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转帖]连岳:少难兴邦?多难兴邦? [打印本页]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8-5-27 15:17
标题: [转帖]连岳:少难兴邦?多难兴邦?
<p><font size="3">原文地址:<a href="http://mail.cn.yahoo.com/08-05-/858/27ugs.html">http://mail.cn.yahoo.com/08-05-/858/27ugs.html</a></font></p><p><font size="3">连岳:少难兴邦?多难兴邦? <br />2008-05-26 15:24 </font></p><p><font size="3">“多难兴邦”现在是个流行语。我个人非常反感这种说法,如果这种说法成立,大地震就应该多来几次。我想,每一次“难”后,政府应该多花心思在自己的缺失上,而不是习惯性喜丧,将白事变成红事。在四川大地震后出现的暂时人道大同,那是对人性的致敬,而不是对某个政府的效忠——不要混淆这个区别。</font></p><p><font size="3">另,转一篇《财经》杂志胡舒立主编的评论。不得不说,《财经》杂志在每次重大事件发生后,在保障读者的知情权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也非常巧妙。</font></p><p><font size="3">“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范畴远比“预报”或预测广泛,其核心内涵是风险识别和信息共享。即使眼前没有灾难发生,全社会都应知道自己面临何种自然风险的威胁;灾难发生的概率、程度如何?危害多大?涉及多少民众,多少房屋、道路、桥梁、厂房、商场?有多少属于经济存量的资产暴露在风险范围之内? 种种变量需要随着经济发展作出动态分析。</font></p><p><font size="3">这一体系注重未雨绸缪,当能把自然灾害的后果尽可能降低。古今中外无数血的教训告诉人们,必须把关注的重点从对巨灾的事后反应,逐步转移到事前防范。现在,许多人在反思学校、幼儿园的建筑质量。其实,所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和设施,都应该对建筑的防灾标准作出明确而严格的规定。若要行之有效,还需辅之以配套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并且有专门的机构跟踪检查和执行,并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否则,“豆腐渣工程”仍然无法根除。” </font></p><p><font size="3">S:很短的一个文章片断,以供大家讨论点实际的东西。</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1872862[/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太上老军    时间: 2008-5-27 16:20
<p>多难兴邦&nbsp;纯粹是个鼓气的话</p><p>严格分析肯定不妥</p><p>对这句话的感受要看各个人各自的心性</p><p>我对这句话不喜不厌。</p>
作者: 海大富    时间: 2008-5-27 21:27
啧啧。
作者: 鲟苗    时间: 2008-5-27 23:39
应该居安思危,而不要说什么难能兴咩
作者: 鲟苗    时间: 2008-5-27 23:39
(难没降到自己头上都会乐观点的 = =)
作者: 花样    时间: 2008-5-28 08:52
换句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该是多为人民着想可以兴邦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s://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