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公社观影:米哈尔科夫之《安娜》 [打印本页]

作者: jude_chen    时间: 2007-11-7 09:55
标题: 公社观影:米哈尔科夫之《安娜》
<p>时间:2007年11月9日(周五)19:30 <br />地点:猫雨俱乐部<br />地址:上海市武康路73弄1号103室(近安福路)<br />电话:54042918<br />门票:免费</p><p></p><p>片名:安娜<br />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Nikita Mikhalkov)<br />地区:俄罗斯<br />年代:1994年<br />片长: 100分钟<br />语言:俄语<br />&nbsp;&nbsp; <br />&nbsp;&nbsp;&nbsp;&nbsp;&nbsp; <br />简介</p><p>看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烈日灼身》的观众,很难忘记片中小女孩的可爱演出,她就是影片导演尼基塔.米亥科夫的小女儿娜迪亚.米亥科夫。娜迪亚有一个酷似她的姐姐安娜,在1980年时只有六岁,当时其父已为国际知名导演,但在俄国拍摄私人的家庭电影仍属违法。尼基塔以拍电影时剩下的零碎底片偷偷拍了这部纪录片女儿成长的电影,前后历经十二年。片中并插入大量新闻片,政治宣传片和尼基塔被禁演的影片片段,经导演自己以诗意的旁白组织成一部风格新颖的纪录片,表达了一个俄国导演对家园与国家的看法与感怀。</p><p>&nbsp;</p><p>导演简介<br /></p><p>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被誉为是俄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1945年生于莫斯科艺术世家,父亲赛吉米亥科夫是诗人兼作家,苏联国歌即出自其手笔,母亲亦是诗人,哥哥同时也是俄罗斯名导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善于经营影像,用出色的画面来叙事传情,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俄罗斯人道主义关怀。《失声琴》(Unfinished Piece for Mechanical Piano)令他扬名国际,马斯楚安尼主演的《黑眼珠》更是许多影迷们对米哈尔科夫影像魅力注意的开始,1991年《蒙古精神》(Urga)荣获威尼斯金狮奖、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1995年的《烈日灼身》更一并将他推上事业最高峰,该片与张艺谋的《活着》一同拿到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更在1996年奥斯卡拿到最佳外语片大奖,并于同年获邀担任柏林影展评审团主席。近几年仍佳作不断。</p><p>更多信息请访问:<br /><a href="http://www.catrain.com.cn/bbs/ShowPost.asp?id=5165">http://www.catrain.com.cn/bbs/ShowPost.asp?id=5165</a></p>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