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打印本页]
作者: 让 时间: 2008-9-7 02:08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5 点金钱 才能浏览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8-9-7 06:55
[em17]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9-10 19:38
<p>看过《学游泳》,印象很深刻,这一篇和《学游泳》比起来,对话有些松散,几个人物也形不成一个整体,特别是疯女人的身份由文中人物直接阐明,是一个不小的遗憾</p><p>也许人物和场景变了后,一切都会变,那么从前的很多东西就不能再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变化,也还得大费脑筋</p><p></p><p>题名最开始有些不解,看了文章以后觉得很好,很符合文中三个谈话者无足轻重而又多嘴多舌的特点,当然由此也造成了问题,这三人与文中主要人物的关系大体是游离的,因此一方面由他们来叙述必然就无法把文中人物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另一方面作者为了文章的推进又不得不让他们把话题紧紧围绕疯女和凤姐,这种有目的的限制破坏了文章的自在状态,我认为让可以多看看塞林格的文章,他的作品就很自在,然而在自在的同时,又无损于作者意图的传递,功力实在是了得</p>[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21047569[/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皮猴担竹椅 时间: 2008-9-10 23:31
<p>读第一遍的时候感觉句子跳得厉害,很难进入故事,读第二遍的时候感觉就很好了,不会觉得很乱。等知道了作者写什么的时候,看他那样处理句子也挺有意思的,随随便便的转折,像各种零件搭在一起,居然成了一部完整的机器了。<br />这次在题材上有所改变了,写法也变了很多,在一个故事的内部少了很多由意识流带出的故事;中文题目下面的英文题目是“三棱形”的意思吧,似乎透露着本文的结构框架,再结合引用博尔赫斯的《镜子》和“我们仨都倚在各家窗子前,隔着不远的楼距。中间仿佛透明的三棱柱,间有一棵乏力的棕榈树,它顶上垂下的叶片像落魄女子的散发。”这句话,就觉得特别有意思。<br />再读。</p>[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21060863[/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让 时间: 2008-9-11 22:5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马耳</i>在2008-09-10 19:38:48的发言:</b><br /><p>看过《学游泳》,印象很深刻,这一篇和《学游泳》比起来,对话有些松散,几个人物也形不成一个整体,特别是疯女人的身份由文中人物直接阐明,是一个不小的遗憾</p><p>也许人物和场景变了后,一切都会变,那么从前的很多东西就不能再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变化,也还得大费脑筋</p><p></p><p>题名最开始有些不解,看了文章以后觉得很好,很符合文中三个谈话者无足轻重而又多嘴多舌的特点,当然由此也造成了问题,这三人与文中主要人物的关系大体是游离的,因此一方面由他们来叙述必然就无法把文中人物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另一方面作者为了文章的推进又不得不让他们把话题紧紧围绕疯女和凤姐,这种有目的的限制破坏了文章的自在状态,我认为让可以多看看塞林格的文章,他的作品就很自在,然而在自在的同时,又无损于作者意图的传递,功力实在是了得</p></div><p>疯女的故事只能间接地去表现,倒是在最后多巴哥还是回忆了他的表姨,尽管在朋友面前依旧是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可见我还是生硬地做了强化那形象的努力?而凤姐的故事其实和尼达是密切的,又和疯女是有对照的,结果仍然没处理好,并非让他们自行其是,而是借了尼达的嘴。你最后的这段意思很在理的,无法鱼水交融我也觉得遗憾。权当三个无聊的人的卧谈会,力有不逮,还是继续练笔的,问好!</p>[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21145080[/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让 时间: 2008-9-11 23:1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皮猴担竹椅</i>在2008-09-10 23:31:04的发言:</b><br /><p>读第一遍的时候感觉句子跳得厉害,很难进入故事,读第二遍的时候感觉就很好了,不会觉得很乱。等知道了作者写什么的时候,看他那样处理句子也挺有意思的,随随便便的转折,像各种零件搭在一起,居然成了一部完整的机器了。<br />这次在题材上有所改变了,写法也变了很多,在一个故事的内部少了很多由意识流带出的故事;中文题目下面的英文题目是“三棱形”的意思吧,似乎透露着本文的结构框架,再结合引用博尔赫斯的《镜子》和“我们仨都倚在各家窗子前,隔着不远的楼距。中间仿佛透明的三棱柱,间有一棵乏力的棕榈树,它顶上垂下的叶片像落魄女子的散发。”这句话,就觉得特别有意思。<br />再读。</p></div><p>特想把故事交代了,所以文字也就纯粹是故事会里的故事了?人没了闲情,叙述也会变得急躁、零碎?尤其人名还那么拗口纠缠,让人头晕目眩的,多读几遍可能会理顺些关系,但我也是无谓地制造阅读障碍吧?只是结构上,我自以为确实如你说的,虽然零乱,但也还是有机的。而三棱镜,也就是,面对事物,它有各自的呈现吧?在细节上,我在想,还是要琢磨的,这样才有个气场。而叙述者也不能过于当个看客。<br />谢谢你的阅读,一并问好酒叔。</p>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8-9-12 06:20
<p>写小说勤思考都能做到,但会思考就不一定了.让就很会思考.</p>
作者: lexiaozhu 时间: 2008-9-16 17:28
<p></p><p>小说名字和整个小说显示出的游离状态,不经意的对话,看似很乱的事件和语言,正如引用的博尔赫斯《镜子》|:我自问:是什么命运的乖张,使我这么害怕一面照人的镜子?,似乎每个人都在隐藏着什么,害怕看到自己.</p><p>打印出来了,待再读读.</p>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