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原创]三个男人的放逐——观《铁三角》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vandean
时间:
2007-11-1 09:47
标题:
[原创]三个男人的放逐——观《铁三角》有感
<p align="center"><font size="5"><font size="7"><strong>三个男人的放逐</strong></font><br /></font></p><p align="center"><font size="5">——观《铁三角》有感</font></p><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范典/文</p><p><br />周六接到报社小吕电话,说还有两张电影票,叫我带朋友去看,一下子想不起来可以叫谁,便一个人闷着头皮去了。是杜琪峰、林岭东、徐克共同执导的新片《铁三角》,一听就是冷冰冰的名字,看海报又觉得这是一部黑帮电影。看完电影后,淡然一笑,原来这部片子极具戏剧性,有点黑色幽默,很有意思。</p><p><br />这部片子出自三人之手,又描写三个人的故事,就不难猜想为何取名《铁三角》了,有人将之定义为“游戏电影”,也有人说这是三个人的“即兴演奏”,幸亏我在看电影时头脑比较简单,只觉得这是一段夺宝过程中迸发的智力游戏以及揭露人性正邪的故事,它不追求情节的复杂性,而刻意于场景中展开细枝末节的铺排,让形形色色的众生相都围绕一件事层层展开。这件事,便是对宝物的争夺。</p><p><br />三人都穷到末路,忽然在酒吧受一老人指点,于立法院女厕所挖出女尸一具,尸身上裹黄金肚兜,价值千万。于是乎,三人与警察展开了捉迷藏的游戏。影片的起、承、转、合分别由三位导演分担摄制,开头是老徐,中间是林,最后是杜——可惜,我并未看出其中的差别。我更喜欢的是其中那场在郊外小店里抢金肚兜的戏,颇有几分京剧《三岔口》的意境,再加上电影音乐中融入许多民乐元素,忽觉导演在片中有意加强了中国文化。</p><p><br />或许中国文化在片中的渗入,更像是一种时髦的手段,掩抑得很好,不温不火,却起着很微妙的连接作用。连汉乐府的一首《上邪》也被引用:“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一名女子的绝情书,一具女尸,一段不可能实现的爱情——这首词突然出现在现代人宝山(任达华饰)的脑子里,他妻子玲(林熙蕾饰)的不忠使之怒火中烧,然而当他亲手将金肚兜挂上妻子的脖子,那种期待之心油然而生。一段舞蹈,两人各握兵器,匕与枪,似乎暗示着男女之间那层紧张关系,看似谐和却危机重重。</p><p><br />人物关系倒并不复杂,但各人的诠释就有些复杂了。林煕蕾饰演的玲明明是精神有问题,却在正文(林家栋饰)面前说自己怀孕,还歪曲了宝山对她的关怀,她的神思恍惚,恰恰使得这一贯穿整部影片的唯一女性角色显得乖张神经质,一惊一怍间,偶合了影片那种处处玄机四伏的微妙风格。而宝山与正文的争斗就不只是正邪双方的较量了,更是围绕玲展开的殊死搏斗——可谓大斗争中有小斗争,这同样反映在彭辉(古天乐饰)和莫中原(孙红雷饰)身上,为了宝物,不顾兄弟之情可以瞬间反目、相互猜忌……这些都在整个夺宝事件中相互碰撞、相互交织。</p><p><br />影片将静动、庄谐表现得相得益彰,比如郊野小店那段戏,几次人为的拉电闸后,一片漆黑,人头涌动,各人都为着利益而奔蹿;灯一亮,所有人都矗在那儿,形成鲜明对比。而所谓的“静”也并非一片死寂,那河中潜藏的鳄鱼,暗示着某种凶险——这种“大色块”中各种色彩的构成似乎就是本片的特色之一:绝不是一条线索,不仅仅是夺宝;也绝不能定义它为“寻宝”电影或“枪战”电影,所以才会有人旁生出“游戏”电影的说法,这种人物心理的微妙与影片情节中的复杂性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解释,导演多了,自然想法也多,连一个修车的胖子,也硬要加上吃摇头丸这一项,多了诙谐,也创造了悬疑的可能。</p><p><br />影片在结尾那段草丛之战时,拍得不动声色,却将人性的回归与转变都拍出来了。一群人在草丛中演绎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惊险场面,一片枪声过后,金肚兜从莫中原手中飞出去,一下子,所有矛头便指向了同一方向。尤勇饰演的警察竟然拿起莫中原偷偷送上的手枪,向自己人瞄准……而宝山、彭辉、莫中原在最后时分却突然领悟“心生贪念”的罪恶,路边有人拦车,竟然是那个当初指点他们财路的“陈福水”,他们没有放慢车速——这个可笑的结尾只是告诉我们电影结束而已,三个人同时回归似乎不可信。从城市到郊野,这一场恶战过后,所有人都拾获了信心:是对生活对爱情——可其实,这偏偏就是导演的硬伤所在:宝山能够彻底回归吗?除非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正文死亡,而非妻子的出轨,其实影片仅仅提出了这种矛盾,到最后却将正文的死强压在矛盾解决的最终定局上,未免有些差强人意。这部片子跟杜琪峰此前的《放逐》有着异曲同工之貌:一群男人,一个女人,打打杀杀,最后在人性上回归本真。</p><p><br />想说的是,虽然是三导合一,虽然是明星聚集,此片冷峻之风依然是我熟悉至极的,因此怎么说呢,只能算是一部过得去的影片,却算不得经典之作。</p><p><br /> </p>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11-1 16:38
<p>“其实影片仅仅提出了这种矛盾,到最后却将正文的死强压在矛盾解决的最终定局上,未免有些差强人意。”</p><p>“差强人意”这个成语本来是褒义词,是振奋人心、使人满意的意思,“差”并不是“不好”,“强”也不是“勉强”,但后来不知怎的就变成现在这种用于贬义的流行用法了。</p>
作者:
vandean
时间:
2007-11-1 17:00
<p> 那我也不知道了,这是社会决定的,不是我!</p>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11-1 20:0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vandean</i>在2007-11-01 17:00:44的发言:</b><br /><p> 那我也不知道了,这是社会决定的,不是我!</p></div><p></p><p>词典还没有被社会决定得改过来的情况下,还是应当准确使用的。</p><p>一般文体娱乐界这个词使用不当的频率比较高,尤其是网络上。</p><p>再怎么强调它的“差”,最多也是差到“瑕不掩瑜”的程度,不能再差了。</p>
作者:
vandean
时间:
2007-11-2 08:57
楼上的确是学者,钦佩至极!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