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电影】色戒 [打印本页]

作者: 我是发射点    时间: 2007-11-18 14:27
标题: 【电影】色戒
<h3>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的一个故事<br />对于张爱玲来说恐怕就要下狠心了<br />毕竟是刻骨铭心过的.</h3><p>&nbsp;</p><p>原著情节的顺序比较乱,是不适合电影的。李安的安排恰如其分。就是无论掐着哪个点坐下来看到,对大致理解全片都没有障碍。<br /><br />首先,镜头。<br />除了一些个别的细节和激情的部分,基本还是很符合原著。很佩服李安的是,这样一个与我的生活完全没有交集的故事居然都可以让我很有共鸣。厉害。<br />色,是电影要表达的意义。戒,戒指,是佳芝摇摆不定的,最后说出“走吧”的全部理由。这是双关的词。<br /><br />有几个镜头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特写的,佳芝的笑(汤唯不算很漂亮,但这个笑可以加50分),光影里的易先生的脸(配上梁朝伟的眼神perfect),从车里看车窗外的建筑,特写的易太太的表情。<br /><br />当然也有比较遗憾的地方:邝裕民的角色欠火候,尤其是他吻佳芝的那段。李安要负一部分责任,王力宏的初出茅庐要负大部分责任。<br /><br />此外有一个疑问:面对三年不见的王佳芝,组织上是怎么做到几分钟内就百分百相信她并交给她那么重大的任务?一开始在香港,是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可是三年啊,那时侯的三年,谁保证谁。<br /><br />然后,角色。<br />王佳芝。汤唯太出乎意料了。我以为她会像王力宏一样涩。看来科班出身的真不是开玩笑的。<br /><br />我想说的不是什么为艺术献身之类。李安把她调教得很好。在最后她说出“走吧”之前的那个表情,和之前她始终淡淡的表情,以及复杂的,停在嘴边的,折磨人的笑。越朴素的表情,就越反应内心的挣扎,仿佛只有两个时段,王佳芝是生动的,一个是床上,一个是舞台上。除此之外,一切都不可言。<br />她始终是受人摆布的,身不由己的。一个女人的一生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br />汤唯的一些小动作,比如摸耳环,摸纸巾,抿嘴巴。很有味道,不过有点频繁。<br /><br />易先生。梁朝伟演易先生,当然当仁不让。微蹙的眉头,“穿着”,“戴着”,“你和我在一起”,都是迷人的,以至让王佳芝忘记自己的使命。在香港的时候,他眼神里传递出的爱欲,嘴上说的却是,麦先生如何如何,或者,我不喜欢黑的地方。典型的老特工。<br /><br />戒指,不是他的,可是,王佳芝在这个时候,已经押上了刑场。他爱的不是王佳芝。人性在驱使他。他以为,王佳芝带给他的幻影,让他蚀骨销魂。等到回到他的办公桌,那么一切都变成了 “解决了告诉我”。<br /><br />易太太。我其实很想说,她是最好的女配角。我对老上海官太太的全部印象,就是陈冲表演得那样。<br /><br />邝裕民。王力宏能达到这个程度,真是非常不易。除了他对佳芝的感情的部分处理得有点唐突,稍稍生硬了一些之外,都很好。热血青年,地下组织的一员,烈士。他应该有的身份,都很到位的表现出来了。<br /><br />再然后,情色。<br />这是色戒在还没有公映就开始的,逃不掉的话题。<br />我看的是原版,然后又去看了剪切版。如果说李安已经安排了王佳芝是因为性爱和戒指才说出了“走吧”,那么这样一剪真的是莫名其妙了。中国观众会觉得,不见得两个人感情多深呀,王佳芝还说,那么痛,每次都流血,希望他的脑浆和血溅她一身……所以这一部分还是必要的。<br />张爱玲的原著里几乎没有提到,只有一句“一坐定下来,他就抱着胳膊,一只肘弯正抵在她乳房最肥满的南半球外缘”,耐人寻味。<br />网友评论说,梁演这个角色,苦得还是刘嘉玲啊。嘿嘿。天晓得。<br /><br />不管怎么说,没有什么能剥夺色戒的光芒了,就像不能剥夺现在李安的光芒一样。<br /><br /><br /><br />我第一次写影评,仅个人意见,不成熟。看了就很给我面子了。</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11-18 18:01
<p>王力宏电影也演了不少,可是似乎還没达到磨练成形的层面,演戏流于表面,但是这个戏里我们可以忽略他。反正没有人会提名他配角奖。</p><p>“面对三年不见的王佳芝,组织上是怎么做到几分钟内就百分百相信她并交给她那么重大的任务?一开始在香港,是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可是三年啊,那时侯的三年,谁保证谁。”</p><p>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容易理解:因为王佳芝之前与这帮热血同学在香港上演的这么一场麦太太戏,这点能保证她接触易家倒显得更为顺理成章,其次就是她与易先生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暧昧不清的情可以利用,这是王这边。另外吴领导不是說了,他们派了好几个女特务去色诱易先生,都給识破,既然连专业特务都这么不保险,倒不如让王试一试,这也是吴了解香港那次表演,才能有王又一次的色诱之行。<br /></p><p>情色这段是一个大铺垫,它能让很多的堂皇之说变得摇摆不定,对错难分。情的比例有多大,色的意味有多深,揣测的交给观众好了。</p><p>至于李安,稳的很,但是也只是李安式的,他对文艺调调在商业上的暧昧位置把握的相当熟练,所以出不了任何意外。</p><p>要说影评,这个评散了,一下子演员,一下子剧情,一下子导演,笔记式的记录,只能算是把心里印象大概写了下来,但只有文字却不成文章。这恐怕只能算是一个观后笔记(心得)。多写写就能写出路数的。</p>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11-19 10:51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边河</i>在2007-11-18 18:01:03的发言:</b><br /><p>王力宏电影也演了不少,可是似乎還没达到磨练成形的层面,演戏流于表面,但是这个戏里我们可以忽略他。反正没有人会提名他配角奖。</p><p></p><p>至于李安,稳的很,但是也只是李安式的,他对文艺调调在商业上的暧昧位置把握的相当熟练,所以出不了任何意外。</p><p></p></div><p>我是真的想提名王力宏。邝裕民就是一热血大煞笔,小说原著里也是这么定位的,王力宏跟他很像,几乎都不用演,“有戏若无戏”,多高的境界啊。 </p><p>我觉得你们很奇怪,为什么总盼望着李安“有意外”?李安的路数说实话我觉得就是华人电影的正宗,他就是少林。总希望少林方丈去练北冥神功,这心态。。。。。。太奇怪。</p>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7-11-19 12:3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7-11-19 10:51:50的发言:</b><br /><p>我是真的想提名王力宏。邝裕民就是一热血大煞笔,小说原著里也是这么定位的,王力宏跟他很像,几乎都不用演,“有戏若无戏”,多高的境界啊。 </p><p>我觉得你们很奇怪,为什么总盼望着李安“有意外”?李安的路数说实话我觉得就是华人电影的正宗,他就是少林。总希望少林方丈去练北冥神功,这心态。。。。。。太奇怪。</p></div><p>无比赞同。</p>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7-11-19 12:59
还在等未剪辑版!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11-19 14:2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7-11-19 10:51:50的发言:</b><br /><p>我是真的想提名王力宏。邝裕民就是一热血大煞笔,小说原著里也是这么定位的,王力宏跟他很像,几乎都不用演,“有戏若无戏”,多高的境界啊。 </p><p>我觉得你们很奇怪,为什么总盼望着李安“有意外”?李安的路数说实话我觉得就是华人电影的正宗,他就是少林。总希望少林方丈去练北冥神功,这心态。。。。。。太奇怪。</p></div><p>你看是有戏若无戏,我看是瞎猫碰上死耗子</p><p>[em47][em47][em47][em47][em47][em47]</p><p>我很同意你说的热血大煞笔,恩,的确就是这样,很本色的出演,哦,戏里戏外一个人!再者我们并不是吃饱了没事想看人出意外,其实是吃饱了没事老想打嗝吐口气。。。。。。。。。。</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95454186[/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7-11-19 14:35
<p>哈哈哈</p><p>开玩笑的说:李安是瞎猫,王力宏是死耗子</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11-19 14:38
<p>这个玩笑开不得。</p><p>总得来说李安眼很准,就像我们的老吴同志赞扬王同学时候一样准。总归王力宏是瞎猫,邝同学早就是只死耗子了。</p>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7-11-19 15:43
你的头像问题还没有解决~
作者: 小翳    时间: 2007-11-19 15:4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7-11-19 10:51:50的发言:</b><br /><p>我是真的想提名王力宏。邝裕民就是一热血大煞笔,小说原著里也是这么定位的,王力宏跟他很像,几乎都不用演,“有戏若无戏”,多高的境界啊。 </p><p>我觉得你们很奇怪,为什么总盼望着李安“有意外”?李安的路数说实话我觉得就是华人电影的正宗,他就是少林。总希望少林方丈去练北冥神功,这心态。。。。。。太奇怪。</p></div><p>赞同滴</p>
作者: 高原    时间: 2007-11-19 15:56
<p>未阉版怎么还没出</p>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7-11-19 16:07
应该快了`~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7-11-19 16:59
色戒最后让人念念不忘的,也许是那些高难度床戏。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11-19 18:42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袁群</i>在2007-11-19 16:59:07的发言:</b><br />色戒最后让人念念不忘的,也许是那些高难度床戏。</div><p>真下流。 </p><p>老实说,《色戒》147分钟的删节版也是可以打85分以上的上层电影,遍观大陆导演,没人能拍得出这种水准。</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11-19 19:21
<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b>以下是引用<i>袁群</i>在2007-11-19 16:59:07的发言:</b><br />色戒最后让人念念不忘的,也许是那些高难度床戏。</div><p>是很XX。</p>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7-11-19 19:28
<p>哪儿有看啊</p>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11-19 21:17
不错,李安是一个传统保守的中国文人,断臂就让摄影普瑞托(色戒首席掌镜,以前效力于冈萨雷斯)单机固定拍摄,短焦距,拒绝任何数字方式,光效上注重光源加滤镜善用消色等避免一切可以后期数码合成的准备。各种惯用的语法规则虽然工整合理,但对于观众的选择上却失去了自由而形成对进入剧情的依赖陷入事先设计好的“陷阱”,可还有一部分不“安分”的人选择拒绝做“陷阱”的“俘虏”。谁也没有错,选择倾向也本来没有对错之分,尤其在观影时发生的共情驱使下。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11-19 21:59
<p>老实说这片子,我最怕看到的是被张氏语境感染的情绪化影评。</p><p>尚方同学貌似把观众群绝对化了。被俘虏,或不甘被俘虏,只是一种状态,估摸着你是想说喜欢这片子或者不喜欢这片子八?不被俘虏的就不能也喜欢李安么?能够安静地讲清楚一个故事,前后扯圆撸平,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对我个人来说,喜欢他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设计故事的态度。要把一故事拍得花里胡哨,拍得人看不懂,远比能看懂、可说服,简单得多的多。</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95486222[/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7-11-20 01:42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尚方翊剑</i>在2007-11-19 21:17:51的发言:</b><br />不错,李安是一个传统保守的中国文人,断臂就让摄影普瑞托(色戒首席掌镜,以前效力于冈萨雷斯)单机固定拍摄,短焦距,拒绝任何数字方式,光效上注重光源加滤镜善用消色等避免一切可以后期数码合成的准备。各种惯用的语法规则虽然工整合理,但对于观众的选择上却失去了自由而形成对进入剧情的依赖陷入事先设计好的“陷阱”,可还有一部分不“安分”的人选择拒绝做“陷阱”的“俘虏”。谁也没有错,选择倾向也本来没有对错之分,尤其在观影时发生的共情驱使下。</div><p>装逼上瘾。</p>
作者: 啊呜    时间: 2007-11-20 10:58
拒绝看删节.
作者: 何兮    时间: 2007-11-20 12:1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尚方翊剑</i>在2007-11-19 21:17:51的发言:</b><br />但对于观众的选择上却失去了自由而形成对进入剧情的依赖陷入事先设计好的“陷阱”,可还有一部分不“安分”的人选择拒绝做“陷阱”的“俘虏”。谁也没有错,选择倾向也本来没有对错之分,尤其在观影时发生的共情驱使下。</div><p>我理解这个话的意思是:尚同学不喜欢剧情固定、不太需要发挥观众想像力的电影,他认为《色戒》正是这样一个电影;而这只是他以及跟他一样审美倾向者的选择,不同意见者有自己好恶的权利。 </p><p>所以,我不觉得他的这个贴有装逼的嫌疑。而且,安分、陷阱、俘虏这样的词语都用了引号,可见其温顺。 </p><p>哎,我基本同意尚同学的意见: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p><p></p>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7-11-20 13:44
<p>啥审美倾向,不就是专业的,恩,专业式的意见咩。</p><p>我说的话是很不礼貌,有点失态,向尚老师道歉。</p><p>但就是见不得拽这些词儿。</p>
作者: 何兮    时间: 2007-11-20 15:5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骑老虎上天</i>在2007-11-20 13:44:31的发言:</b><br /><p>啥审美倾向,不就是专业的,恩,专业式的意见咩。</p><p></p><p></p></div><p>啥子专业嘛,就是五迷三道。(吐舌——,因为图标木有,故以文字替代) </p><p>老虎同学很性情,赞一个!嗯,窦唯唱过一首歌《乖》……</p>[em05]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11-20 20:02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冯与蓝</i>在2007-11-19 21:59:36的发言:</b><br /><p>老实说这片子,我最怕看到的是被张氏语境感染的情绪化影评。</p><p>尚方同学貌似把观众群绝对化了。被俘虏,或不甘被俘虏,只是一种状态,估摸着你是想说喜欢这片子或者不喜欢这片子八?不被俘虏的就不能也喜欢李安么?能够安静地讲清楚一个故事,前后扯圆撸平,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对我个人来说,喜欢他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设计故事的态度。要把一故事拍得花里胡哨,拍得人看不懂,远比能看懂、可说服,简单得多的多。</p></div><p>这段话是不成熟,它假定了一个绝对的语境,但我最后提到过“共情”。那我们抛开学究气,实话说,我喜欢李安最早的父亲三部曲中尤其《推手》,我是看一遍哭一遍,儿时经历让我对父子间的隔膜和无奈不是因为中西文化差异却能感同身受,这好像是免疫性风湿病能周期反复发作。没看《色戒》前,我想过李安之外谁敢碰张的小说能拍出地道的旧上海,满打满算尚健在的只有关锦鹏、许鞍华(不是姨妈,而是更早的《上海假期》)和侯孝贤且不一定纯粹和圆熟。都说侯孝贤越来越侯孝贤,那么李安也是越来越李安,他们不可能象库布里克一样有勇气一辈子几近题材上尝试了所有的电影类型。时间可以让被表现的事物层出不穷,但章法对于中国电影却慢慢不敢提及和尝试,这怎么看来也不利于发展是一种悲哀啊?不是说要把一故事拍得花里胡哨就是对的是好的(像李欣的《花眼》孟京辉的《像鸡毛一样飞》),但空有“自来水笔”没墨水没白纸能写出什么来?墨水被初级幼稚的电影市场和管理制度截住了,纸倒是有却五颜六色写上也看不清(看惯优质盗版的好电影的我们总喜欢类比),我也是其中一份子对现实无能为力。可能我把问题想杂想多了,到此为止,我保持沉默。</p>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11-20 22:54
<p>本来就是在探讨,没有定论,也没有限制,搞不懂怎么有人那么喜欢拿权利说事,至于么这么严重。</p><p>尚方同学你无须沉默的,咱们向来对事不对人。</p>
作者: 哎呀01    时间: 2007-11-21 18:04
<p>“网友评论说,梁演这个角色,苦得还是刘嘉玲啊。嘿嘿。天晓得。”你这句话是影评吗?是八卦吧,感觉跟这部电影跟李安都没关系啊?</p>
作者: 哎呀01    时间: 2007-11-21 18:0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7-11-19 10:51:50的发言:</b><br /><p>我是真的想提名王力宏。邝裕民就是一热血大煞笔,小说原著里也是这么定位的,王力宏跟他很像,几乎都不用演,“有戏若无戏”,多高的境界啊。 </p><p>我觉得你们很奇怪,为什么总盼望着李安“有意外”?李安的路数说实话我觉得就是华人电影的正宗,他就是少林。总希望少林方丈去练北冥神功,这心态。。。。。。太奇怪。</p></div><p></p>我看你才是一个热血大煞笔呢
作者: 哎呀01    时间: 2007-11-21 18:12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骑老虎上天</i>在2007-11-20 01:42:51的发言:</b><br /><p>装逼上瘾。</p></div><p></p>同意
作者: 最轻的铜    时间: 2007-11-21 18:20
剪辑版已阅,未剪辑版在街头花十块大洋购得,尚未观摩。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11-21 18:43
删掉了“哎呀01”的两个回帖。嗯,影音版可以接受不懂电影的言论,不过,没有义务教你怎么说话。
作者: 哎呀01    时间: 2007-11-21 19:4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7-11-21 18:43:21的发言:</b><br />删掉了“哎呀01”的两个回帖。嗯,影音版可以接受不懂电影的言论,不过,没有义务教你怎么说话。</div><p></p>你妈垃圾 版主了不起啊 下次不来了 网络交流地方多着呢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11-23 19:39
一直提不起兴趣看啊,毕竟两个多小时呢。
作者: 我是发射点    时间: 2007-11-25 14:09
<p>在商业的电影里</p><p></p><p>这样的电影还是值得一看</p>
作者: 陈方    时间: 2007-12-12 23:59
由谁能给个无删减版的地址,急死我了
作者: 我是发射点    时间: 2007-12-16 13:20
海外的网站去看看呢 也许会有收获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7-12-21 00:41
EMULE早有了。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7 12:09
标题:
<p>周末终于看了完整版。</p><p>也难怪我评论小说时有点求全责备。眼界刁了。这么好的片子我都没觉得多么好,只是觉得很娴熟。我主要还是无法接受情节上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几个搞话剧的学生,怎可能就轻易就要答应去杀人。再一个,我觉得王指甲和男汉奸的爱,最后仍没到那个火候。</p><p></p><p>为爱而甘愿放弃一切,甚至友人的命,在《英国病人》里就看过很多了。两个导演和两个剧情一比,都是正统、都是文艺商业片,我还是看重《英国病人》。</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99678995[/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8-1-7 12:33
<p>也许是先入之见,我看《英国病人》时,始终能闻到那么一股过于奥斯卡的气味。奥斯卡是真正的商业化代名词——《断背山》可以说是商业片,《色戒》的商业气味倒不是那么浓厚。</p><p>在《英国病人》里面,只能听到哥德堡变奏,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协。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听张学友的歌。</p><p>对我自己来说,我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异域文化”,我再也不愿意去感受,去体认那些文化内的形而上思考,或者感情表达。只愿意站在外面审视。</p><p>所以,看《英国病人》我只能看到“爱情”。《色戒》里面则有更多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或许也是外文化和外文化视角无法感受和体认的,我坚持认为。</p>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8-1-7 12:4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生铁</i>在2008-01-07 12:09:20的发言:</b><br /><p>周末终于看了完整版。</p><p>也难怪我评论小说时有点求全责备。眼界刁了。这么好的片子我都没觉得多么好,只是觉得很娴熟。<strong>我主要还是无法接受情节上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几个搞话剧的学生,怎可能就轻易就要答应去杀人。</strong>再一个,我觉得王指甲和男汉奸的爱,最后仍没到那个火候。</p></div><p>那个时候学生身份的刺客本身就有很多的。很多文艺青年真是能拼命的主儿。</p>
作者: 隐忍    时间: 2008-1-7 13:11
<p>不是很好看。我喜欢看关于时间的电影。</p>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7 13:20
<p>不过这个电影能拍到这样,已经不错了。算是没辱没原著。</p><p>我又读了原著。小说高潮片段,那种一切发乎女子瞬间偶然的心情,在电影里落得太实,这谁也不能怪了。</p><p>和骑老虎一样,我对《英国病人》的爱也恰恰包含了很多私人化的感情(虽然和你相反)。我更喜欢那个电影。</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8-1-8 14:17
<p>《英国病人》怎么会是奥斯卡味儿的?我觉得一点没有。叙事脉络我觉得就不是的。</p><p>我同意生铁说的色戒是娴熟,导演有份儿,演员有份儿,剧本没有大问题。但是我要说的,前面说年轻学生第一回合了伙的杀易汉奸那段长了,力量有分散,你可以说这是为了麦太太的成长打基础的,要展现的是活的人,可是我觉得情节被推上,人物的心理反而居于第二了,我个人觉得不好,靠情节来塑造人物总觉得不够完满。最近看了好些关于费穆的文章,又仔细看了好几处《小城之春》的段落,就很赞同费的话,要平淡处之,人物的心理描写更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还说用大镜头,慢动作,这个当然与《色戒》的类型要求有点不一样)。另外时代这玩意,是背景,没必要特别强调,也当然不能忽略(费穆的小城之春就被当时的影评称为有靡靡之音,但现在又被拨乱反正)。李安的娴熟是外在的,在色戒中人物的心理刻画流于程式化的表现,譬如唱天涯歌女一戏,譬如半夜麦太太进到楼下书房看到易汉奸烧文件一戏,可是内心进入多少呢,到麦太太在吴干部面前歇斯底里的那段,似乎要深入,但是出乎意料反而是马上浮了上来,在这里我没有要否定汤唯对这场戏的把握,我看她已经按要求做的很好了。色戒整场戏下来就是一个情理之中……</p>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8-1-8 18:49
<p>我只是感觉,《英国病人》也确实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奥斯卡发奖还是有自己的原则的。</p><p>我要是喜欢一个电影,好像就没有办法去分析、讨论,“力量”,“刻画”,“把握”,要么只能沉默不语,要么只能空发一通感想。</p><p>的确就是“私人化的感情”。</p><p>不过我觉得如果看任何一部电影都只谈形式,谈结构,谈审美上的东西,也总是有问题的。人总会有被神圣,被美妙打动的时候,或者自己的死角,自己的心病被看到,被说出来的时候……</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8-1-8 19:26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电视机!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8-1-8 19:28
啊啊啊啊啊啊……blogbus的图片不支持外部链接,赶紧换相册吧~。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