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木匠学校 [打印本页]
作者: 童末 时间: 2008-7-28 20:17
标题: 木匠学校
<div id="artibodyTitle"><h1>木工学校向毕业生颁发“匠士学位”(图)</h1><div class="from_info">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7日07:46 <span class="linkRed02"><a href="http://zqb.cyol.com/node/zgqnb.htm" target="_blank" linkindex="48" set="yes" style="text-decoration:none">中国青年报</a> </span></div></div><div class="artibody" id="artibody"><div align="center"><img alt="木工学校向毕业生颁发“匠士学位”(图)" src="http://i0.sinaimg.cn/dy/s/2008-07-07/U2397P1T1D15884607F21DT20080707080357.jpg" border="1" /></div><div class="f12" align="center">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的学生们在学习。</div><br /><p> 本报记者 李斌 文并摄</p><p> 有人开玩笑说,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休宁县没有大学的遗憾,因为它能颁发“匠士学位”——许多人从未听说过这个学位,它也不会得到教育部的正式认可,可学校才不在乎呢。</p><p> 这是一所只有一个专业、两个班的微型学校,它诞生在号称“中国第一状元县”的安徽省休宁县,还未满5岁。但真正了解它的人不但不会轻视它,反而会心生敬意。它着力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精神的木匠,“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p><p> 每到五六月的某一天,宁静的木工学校就会迎来一场有着鲜花、红地毯和外国驻沪领事参加的毕业典礼,其风头竟盖过了与它相距不远、为高校输送不少人才的休宁一中。</p><p> 5月24日,49名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完成了两年的学业,身穿匠士服(仿造学士服特意定做的服装)、头顶匠士帽,右手弯曲,将匠士绶带轻轻搭在手臂弯处,满怀激动与喜悦,等待着同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徐政教授一个一个地授予他们“匠士学位”。40多位家长被邀请来到现场,见证了这个难忘的场面。</p><p> “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仪式。”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皖南特派员凌海东说,“它带来的荣耀和自豪感可能会对他们一生都产生有益的影响。”凌先生所在的基金会的主席聂圣哲在2003年10月与休宁县政府合作创办了木工学校。</p><p>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中国学位的含金量颇有微词,如果有人因此而嘲笑聂圣哲独创的“匠士学位”,肯定会遭到木工学校师生的一致反对。几年的实践表明,手捧这个学位,至少意味着:一、获得者将很有可能成为能工巧匠。他们的毕业作品是独立制作一张八仙桌、两把太师椅。二、他们在逐步养成或者接近“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品质,这十一个字是办学宗旨。</p><p> 木工学校把这十一个字替换成一句句生动的标语,紧贴在实训车间、教室、食堂和寝室的墙壁上,以及学生每天佩戴的胸卡上。比如,“我们不认为一个平庸的博士比一个勤劳敬业的木匠对社会更有贡献和更重要”、“我实在没有多大的本事,但我有认真学习(工作)的态度”、“一个不遵守制度的人是一个不可靠的人”。</p><p> 解释和支撑这些标语的是一项项具体可行的规范准则,细致到规定学生“必须做到笔记本不离身”,“每天至少刷牙一次”,“向老师和师傅请教完毕,不要忘记说谢谢”。学生们刚入学时会被要求签署“承诺书”,表示坚决奉行学校的基本原则。木工学校还制定了严苛的规章制度,并坚决执行,以至于每年都有学生因难以忍受这种约束而选择离开。</p><p> 每位学生每年只需交纳2000元,就能享受成本高达一万元的培养,证明这是一所不以赢利为导向的学校。而且,它还坚持了较高的淘汰率,拒绝接收品行不正的家庭的孩子。第一届有150人报名,只招收48人,最终有9人未能顺利毕业。</p><p> 身材消瘦的汪丽庆是木工学校校长,曾在一所农村中学做过多年语文老师和管理者,他颇自信地说:“我们要把做人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忽视了哪一方面,都不能培养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他也坦言,学校的管理“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就像“把夹生饭煮成熟饭”。</p><p> 他指的是,那些因为升学无望来到这里的初中毕业生们,有不少人喜欢说谎、抽烟、泡网吧和懒惰。这让学校的管理者感到头痛,他们借助于群众的力量,鼓励学生检举揭发同学的违规行为,并在每个班设立一名“制度督察员”,赋予他们现场处罚的权力。</p><p> 休宁县委书记胡宁称赞木工学校的办学“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并对其令行禁止的作风感到满意。该校制定的“二十不准”中有一条规定“不准拥有手机 ”。曾有11位同学在毕业前夕用实习得来的费用购买手机,被学校取消“匠士”资格。“这个教训告诉他们,人的一生需要具备做人的品质,节俭、诚信、遵守纪律。”胡宁说。</p><p> 二年级学生程黄彬已克服对那些制度的害怕心理,还欣喜地发现“制度真的能够改变整个人的素质问题”。这个曾经毫无顾忌随地吐痰的农村孩子,如今会经常带着一包纸,“想吐痰而找不到垃圾桶的时候,用纸包着”。学校将讲方言视为无文化、少教养的行为,提倡说普通话,曾让小程感到“很别扭”,他花了两个多月,被处罚过几次后,才逐渐习惯用普通话和同学交流。</p><p> 木工学校大门敞开,很少有学生敢跨越一步,晚上,程黄彬和他的同学宁愿选择聊天、打<a class="akey" href="http://sports.sina.com.cn/basketball/" target="_blank" linkindex="49">篮球</a>和在枝繁叶茂的校园里散步的方式,也不去校外的网吧和游戏厅。</p><p> “学生去厕所,如果小便处站满了人,他就去大便处小便,这绝不可能发生。”一位老师说,他的口气就像铁板钉钉。县旅游局曾组织这里的学生赴省城表演“德胜鼓”——当地的传统民族乐器,同学们自觉排队上车,第一个人径直走到车厢的最后一排坐下,以此类推。这得益于学校的一项规定:在餐厅就餐时,最先走进去的同学要坐在离门口最远的位置。</p><p> 在餐厅的墙壁上,挂着144幅“匠士照”,他们已经毕业,大都走进了聂圣哲的公司,并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程黄彬掩饰不住自己的羡慕之情,歪着头微笑着说,“能穿上那样的衣服,代表他们手艺熟练,是一件荣幸的事。”</p><p> 学校的展示厅里陈列着学生们的精彩作品,手艺的传授者是当地4位技艺精湛的木匠师傅。程黄彬也曾急切地希望把几块平常的木头变成漂亮的凳子,因为“凳子不就是几块木头钉起来的吗?”</p><p> 结果,他看到了“走捷径”的后果:凳子是歪的、榫头很容易松动……</p></div>
作者: 童末 时间: 2008-7-28 20:17
<p>“我们不认为一个平庸的博士比一个勤劳敬业的木匠对社会更有贡献和更重要”</p><p></p><p>!!</p>
作者: 陈皮 时间: 2008-7-28 20:25
<p>!!</p>[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7248012[/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破冬角 时间: 2008-7-28 20:29
<p>真感动。</p>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8-7-28 21:01
一个有创造意识的木匠就是一个艺术家啊..
作者: 罗子 时间: 2008-7-28 21:12
<p>木匠。裁缝。铁匠。理发师。</p><p>——多么拉风的职业啊。</p><p>——多么马牛的职业啊。</p>
作者: 金特 时间: 2008-7-28 21:19
<p>朴实。信念。感动。</p>
作者: xiaowu 时间: 2008-7-28 21:19
<p>该校制定的“二十不准”中有一条规定“不准拥有手机 ”。曾有11位同学在毕业前夕用实习得来的费用购买手机,被学校取消“匠士”资格。“这个教训告诉他们,人的一生需要具备做人的品质,节俭、诚信、遵守纪律。”胡宁说。</p><p>(拥有手写功能、带有闪光灯的摄像头、彩色大屏幕、高仿真的外形设计。。。等优点的山寨机比一双运动鞋都便宜,这时候的奢侈参照物是不是太不人性了) </p>
作者: 小智 时间: 2008-7-28 21:25
如果我是一个木匠。。。
作者: 鲟苗 时间: 2008-7-28 22:39
毕业出来肯定很多生意的啦·
作者: 目目连 时间: 2008-7-28 22:46
<p>觉得有些地方有点点过于偏执,比如不让去网吧,是斩钉截铁的回避,认为是不良的所以就完全不去接触,可是这样会有效么?不会缺少了解?比如不去大便池小便,类似于某种“就是不能这样做”的要求,这是行为而不是态度上的改变啊。</p><p>而照片中男孩穿的鞋,像是不便宜的样子……哦,原来是盗版的。</p><p></p>[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7256885[/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太上老军 时间: 2008-7-28 22:52
<p>不好说,很多这种理想化(或以理想化作为目标)的地方,当你了解它的越来越多的地方时,可能就会有很不同的想法。</p><p>仅以文中提到的一点,"鼓励学生检举揭发同学的违规行为",这不就是鼓励告密么?我们的文化中一直缺乏强烈的对告密的憎恶。</p><p>另外,这个记者可能被感动了,所以这篇报道,不像是新闻,而像是软文。</p><p></p><p>但是,这个地方的标语我是赞同的,我也非常赞同社会提升技术工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当社会遭遇危机时,我们就会发现,农村比城市坚韧,手工业者比知识分子更有生存能力。</p>
作者: 陈树泳 时间: 2008-7-28 23:09
<p>想到再过2年也要出来找工作就觉得慌,不知道能做什么</p>
作者: 吴海燕 时间: 2008-7-28 23:38
我从小想当个裁缝,然后嫁个木匠来着。
作者: 隐忍 时间: 2008-7-28 23:45
有意思。我是篾匠家出身。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8-7-29 00:01
觉得这样的学校是个人化的理想学校,出来的木匠本身也只能是木匠,不能放弃木匠本身。
作者: 吴海燕 时间: 2008-7-29 00:4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亢蒙</i>在2008-07-29 00:01:51的发言:</b><br />觉得这样的学校是个人化的理想学校,出来的木匠本身也只能是木匠,不能放弃木匠本身。</div><p>是木匠本身不是蛮好的嘛,木匠学校,你指望出啥?</p>[em09]
作者: 老残 时间: 2008-7-29 08:30
我们家是做豆腐的,吼吼。
作者: 童末 时间: 2008-7-29 11:25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残</i>在2008-07-29 08:30:56的发言:</b><br />我们家是做豆腐的,吼吼。</div><p>做豆腐很辛苦吧起早贪黑的,噪音也很大。</p>[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7301994[/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8-7-30 16:02
我会去这里的!!!!!!
作者: 伊洛 时间: 2008-7-31 01:58
这些看似有些苛刻的校规,和办出这个学校的人的做事风格是一致的。老土倔强又可爱可敬。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