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修学】8月痕迹
[打印本页]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8-8-2 22:22
标题:
【修学】8月痕迹
与自己的开销实录一样,从明天(8月3号)开始进行记录。在本帖下一帖实录。有则记,无则空。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8-8-3 00:04
支持,并且关注中……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8-8-3 22:10
<p>昨晚看贝克特《镇静剂》,看了2页就看不下去了。</p><p>此前看他的《世界与裤子》也有类似的情况,也都是看着看着看不下去。后来发现,原因出在那开本实在不符合我的阅读习惯。这是湖南文艺出版社06年“午夜文丛”的《贝克特选集》其中的一本,比小32开还要小,跟很早之前的“五角丛书”一般大小。我记得这样开本的书一本都没读完过。</p><p>但还是要努力把它看完。</p>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8-8-3 22:13
<p>昨晚看贝克特《镇静剂》,看了2页就看不下去了。</p><p>此前看他的《世界与裤子》也有类似的情况,也都是看着看着看不下去。后来发现,原因出在那开本实在不符合我的阅读习惯。这是湖南文艺出版社06年“午夜文丛”的《贝克特选集》其中的一本,比小32开还要小,跟很早之前的“五角丛书”一般大小。我记得这样开本的书一本都没读完过。</p><p>但还是要努力把它看完。</p>
作者:
金特
时间:
2008-8-3 23:00
<p>《镇静剂》是应该是他最易懂的中篇,一个多么可怜的倔老头啊......</p>
作者:
林思南
时间:
2008-8-4 15:04
持续关注并希望受到影响~
作者:
林通
时间:
2008-8-4 17:28
《逃跑》貌似还有不少的印刷错误,有些句子读不通顺[em03]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8-8-5 23:24
<p>打个比方,如果说海明威、舍伍德·安德森、乔伊斯(《都柏林人》)是《九阴真经》,是可以拿来作为教科书按部就班按图索骥地学习、模仿的话,那么贝克特就是《易筋经》,他不可模仿、不可学。九阴真经有招数,很实;易筋经无招数,是练气。</p><p>但并非真的不可学。他可学的东西是在——他提供了“感觉”的一个标杆,你这样写、那样写,左冲右突,然后感觉对了,和贝克特心跳突然一样了,那就表示搞准了搞对了——然而可见这感觉要对,得读多少他的作品把他的感觉都吃透啊。就好象玩迷宫滚珠游戏一样,你知道滚珠往那里一滚,就进了缺口。海明威、乔伊斯则是可以像练习炮兵打炮一样,角度多少、填药多少、用什么弹……都可以找到一定的线索。</p><p>没有谁比谁更好。只是,在技法上学贝克特,估计很容易走向死路——不止贝克特,学任何一个新小说作家,很难说不会有这下场。</p>
作者:
陶北
时间:
2008-8-7 11:41
<p>开本会影响阅读,够感性的。贝克特选集我也一本未读完,但不知什么原因。</p>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8-8-7 17:34
我读昆德拉的小说会越读越糊涂。
作者:
顾小娉
时间:
2008-8-7 18:0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陶北</i>在2008-08-07 11:41:26的发言:</b><br /><p>开本会影响阅读,够感性的。贝克特选集我也一本未读完,但不知什么原因。</p></div><p>其实国内的读者对贝克特印象,大多是借《等待戈多》而建立起来的。因而也就由此形成了一种贝克特情结。贝克特的其它作品多年来都没有出过中文版,所以这种情结也就越来越被放大了,形成了巨大的不具体的光圈。这情形倒是有点叶公好龙的效果。龙真的来了,叶公反而受不住了。当然这里使用叶公并非贬义,而是要说,事实与想像,相差甚大。贝克特是个文体上非常极端化的作家。这方面他比他师傅乔伊斯走得还远,还尖锐。但正像老顾说的那样,读贝氏作品,最重要的是“感觉”,感觉慢的人,感觉相对粗糙一些的人,容易进不去。如果对乔伊斯跟普鲁斯特有些研究了,再去读贝克特,就可能要容易一点。</p>
作者:
陶北
时间:
2008-8-8 12:1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顾小娉</i>在2008-08-07 18:06:18的发言:</b><br /><p>其实国内的读者对贝克特印象,大多是借《等待戈多》而建立起来的。因而也就由此形成了一种贝克特情结。贝克特的其它作品多年来都没有出过中文版,所以这种情结也就越来越被放大了,形成了巨大的不具体的光圈。这情形倒是有点叶公好龙的效果。龙真的来了,叶公反而受不住了。当然这里使用叶公并非贬义,而是要说,事实与想像,相差甚大。贝克特是个文体上非常极端化的作家。这方面他比他师傅乔伊斯走得还远,还尖锐。但正像老顾说的那样,读贝氏作品,最重要的是“感觉”,感觉慢的人,感觉相对粗糙一些的人,容易进不去。如果对乔伊斯跟普鲁斯特有些研究了,再去读贝克特,就可能要容易一点。</p></div><p>同意!《尤利西斯》在中国成为畅销书就是一例。能通读的有几人?贝克特卖得没那么好吧。贝氏做过乔伊斯的秘书,还被乔氏的女儿暗恋上了。后来当然是个悲剧。 </p><p>《尤利西斯》我也是买了很久后才读完的。可以说,它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文学观。没读完贝氏选集主要原因是没时间。相信贝氏的极端有他极端的理由。 </p><p>我说顾耀峰“感性”并非贬义,开本装帧必然会影响到阅读的。搞文学的即使有各种奇怪的“癖好”也是正常的。</p>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