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来说说《梅兰芳》 [打印本页]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8 03:07
标题: 来说说《梅兰芳》
我看的是首映式之前的媒体点映,也就是一周前。
一是没想到这个片子这么长,其次是出来抽烟的时候,一记者兴高采烈的电话被我听到:这个片子跟平常的电影不一样……
让人发笑,这算是一个褒奖?
喜欢《霸王别姬》的人在前半段的影片中可能会有持续不断的欣喜(“专业”术语讲叫多重高潮)和对结局的奢望。
里面立中带破的几个对话小段子,让我几次惊讶现在中国编剧已经牛到这个成分上了。
但一个电影总是有种种的因素在干扰着他,比如后半部分,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爱情被导演加速得一塌糊涂,可以肯定这里面有梅家后人的原因。
按理说,应该对距离《霸王别姬》十年有余的陈凯歌有更高的期望。但实际上,做到这个份上,就不会有人骂他了,最多的可能是骂黎明。
片子值得看看,雷人的台词归置归置,又要火上一阵子了罢。
最难忘的是孙红雷,诚恳至极地说:“我是干净的……”以及章子怡大嚷“插”来“插”去时影院里阵阵的低笑。

[ 本帖最后由 六点亡羊 于 2008-12-8 03:13 编辑 ]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8-12-8 10:58
为什么要把那些个真实人物合在一块编出虚构的人物,事件也要改变,就是这把我堵住了- =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8-12-8 15:49
标题: 先简单几句
1.我并不觉得《梅兰芳》和《霸王别姬》有太多瓜葛,更不说许多持续不断得惊喜。不一样的很,比如总体说这十年来柯达和富士胶片的区别,拍人物对话时摄影赵小丁和顾长卫得截然不同,从霸中大杂院运动到梅中较多的过肩正反打,以及梅中几次借景和借位而赋寓意的手法(例如邱如白第一次公众讲戏背后门内半遮的大字)。总的说来梅的摄影是中规中矩的,是稳重不求变的,这倒是可以看出陈凯歌这次非常“小心行事”。
2.我倒是觉得唯一秉承的就是对于灯光的细腻以及造型对于真实的还原之纯,这是我本片最佩服的地方
背景三段,三种基调。
第一段:梅青少年和十三燕的对台大部分是夜戏,而且都是室内戏,都没有太用主光,老宅子的晦暗闭塞是随处的小吊灯和壁灯以及烛光衬托。只有到最后《黛玉葬花》的结束才用雪花以及白炽亮色显得开拓通透了些。我认为删掉青年福芝芳的戏份还是有待考虑的,希望以后港三或日二区发碟能补上。
第二段:梅孟之恋,开始转为室外日戏居多,当然是稍许明快亮丽的调子。包括《梅龙镇》唱段的舞台造型用了艳丽绿色的铺垫。
第三段:梅抗日罢演,又回到了第一段的夜戏居多的设置,但是背景色换成了忧郁深沉的蓝黑色调不同于第一段。
3我不觉得有什么雷人台词,反而在固定场合是合时合宜的。当然是邱如白的最出彩,我总有感觉尤其是后两段倒是在像拍《邱如白传》。毕竟是编剧有严歌苓这样的作家压底还是撑得住的。
4剪辑重在人物对话的语言剪辑上,可以再看一遍预告片,会发现,如果把所有剪辑点的前后人物对话连起来,竟然也是言辞达意,上下通顺的。
5.不知有人注意了没,音效上我不明白。在开始十三燕家以及北平梅家的时候,环境音是否反复出现火车驶过的声音?还是历史上的梅家就是在火车站附近?

看的时候,前面两人说话声音一直很大,打断我好几次,竟然还有一对男女公然抽烟的,虽然整场加起不到十人,还有放映员和一女孩嘻嘻哈哈(我没选择数字厅),总之观影过程实在是不爽。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2-8 15:53
我这礼拜去看。


怎么没人聊赤壁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8-12-8 16:35
赤壁我没看呢。网络上有《赤壁》(上)了没。
对于我这样的近视眼,去影院看是浪费钱,还对不起人家电影,我比电影还朦胧-=,还看个什么劲呢,完全是做公益了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2-8 18:21
好象有清晰的.我下过个RM的,也能凑合看。

近视眼还不配眼镜的人,我很不理解。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8-12-8 21:57
标题: 等着过年连赤壁下一块看了吧(梅兰芳电影正式播放前有预告片)
合着两个半钟头奏似去听个响...还不如补个觉算球。
作者: tutulong    时间: 2008-12-9 13:17
"在电影《梅兰芳》里,齐如山在看着孟小冬走进梅兰芳生活时,不无威胁地对孟说:“谁毁了他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陈凯歌导演认为,身为艺术家,内心如果不孤单,就难免失去对艺术的感受。 "
作者: 蔚文    时间: 2008-12-9 18:06
孙红雷应该是最大的看点,我个人凭感觉觉得。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2-9 20:53
没地方看去。我们这的电影院早成了家具城了。另一家拆了。等迅雷吧。又慢了一拍。
作者: 半天锈    时间: 2008-12-10 01:40
《梅兰芳》我还有点小期待,没看呢,如果有《霸王别姬》一半好,那也是值得看的,不知道能值回多少值,最近翻看一本电影书,介绍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作品的,纠结得让我有想去找来看的冲动,事实上,最近我都在看国外的片,或者我很久没看片呢。
《赤壁》就别看了,看得我只想骂娘,吴宇森的《喋血双雄》《英雄无泪》系列是经典,其他的都没法看,他之前的《天堂口》就没法看,《赤壁》真的是叫人想吐血。劝大家不必浪费时间了,两个小时干点其他啥的不好。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8-12-10 01:56
我看到你给《海上钢琴师》一颗星- =

天堂口不是吴宇森的,他只是制片人,还是监制来的。赤壁,我觉得还有待考量,我还没看。我也想打算像尚方那样,等下出了,上下一块。

无论如何,尽然在说电影了,就请也要尽力一点,记不太清楚的,勤快一点,现在搜索也很发达,百度google一下。天堂口的导演是陈奕利,我记得还是一个在国外泡大的孩子。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8-12-10 16:25
标题: 你忘了我是去影院看过赤壁上的了?
为什么我就不觉得《赤壁上》有多糟糕——不认为台词有多囧和雷
为什么我同样也不觉得《梅兰芳》有多出色——不认为传承《霸王别姬》多少气和质,即二者有很多不一样
我的整体感觉是无论吴宇森还是陈凯歌这两个片子都很保守(或者说事四平八稳),虽说不至于到平庸,只是选用的拍法到最后剪出的成片都给我一种“小心翼翼”的警觉。
我可以想到这里因为制作上影片成本和市场定向的阻力因子,创作上两位导演也不再是当年初出茅庐的“莽撞”青年(至少年龄上)等客观因素。
其中的“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倒像是陈在借十三燕口抒己臆,他想挽留什么,或者说重新证明什么只对于我来说意义都不重要,其实也不需要。
看完《梅兰芳》我也发过如此的感慨:“要是陈按照米洛斯福曼拍《莫扎特》或者保罗施拉德拍《三岛由纪夫》的方式来拍梅该多有趣?”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2-10 16:28
<赤壁>我超FANS的,我电影院就看了4遍。

不过,我是个臭三国迷,我说的可以不做数。但我总觉得从商业片角度来说,也是张弛有度的,绝对超过《特洛伊》了。指环王单拿第三集看,也不过就是看看特效。
作者: 穆楚    时间: 2008-12-11 11:39
标题: 赤壁
八卦阵冗长得只能以快进来应对,而这一向是我看AV的惯用快捷键。

[ 本帖最后由 穆楚 于 2008-12-11 16:06 编辑 ]
作者: 半天锈    时间: 2008-12-12 03:03
标题: 今天晚上去看了
先八卦:
1,黎明总是没睡醒的样子,眼睛不是红红的就是有点肿
2,在火车上,梅兰芳的仆人说,孩子说,这北京的糖葫芦,吃一个少一个,这时候黎明望着窗外,低着头说:给爸爸也吃一口。这时候他女儿就不知道怎么听见的,连忙把糖葫芦送过来给黎明
3,孙红雷是个老愤青,有很大的突破。不过有些台词我想连老愤青也不会说,比如,这就是你为什么能够打败十三燕,然后黎明接着说,我说不要再提这事,记得当年…………
4,里面有段,打擂的时候,梅兰芳还没卸妆就去看燕十三,里面的家具,还有那种氛围好好,我甚至都在嗅那屋子的味道了。
5,不知道片子哪儿哪儿有剪辑,有几段很突兀,一下子跳出来的那种,但线索还是有,比如换演员的时候,至少的时间长度也来个黑屏三秒钟嘛。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12 21:44
原帖由 尚方翊剑 于 2008-12-8 15:49 发表
1.我并不觉得《梅兰芳》和《霸王别姬》有太多瓜葛,更不说许多持续不断得惊喜。不一样的很,比如总体说这十年来柯达和富士胶片的区别,拍人物对话时摄影赵小丁和顾长卫得截然不同,从霸中大杂院运动到梅中较多的过肩 ...


有无瓜葛,还是要拿来和霸王比一下的。

霸王和梅,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重艺,一个求生,一个玉碎,一个瓦全,一个是青年情切切,一个是中年意萧萧,一个是偏执坚持,一个是圆滑妥协,霸王里虞姬的魂魄,落在梅里几个配角身上:十三燕对空演戏,戏迷杀手杀人,戏迷鬼子自杀,当然最多的还是邱如白如此这般……梅兰芳是“只能做到这样了”的凡人,所以这个片,特文艺的青年和爱知识的分子是大抵喊不好的,如我妈和我媳妇般的普罗大众接受起来倒没啥问题。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12 21:54
原帖由 尚方翊剑 于 2008-12-10 16:25 发表
为什么我就不觉得《赤壁上》有多糟糕——不认为台词有多囧和雷
为什么我同样也不觉得《梅兰芳》有多出色——不认为传承《霸王别姬》多少气和质,即二者有很多不一样
我的整体感觉是无论吴宇森还是陈凯歌这两个片子 ...


不知道莫扎特和三岛传的票房怎么样啊?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8-12-12 23:09
标题: 我明白,当时还想那要是再癫狂一点再嚣张一点的话
能像德里克贾曼拍《维特根斯坦》,一样估计也别票房了,首先陈就会像《无极》一样被唾沫淹死。
米洛斯福曼“捏造”(我只能说捏造,因为那是夸张严重到与历史严格不合)一个撒列里来作为莫扎特的对立面,像飞跃疯人院一样疯狂吧,就是这种极端的对比,撒列里作为第二者视点的忏悔成就了电影的“好看”。当然这是一种极度戏剧性的“好看”,不能就说《梅兰芳》就适合,但是相对梅兰芳的对立面也不是没有,潘粤明演的表哥朱慧芳也是,但导演删了戏(饭馆会孟小冬时,遇见落魄的朱本要给大洋,但朱拒绝了)或说他没想这样铺垫。
三岛传就比较复杂了,表现形式就不说,光三岛的一生,他的精神信仰和激进的政治主张、写作演艺事业、同志身份本身就就全是戏点是噱头,这些很难回避,想不戏剧化都难。
到这,我倒又想再看一遍田壮壮的《吴清源》了。

[ 本帖最后由 尚方翊剑 于 2008-12-12 23:12 编辑 ]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8-12-13 19:41
昨天全家去电影院,老婆去看的《梅》,我和儿子一起选择了《叶问》。
作者: andsoon    时间: 2008-12-14 15:48
原帖由 凌丁 于 2008-12-12 21:54 发表


不知道莫扎特和三岛传的票房怎么样啊?


莫扎特可能还好,三岛传票房好才怪
作者: 何兮    时间: 2008-12-16 11:49
标题: 我觉得
“我的整体感觉是无论吴宇森还是陈凯歌这两个片子都很保守(或者说事四平八稳),虽说不至于到平庸,只是选用的拍法到最后剪出的成片都给我一种“小心翼翼”的警觉。”——尚方说得很有道理。
凌丁从票房的角度的提示也有道理。

不过,整体来说,只要中国电影制度不改变,混杂而不细分的受众就无法使那些不同类的导演与他们的片子找到自己各自的主人。

[ 本帖最后由 何兮 于 2008-12-16 11:50 编辑 ]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8-12-16 18:40
标题: 你们觉得霸王别姬真的好吗?
还是人云亦云?
说下面一段话,不知道会不会显得自己很无知——
陈凯歌张艺谋之流,皆不过是浪得虚名之辈。吴宇森也好不到哪去。
陈凯歌要拍梅兰芳,也只是在无极失利后想起了自己的当年勇。而霸王别姬也不过是被影迷放大了的一部电影。
作者: 猫头鹰    时间: 2008-12-18 15:06
对电影院真得很失望,特意选了非周末的下午去看,没几个人的影院还是依然有人打电话有人迟到早退,抑郁。邱让我觉得有点过了,觉得孙红雷完蛋了。一起去看的都觉得青少年梅要演得好些,但是我怎么看还是怎么爱黎明啊,就是那种要死不活的男人的感觉,很好!
作者: 伊洛    时间: 2008-12-18 16:51
原帖由 andsoon 于 2008-12-14 15:48 发表


莫扎特可能还好,三岛传票房好才怪



你的头像…………好巧啊
作者: andsoon    时间: 2008-12-18 20:14
标题: 回复 25# 伊洛 的帖子
有缘啊 朋友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30 00:49
原帖由 andsoon 于 2008-12-18 20:14 发表
有缘啊 朋友

这什么漫画?好看?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30 00:50
原帖由 阿呆 于 2008-12-13 19:41 发表
我和儿子一起选择了《叶问》。

好看么
作者: andsoon    时间: 2009-1-1 11:25
原帖由 六点亡羊 于 2008-12-30 00:49 发表

这什么漫画?好看?


浦泽直树的 二十世纪少年
作者: catcher    时间: 2010-2-12 20:18
期待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10-2-13 00:04
梅兰芳一个烂片,完全没感觉,倒成了玩调调的东西,相反剧本是比较臭的,可能是以实为主,发挥的东西太少。
小孩哭着说:这得挨多少年打,这语言才够味儿,好台词到处都是。
十三燕看上去不错,但这种中式戏骨拿腔调的表演看多了也反胃。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