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皇帝和电视剧 [打印本页]

作者: 沉钧    时间: 2007-8-4 13:58
标题: 皇帝和电视剧
<center>皇帝和电视剧<br/>/沉钧</center><br/>  近十年来,古装电视剧经久不衰,不管拍得怎样似乎都有观众群,收视率高一点的,古装剧占多数。但我发现了一个很普遍却似乎又有些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每一部古装电视剧里面都有皇帝出现,还有就是公主和皇子、王爷们。我在记忆中努力搜寻,只找到一部香港版的《牛郎与织女》里没有皇帝,但我又不禁马上失笑起来,其实那里面也是有的,织女她爹不就是玉皇大帝吗?只不过他是天上的皇帝罢了。<br/>  说实话,我讨厌这样的电视剧,讨厌剧中的皇帝,所以将近有七八年了,我都没有正儿八经地看过一部古装电视剧,即使是去年那股韩流《大长今》我也并不感冒,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那里面有皇帝,有宫廷生活。<br/>  或许我的这种态度有些莫名其妙吧,但我真的不明白,古装电视剧里为什么必须要有皇帝,必须要有公主和王爷们。诚然,几千年的封建帝制造就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皇权思想,皇帝被称作天子,在老百姓心里有着天一般的高大地位。但是,皇帝绝不是中国古代老百姓生活的全部。很多历史学家都告诉我们,几千年来,由于地主阶级一直对人民实行愚民政策,中国文化被至高无上的皇权切割成士大夫文化和平民文化两大文化阶层。这两种文化阶层虽同时随漫长的封建帝制平行发展,但它们交融的地方其实很少。士大夫文化对平民文化的奴役导致了中国近代封建帝制灭亡时普通老百姓的思想里竟“只知有国,不知有家”这种可悲结局。可见,古代的人民对于皇帝的形象和生活,并不像现代的人们那样关注了。因为以皇帝为首的士大夫阶层已把他们奴役得麻木不仁,虽有短则数十年,长则数百年的朝代更替。但谁当了皇帝都一样,两种文化阶层始终不能融会贯通。那么,到了现代,为什么人们反而对皇帝更加关注了呢?我想这其中有两点原因:第一,首先是出于一种好奇,早已摆脱皇帝奴役的现代人们,对皇帝的概念已十分模糊,只知道他是古代人们终极权力的所在,于是现代人们在追溯历史时自然也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则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皇权思想的延续。观众在看电视剧时,在皇权思想的潜意识影响下,总觉得只要是古装剧,无论什么故事,都应该有一个权威的形象左右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所以,皇帝每次在剧中出现都是顺理成章的。<br/>  然而,如果我以上的分析是正确的话,那么这种现象就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就如同一副镣铐,士大夫文化那种欺凌的姿态至今仍被沿袭,在它的威严之下,被奴役的人们仍旧麻木不仁,视它为权威,不可侵犯。并且这种现象更被现在的这些无知的导演们加以巩固。我们在观看这些古装电视剧时就会发现,里面的皇帝多半都是正面形象,即使偶有奸诈,偶有违民心之举,似乎都能改过自新。表面上歌颂了正义,惩处了邪恶的化身,如奸臣等。但却忽略了皇帝这个在几千年封建剥削与被剥削者之间的斗争中最重要的角色,最大的罪恶者。他反而被神圣化,成了主持公道的权威!真是难以理解啊,真是可笑之极!这纯属完全不负责任的误导。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一代,现在的学生们本来就对历史感到淡漠,加以每日的耳目渲染,真不知他们以后如何认识过往的历史,如何能正确评价那些双手劳动人民鲜血的残暴帝王们,又如何能看清社会前进的方向。恐怕有一天,那些被误导得昏了头的学生们会说“陈胜吴广那们起义纯属谋朝篡位呢!”或许我们不应该太对如今这些滥之又滥的古装剧太过苛刻,因为它们已被严重商业化,娱乐化。但商业片,娱乐片就可以有漠视历史吗?就可以不顾社会影响吗?终有一天,发自观众内心的对于真正艺术品的渴望,会将这些垃圾全部摈弃!<br/>  漫长而璀灿的中国古代文明,其精华所在相信并不在士大夫那一边,那些“堂而皇之”的殿堂文化其根源本是来自人民,只是被他们加以改编,加以利用反过来奴役人民。一个优秀的、富于社会责任的导演应该静下来沉思了。那些埋藏于劳动人民中的文化,那些故事,其实是一座座掘之不尽的文化金矿啊。几千年来,为着抵御自然的侵害而焕发的无穷智慧,那些饱受地主阶级迫害而被激起的无穷勇气,难道不值得我们歌颂和赞叹?那些残暴的帝王,那些奢淫的王公贵族,就真的值得我们这样景仰?那些糜烂的后宫生活就真的值得我们像偷窥者一般着迷?我不愿看到所谓的健康进步的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一句空谈,我不愿看到现在和未来的人们遗忘历史,误解历史。<br/>  上半年,国家广电总局规定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一年内只准播放两部古装剧,我想此举除了想吸引人们更加关注当代社会之外,恐怕和我以上所写的,或多或少有些关系吧。<br/><br/>2006年10月16日深夜<br/>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