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墨子攻略
[打印本页]
作者:
沉钧
时间:
2007-8-4 13:58
标题:
墨子攻略
<center>墨子攻略<br/><br/>——电影《墨攻》观后随想<br/><br/>文/沉钧</center><br/><br/> 和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冯小刚的《夜宴》这些风头大盛的电影比起来,我更期待《墨攻》。昨晚终于如愿,看后果然不负期望。那种对丑恶战争、野蛮侵略无比憎恨和无情控诉被导演张之亮用暗黑的主色调以及十分残酷的交战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加上刘德华及各位演员的精湛演技,更唤起了我的共鸣。我没有看过《满》和《夜》,但我想,看守这三部片子的观众们心中自有数,孰优孰劣,我也不想虚加评论。虽然《墨攻》直接脱胎于日本同名漫画一事让我很感遗憾,但这史实究竟发生在中国,其宣扬的墨家精神与主旨十分尊重了先哲墨子,所以,《墨攻》的确算得上一部十分成功的影片。然而我却不想过多赘述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因为我想到的远非这部影片的意义。<br/><br/> 让我陷入深深沉思的是,2500年前,伟大的先哲墨子和那群身穿粗麻短衣、脚蹬草鞋、沐风栉雨奔走于诸侯国之间的墨家子弟究竟为我们留下了些什么?其实,很多人包括我对墨家都是陌生的。这个在战国时期一度蓬勃显赫、徒众满天下的一代显学,这个被儒家亚圣孟子感叹为“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庞大团体其历史充满了神秘性,因为它的盛衰都非常迅速,这在学术史上也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史学界的普遍看法是:秦汉王朝实行专制,或以法为教,焚百家书,或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他们对于代表下层平民利益积极入世,且具有强烈的政治关怀的墨家是不会容忍的。也就是说,墨家是被封建帝制所野蛮扼杀,是被法、儒猛烈排挤出历史舞台的!墨之以为“兼爱”、“非攻”在那个暴力时代是没有生存空间的,难怪乎电影《墨攻》里的梁王会以怨报德加害革离。<br/><br/> 然而,虽然中国历史的主流最终为儒释道三家所支配,但墨家的思想却并未在华夏民族消失,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热爱和平这一传统其实就是最好的佐证。其实,因历史渊源,墨家思想受儒家影响很大,墨家创始人墨子早年即“受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因对儒家学说多有不满,才脱离了儒家,自立学说以成墨。但墨家与儒家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其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儒、法及先秦诸子其它各家大多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待“国”与“民”,思索着如何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治民”的工具,其“礼”、“仁”思想及权术都是为统治者服务。而墨家则站在公正的立场探讨“治国”、“治民”的客观道理,更多地体现出了对人民的关怀和对民生的探索。这一点和几千年来备受攻击的道家学说有些类似。<br/><br/> 道家的“无为之治”、“小国寡民”思想被当作把柄几千年来都认为是阻碍中国人进取的罪魁祸首,然而这是大错特错的!老子的“道”,大多是从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来阐述一些客观的朴素的哲学观点,并不能当作“治国”之术,老子创立道家学说的初衷,也并不是想像今日之某些愤怒的国学者想的那样用来“治国安邦”。他更多的是寻找人处在宇宙中的定位,以及探讨处世及美学方面的问题。老子在暮年骑着驴子消失仙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懒得理这纷繁的政事!你可听说过他的徒众有周游各国以呈政见之事?<br/> <br/> 虽然史书并未提到墨子曾“受道者之业,受老子之术”,但其实我们仔细观察,老子与道家对墨家也是大有影响的。就算墨子真的没有看过道家的书,但他们的思想在很多地方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比如墨子提倡“量腹而食、生活俭朴”与老子的“寡欲”其实就是一个道理;庄子的“窃钩者诛,窃国者候”与墨子的“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更是如此一辙。这两派学说都很善于体察社会表象掩盖下的一些朴素的基本道理。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人民大众,让人民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真相,当然都会被统治者以及代表统治阶级的法、儒等学派的无情攻击。<br/><br/> 综上所论,道、墨两家被排挤和非议的确是被冤枉的,尤其是墨家,以其先进的政治观念和科学的世界观竟未进入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然而,这也有历史的必然性,因为在那个暴力为王,生产力低下的历史环境下,墨家学说是不能被容忍的。<br/><br/> 春秋战国时代,于中国五千年的浩荡历史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代,上承远古及夏商周的蛮荒意识,经过两三百年“百家争鸣”的充分讨论和实践总结,启迪了而后中国两千多年的辉煌历史。那是一个总结的时代,翻开这些精妙绝伦的诸子文献你可以发现,他们很多时候都把“圣人”二字挂在嘴边,这些所说的“圣人”便是春秋战国时代以前涌现的诸如尧舜禹汤等上古先祖,诸子将他们的言行总结起来根据其时的社会变革加以论证和改进,便成了我们至今受用无穷的中华思想宝库。<br/><br/> 只是很遗憾,事隔两千多年后,这个宝库里的财富并没有增加多少。<br/><br/> 有人说秦始皇是一个伟大的皇帝,因为他第一次将散乱的华夏统一起来。有人说汉武帝刘彻也是一个伟大的皇帝,因为他第一次将中国变成了一个国富民安的强大帝国,崛起于世界历史。他们的功绩自然不能抹杀,但是他们焚百家之书、独尊儒术却为而后的中国社会的痛苦与迷茫埋下了伏笔。不错,每个民族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政治制度,秦皇汉武所确立的中央集权的基本框架为后世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基础。然而,被扼杀了自由精神的华夏文明因为再也没有出现过“百家争鸣”这样的思想大辩论而迷失了方向,缺少了自我更新的动力,终于盛极而衰。当十六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将欧洲从落后的封建体制中拖出来时,戴在东方巨人脖子上的文化枷锁却因繁荣的表象越卡越紧。整个欧洲几十个国家加起来还没有中国大,但在十九世纪后期,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却都能让昔日的“中央大帝”俯首称臣。<br/><br/> 遥想那些战国时代的骠悍将军,怎会料到他们的后人会有如此下场?<br/><br/> 古代君王历来信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是,堵民之口其祸患更甚于堵川之灾啊!<br/><br/> 现世的国人之迷茫,也大多因为这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残缺思想。比如张艺谋的《英雄》为什么会受那么人的抨击,就是因为它受到了国人从墨子那里继承下来的“兼爱”、“非攻”意识的抵制。我看过一些学者对这部电影的分析,说《英雄》主要是想借“秦国一统六国”说明物竞天择的历史必然性,并在片中对刺秦的无名所代表的螳臂当车式的思潮加以否定。但是他却忽略了观众心中那种对暴力的反感和对强权的抵制。这种冲突是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的,艺术作品大多以古寓今,如若《英雄》真的是在以古寓今,那么今日之美国霸权世界横行是否也像“暴秦”一样侵略有理了?张艺谋一定有一个梦想,想自己代表着中国现世之社会主流意识与世界融合。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他会导出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让一群穿着超短裙的女子弹琵琶那幕惊世丑剧。然而他是一定不能成功的,就像艾青之子艾未未评张艺谋所说的那样:“他公然以主流的方式贩卖着主流中最垃圾的东西!”的确,以其超高票房和二十多年来的业界声望,加上他熟练地掌握了社会主流的传播渠道,他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的确引导着当今社会主流意识。但是垃圾始终是垃圾,总有一天,正确的反对思潮会将这些垃圾冲刷出去。<br/><br/> 墨子之“兼爱”、“非攻”治国构想,放在今天其实就是一套很正确的系统理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古代不是“汉逐戎”就是“戎扰汉”,但为什么现在却能如此之安定团结?很简单,因为我们以共和国的名义实现了和平共处,以包容的少数民族政策实现了互惠互利。这些不正是“兼爱”、“非攻”的具体体现吗?而且,基于这种思想的国际政策也正在为我们赢得更多的国际朋友和声誉。两千多年前,墨家被“暴秦”所扼杀,两千多年后,墨家思想因其先进性和科学性终被成功实践!<br/><br/> 让我们以谦卑的姿态重拾那些被扼杀了的先秦诸子吧,唯如此,我们方能找到重新崛起的上上之策<br/><br/> 强赵伐梁,暴秦食赵,过往烟云历史不堪回首,唯墨与先秦众诸子如挂在天上的明星,始终照耀着华夏这片祥瑞的大地。 2006/12/19 凌晨三点<br/>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沉钧</i>在2007-6-9 6:12:52的发言:</b><br/><center><br/> <strong>现世的国人之迷茫,也大多因为这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残缺思想。比如张艺谋的《英雄》为什么会受那么人的抨击,就是因为它受到了国人从墨子那里继承下来的“兼爱”、“非攻”意识的抵制。</strong>我看过一些学者对这部电影的分析,说《英雄》主要是想借“秦国一统六国”说明物竞天择的历史必然性,并在片中对刺秦的无名所代表的螳臂当车式的思潮加以否定。但是他却忽略了观众心中那种对暴力的反感和对强权的抵制。这种冲突是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的,艺术作品大多以古寓今,墨子之“兼爱”、“非攻”治国构想,放在今天其实就是一套很正确的系统理论。<br/> <br/></center></div><p>怎可能?</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strong></strong> <br/><br/><br/> 现世的国人之迷茫,也大多因为这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残缺思想。比如张艺谋的《英雄》为什么会受那么人的抨击,就是因为它受到了国人从墨子那里继承下来的“兼爱”、“非攻”意识的抵制。我看过一些学者对这部电影的分析,说《英雄》主要是想借“秦国一统六国”说明物竞天择的历史必然性,并在片中对刺秦的无名所代表的螳臂当车式的思潮加以否定。但是他却忽略了观众心中那种对暴力的反感和对强权的抵制。这种冲突是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的,艺术作品大多以古寓今,如若《英雄》真的是在以古寓今,那么今日之美国霸权世界横行是否也像“暴秦”一样侵略有理了?张艺谋一定有一个梦想,想自己代表着中国现世之社会主流意识与世界融合。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他会导出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让一群穿着超短裙的女子弹琵琶那幕惊世丑剧。然而他是一定不能成功的,就像艾青之子艾未未评张艺谋所说的那样:“他公然以主流的方式贩卖着主流中最垃圾的东西!”的确,以其超高票房和二十多年来的业界声望,加上他熟练地掌握了社会主流的传播渠道,他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的确引导着当今社会主流意识。但是垃圾始终是垃圾,总有一天,正确的反对思潮会将这些垃圾冲刷出去。<br/><br/> </div><p>撇开“一些学者”,还有艾未未不说,你从英雄里面看到了什么呢。特别是这句“因为它受到了国人从墨子那里继承下来的‘兼爱’、‘非攻’意识的抵制”,未免太异想天开,感情用事了。英雄说的不是一种必然,而是必然和偶然之间的联系。偶然的必然,必然的偶然——只是他参合进去的那些个所谓的他自己美学观,想玩弄技巧却拖沓的叙事界结构弄烦了一大伙人。那些都不是老子,墨子能说的算的。于是老子才会说出那么一段福之祸之所伴,福兮,祸兮。然后你又扯到美国霸权世界——那你不是要狠死那些个用人油做肥皂的法西斯。</p><p>电影没有那么大,电影也没有那么小。</p><p></p>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