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黑蓝,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印本页]

作者: 绝伫清影    时间: 2007-8-4 13:58
标题: 黑蓝,想说爱你不容易
<p>我是一名阅读者,具体点,传统阅读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加确信我无法写出好的小说,诗歌也不行。我因中学的作文曾被老师表扬过而喜欢文学,当然,大部分文学青年都是由此开始,而我仅止于类文学青年。</p><p>不过黑蓝并不禁止我这样的类文学青年出入。而且,5年来,我把黑蓝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每当在人群中要渐渐迷失的时候,我都会回到这里,看一看监守文学信念的朋友们,很多年前的偶像们。黑蓝总能带给我新奇,新的思路,创新意识,还有孜孜不倦的自律精神。</p><p>然而,总是觉得,文学形式的探讨大于文学精神的探讨。我无法正确认知艺术即形式即美,也无法理解在表述的新鲜背后是否真的含有作者更为深刻且丰富的思想意识。我喜欢劳伦斯,因他在探询思想的根本,因他不满足于简单的审美要求。自然,我知道,艺术的表达有多种方式,就连一篇小说,叙事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这并不影响对艺术的欣赏。只是,如果所有的人都以为形式即艺术,我们是不是又一次回归了单一?</p><p>还有内容呢?题材呢?主题呢?论坛里多充斥着外国文学,作为在中国长大的,母语为汉语的我来说,欣赏的距离常常变成了我理解的障碍。小说的题材也相当有局限性。我是一名普通读者,每天通过看看新浪网了解国内发生的事情。可是从新浪的读书里,我看到很多题材,它们不深刻,缺乏艺术性,但是鲜活和多样,很有现代感。</p><p>我希望每天早上坐到办公桌前打开的第一个网站是黑蓝而不是新浪。</p>
作者: 井井回    时间: 2007-8-4 13:58
<p><em>文学形式的探讨大于文学精神的探讨</em></p><p>如果说黑蓝里有“不一样”的文学,这个“不一样”是一种精神。。</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2 19:56:33编辑过]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7-8-4 13:58
楼主可以说是伴随着黑蓝的成长。只是我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楼主也认为黑蓝的小说是单一的,形式的。顾湘,生铁,陈卫,柴柴,马牛,赵松,洪洋,童末,介事,shep……等等,这些个作者的小说存在难道真的都是楼主所说的“单一”的吗。
作者: 曾柔    时间: 2007-8-4 13:58
其实新浪的读书适合很多人的,,,你就喜欢它满好的啦,,,,“不深刻,,缺乏艺术性,,,但是鲜活和多样,,,,,很有现代感,,”你想说的是,很有时代感吧???很奇怪,,,你周围哪些不是外国的货色呢????你反对汽车嘛??反对飞机嘛????反对电视嘛???反对住楼房走柏油马路嘛????这些东西你用着不是都挺坦然的嘛????那为啥看到外国小说就不坦然地想到什么母语了呢???其实你每早晨在办公桌前打开新浪,,,而不是黑蓝,,未必不是好事呢,,,你觉得呢??这样大家是不是都会轻松些呢??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7-8-4 13:58
<p>我觉得楼主的看法自有其道理。</p><p></p><p>不过如果说到“作者更为深刻且丰富的思想意识”,我认为是有的,甚至是深刻的人生洞察和怜悯心。</p>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58
<p>不过黑蓝并不禁止我这样的类文学青年出入。——就凭这一句,我就很有兴致地看完了楼主所有的话,我认为楼主在大的方向上有包容心、且理解ta所喜欢的这个地方的。</p><p>那么其他的话呢?有对有不对。楼主即算没有理解黑蓝的全部和黑蓝里对小说的讨论是基于一个怎样的层面,但这又算得了什么?ta找到自己所爱的,ta也找到自己所以为不对的。具体的话题对错讨论已经次而又次了,文学青年自有文学青年看问题的层面和角度。</p><p>如果黑蓝能让更多的、在具体话题理解上有分歧的文学青年喜爱,它才成真正的福祉。</p>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7-8-4 13:58
<p>我希望每天早上坐到办公桌前打开的第一个网站是黑蓝而不是新浪。</p><p>——————————</p><p>这个习惯我保持两年多了。</p>
作者: 猫头鹰    时间: 2007-8-4 13:5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绝伫清影</i>在2007-6-12 19:34:30的发言:</b><p>然而,总是觉得,文学形式的探讨大于文学精神的探讨。我无法正确认知艺术即形式即美,也无法理解在表述的新鲜背后是否真的含有作者更为深刻且丰富的思想意识。我喜欢劳伦斯,因他在探询思想的根本,因他不满足于简单的审美要求。自然,我知道,艺术的表达有多种方式,就连一篇小说,叙事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这并不影响对艺术的欣赏。只是,如果所有的人都以为形式即艺术,我们是不是又一次回归了单一?</p></div><p>从形式看意义(思想).个人就认为“叙述”都有其价值诉求。这种价值诉求应该是你说的精神。</p><p></p>
作者: 师太,老衲不行了    时间: 2007-8-4 13: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欲望的旋涡    时间: 2007-8-4 13:59
<p>07基情巨献:</p><p></p><p></p><p>“道长,老衲不行了……”</p>
作者: 陈方    时间: 2007-8-4 13:59
我是一名阅读者,具体点,传统阅读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加确信我无法写出好的小说,诗歌也不行。
作者: shep    时间: 2007-8-25 00:00
<p>&nbsp;&nbsp;&nbsp; 从读者的立场出发,喜欢a和喜欢b都是正常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喜好.然而之所以有视之同一的感觉,我想可能和整体的气氛有关,黑兰现在是一个泛意的文学团体,不可能没有一种趋同的审美视角.虽然抱有"如果黑蓝能让更多的、在具体话题理解上有分歧的文学青年喜爱,它才成真正的福祉。"这样的愿望,但如何在同仁性质与单纯的文艺刊物之间做选择,却是很难的.这种身份感的模糊不清恐怕是黑兰所固有的.</p><p>&nbsp;&nbsp;&nbsp; 而文学精神,就如同饭菜的味道一样:它不是饭菜本身的原料,不是佐料,也不是火候.因为它是在这些因素统和以后才出现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过于偏向形式和过于偏向情节一样,都不能算作好作品.但如何才能将思想透过文字符号体现出来,仍然是一个难题.所以,即使我们努力但并不能说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p><p>&nbsp;&nbsp;&nbsp;&nbsp;我觉得楼主的这些困惑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诸如外国腔,形式上的夸大以及其他等等,事实上都说明我们这些作者,在面对我们所在的现实跟前,是有问题的.其实,写什么的关键在于你是怎样看的,怎样认知的.倘若我们不能对摆在眼前的现实说话,那么就肯定出现这种疏离感.哪怕用再好技巧来填充,也无法填平这条沟壑.比如说&lt;苏鲁支语录&gt;,不管它是诗歌还是散文,它的内容可以说都太形而上.可它却有自己的思想和内涵(至少让我很沉醉).也就是说:是不是具有现代感,是不是彻底的本土化都是次要的.根本在于,作者是否能够去诠释他心中的那份对现实的体认和关照.</p>
作者: 白橙    时间: 2007-10-14 10:44
<p>楼主的意思是我们现在也应该吧小说当作叙述以场冒险?</p>
作者: 达拉米伦    时间: 2007-11-18 19:43
黑蓝人气不怎么旺啊
作者: 破冬角    时间: 2008-2-24 23:50
<p>形式即内容。</p>
作者: unhell    时间: 2008-7-25 01:21
<p>我正在努力理解黑蓝。</p><p>然后</p>
作者: 鲟苗    时间: 2008-7-26 00:10
然后,我开的是QQ新闻不去新浪网
作者: 老残    时间: 2008-7-26 08:20
这个古董贴让它沉下去好了。
作者: unhell    时间: 2009-4-16 22:13
然后,我晒太阳、看黑蓝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