第二天我们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清醒时间里感慨一下,自责一下,然后又要狂欢了。我也忍不住继续矫情地说一句,最后那一段,我看着哭了,我觉得我比那个姑娘唱得好。</p>
作者: 邱雷 时间: 2007-8-4 13:40
我是来谢罪的——因为我发现我没法不晃点你们了。关于《乱民全讲》,我看得太久了,以致印象非常模糊;如果我过去对它还有点什么想法的话,现在也都没了。那些乱哄哄的场景、词语的洪流、表演工作坊对相声元素的一贯的偏爱,还留下点含糊的印记,更多的,就没啦。如果我近期还能再看一遍,或许会想再说点儿什么。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8-4 13:40
<p>边河的一个“狠”字了得。</p><p>有意思!</p>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40
<p>好吧。</p><p>我来。</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0
<p>来了又不说。</p><p>邱雷同学反正是“乱民全讲”,我们可以无限制走题......</p>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40
<p>肯定跟个人口味有关。比如我,就非常不喜欢在艺术作品里掺杂政治元素,并觉得,想要用政治元素来使作品变“深”,其实是使作品变小、变窄了,而且,这是一种典型的“酸文人心态”在作祟——政治的刚性岂是你几句话几个字所能撼动的,在作品里吐露对政治的不满,无非是自我发泄自己手淫而已。——当然,“政治”可以在作品里很好地成为背景、成为材料而不是反讽对象,这时候“政治”就有其可爱的一面。康拉德有个中篇《决斗》,政治在那里面是不可或缺的背景、材料,作者面对它,很平和,不激动、不反讽、没有抱怨、没有赞赏,如同面对其他材料一样平静。我很喜欢在作品里这样处理政治的姿态。</p><p>所以《乱民全讲》,在我看来它最大的……败笔?不对,叫瑕疵吧,又显得轻了……嗯,最大的不舒服之处……就是它对政治太用力了。——表演工作坊很多作品都对政治用力(《他和他和她和她》、《十三角恋爱关系》等)。政治元素在里面始终左冲右突地跳出来。这实际上是把这个作品给做小了。如果把政治元素去掉,这个片子里对“人”、“性(性格的性)”的处理,已经很不错了,即兴创作所带来的随性和当时的愉悦也完全能“拿”住观众。而背景大屏幕、字幕……这些舞台手段带来的冲击力很厉害。包括数个看似不相干的故事的分段处理,我看舞台剧不多,不知道赖声川这样的做法算不算开先河,但给我的震撼是挺大的。也就是说,如果不以政治为噱头,那,这个作品的得分还要再高些。而政治噱头,反而显得他们底气不足,且框架在了某个小范围里。(虽然他们创作这个作品就是为了在台湾大选之前表态。)其实,涉及政治的有几句台词轻松而凝重,就够了。“专制体制产生暴君,民主体制产生暴民”、“能不能一关一关过?民主是很复杂的!!!”连上厕所都要投票,不过半数就不能去,这些暗示存在,明白人自然会会心一笑。</p><p>我最喜欢的几个片段是问答、卡通人,以及最后结尾。“面对专家”那一场,主要是好玩,要说有多喜欢,也不至于。不能说上面两位MM的矫情,看到结尾处我也是难受得要死。这狗日的太会煽了。如果在现场,震撼力会更强。我记得看完后,有半晌没说出话来。后来就去找了《红豆》这首歌……</p>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40
<p>也没必要对“政治”这样子敏感,在民间,“政治”和“性”向来是两大笑料的发源地,不一定是主创者——也就是所谓文人——的手淫,倒有部分可能是主创者的策略——迎合大众。谁让这两大块能吸引众多的眼球呢?</p><p>文人,至少现今的文人,恐怕也不想借助作品(尤其借助有一定幽默戏谑特征的作品)来达到动摇政治刚性的目的吧?——个别脑子坏了的除外。</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4 17:30:27编辑过]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4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凌丁</i>在2006-12-14 17:27:27的发言:</b><br/><p>也没必要对“政治”这样子敏感,在民间,“政治”和“性”向来是两大笑料的发源地,不一定是主创者——也就是所谓文人——的手淫,倒有部分可能是主创者的策略——迎合大众。谁让这两大块能吸引众多的眼球呢?</p><p>文人,至少现今的文人,恐怕也不想借助作品(尤其借助有一定幽默戏谑特征的作品)来达到动摇政治刚性的目的吧?——个别脑子坏了的除外。</p><p></p><br/></div><p>你没明白我的意思</p>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4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6-12-14 17:38:05的发言:</b><br/><p>你没明白我的意思</p></div><p></p><p>没关系,反正是全民乱讲。</p><p>我的意思是他们对政治过分用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方面可能是出于“手淫”,一方面也可能是出于对受众需求的考虑。</p><p>我看到的台湾剧大都这样,还有冯翊刚、宋什么的组建的那个相声剧团也是这样,一直拿政治开涮,大概是传统吧。</p><p>起初我也觉得那样可能“促狭”,但看多了之后,觉得释然了,这样也挺不错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4 17:58:52编辑过]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凌丁</i>在2006-12-14 17:42:09的发言:</b><br/><p></p><p>没关系,反正是全民乱讲。</p><p>我的意思是他们对政治过分用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方面可能是出于“手淫”,一方面也可能是出于对受众需求的考虑。</p>我看到的台湾剧大都这样,还有冯翊刚、宋什么的组建的那个相声剧团也是这样,一直拿政治开涮,大概是传统吧。<br/></div><p>看多了,我就觉得疲了,就像有人强迫性的挠我脚底板,好笑吗?不好笑,可是我还是条件反射性的笑了,不好不好。</p><p>而且我们明明是“乱民全讲”,不一样不一样。</p>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4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凌丁</i>在2006-12-14 17:42:09的发言:</b><br/><p></p><p>没关系,反正是全民乱讲。</p><p>我的意思是他们对政治过分用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方面可能是出于“手淫”,一方面也可能是出于对受众需求的考虑。</p>我看到的台湾剧大都这样,还有冯翊刚、宋什么的组建的那个相声剧团也是这样,一直拿政治开涮,大概是传统吧。<br/></div><p></p><p><font size="3">嗯,台湾很多“艺人”都开涮政治。自然是民众对政治不满,然后他们迎合;另外台湾的政治表象也确实比较好玩。出处可以理解。</font></p><p><font size="3">但在作品里对此过分用力,还是没什么意思。变得为政治而政治了。乔伊斯等人,不能说不关心政治,但就算是作品涉及到政治题材,也没有用“反讽”(实际上就是心态不平衡或者是,浮躁)的态度面对,而是把“政治”当作了作品的材料。比如《<font color="#000000">纪念日,在委员会办公室</font>》。政治和作品日在了一起,这感觉就比较对路。</font></p>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4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边河</i>在2006-12-14 17:57:45的发言:</b><br/><p>看多了,我就觉得疲了,就像有人强迫性的挠我脚底板,好笑吗?不好笑,可是我还是条件反射性的笑了,不好不好。</p><p>而且我们明明是“乱民全讲”,不一样不一样。</p></div><p></p>哈哈,你疲了,我释然了。一样事情,两样结果。不坏不坏。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0
顾老师是说应该比较自然地表达,就像我们小学隔壁楼房墙壁上写的“严肃认真,活泼可爱”,而不是想法子就是要搞他们一顿,这种爽一次算一次的想法是不好的,对不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4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边河</i>在2006-12-14 18:05:40的发言:</b><br/>顾老师是说应该比较自然地表达,就像我们小学隔壁楼房墙壁上写的“严肃认真,活泼可爱”,而不是想法子就是要搞他们一顿,这种爽一次算一次的想法是不好的,对不</div><p>大意如此。也不尽然。</p><p>主要是我就认为通过作品来搞什么鸡吧政治,把作品的“大”,硬生生地做“小”,太没出息。</p>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40
<p>老顾的意思我明白,我讲课的时候经常引用张大春的例子,把《1984》和《我们》拿来对比:</p><p>《1984》中,两个男女哼哼唧唧之后,加了个后缀——“动物性的欲望,就能把党捣个粉碎”</p><p>《我们》中,男的因为美好的阳光亲了满脸皱纹的老太太,什么后缀都没有加。</p><p>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前者低而后者高,把党捣个粉碎就是小,亲吻老太太就是大(这一亲已然把党给捣碎了,但是浑不在意)。</p><p>对文学,我的标准还没大变化。但对影视戏剧,我的标准大大变化了,我很能理解他们这种“小”,也觉得自有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在。——莫非是因为我就要做爸爸了,因而事事看开些?</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0
<p>“——莫非是因为我就要做爸爸了,因而事事看开些?”这点我非常同意。</p><p>而且我发现我说的脚板挠痒,都是我自己闹的。原来一连几天地看那么多表演工作坊的剧目,难怪会形成那样的想法。</p>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40
<p>两个男女哼哼唧唧之后,加了个后缀——“动物性的欲望,就能把党捣个粉碎”<br/>这顺手一捣,我也不反对啊。</p><p>“通过作品搞政治”,和“作品里投射出幽政治一默”,是不同的。我反感前者,接受后者。其实你接受的也是后者吧?</p><p>为什么一开始我要说他们对政治过于用力呢?是因为他们——主动——想着——要在作品里如何如何。而不是,作品——很轻松地——就显示出——如何如何。</p><p>这跟你做爸爸不做爸爸也没关系嘛。我早就走过了人生一半旅程了。“做爸爸?嗨,那是多久前的事啦……”</p>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4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6-12-14 19:26:24的发言:</b><br/><p>两个男女哼哼唧唧之后,加了个后缀——“动物性的欲望,就能把党捣个粉碎”<br/>这顺手一捣,我也不反对啊。</p><p>“通过作品搞政治”,和“作品里投射出幽政治一默”,是不同的。我反感前者,接受后者。其实你接受的也是后者吧?</p><p>为什么一开始我要说他们对政治过于用力呢?是因为他们——主动——想着——要在作品里如何如何。而不是,作品——很轻松地——就显示出——如何如何。</p><p>这跟你做爸爸不做爸爸也没关系嘛。我早就走过了人生一半旅程了。“做爸爸?嗨,那是多久前的事啦……”</p></div><p>1984里不是顺手一捣,八成是故意捣专门捣典型的搞政治的。</p><p>我不管创作者的主观意愿,(鬼知道他们想什么?)如果他通过作品搞政治,但幽了政治一默,我就不反感,我只是反感通过作品搞政治还搞得糟糕的。</p><p>表演工作坊作品中的“政治”,我看起来还是蛮“轻松”的,跟性格有关吧,迎合观众是冲着“轻松”去的,至于他们到底主观怎样我就不好判断啦。</p><p>有关系的。好汉不提当年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4 20:04:33编辑过]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8-4 13:40
<p>哦,我并不反感他们拿政治说事。</p><p>假如政治一概可以拿来说事,大陆也会多出N多政治讽刺小说政治讽刺电影政治讽刺剧的。政治,一个民主国家(地区)的政治,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像TALK SHOW,天南地北地侃,说谁谁谁都不要紧。我们觉得触目惊心,以为他们在哗众取宠,只是因为我们避讳,我们不常公然谈论甚或讽刺。表演工作坊的“政治倾向”其实取决于他们的素材需求。在《乱民全讲》里也提到了孤岛的尴尬处境,在那里,“政治”引发的争斗闹剧简直是随手可拾,大型讽刺喜剧怎么能少得了它们呢?更何况《乱》,本来说的就是所谓“民主体制”下的秩序之乱嘛。</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4 22:39:14编辑过]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40
<p>哦,事情其实是这样的:政治,原本是可以与爱情、与年代、与战争……与任何一个题材一样,仅仅成为题材。但因为政治本身的——攻击性,使得它似乎就不一样了。而事实上,很多艺术家(宽泛意义上的)面对这一题材,也失去了那种平常心。因此在作品里会显示出诸多“不自然”的痕迹。</p><p>《乱》里的政治因素之所以让我感觉不好,就是因为它好像要让“政治”变得轻松,但操作得不轻松,痕迹明显,因此有哗众取宠之感。比方说电梯那一段,往土城监狱一送的那些名字如果不是陈水扁等人,会有“取宠”的效果吗?再进一步看,你在口头上把这些12人送往了土城监狱,达到了什么目的?是表示台湾的政治被他们这12人搞坏的,还是其他的什么呢?——事实上很可能什么目的都没有,就是表达一下对他们的愤怒和不满,而已。</p><p>拿政治开涮,目标就直指“政治”这件事。也就是说,看重它了。而事实上,对于作品来说,政治就只是一些材料。问题在,华人——很可能——没几个能有真正的平常心对待这个材料。所以出现的作品中的政治,常常是扭曲的,作者的视角是扭曲的,心态也是扭曲的。你以为你不扭曲,但你身在这个氛围里,无法不被扭曲。即使在号称民主的台湾,也是一样。“民主是很复杂的!!!”</p><p>把原本可以衍生得更广的东西缩减为——艺人们和大部分观众并不了解的——政治。这,就是我说的“把作品做小了”。如果一定要看作品里政治的轻松,那,就当一个娱乐节目就是了。自然,这也不是在这里谈的话题啦。我还挺喜欢看“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4 23:53:13编辑过]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8-4 13:40
<p>什么?凌丁要当爸爸了?……恭喜恭喜!!!</p><p>新房子照片还没看到,儿子满月照倒快贴出来了……</p>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8-4 13:40
<p>TO边河:</p><p>《暗恋桃花源》的电影版我看过,是舞台剧版本获得成功以后再拍的。演员和舞台版有所更动。鸿鸿和月惠编过一本《我暗恋的桃花源》里,有导演开给林青霞的功课单,开头就是要林查清楚和云之凡相关的一切名词,包括“上海”、“外滩”、“舞台”等等在我们想当然就以为能理解的词,规定是:就算以为自己理解,也要再去查一次。</p><p>电影和舞台剧差不多,当然电影镜头有舞台表演所不具备的灵活性。</p><p>这电影版真是难求啊,DVD舞台剧版还没出来的时候,都是以录象带(后来是刻录VCD)形式在文艺青年内部流传观摩,跟地下工作似的。我看的是一位朋友托人人北平一电视编导那儿拿来的。后来几个人拿了VCD,兴高采烈地跑去多伦路老电影咖啡馆放了看——那里每天都放老电影,顾客也可以自己拿了碟去放——回想起来……真是又矫情又神圣,又自嘲又自叹,非常的五味杂陈啊……</p><p>DVD版出来以后,飞一样跑去2046买了来,后来他们工作坊的剧一部没拉下全收齐了。算是还愿了。</p><p>:)</p>
作者: 无非 时间: 2007-8-4 13:40
<p>《暗恋桃花源》的电影版我怎么记得小时候电视台放过的啊,我记得用的也是那种很假的舞台布景,有个镜头印象很深,好象是李立群还是屈中恒(时间太久不记得了)背着林青霞原地走,然后布景自动在旁边变换,当时看的我笑死了心想还有这样神奇的。</p><p>比较同意顾老师的观点,我觉政治可以成为一切作品中的元素,但是只能是元素,不能膨胀(当然谁都没必要膨胀)。这就像我同样不喜欢拿热点和投机点作为作品的主料一样,比如那个恶心死了的陆川,但我不反对他们可以成之为其中一个细节,或者背景。所以我也不喜欢“幽政治一默”这种说法,尤其对于相声剧场这种需要拿幽默对象去迎合观众的形式,如果只是为切合时局而幽默政治我总觉得有点功利性。</p><p>咳咳,大家继续全民乱讲。</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1
<p>To 冯与蓝:</p><p>又是躲猫游戏,我捉到你了!</p><p></p>
作者: 阿凯 时间: 2007-8-4 13:41
我是石头我是岛屿!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1
<p>石头不会痛,岛屿不会哭(我没记错吧)</p><p>又好像“石头不会哭,岛屿不会痛”顺口一些</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5 12:24:05编辑过]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41
<p>为什么这个帖子到现在还没走题?</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2
<p>因为《乱民全讲》里面的对白和动作又好笑又多。</p>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8-4 13:42
<p>马上就走了.</p>
作者: 铜豌豆 时间: 2007-8-4 13:42
走到哪里去啊?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2
<p>走到出气筒里面去。哈 哈。</p><p>最近看了个出气筒,也是赖声川他们班底做的,不过赖声川只做美术总监了。还行,反正逗乐,我喜欢逗乐。比如:</p><p>出气筒:家庭?</p><p>卢SIR:破碎。</p><p>出气筒:工作?</p><p>卢SIR:被FIRE。</p><p>出气筒:小孩?</p><p>卢SIR:离家出走。</p><p>出气筒:车子?</p><p>卢SIR:被拖吊了。</p><p>出气筒:房子?</p><p>卢SIR:被法拍。</p><p>出气筒:那你至少还有存款吧。</p><p>卢SIR:被盗领了。</p><p>出气筒:那我建议你去买乐透彩。</p><p>卢SIR:每期都GONG GU(这里他说的是闽南话好像,反正就是期期都买,没中过的意思我想。)</p><p>出气筒:那你现在住哪?</p><p>卢SIR(狠不好意思,想了想):今天晚上我住你家好不好?</p><p>出气筒:你这样,没有负债吗?</p><p>卢SIR:就是有啊。</p><p>出气筒:他们不追你。</p><p>卢SIR(狠慌张,坐立不安):他们,他们快到了......</p><p>出气筒:那卢SIR先生我们这次费用?</p><p>卢SIR慌张离开,转过身对出气筒说:这次不是试用吗?</p><p>(以上复述绝对有大出入)</p><p></p>
作者: 铜豌豆 时间: 2007-8-4 13:42
出气筒是什么?人的名字吗?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2
出气筒是他的工作,他们叫他出气筒先生。出气筒先生本姓张,“大家都叫我小张”。
作者: 铜豌豆 时间: 2007-8-4 13:42
<p>那,我们能不能叫你小边?或者大边啊?</p>[em07]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2
<p>听起来好有歧异的,小边(便)的,大边(便)的,千万不要。</p><p>叫我小河得了。</p>
作者: 铜豌豆 时间: 2007-8-4 13:42
叫大小边也比人家给我的称呼好。他们都叫我老铜。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