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我将适时地离开你 [打印本页]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9-9-8 11:54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5 点金钱 才能浏览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9-9-8 12:52
我才写的《不许你转身离去》,跟我对着干??
作者: 半天锈    时间: 2009-9-8 14:37
LS,你是写的这个的姐妹篇?贴出来看看。
作者: 孙浩然    时间: 2009-9-8 15:28
还有《我先假装忘了你》,难道这是个趋势
作者: 司屠    时间: 2009-9-9 18:26
本帖最后由 司屠 于 2009-9-14 15:26 编辑

读了,想到你以前的《中国》,对男女关系很多感触啊,呵呵。。

刚又看了遍。很喜欢,是我一直以来想写的那种。
作者: 半天锈    时间: 2009-9-10 01:56
陈卫的小说有一种冷调,在处理生活境况时有一种适度的剥离感,有贴近,也有对立。
注意一些他的词语“按理说”“但是,说”“说到底”,这些所起的支持小说空间的作用。
当我看到“爸爸”时,心紧了一下,作者没有太大的抖动,而又把它还原回原来的面貌。
而作者把一对恋人(或许有些怪异的恋人),他们心里燃起的希望(这种恋人的希望莫名其妙)表达得非常具体和真实,但同样也是非常合理的。
作者: wqawqa    时间: 2009-9-10 12:15
附议半天锈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9-9-10 20:47
真是一个残酷的小说……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9-9-10 23:15
对情侣内心深处的自我揣摩得真是透彻,喜欢两个人走通道时的氛围,就像两个人在外太空的星球上孤寂的寻找同类。
作者: 不电    时间: 2009-9-17 06:56
一切都经过精密计算,但又如此自然。第一次看见这样对城市细部卓有成效的展示,这可能和我看得少有关,我一直觉得中国很少出现背景真正在城市的小说,不是说没人写城市背景,而是城市作为被描述之物太多的融入“杂念”,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习惯性的试图揣测“家乐福”“外国人”等等这些明显的精心安排,而我最满意的也是它们最终都滑向了“虚无”,共同构成小说的整体,而没有成为被阅读阐释的文化对象。
整个阅读我都提心吊胆,恋人间的微妙的含而不发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我总会担心这么下去到什么时候小说会“崩不住”,担心作者会迷失它张力构成的方向(这是我经常出的差错),原因就是单独的看这些句子太缺乏个性,太缺乏形式感而不甚具有单独的快感,但现在看来我的担心完全多余,作者显然非常自信,这种看似失去阅读快感的做法在进行过大半时就显示了威力,小说的向心力越来越强指向了题目,这非常巧妙,没有高潮的整体却形成了整体的高潮,让人莫名的感伤。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9-9-19 21:29
读了,想到你以前的《中国》,对男女关系很多感触啊,呵呵。。

刚又看了遍。很喜欢,是我一直以来想写的那种。
司屠 发表于 2009-9-9 18:26


可能是那种偏冷厉的感觉跟《中国》有点像,不过大的倾向《中国》多多少少还是想擦点“意识形态”的边的。没指望你还看两遍,唉,我最近对自己的小说能被认真阅读是越来越灰心了,倒不是对自己的写作灰心,是对环境越来越灰心,所以也就写写贴贴而已,呼呼。

一切都经过精密计算,但又如此自然。第一次看见这样对城市细部卓有成效的展示,这可能和我看得少有关,我一直觉得中国很少出现背景真正在城市的小说,不是说没人写城市背景,而是城市作为被描述之物太多的融入“杂念”,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习惯性的试图揣测“家乐福”“外国人”等等这些明显的精心安排,而我最满意的也是它们最终都滑向了“虚无”,共同构成小说的整体,而没有成为被阅读阐释的文化对象。
整个阅读我都提心吊胆,恋人间的微妙的含而不发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我总会担心这么下去到什么时候小说会“崩不住”,担心作者会迷失它张力构成的方向(这是我经常出的差错),原因就是单独的看这些句子太缺乏个性,太缺乏形式感而不甚具有单独的快感,但现在看来我的担心完全多余,作者显然非常自信,这种看似失去阅读快感的做法在进行过大半时就显示了威力,小说的向心力越来越强指向了题目,这非常巧妙,没有高潮的整体却形成了整体的高潮,让人莫名的感伤。
不电 发表于 2009-9-17 06:56


所以再看到不电这样的读者都感到是奇迹了。我是不是太悲观了?感谢不电你认真的读,而且评论都很精准,反复的重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我不相信最后拿出来的成品还能准确地传递我最初想要传递的感觉和信息,而你的评论又让我想到我最初的感觉和决定是正确和坚定的,并且为了达到准确的表达而在过程中反复的否定是值得的。谢谢。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9-9-20 22:04
网刊特邀评论

【特邀评论】

黑天才|评《我将适时地离开你》

  凭个人喜好,我认为这个小说比《从现在开始》要好。但同时我也猜测过这个小说是否会被更多的人喜欢和体会,或者说人生历练需要到达某个阶段,不客气的讲,这个小说是写给男人或写给不稚嫩的人看的小说。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关系、年龄等等在此起了很大的作用。对这些未有接触的人很难读出题目的奥妙,也很难读出内容,陈卫的这篇小说拒绝了很多人,这是无意的,这种拒绝也将视为入门,偏执地以年龄划分阅读人群也可以。
  相对于女主人公,男主角的年龄偏大,是这种年龄的差距使得小说的题目变得重要和经典,我将适时地离开你──悲伤而绝望的题目,又被“适时”这个聪明的字眼变得理所当然。顾耀峰说这是篇残酷的小说,我觉得它更加贴切的表达是“现实”,可能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但本着我们的想象力和执拗,以及小说本身所赋有的迷惘和未知,我认为未必先把残酷表现出来是件坏事,引用小说的话更是有趣,“所谓的未来,最终,不都是那一个字吗?”
  在商业区游荡一番作为背景,由光线的明暗、人群的稀疏和密集着手切入,再好不过,只是陈卫式的开篇使得这个地方仍然不那么好读下去,好玩的是紧接着出现的色情部分使人眼界开阔。和不电有相同判断的是我在阅读小说的中途也出现了数次“是否绷不住”的情况,我认为这个担心来自小说的取材本身。与司屠相同的是我也在看完小说后想到了《中国》。
  整个小说的气氛凝重伤感,但没有什么在小说里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它们力量均衡,哪怕是有着非常疑惑甚至直接触碰到题目的地方,也并不显得用力或说这个地方有多么重要。就是显示驾御平衡能力的各个地方使人担心:它会不会滑向不好的地方?
  “这么一来,整个这条“体育休闲中心”倒像一篇小说,中间的游泳馆唤起了将要被各种餐饮商铺淹没的节奏,而这家体育用品店在最后点了题。结构虽然老套,但经典。不过,他随即想到,倘若游客从这个门进来呢--因为明显通道这头的入口外也直接连着街道--呣,这同样是一篇小说,甚而是篇更好的小说……”
  以上引用的这一段我认为非常好,在私下的交流中我说过这段比《碧波荡漾》用得还要好,因为它出现在中间,因为它内容上与整个小说的鸿沟,它需要的不仅是平衡技巧,而且还需要胆量。而从这个地方开始,我开始觉得小说具备了象征意义。这可能是多想的,可也是不得不去多想的。灯光的明暗,从未上客到晚餐开始,从稀疏细雨中寥寥数人的人行通道到商场,这有一种从黑暗走到光明的感觉。而这光明却未必是好的,即便是需要的,也是忧伤而无可奈何乃至危险的──结尾是我最后一个担心,也没有发生。这些在我看来,都构成了题目的精妙。我刚才想到,之所以看的时候会有所担心,还是因为这个题目,它本身就构成了危险。本来我想翻开聊天记录看看我和作者之间有关这篇小说的对话看能不能拿到评论里来的,我觉得组织一下并将当时未表达得很清楚的地方写出来就会很好,遗憾的是我当时是在别人的电脑上登陆的QQ,这些天又一直忙于清理工作,只好再等等了。

http://www.heilan.com/periodical/heilan_81/novel_1.htm
作者: 老土墙    时间: 2009-9-22 09:40
复制,粘贴,保存,打印,学学。
作者: 黑衣人    时间: 2010-11-4 07:25
真是一个残酷的小说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