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灌水]青春就这么没了——记记入世做人的彭导 [打印本页]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10-23 02:50
标题: [灌水]青春就这么没了——记记入世做人的彭导
<p>很难想象,我耳朵里还放着影片中的那首(我猜)upset all the hongkong people。很难想象,彭浩翔曾经有黑色幽默的底子,买凶拍人就不多说了,以前提的太多了。刚刚看完青春梦工厂,印象不错,找回以前对彭导的印象。在对人物的塑造干净,抓住了性格特征来开放人物,这些年轻人显然比那些大牌要贴近人的多,我觉得他们的演出更有看头。伊莎贝拉还能勉强进入我的视野,公主复仇记,还有最近的出埃及记,则让我难以下咽。我脑袋里有疑问,怎么彭导来了这么大的个转弯,完全没有以前的“劲头”。白天我很郁闷的试图查找一些可能给我一个说法的资料,没有,只看到有类似于赞扬科恩兄弟似的话语用在了彭导上面,当然是在强调其黑色幽默的出味。我对彭导的失望可能有点类似于青春梦工厂结尾里面四个好朋友在学日语的教室碰面的情形,大家都拿出日本女优送出的护身符,这个场面的调调还真是有点患得患失,彭导现在给了我们护身符,人手一个,是不是敷衍,真不好说。</p><p>出埃及记是他的新片,我看的很不认真,故事就是说有个女人组织,专门杀男人,对男人有恨呢,女人们在厕所里交头接耳此等事儿,换片里的对白就是方便啊,因为女厕所没有男人进,如果有男人她们当然会大叫非礼,或许这个本子本来可能有点意思。可是转来转去,却离了心,抛出去好远,前前后后都交待的拖沓,没有“劲头”,真闹不明白,青春梦工厂里面将对话节奏化和借对话切换的法子与故事情节产生积极互动的味儿到哪去了。闹不明白啊,到底是国语版的出埃及成了一场好不相干,没有情绪的观光片,还是其中有便于国内发行中间有什么猫腻缘故。一头雾水,根本没法相信这些个片儿是一个导演拍的。</p><p>公主复仇记和出埃及记之流,只是应和了如今依旧疲软的港片。当然青春梦工厂没那么天花乱坠,但是至少让你有些愉快的想象,演员或多或少的本位演出,总比出埃及记里面复出的温碧霞有趣的多。出埃及,开头穿短裤模样,潜水打扮一行人在英女王画像面前揍人的场景在之后的20分钟里还是能蒙住人的。</p><p>再想想,买凶拍人和青春梦工厂,有涉及香港社会现状,又或者愤青,朝气的好,里面的主人公都是大小孩,有梦想,梦想,有的时候梦想看上去玩笑了一些,不过,至少那个时候的彭导还是生涩地崭露了让观众兴奋的一面,涩是涩了点,但是够乐也够痛快。而现在倒像是提着裤子赶紧入世做人——这些都是胡乱猜测,连八卦都不算。</p><p>想想那个时候看一个字头的诞生,只能这么想了,我们还需要耐心,还得等。我记得无非,可能是无非在一个回帖中说过,为什么这些个导演,拍了处女作以后,就痿了呢,两个只能活一个,还有那个什么爱情......</p><p>&nbsp;</p><p>&nbsp;</p><p><img src="http://www.douban.com/lpic/s2667114.jpg" border="0" twffan="done" alt="" /></p><p>&nbsp;</p><p>&nbsp;</p><img src="http://www.mov8.com/dvbbs/UploadFile/2005-6/20056183379860.jpg" border="0" alt="" />
作者: MBW    时间: 2007-10-23 09:01
<p>中国这帮男的一点敬业精神都没有,本来长得就丑,身材还那么差,不锻炼肌肉就想直接出来卖,太雷了。</p>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10-23 09:54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BW</i>在2007-10-23 09:01:43的发言:</b><br /><p>中国这帮男的一点敬业精神都没有,本来长得就丑,身材还那么差,不锻炼肌肉就想直接出来卖,太雷了。</p></div><p></p>您是在看电影,还是在看A片?我不歧视您,也不能瞎叨叨啊?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93104726[/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10-23 13:15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边河</i>在2007-10-23 02:50:16的发言:</b><br /><p>&nbsp;青春梦工厂里面将对话节奏化和借对话切换的法子与故事情节产生积极互动的味儿到哪去了。&nbsp; </p></div><p>这个说法有问题。 </p><p>没什么对话节奏化一说。借对话切换也是胡说。 </p><p>要说的是对话紧凑,有一定的戏剧效果。而且常常是借对话作为引子进行插叙,衔接比较得当。 </p><p>&nbsp;</p>
作者: 目目连    时间: 2007-10-23 17:26
下面那个海报是什么?AV??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10-23 17:32
<p>片名叫AV,又名青春梦工厂。</p><p></p>
作者: 穆楚    时间: 2007-10-23 17:42
<p>在看〈伊莎贝拉〉之前,如果有人告诉我那是〈公主复仇记〉的导演弄的,我就不看了。</p>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7-10-23 19:06
<p>实在不觉得这人值得称之为某导。。。</p><p>买凶拍人。。。OMG</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10-23 19:23
<p>买凶拍人挺好的呀。娱乐的挺讨喜的</p>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10-23 22:47
<p>彭浩翔完全可以像马伟豪那样搞笑,就说《AV》里众等指着观音姐姐铜像当长春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关二爷则是什么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动作片男主角奖就非善茬。但他没走这条钱途,港片“有佳句无佳章”的评断仿佛一语成谶,真邪了门,几代影人都脱不了这个紧箍咒。电影里这也抄袭那也致敬的“小聪明”反而把路都堵死,彭浩翔也有这种趋势,不过再看苦撑着的银河映像,看今年的《跟踪》毁就毁在结尾上了(应该是没有被剪刀手改动)再想杜琪峰还没上映的《神探》心虚的很。</p><p>目前为止我看到把彭浩翔点得最透的是有人说:“从《伊莎贝拉》起,他开始自绝于女性氛围。”但我觉得是从《大丈夫》起就已经开始疲软了。</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10-23 22:55
<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b>&nbsp;</b>从《伊莎贝拉》起,他开始自绝于女性氛围。”</div><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f3f3f3">很毒!</font></p>
作者: 高原    时间: 2007-10-24 00:20
买凶拍人我记的是模仿一外国片儿,名字想不起来了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10-24 09:19
<p>你必须记起来!</p>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10-24 10:19
我必须说我非常非常喜欢他!!!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10-24 10:55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冯与蓝</i>在2007-10-24 10:19:20的发言:</b><br />我必须说我非常非常喜欢他!!!</div><p>请不要这样</p>[em04]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10-24 13:35
<p>据说他是个骨子里非常认真的导演哪,自嘲,兼严谨,非常之少见底类型啊~~~</p><p>AV开头是陈凯歌的一段话,大丈夫里头那段经典是戏仿吴宇森,买凶拍人里到处都是马丁斯科塞斯的影子,他看上去荒诞无稽,其实走得比谁都谦虚、谨慎。</p>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10-24 13:37
<p>我就是喜欢这样底伦!!!</p><p>&nbsp;</p>[em23]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10-24 14:33
<p>送给你的!冯同学,彭浩翔的新浪博客(估计可能你已经知道了!)</p><p><a href="http://blog.sina.com.cn/penghaoxiang">http://blog.sina.com.cn/penghaoxiang</a></p><p>再看看这个答客问,从他博客里看见的:</p><p><font style="font-size:12px">经常收到网友、记者传来的问题和各种事情,因为工作繁忙,一般我都没有怎样回复,趁今天有空,就一次过答复所有问题,也为一些误传的事情作解说。</font></p><p><font style="font-size:12px">1&nbsp; 我并没有一个计划叫做《维多利亚的海湾》。过去在筹备《出埃及记》时,名字还没有定下来时,曾经用上一个工作用的题目,叫《维多利亚的秘密》,改自英文叫Victoria’s Secret,但这个名字很快就没有用下去。不知道后来是否误传为《维多利亚的海湾》。</font></p><p><font style="font-size:12px">2&nbsp; 并没有筹备一部《张爱玲》电影。我对张爱玲的兴趣﹐源自2002年陶杰的一篇散文,曾想过要把它拍成一部仿纪录片,但后来因种种原因,它于二零零四年变成了香港艺术节的舞台剧《再生缘》。舞台剧完了,就再没有去想过关于电影的故事。</font></p><p><font style="font-size:12px">3&nbsp; 去年筹备《出埃及记》时,在剧本还没有完成前,曾经接触过郑秀文的经理人,可是因为对方对于影片风格上有不同意见,我们很快就已经结束了沟通,并不存在过甚么跟郑秀文吃饭,秘密会面的事情,那都是记者的胡扯。后来选定角色后,我也从来没有说过,选择刘心悠是因为郑秀文的年纪问题。</font></p><p><font style="font-size:12px">在剧本完成之前,我们已经选定了是刘心悠加任达华,记者在访问中问我,为甚么会以刘心悠配任达华时,我只是说希望有一种老夫少妻年龄的差距,后来记者就抓着这些话来断章取义,扭曲渲染。</font></p><p><font style="font-size:12px">4&nbsp; 拍摄《出埃及记》期间,从来没有为过戛纳(即康城)影展去拍甚么十分钟预告片,那也是传媒和宣传公司的炒作。在戛纳影展完结后,我们还未完成影片(到目前也未正式完成),怎么可能去参加呢?</font></p><p><font style="font-size:12px">5&nbsp; 我说《出埃及记》这部电影是古怪,但不代表它是一部「古怪的喜剧」,此片经常被误传成为一部喜剧。对不起,但它真的不是一部喜剧。<p><font style="font-size:12px">6&nbsp;&nbsp; 已经说了许多遍,我不会在这里看故事大纲、剧本概念、点子及文章投稿等,不看的原因,在七月五日那篇名为《对不起》的日志已经谈过,不想在此详述,想知的话可找来看看。因此,要是你寄剧本或文章投稿过来,我会马上删除。希望大家见谅。</font></p><p><font style="font-size:12px">7&nbsp;&nbsp; 各位邀约做访问的记者,或写论文的大专生,烦请不要在采访题目里,提出「你怎样入行?」或「你的灵感从哪里来」之类的问题。这样的采访题目,访问一百个导演也能适用的,那请问另外的九十九个。</font></p></font></p><p><font style="font-size:12px">6&nbsp;&nbsp; 已经说了许多遍,我不会在这里看故事大纲、剧本概念、点子及文章投稿等,不看的原因,在七月五日那篇名为《对不起》的日志已经谈过,不想在此详述,想知的话可找来看看。因此,要是你寄剧本或文章投稿过来,我会马上删除。希望大家见谅。</font></p><p><font style="font-size:12px">7&nbsp;&nbsp; 各位邀约做访问的记者,或写论文的大专生,烦请不要在采访题目里,提出「你怎样入行?」或「你的灵感从哪里来」之类的问题。这样的采访题目,访问一百个导演也能适用的,那请问另外的九十九个。</font></p><p></p>
作者: 鱼灰灰    时间: 2007-10-31 12:20
人是会变滴~
作者: vandean    时间: 2007-10-31 14:45
在讲什么啊,看也看不懂。标点符号也乱点……无语。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10-31 15:18
您让我想起了彭麦峰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