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那一篇】《河的第三条岸》·我的启示录
[打印本页]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7-8-4 13:59
标题:
【那一篇】《河的第三条岸》·我的启示录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河的第三条岸</span></b><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br/><br/><br/></span></b><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也许是更沉默寡言一点。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小船要用含羞草木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要恰好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突然是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经,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出什么特为的神情。他象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著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船的影子象一条鳄鱼,静静地从水上划过。</span><span lang="EN-US"><br/><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河上经过的行人和住在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有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象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父亲离家的头一天,全家人在河滩上燃起篝火,对天祈祷,朝他呼喊。我感觉到深深的痛苦,想为他多做点什么。第二天,我带着一块玉米饼、一串香蕉和一些红糖来到河边,焦躁不安地等了很久,很久。终于,我看见那条小船,远远的,孤独的。父亲坐在船板上。他看见了我,却不向我划过来,也没做任何手势。我把食物远远地拿给他看,然后放在堤岸的一个小石穴里,从此以后,我天天这样。</span><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br/></span></b><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命在废弃和空寂中流逝,父亲却一点都不在意。他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仅仅拿走我放在石穴里的一点点食物,对我来说,那是不足维生的。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着自己。</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span><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br/></span></b><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后来,姐姐和丈夫一起远远地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时代在不知不觉中变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她老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br/></span></b><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我渐渐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我会代替你,就在现在,如果你愿意的话。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他的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毛发直竖,发疯似的跑开了,逃掉了。因为他象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我一边跑一边祈求宽恕,祈求,祈求。</span><span lang="EN-US"><br/><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从此我还是一个男人吗?我不该这样,我本该沉默。但明白这一点又太迟了。我不得不在内心广漠无际的荒原中生活下去。我恐怕活不长了。在我死的时候,我要别人把我装在一只小船里,顺流而下,在河上迷失,沉入河底。</span><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br/><br/></span></b><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我的启示录</span></b><span lang="EN-US"><br/></span><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br/></span></b><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我貌似读书人,然而,却真的不爱读书。而我为什么从那么小就开始自己写小说?大概全都因为是爱幻想、爱表现的基因和童年经历的缘故。</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等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小说就完全成了我不至于彻底丧失生存价值的唯一救命稻草。</span><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p></p></span></b></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那时,我基本只在上课时读名著,休息的时间我有太多要玩的东西——要想最快速地得到虚无飘渺,方式很多,不一定非要读小说,不是么?</span><span lang="EN-US"><br/><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居然有系统地去读书、读小说,总有一种“流氓听音乐会”的疏离感——一个小混混偶然得到张音乐会的票,他固然也会安静地把音乐会听完,他固然也会有所感触。但是,他却并不属于那里。我读了一些旧俄与英法的名著。我那个野鸡学校里,居然有个同学喜欢读当代的小说。我从他那里又借了朱苏进、苏童和其他一些同时代的中国小说读。我另一个同学则非常有趣,他在夜里父母睡熟之后,拉了一些女人到家里搞。他几乎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我整天上午呆在他家。</span><span lang="EN-US"><br/><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岁出头,我在书店里翻到了一套名为《名家最爱的</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篇短篇小说》的丛书,买了其中两本,一个是余华推荐的,还一个是王朔推荐的。《河的第三条岸》就在其中。</span><span lang="EN-US"><br/><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它是那么短,只有两、三千字,然而它所能表达的内容是那么丰富。我想它最吸引我的,是我意识到,它是我可以触摸到的。它所采用的素材,是我在生活里也可以采集的,它所营造的气氛,也是我所能够营造的,它说了我想说的很多东西。</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相较于电影画报的美人,一个几乎触手可及的女人,更加能够吸引一位男人,更何况是一个刚刚</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岁的男人。</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这篇小说的作者,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他是个巴西人,但是他写的这个短篇却很少有地方色彩,这是吸引我的另一个原因,它使我相信一个中国人也可以用中文写出放之四海的作品。</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小说很简单,它塑造了一个孩子眼中,父亲与整个家庭之间的那种微妙难言的关系。这个父亲,他很少说话,他如同所有的父亲们,都远没有母亲们那么现实,他常常不管家,唠叨孩子们的永远都是母亲。然而,他又可以在离别时以微笑和一个手势命令儿子回家去……一个象征着蛮力(而非心灵)权威的手势。他对儿子最温存的表现就是一个男人式的微笑。难道不是么?当我们年少时,父亲的一个微笑,总是使我们突然温暖和害羞。</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然而,这个父亲又如同所有父亲一样,和这个家庭是如此疏离。当父亲每次出门时(尤其是和母亲吵过架之后),我们总是会恐慌,总是不知道他会到哪儿去,又什么时候回来……在每个父亲渐老的胸膛里,他们的心灵又何尝不是漂流在我们无限陌生的地方呢?而儿子,既怨恨而奇怪着自己为什么自己总不能达到父亲的满意,同时又深深地替他担忧……这全是因为血缘的关系。</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这种折磨到了最后,作者借小说主人公的口,终于喊出了我们所想喊出口的一切话:“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我会代替你,就在现在,如果你愿意的话。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但是,当父亲真的打算把他的负担、他的沉默和他无可抗拒的权力移交给我们时,我们懦弱了。我们不想选择他走的路,但儿子们心中仍然深知,我们终有一天会变成和自己父亲一样的人。</span><span lang="EN-US"><br/><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一个写出这样作品的作家,最后竟担任了巴西的外交官,这也使</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岁的我浮想联翩。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一个好的外交官,同时又替一个国家能有这样的外交官而感到羡慕。然而,这些想法和感受,和我的现实生活相比变得无关紧要。就像一个小流氓走出音乐厅之后,他仍然要回到那个无比低俗嘈杂的属于他的世界。</span></p>
作者:
兔兔
时间:
2007-8-4 13:59
<p>我读这篇的时候大概是3,4年前了,在一个乌漆麻黑的论坛(rockyear)里,印象特别深,后来在校广播台做节目时还选了这篇,播音把它读得几乎是一个阴霾的天空,灰色的河流和尽处细小的船的轮廓,以及岸边正在往回跑的姿态,如今,声音、画面和文字因生铁的推荐被再次融合在一起。</p><p>父亲的独自离开,不是为了追求理想,不是为了逃避现实,更不是为了放飞心情,而是在一个离家不远的地方,在亲人能看到却触及不到的河上,亲人,河,船,父亲,构成了及其丰富的内涵。为何离开?“我”的逃避说明什么?姐姐的孩子又代表什么?关于这篇小说,很多读者提出了各种疑问,在百度上也能搜到多种解释,就想上语文课时的主题分析人物分析,我没怎么看,《河的第三条岸》需要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辈子所经历的事来等待着某一天的顿悟。</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59
兔兔你说的果然没错。你向我推荐生铁推荐的这篇果然不错。
作者:
马牛
时间:
2007-8-4 13:59
帕维奇的《永恒之后的一天》与这篇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
陈方
时间:
2007-8-4 13:59
从某个角度看,几乎与《月亮和六便士》、《树上的男爵》等同。
作者:
兔兔
时间:
2007-8-4 13:5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陈方</i>在2007-6-26 3:26:31的发言:</b><br/>从某个角度看,几乎与《月亮和六便士》、《树上的男爵》等同。</div><p>“某个角度”是哪个角度?“某种程度”是哪种程度?</p>
作者:
崔益千
时间:
2007-8-4 13:59
我18岁应该就读过这个小说和铁弟的阅读途径一样那时余华还因为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四月三日事件等等小说被大家认为是“叙述之王”(汪晖语)的地位当然经由他推荐还是读过好几个非常不错的短篇小说;他反复在很多场合说的一个比喻我也一直记得“形容一个人消失在人群中比喻成水消失在水里”而当时苏童和王朔在同一系列书里都提到的一个短篇小说献给爱斯美怀着爱和凄楚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塞林格的短篇小说从那以后接着就是九故事了。
作者:
陈方
时间:
2007-8-4 13:5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兔兔</i>在2007-6-26 8:14:04的发言:</b><br/><p>“某个角度”是哪个角度?“某种程度”是哪种程度?</p></div><p>我也知道这个说法不好,只是当时没有想起贴切的表达,就偷懒了。</p><p>我的意思是,不管是这里的“父亲”,还是“柯希莫”,或者是“斯特里克兰德”,他们有可能并不只是为了追求“理想”才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是受到了“逼迫”,不得不选择他们所选择的,那是他们仅有的存在方式。</p>
作者:
童末
时间:
2007-8-4 13:5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陈方</i>在2007-6-26 3:26:31的发言:</b><br/>从某个角度看,几乎与《月亮和六便士》、《树上的男爵》等同。</div><p></p>和聚斯金德的《夏先生的故事》更像。
作者:
最轻的铜
时间:
2007-8-4 13:59
<p>又重读了一遍。记得第一次读很梦幻的感觉</p>
作者:
挑白白
时间:
2007-8-4 13:59
这篇小说总让我想起霍桑的《<font size="2">威克菲尔德</font>》
作者:
冯兵
时间:
2007-8-4 13:59
<p>都是高手。佩服。。</p>
作者:
鳜膛弃
时间:
2007-8-4 13:59
威克菲尔德比这个可信多了,不过这种联想也很有道理的!goo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9 12:21:38编辑过]
作者:
毛大头
时间:
2007-8-4 13:59
<p>看了一篇,</p><p>永远都忘不了</p>
作者:
摘下的向日葵
时间:
2007-8-4 13:59
小说和文字都好,我也喜欢河的第三条岸
作者:
饼蜜蜂
时间:
2007-8-4 13:59
我看的题目叫《第三条河流》
作者:
重塑雕像的权利
时间:
2008-1-2 11:18
伟大的摇滚年音乐网。
作者:
毋非
时间:
2009-5-20 14:49
为什么读的都是这个中学生语文试卷删减版呢?
这个只有1800字。余华在《温暖的旅程》那本书里选的是近4000字的。
我手工录入一篇:
河的第三条岸(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据我认识的几个可以信赖的人说,他从小就这样。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也许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着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订购了一条船。
他对船要求很严格:小船要用含羞草木特制,牢固得可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要恰好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突然间是想去做渔夫或猎人吗?父亲什么也没说。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经,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出高兴或别的什么神情,他只是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东西。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紧咬着嘴唇,从头到尾她只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跟他一起出去。我怕母亲发怒,但又实在想跟着父亲。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了。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船的影子像一条鳄鱼,静静地从水上划过。
父亲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亲戚、朋友和邻居议论纷纷。
母亲觉得羞辱,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结果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虽然没有人说出来过)我父亲疯了。也有人猜想父亲是在兑现曾向上帝或者圣徒许过的诺言,或者,他可能得了一种可怕的疾病,也许是麻风病,为了家庭才出走,同时又渴望离家人近一些。
河上经过的行人和住在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弃船,孤独地、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浮。母亲和别的亲戚们一致认为他藏在船上的食物很快就会吃光,那时他就会离开大河,到别的地方去(这样至少可以少丢一点脸),或者会感到后悔而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他离开家的头一夜,全家人在河滩上燃起篝火,对天祈祷,朝他呼喊。我感觉到深深的痛苦,想为他做点什么。第二天,我带着一块玉米饼、一串香蕉和一些红糖来到河边,焦躁不安地等了很久,很久。终于,我看见了那条小船,远远的,孤独的,几乎察觉不到地漂浮着。父亲坐在船板上。他看见了我,却不向我划过来,也没有做任何手势。我把食物远远地拿给他看,然后放在堤岸的一个小石穴里(动物找不到,雨水和露水也湿不了),从此以后,我天天这样。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许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母亲叫来她的兄弟,帮助做农活和买卖。还请求学校的教师给我们上课,因为我们已经耽误了很多时光了。有一天,应母亲的请求,一个牧师穿上法衣来到河滩,想驱走附在父亲身上的魔鬼。他对父亲大喊大叫,说他有责任停止这种不敬神的顽固行为。还有一次,母亲叫来两个士兵,想吓吓父亲,但一切都没有用。父亲从远处漂流而过,有时远得几乎看不见。他从不答理任何人,也没有人能靠近他。当新闻记者突然发起袭击,想给他拍照时,父亲就把小船划进沼泽地里去,他对地形了如指掌,而别人进去就迷路。在他这个方圆好几英里的迷宫里,上下左右都是浓密的树丛,他不会被人发现。
我们不得不去习惯父亲在河水上漂浮这个念头。但事实上却不能,我们从来没有习惯过。我觉得我是唯一多少懂得父亲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的人。我完全不能理解的是他怎么能够忍受那种困苦:白天黑夜,风中雨里,酷暑严寒,却只有一顶旧帽和单薄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命在废弃和空寂中流逝,他却一点都不在意。从不踏上泥土、草地、小岛或河岸一步。毫无疑问,他有时也把船系在一个隐蔽的地方,也许小岛的顶端,稍微睡一会。从没生过火,甚至没有划燃过一根火柴,他没有一丝光亮。仅仅拿走我放在石穴里的一点点食物——对我来说,那是不足维生的。他的身体怎么样?不停地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每到河水泛滥时,裹在激流中那许多危险的东西——树枝、动物尸体等等——会不会突然撞坏他的小船?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
他从不跟人说话。我们也从不谈论他,只在脑子里默默地想。我们从不能不想他。如果有片刻似乎没想他,那也只是暂时,而且马上又会意识到他可怕的处境而从中惊醒。
姐姐结婚了,母亲不想举办结婚宴会——那会是一件悲哀的事,因为我们每吃到精美可口的东西,就会想起父亲来。就像在风雨交加的寒夜,我们睡在温暖舒适的床上就会想起父亲还在河上,孤零零的,没有庇护,只有一双手和一只瓢在尽力舀出小船里的积水。时不时有人说我越长越像我的父亲。但是我知道现在父亲的头发胡须肯定又长又乱,手指甲也一定很长了。我在脑海里描出他的模样来:瘦削,虚弱,黝黑,一头蓬乱的头发,几乎是赤身裸体——尽管我偶尔也给他留下几件衣服。
看起来他一点也不关心我们,但我还是爱他,尊敬他,无论什么时候,有人因为我做了一些好事而夸我,我总是说:“是爸爸教我这样做的。”
这不是确切的事实,但这是那种真诚的谎言。我说过,父亲似乎一点也不关心我们。但他为什么留在附近?为什么他既不顺流而下,也不逆流而上,到他看不见我们,我们也看不见他的地方去?只有他知道。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姐姐和丈夫一起远远地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时代在不知不觉中变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她老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浮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过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固执地问过别人,他们都告诉我:听说父亲曾向造船的人解释过。但是现在这个人已经死了,再没有人知道或记得一点什么。每当大雨持续不断时,就会冒出一些闲言来:说是父亲像诺亚一样聪慧,预见到一场新的大洪水,所以造了这条船。我隐隐约约地听见别人这样说。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为这件事责备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
只有一件事让我很难过:我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父亲的出走,却把我也扯了进去。大河,总是不间断地更新自己。大河总是这样。我渐渐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焦虑的袭击,,患了风湿病。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他肯定遭受了更可怕的伤痛,他太老了。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沉入滚滚不停的潜流之中。这件事沉沉地压在我心上,他在河上漂泊,我被永远剥夺了宁静。我因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感到罪过,痛苦是我心里裂开的一道伤口。也许我会知道——如果事情不同。我开始猜想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别想了!难道我疯了?不,在我们家里,这么多年来从没提到这个词。没有人说别人疯了,因为没有人疯,或者每个人都可能疯了。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跑到岸边,挥舞手帕,也许这样他会更容易看见我。我完全是强迫自己这样的,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处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一个模糊的身影坐在船的后部。我朝他喊了好几次。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喊出我急切想说的话: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继续下去不可……回来吧,我会代替你。就在现在,如果你愿意的话。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说话的时候,我的心跳得更厉害了。
他听见了。他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颤栗起来。因为他举起他的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毛发直竖,发疯地跑开了,逃掉了。因为他像另外一个世界来的人。我一边跑一边祈求宽恕,祈求,祈求。
极度恐惧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从此我还是一个男人吗?我不该这样,我本该沉默。但明白这一点又太迟了。我不得不在内心广漠无际的荒原中生活下去。我恐怕活不长了。当我死的时候,我要别人把我装在一只小船里,顺流而下,在河上迷失,沉入河底……河……
【毋非纯手工录入】
作者:
陈鱼
时间:
2009-5-20 16:57
1.感谢毋非的努力,辛苦~
2.……读着还是觉得删减版舒服……该到的点都到了,完整版有点拖和杂
作者:
毋非
时间:
2009-5-20 17:23
但那个是中学语文试卷上的阅读题。
我倒觉得完整版的这个好,感觉拖沓,可能是翻译问题。
删减版的看上去是小小说,或微型小说。
完整版的则是短篇小说。
[
本帖最后由 毋非 于 2009-5-20 17:24 编辑
]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9-5-20 20:17
当然要看完整版,完整版我认为已经缩减到不能减少一句了。真的。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9-5-20 21:46
想起了苏童的近作河岸。苏童太啰嗦了。
作者:
林通
时间:
2009-6-4 18:15
想起了最近的一个电影《走钢丝的人》(man on wire)。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9-6-5 00:41
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我上台讲过几次语文课,这篇是我选作讲解的一篇课文。那时对这篇小说的理解是:河的第三条岸不是彼岸也不是对岸,它既不是现实的岸也不是飘渺的岸,它介于两者之间,但不是连同两者的桥梁,而恰恰是破坏现实和虚幻的外力。
那时很迷恋这样的迷离的解释,后来觉得这第三条岸远没有那么复杂和繁复,它就是理解,我们在沟通和亲情之间也无法理解他人,因为河水没有第三条岸。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9-6-18 01:34
生铁桑的评论不错。
作者:
一层
时间:
2009-8-14 19:01
08年的高考题。。。贴来看看
(08年广东卷)文章《河的第三条岸》,(巴西作家,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从题目可知,这是一篇具有哲理喻意的文学文本,作者的中心是借"河的第三条岸"比喻父亲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第18小题)题目: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标准答案:
(1)我对"父亲"的人生追求并不理解,因此对"父亲"坚定执着的非世俗行为持复杂的矛盾态度.(2分)
(2)最初,"我"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无畏和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对他变为关切和同情.(2分)
(3)当全家人都走后,"我"在漫长的守侯中,既渴望拯救"父亲",又深感惘然和恐惧. (2分)
(1) 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不是特别准确.
(2)不会抓住作品中对"我"心理的发展过程的描述进行归纳.
(3)认识表达不到位."父亲"的超世俗的人生追求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上,不能辩证理解.
(4)回答比较片面.如"父亲的行为是积极的追求,是有意义的,我支持父亲的追求","我反对父亲的这种追求,他的追求是不现实的,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赞同父亲的行为","我害怕父亲的行为"等等.
通过抽样调查,此题平均分为2.3分,最高分为5分,没有发现满分卷,最低分为0分.通过这道题的情况来看,考生还需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逻辑概括能力,特别要注意提高考生结合人物形象的行为,性格,心理发展经历进行分析和概括内容信息的能力.
看完这些,我已经完全不能忍了~~~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9-8-15 16:21
中学课本已经有这篇小说了?
08年广东高考题让我觉得很害怕,因为如果是我答,可能很难满分。
“父亲的行为是积极的追求,是有意义的,我支持父亲的追求","我反对父亲的这种追求,他的追求是不现实的,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赞同父亲的行为","我害怕父亲的行为"
————我倒觉得这几个片面回答,挺坦率的。
作者:
一层
时间:
2009-8-15 19:21
不同地方课本不一样的啊~~~
如果不幸成了课文,那就只能被拿去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
作者:
若小曼
时间:
2009-10-1 19:55
第三条岸,必去之岸了。这篇很诗意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9-10-6 23:52
抽完一根烟,又看了一遍。
作者:
wqq1025
时间:
2009-11-21 21:26
第一次读,很喜欢这样的小说。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