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深圳将成为中国第五直辖市 [打印本页]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41
标题: 深圳将成为中国第五直辖市
我突然发现老赵和顾有点生猛,真像年轻时候的我![em02][em02][em01][em01]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41
尤其是松哥,非常好![em04]赞!!!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41
<p>直辖市为行政区域名,中文的字面含义为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即国家一级行政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基本的定义为,一个普通行政区(请参考特别行政区),可以小至一条村庄、一个小镇、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政府。但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讲,一个直辖市最基本要有自己的选举机制,选出直辖市的领导人。</p><p>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共有12个直辖市,分别为南京(首都)、上海、汉口、青岛、大连、沈阳、哈尔滨、西安、北平(即现北京)、天津、重庆和广州。国民政府迁至台湾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政府均设有直辖市。</p><p>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的行政区划为市辖区、县;重庆直辖市还有县级市和自治县。</p><p>1949年时,设有十二个直辖市,分别为:南京、上海、汉口、鞍山、抚顺、沈阳、本溪、西安、北京、天津、重庆、广州,除北京及天津外,皆为大行政区代管。1950年10月5日,旅大行署区改为东北大行政区代管的旅大直辖市。1952年11月15日,南京直辖市降为江苏省辖市。1953年7月8日吉林省长春市和松江省哈尔滨市升为直辖市。1954年6月19日,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长春、哈尔滨、西安、武汉、广州、重庆直辖市降为省辖市。1958年至1967年,天津直辖市降为河北省辖市。1997年3月14日四川省重庆市升为直辖市。</p><p>中华民国</p><p>根据中华民国《地方制度法》第4条规定,人口聚居达125万人以上,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及都会区域发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区,得设直辖市。</p><p>中华民国共设有十四个直辖市,分别为:南京、上海、汉口、青岛、大连、沈阳、哈尔滨、西安、北平、天津、重庆、广州、台北(1967年改制)和高雄(1979年改制)。</p><p>而目前实际统治的直辖市有臺北市和高雄市两个直辖市。目前臺中市正积极争取成为台湾第三个直辖市。</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6 6:02:42编辑过]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41
标题: 深圳将成为中国第五直辖市
<p>直辖不仅是城市的需要,还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对于那些“图谋”直辖从而得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来说,直辖虽不是万能,但却提供了一种可能,而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人们却在关注第五直辖市究竟会花落谁家?<br/><br/> “群雄”之争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作为寻求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的城市也是如此。2月23日,《中国经济周刊》从深圳特区了解到,部分深圳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可能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提出将深圳升格为直辖市的议案和提案,目前具体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br/><br/> 纷争直辖市<br/><br/> 连日来,《中国经济周刊》电话采访了苏州、沈阳、大连、青岛、南京、武汉、西安、广州的相关政府部门,这些被专家看好的可能会成为直辖市的候选城市对本地将申请成为直辖市并没有持否定态度,但对提出的申请时间和进度问题表示不愿意多谈。<br/><br/> 尽管各个城市负责人对此讳莫如深,但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却是各自的暗自较劲。其中,深圳、苏州、沈阳、大连、青岛、南京、武汉、西安、广州等城市被各界认为是具有较大竞争力的城市。<br/><br/><br/><br/>深圳<br/><br/><br/> “你希望你们的城市成为下一个直辖市吗?”《中国经济周刊》用电话分别采访了深圳、苏州、沈阳、大连、青岛、南京、武汉、西安、广州等9个城市的居民,回答竟都是肯定的。<br/><br/> 直辖的魅力<br/><br/> 被采访的居民普遍认为,“直辖”二字对一个中国城市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被中央直辖,好像已经成为一种荣誉,尽管感到光荣的直辖市民并不准确地知道直辖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有一个浅显的认识是,原来归省里管辖的城市改变为被中央管了,这就像官员获得提拔一样,城市直辖就类似于官员升官。于是,一个城市谋求被直辖就不仅是普通市民的普遍愿望,甚至还可能成为某些政府官员们的“发展大计”。<br/><br/> 行政级别的提高,会给这个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一个典型的榜样就是重庆,1997年,重庆市被国家批准升格为直辖市。重庆市直辖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倍,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增加2.9倍,固定资产投资增加3.1倍,农民纯收入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4倍,城镇化率增加9.9%。重庆未来10年需投资15万亿。届时重庆的GDP将达到5000亿元。<br/><br/> 人们在为重庆未来5000亿的GDP惊呼时,也有这样的疑问:重庆未来10年需投资的15亿元将从何而来?<br/><br/> 重庆市政府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有四个渠道:一是中央财政投入,包括中央国债、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等,约占1.5亿中的10%;二为市政府的财政投资,也占10%;三是各类银行的商业贷款,约占40%;四为企业投资,也占40%,包括企业发行债券、股票,吸引外资内资等。<br/><br/> 很显然,从很大程度上讲这要得益于重庆是直辖市。重庆直辖后,大批好项目好投资争先来落户。目前重庆已超过10年前的上海,有人发出感叹:重庆如果不直辖,肯定要比上海发展晚20年以上。<br/><br/> 升格为直辖市,真有如此大的魔力吗?行政级别的提高这种政治上的优越性到底如何地作用于经济?<br/><br/> “直辖可以增大城市的自主权。”民政部规划处杭处长肯定的说,“这种自主权可以提高城市经济建设的决策速度,使得城市‘经营’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因地制宜,可以在更大的限度内开发城市所蕴涵的经济潜能,激活其发展潜力。政府每年会拨给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一部分资金用于城市各项发展,这也是直辖的一大好处”。<br/><br/> 目前我国四大直辖市已带起三大经济圈。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必定要对周边地区发挥重要的辐射作用。这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我国四大直辖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辐射作用,已经形成了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及渝西经济走廊等。<br/><br/><br/> 花落谁家?<br/><br/> 当成为直辖市会带来诸多好处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时,谁会成为下一个直辖市?谁更适合成为中国的第五个直辖市?就成为人们心中的悬念。<br/><br/> 深圳将成为第五直辖市?<br/><br/> 当北国还在飘着雪花时,身处华南的深圳已是春意盎然。而此时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它还不仅仅在于此。<br/><br/> “深圳将成为第五直辖市。”这一猜测已在民间流传甚广。而这一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br/><br/> 一些研究者认为,无论从国家统一、一国两制的角度,还是经济发展的标准,深圳都是第5个直辖市的有力竞争者。因为深圳从来就不是一座孤立的城市,香港的发展必然要解决深圳的定位问题,否则,不仅深圳找不准发展方向,香港的经济社会问题也不能有效化解。<br/><br/><br/> 重新定位<br/><br/> 中央政府正在寻求为深圳重新定位。早在去年底,一个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务院法制办有关官员组成的中央调查团专程到深圳考察。中央调查团的任务是就特区存留问题或深圳升格为直辖市问题广泛调研,咨询商讨其可能性,然后为中央决策提供“关键性意见”。<br/><br/> 其实,早在重庆申请升格为直辖市时,深圳就积极向中央申请直辖,申请报告中附列了将东莞、惠阳等周边城市划归深圳管辖的方案,但当时中央只批准了重庆。支持者认为,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深圳的特区身份、国民生产总值、综合经济实力、全国最高的人均收入,使深圳成为直辖市的资格毋庸置疑。<br/><br/> 深圳的发展得益于1990年代之前的“香港因素”。但是,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深圳产业结构开始转型,香港没有及时介入,并没有分享到深圳产业转型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成果。<br/><br/> 在这次调研中,一些人士就指出,为什么在香港回归后,深港之间的产业融合反而放慢了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深圳在与香港经济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在港澳办统筹香港事务的大一统格局下,深圳无法去发挥这个作用,因为深港两地无权建立任何官方沟通、协商和讨论的渠道。<br/><br/> 这期间还有一个强大的呼声,就是将深圳直归中央管辖,成为我国继重庆之后的第五个直辖市。深圳直辖将“提升深圳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有利于与香港建立更为紧密的政务安排”。有关研究机构已为深圳勾画了蓝图:经济区划上的自由港、行政区划上的直辖市。<br/><br/> 其实,从建立特区的那一天起,深圳就直接受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扮演着一个直辖市的角色。诸如企业所得税15%、地产地销免征生产环节增值税、1998年前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等政策,都体现了中央对深圳的支持。深圳的政府机构也是直接对中央各部委负责,国内各地方政府也大多设有驻深办事处,深圳与国内各地政府也是直接沟通与联系。<br/><br/> 目前从经济总量上分析,深圳已超过天津、重庆两个直辖市,对中央财政地贡献、对全国进出口贸易地贡献更是一般的直辖市和省区所不能比,但由于受到现行体制限制,深圳经济发展的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对中国华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在保持香港经济繁荣和稳定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br/><br/> 一方面,在深圳看来,深港应加快联手,相互合作,成为珠三角经济区内辐射、带动能力更强的经济中心和发展龙头,与另一个中心广州相互呼应,形成既分工又合作的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格局。目前,深圳与香港的GDP合计达17000多亿港币,占中国内地GDP的17%左右,达到了世界上大都市地区的水平,但是香港与广东地区只有一个“粤港联席会制度”作为两地政府沟通平台,深圳夹在中间很难独立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br/><br/> 另一方面,香港经济目前最严重的内伤是高失业率、高地价楼价、高人工费用,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以有效解决,任何挽救香港经济的外在措施都没有太大的意义。而如果以“特区联盟”这种制度安排实现深港同城化,深港两城的面积将达到3000多平方公里,香港的空间扩大两倍,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香港的人工成本,增加香港就业人口,而且可以达到增强香港经济竞争力的目的。而深圳直辖将“提升深圳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有利于与香港建立更为紧密的政务安排”。<br/><br/> 深圳成为直辖市,可以使香港和深圳真正完全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联通,形成真正的统一市场,为两地的经济整合和优势互补建立起一个在经济上完全无阻隔的大平台,从而使两地都能得到巨大的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此外,一旦这种区域制度安排能够付诸实践,将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中国经济区的经济整合开创先例,预示着中国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将迈出关键的一步,是从自然的融合迈向制度化、组织化融合的重要转变,或许有助于促进整个大中华经济区内的经济融合与发展。<br/><br/> 来自深圳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可能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提出将深圳升格为直辖市的议案和提案,这并不突然。事实上,关于深圳直辖的意见近年来多有反映,但由一个具有官方背景的机构用明确的报告形式向上提交,似乎还是第一次。但也难怪,在经济交往、人员交流乃至生活便利程度等等方面,恐怕没有哪个地方像港深这样深入、全面的一体化。<br/><br/> 深圳社科院、香港京港中心几位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城市发展方向的博士经常每天往返港深之间,他们觉得这样的双子星城市一定和同样被河流分割的上海、武汉趋同:融为一体。而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深圳经济上变为自由港,行政区划上变为直辖市。<br/></p><p>№①广东深圳:研究者认为,无论从国家统一的角度,还是经济发展的标准,深圳都是第5个直辖市的有力竞争者。深圳进出口贸易总额连续10年在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GDP在大中城市排第四。 <br/> <br/>№②湖北武汉:目前我国已有珠江三角经济区,长江三角经济区,以及环渤海经济区三个经济快速发展重点区域,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有必要推进华中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而武汉无疑处于最有利的地理位置 <br/><br/>№③辽宁沈阳:沈阳在中国东北大城市中,其重工业基础最雄厚,最有可能成为中国重工业装备的基地,而且国有企业比较集中。如果将沈阳定位为直辖市,最大优势之一是可以借助相对的独立性,形成一套新的市场化游戏规则 <br/><br/>№④广东广州:作为珠江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广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广州是中国综合实力排名第三的城市,紧次于上海和北京。同时,人均GDP也居于全国前列,在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第五个人口超千万的大城市。 <br/><br/>№⑤辽宁大连:大连成为直辖市应该说是很有机会的。目前举国都在讨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一个领跑者。大连目前在整个东北无论就经济发展还是就城市治理能力来看都是最好的,具备最好的基础条件。 <br/> <br/>№⑥山东青岛:是胶东半岛城市群的首位城市,是著名港口城市。历史上数度为中央直辖市,现有人口250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城市人口等主要指标均超过省会济南,居山东之首。 <br/> <br/>№⑦江苏南京:一些研究者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江苏的行政区划格局都不尽合理——南京是江苏西南、安徽东南过渡地带的省际中心城市,宜直辖而不适合作省会,“南京都市圈”便是一个直辖的最佳模本。 <br/><br/>№⑧河南洛阳:网络地域之争吵得沸沸扬扬,“直辖”因此被提出,如果河南境内要产生一个直辖市的话,必然是洛阳,因为如果郑州成为直辖市的话,河南将会缺乏一个统领全军的城市,且就综合实力而言,洛阳亦是当之无愧 <br/><br/>№⑨江苏苏州:苏州目前经济实力有目共睹,已产生了以苏州为中心的产业辐射地带,大量的外资进入苏州,同时受惠的不仅仅是苏州,还包括了它的周边城市,有人说,就冲着苏州美眉的美丽,“直辖”也是理所当然...^o^ <br/><br/>№⑩湖南长沙: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有将长沙株洲湘潭合而为一建立超级城市“大毛泽东市”的规划理论出现,而目前长株潭地区紧锣密鼓相互接近的举动,令人们再次产生直辖的希望。</p><p></p><p>武汉:又一个悬疑? <br/><br/>当人们列数深圳种种成为直辖市的理由时,有关武汉升直辖市的消息几年前就闹得沸沸扬扬。从很大程度上说武汉与深圳有着同样的夺标呼声。这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更大的悬疑。 <br/><br/>中国民政部行政区划司司长戴均良在《中国市制》一书中也认为武汉直辖对中部发展最有利,但问题是,当武汉这座湖北最强的城市撤出之后,行政区划如何安排,如何解决湖北包围武汉的问题。像重庆那样扩大,武汉的区划显然不合适,因为湖北远没有老四川那么大,重庆搞那么大很大程度是因为四川包袱太大。 <br/><br/>另外,湖北省原本就在经济文化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连方言口音都有好几块,内在分化十分严重。据悉,目前有专家关于此事提出分解方案:武汉升直辖市;宜昌、恩施给重庆;黄石、鄂州、咸宁划归江西;荆州、荆门、仙桃、潜江、天门、汉川给湖南;襄樊、随州、孝感(除汉川之外)归河南;黄冈给安徽;十堰、神农架划归陕西。此举将一举解决困扰湖北多年的内在分化问题,也可避免新成立的湖北省成为武汉外围省的尴尬局面,更可增强周边省份的实力,尤其对于重庆更是受益匪浅。 <br/><br/>据知情人透露,中央增设新直辖市的原则已经确定:力争摆脱原有行政区划对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束缚,发挥资源、产业、区位优势,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相关地区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发展活力、核心竞争力最强的龙头地区之一。同时,新区划可以成为行政机构改革试点。 <br/><br/>中国传统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加强中央的控制和维护国家的统一。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因素开始成为决定性的价值标准。1983年以后,中央相继批准一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成为特区城市和特区省;1997年,重庆成为第四个直辖市,显然也是经济主导的行政区划变革的案例。 <br/><br/>中国行政区的经济功能,目前相当大程度上寄托于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但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影响最大的当属地方保护主义。它使得行政区成了阻隔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看不见的墙”。不同的地方经济利益,也使行政区域经济和实际经济区域经常处在不一致的状态,进而产生日趋激烈的冲突,比如,“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都无法回避行政区划的影响。 <br/><br/>第五直辖市,究竟花落谁家?看来不是哪个市自己能说了算。 <br/><br/>直辖:经济发展的香饽饽 <br/><br/>全国的市在法律上只由两级制构成,即中央直辖市和省辖市。专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诸如“是否需要第5个直辖市”等问题,更多地取决于政府对国家未来的宏观考量。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将眼光放得更宽更远,将更多的城市揽入视野,给更多的城市以竞争的机会。 <br/><br/>不仅仅是第五个 <br/><br/>直辖市是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的城市,地位和省相当。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目前的省份太少,以至于各省管理的范围太大。我国各省、自治区的辖区过大,平均人口在四千万左右,一些辖区范围远远超过英国、法国或德国的全部国土,一些大省如河南、四川,人口都在1亿人左右,比英德法等欧洲大国还多。这很不利于实行高效的现代化的行政管理。 <br/><br/>美国是发达国家,只有2亿多人口,却分成了50个州,每州只有不足500万人,而且有些州是强行一分为二的。而中国,即使考虑到人口众多的特殊国情,省、区、直辖市平均以2000万人口(直辖市的平均人口)为宜。那么,中国的省级和副省级区域最终应为60个左右才算合理。 <br/><br/>谁最终成为中国第五直辖市,固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人们也在问,直辖既然有如此多益处,那为何就不会有第六个、第七个……? <br/><br/>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管理的事权,理顺政府职能关系,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行政区划是国家结构的重要组织形式,地方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进行相应改革是很正常的。 <br/><br/>经济发展全靠“直辖”吗? <br/><br/>“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需要增设更多的直辖市,直辖市扩军呼之欲出。缩小省级行政辖区、增设直辖市具有重大的意义。增设直辖市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的直属权力,遏制民族分裂势力,加快地方改革开放的步伐,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权力层次,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因此,地方适当分权、分治,是必然的选择。”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提出,它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加速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有利于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向前发展。据预计,通过此项改革必然能带来全国新的一轮发展高潮,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br/><br/>而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侯永志却有不同看法:“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依靠这个城市的内部因素。直辖也许可以表现为一种促进其发展的外力,但这种外力并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和主要力量,城市的发展还要靠该区域内部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利用程度。” <br/><br/>全国人大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则强调,直辖对于城市发展的促进不仅表现为经济发展,而是一种综合体现和全面促进。去年北京现代化进程研究课题组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内地现代化进程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分列前四位。现代化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内地其他省份。这也许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直辖对城市发展的功效。 <br/><br/>专家指出,成立直辖市不是仅仅满足一个地方经济的要求,这里面有经济、政治,甚至人力等诸多复杂的因素,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还必须符合国家的宏观战略。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直辖并非万能,但却提供了一种可能。增设直辖市的好处可从目前我国四大直辖市的飞速发展找到依据。 <br/><br/>有方案无定案 <br/><br/>近日,杜钢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增设更多的直辖市。”此前他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按照已有的改革方案,条件许可的地方可能实行地方分治,并考虑增设直辖市的数量;直辖市将分中央直辖和省辖两种,同时,拟增设副省级直辖市。目前一批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提出了申请意向。他们希望在走向“直辖”的过程中扩大区划范围。 <br/><br/>戴均良近日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近期措施将以增设直辖市,撤并乡镇和调整乡县规模,探索省直接管理县的模式等为主。“缩省”虽有必要,但考虑到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必须等待条件成熟才能推行。 <br/><br/>“增设直辖市是一件严肃的事,要从历史沿革,地域地理,风土人情,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考虑。中国即将启动行政区划改革规划,将于2005年完成。”戴均良认为,从中国目前国情出发,重新进行大规模分省不现实,既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行政管理成本。现实的做法是逐步减少区划层次,调整管理幅度,增强政区发展活力,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具体措施包括,撤并乡镇与调整县乡规模、探索省直接管县的模式、增设直辖市等等。 <br/><br/>还需要指出的是,直辖对于促进一个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很重要,但不是非此不可的。“城市发展自主权的扩大是一个方面,此外,减少行政等级、打破市场藩篱等效果也会对区域经济内的财富创造提供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杜钢建指出,成立直辖市不是仅仅满足一个地方经济的要求,这里面有经济、政治,甚至人力等诸多复杂的因素,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且还必须符合国家的宏观战略。 </p>
作者: 李金军 时间: 2007-8-4 13:41
<p>支持南京!支持长株潭!</p>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41
<p>没看完。不过有个疑问,“直辖市”和“特区”,哪个更好?</p>
作者: 赵松 时间: 2007-8-4 13:41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7-1-15 17:30:52的发言:</b><br/><p>没看完。不过有个疑问,“直辖市”和“特区”,哪个更好?</p></div><p></p>啥叫哪个更好??直辖市官更大、权更大,市长可以跟副总理平级了。特区,只是政策上比较特别罢了,市长也就是省长一级的。你 说哪个更好呢?
作者: 赵松 时间: 2007-8-4 13:41
实际上最有可能成为直辖市的,就是沈阳。跟国家振兴东北的规划方向相符合。到时候,沈阳作为一个直辖市,有可能会把周边的抚顺、本溪都划到自己的管辖范围的,成为中国的鲁尔区式的直辖市。而大连则会成为辽宁省的省会。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41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赵松</i>在2007-1-15 18:21:07的发言:</b><br/><p></p>啥叫哪个更好??直辖市官更大、权更大,市长可以跟副总理平级了。特区,只是政策上比较特别罢了,市长也就是省长一级的。你 说哪个更好呢?</div><p>别蒙我,这个我懂。直辖市市长也就是省长一级,跟副总理还有差距。直辖市市委书记,要看他在中央有没有挂职。北京、上海的市委书记一般都是政治局委员(这是党内职务),天津、重庆的则不一定。而直辖市市长则肯定不挂政治局委员(哪怕是候补委员)。</p><p>副总理在常规上都是国务委员、常委(这是政府职务),就行政级别来说要高于政治局委员。直辖市市委书记、市长都不挂国务委员(除了刚建国那会儿)。</p><p>所以直辖市市长离副总理无论是比党内职务还是比政府职务,离副总理的差距都有至少2个半级。这2个半级,其实也就是2个台阶。</p>
作者: 李耕夫 时间: 2007-8-4 13:41
<p>我坚信,《东方主义》、《帝国》、《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消费社会》、《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必将引起21世纪整个人类新的认识革命!</p>
作者: 凉夜 时间: 2007-8-4 13:42
<p>如果是下个直辖市 个人最看好的还是武汉 随着近两年国家的中部开发 中部需要一个龙头城市来带动其发展 而其中武汉是当任不让 不管是从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 等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而特区和直辖哪个更好这个说不清 因为战略目的不一样 就好像重庆的直辖是更好的为了带动库区人民的发展是西部开发与三峡工程很重要的一步 在国家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上,直辖市是重于特区与综合改革实验区,但在现实中却是重庆人比深圳 上海浦东和即将崛起的天津滨海要穷很多.所以说到底哪个好点呢? 那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看.至少从现实生活中来看 我们直辖人民的钱不会比特区人民的钱多 </p>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42
中部崛起好象要在08年过后。网上报道说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后,07年国家目光又会回到西部开发,并且重庆马上提交的那个什么(……,总之就是中国交通,能源什么的战略),我比较喜欢武汉D~~~
作者: 凉夜 时间: 2007-8-4 13:42
<p>接下来是我们伟大的故乡面临的转折的时候老 直辖10年再加上其他地方的开发 中央是不可能在像才直辖那两年一样眷顾重庆的 个人觉得重庆直辖是失败的 前几届的领导们把它外表打造成得无比光鲜 城建飞速发展 但市民最关心的吃饭钱却是正常发展 这个应该很多人深有体会 4年前只买得起ADIDAS到老现在最多只买得起LEVI\'S 没看到一哈豆买得起EA老 呵呵 说老恩个多愤青老一把 还跑题 见谅 还有重庆在申请递交经济特区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0 0:21:56编辑过]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42
我说的那个东西可能就是经济特区,但是应该跟深圳和厦门的经济特区不一样吧。吃饭的问题,钱的问题肯定是正常发展,不可能一下子就拉出好长一截吧。我4年前买不起adidas,现在也买不起levi\'s,但是在重庆,买得起的人大有人在,买不起的人也大有人在,贫富差距拉得很大。不知道你是哪儿的?
作者: 安灰 时间: 2007-8-4 13:42
<p>力挺~克拉玛依</p><p>虽然我觉得武汉希望更大。西安虽民风略显彪焊,一时半会的估计直不了</p><p></p>
作者: 凉夜 时间: 2007-8-4 13:42
<p>嘿嘿 贫富差距肯定是有的 勒个是无可避免的 正常现象 因为我们还不是处于传说中的共产社会 我指的是这几年重庆表面工作的发展远远大于GDP的增长 经济是在正常增长 但建设却搞得个飞速发展 那这个经济的正常就不正常老 据个例子 一个人在看这两张图片时 他的结论肯定是上面这座城市的人肯定比下面这个的富裕 但结果却恰恰相反 </p><p>
</p><p>
</p>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42
<p>不是只有一张图吗?</p><p>重庆GDP去年下降啊,这不是都知道的吗?已经倒退了10位了。</p><p>但是无论怎么说,我都非常热爱重庆,因为我从来就没离开过这个城市,也没想过要离开!</p>[em06]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42
哦。看到了,你上面是重庆,下面是深圳是吗?深圳再怎么发展,无论从城建还是其他的,都是个大农村,虽然也有人说重庆是大农村.[em09]
作者: 凉夜 时间: 2007-8-4 13:42
<p>嘿嘿 不是的 如果说是深圳的话 那就是我不对老 深圳的商务区虽然没有重庆这种先天的坡地优势 照不出来勒种气势的照片 但它还是不会比重庆差的 城市细节做得很好 下面勒个城市是重庆的邻居 并且照片中的地方原看过去也是中心区 天府广场 还有就是重庆虽然让人说成大农村 但我觉得这并不可耻 这些人无疑指的是库区人民 不得不承认 主城的市民是吸着库区人民和那些其他管辖地区的血发展壮大的 就像以前成都吸重庆血发展一样 体现就在照片上面 所以不应该觉得这个很可耻 有这种想法的人 应该拿去枪毙才是 当然在这里指的不是 <a href="http://www.heilan.com/forum/dispuser.asp?id=6630"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胫骨</font></a> 是指的现实生活中有些同乡把库区人民当累赘那部分人 这部分人就和疯狗 无区别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0 21:31:11编辑过]
作者: 凉夜 时间: 2007-8-4 13:42
对啊 我也希望重庆越来越好 自己的家乡 恩个MD有地理性格 浪漫的城市 哪个不喜欢咧 嘿嘿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42
<p>对呀。我觉得,要是没得重庆的话,别说成都了,整个四川都只有回家自己手淫去。想想10年前,重庆半数的税收都交给四川,成为中国最出名的计划单列市。重庆市的GDP占了整个四川的40%。而重庆直辖的时候,国家又把四川最最穷的地区分过来。要是没这些地方,光是一个原来的重庆市绝对可以横扫东亚!而现在以前的成渝之争已经不存在了,显然重庆根本不把成都放在眼里,但是现在居然演变成川渝之争。想着都可怜,拿这么大个省和我们拼。</p><p>对重庆人来说,无论浪个说,重庆都是自己心中最NB的城市,你问任何一个重庆人,他都会告诉你,他热爱这个城市,因为他命太苦!不能不爱。</p><p>凉茶,你是哪儿人?!</p><p><a href="http://www.sc.xinhuanet.com/bbs/cyby.htm">http://www.sc.xinhuanet.com/bbs/cyby.htm</a></p><p>去这里,我给你说,你看下这些四川人,再看下可怜的重庆人,真的是势单力薄。</p>[em11]
作者: 凉夜 时间: 2007-8-4 13:42
<p>嘿嘿 也不可以恩个说 其实有很多川南城县还是挺重庆的 这些地方并不指望得到成都的经济辐射 它们离不开重庆经济协作区发展的带动 所以说 呵呵 因为一些原因仇视成都是应该的 把整个四川牵扯进来就不对老 城坛也早就不去老 上面那些人除老互拍烂图和不晓得在哪里找些所谓黑权威其实又是假的数据来唬人外 撒子都不晓得 偏激分子占多 并不能代表主流思想 自己看多老 反而容易受影响 自己也变成个哈儿 有一点不得不说 重庆直辖10年来 很多重庆人也妄自菲薄起来 这也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老一代的弱者心态到现在年轻一辈的自负 转变就和城建的发展一样迅速 一部分重庆人开始排外起来 很"国际化"的算账越算越清楚 以前耿直的民风逐渐消减 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好还是坏最后我还发现这个帖子的讨论 越来越跑题 笑 </p>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42
重庆就是该去四川化.自古以来重庆就不是四川的附属地,本来就是.你问重庆人,谁觉得自己是四川人的?
作者: 凉夜 时间: 2007-8-4 13:42
<p>去川化 本来就是不成立的 因为重庆一直以来 豆只有恩个小一段时间是暂时受管于四川 这段时间屁都不是 没得必要去 重庆是重庆 四川是四川 但如果有能力 扶持四川是应该的 </p>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42
说得好!
作者: 李金军 时间: 2007-8-4 13:42
<p>别争了</p><p>有长株潭在,武汉只能缩回去</p><p>打倒武汉</p><p>再说了南京首都都不做还在乎直辖?</p>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42
我也喜欢南京!
作者: 介事 时间: 2007-8-4 13:42
……………………………………………………………………你们在做什么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