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安德森的文学创作,其成就主要集中于短篇小说方面。如《俄亥俄州的温斯堡》这部小说就是由多个短篇组成的。在此著中,他以自己早年生活的克莱德小镇的生活为背景,将这里许多怪人故事纪录下来,表面看上去二十余篇故事互不相干各自成篇,但其实它们之间各有联系密不可分,尤其是在风格、背景、基调等方面。据说此书拿到出版社时,书名叫《怪人志异》(The Book of the Grotesque),出版者在征得他同意后才将书名改为现在的名字。安德森确信一切小说作品乃作家的自传,在这一点上他的观点与我国作家郁达夫先生相同,郁达夫曾言:"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真的"(见"五六年来的创作生活回顾")。
在长期的创作生涯中,安德森能够以美国人特有的风格摒弃传统的写作套路,更加自觉地追求生活中本质的东西,从而使自己能在美国二十世纪的文坛中独领风骚,成为最有特色的作家之一。安德森创作的小说一般来讲不注重情节,他主张人物性格特征应该占据作品的主流地位,写作风格也应简单、直接和质朴。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下,他嫌欧·亨利的作品过于讲究技巧(learned too many tricks),其作品如同工厂里用一个模子生产出来的产品。斯泰恩曾经告诉安德森"农家妇都是自己烤面包吃的",这话对他影响很大,促使其创作走个性化的道路。一般说来,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人物而非靠故事吸引读者的,"未详其始不知所终"(begin nowhere and ended nowhere)几乎成了他创作的规律。他的艺术成就主要集中于短篇小说的创作方面,诸如《林中之死》(Death in the Wood)、《归来》(The Return)、《鸡蛋》(The Egg)和《抛根问底》(I Want to Know Why)等,都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在美国文学史中,安德森可谓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辈来讲,他是德莱塞等人的崇拜者,也得益于斯泰恩等人的指导。于晚生而言,他对海明威、斯坦贝克、和福纳克等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他当年告诉海明威(1898-1961)不要去意大利旅游而要去法国学艺,在他的主张下海明威来到法国投师于斯泰恩和庞德,受益匪浅终成一代文学大师。但遗憾的是,海明威这个人不注重恩师的情义,在安德森创作走下坡路的时候,写了小说《春潮》(The Torrents of Spring,1926)讥讽安德森的小说《黑色的笑声》,伤害了安德森的感情,他虽然没有对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进行还击,但两人从此绝交。另一位曾经对安德森颇有微词的作家是福克纳,但是他后来有所反悔,对安德森这位伟大的作家发出了如此的感叹:"他是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的前辈,其作品所形成的美国写作传统值得我们保持。他始终未得到过公正的评价。"(摘自李保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