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我在波罗的海三年展期间的4件作品 [打印本页]

作者: 李牧    时间: 2009-10-16 14:10
标题: 我在波罗的海三年展期间的4件作品
My Dream in Vilnius    photograph  2009
















初到维尔纽斯的一些天,我每天晚上都会做梦,梦很离奇。
维尔纽斯很美,我每日穿行在大街小巷里,大街上很少能看到中国人。城市里有很多涂鸦,但是没有任何中国文字,我有一种冲动,我希望能用中国文字涂鸦在这个城市里。
于是,我决定将我的梦写在那些能打动我的地方。
最后,这些梦被涂写在小十字架山、国家大教堂、天使广场、城堡、河流、小巷和黎明之门上。不久,它们将会被雨水和阳光抹去,就像在我的记忆里被淡忘一样.
作者: 李牧    时间: 2009-10-16 14:11




国际歌行为
The Internationale performance
2009



走在维尔纽斯的街头,常常和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雕塑、建筑不期而遇。旧货市场到处是二战留下来的钢盔、军刀、军服、口琴、军衔肩章、奖章。共产主义没有实现,如今这里是资本主义社会。
街边,我头戴二战时期俄国钢盔,身着军装,用一把二战时的口琴吹奏《国际歌》。地上摆放3顶破钢盔,有人把硬币扔进钢盔。我演奏了一个小时,得到2.27立特。
作者: 李牧    时间: 2009-10-16 14:13








门槛
装置(旧书蜡) Threshold
installation(old books
candle) 2009


在很多市场里,老百姓的家里,都能看到出版于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书籍,众所周知——这是这个国家的一段历史。
维尔纽斯很小,却遍布教堂。宗教是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一如闪烁的烛光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印记。这烛光,于这里的人们,意味着什么?
于是,
在劳拉家客厅门口,我设置了一道门槛——一排从二手市场买来的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旧书。再用来自教堂的蜡烛燃烧流下的蜡层层覆盖,使它们成为一个无法阅读的整体。
进入房间,你必须抬脚,跨过这道门槛
作者: 李牧    时间: 2009-10-16 14:14


嗨!劳拉!录像装置(投影 窗户)Hey!Laura! video installation(projection,window)
2009


刚到维尔纽斯的一星期,我的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
这儿的人主要讲立陶宛语和俄语,讲英语的很少,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到的外国人,语言沟通成为障碍。陌生的字符,陌生的声音,陌生有大鼻子的脸,陌生整洁的街巷,浑身酒气的醉汉,见到我不是要钱就是要烟……而与这一切,我始终是个看客。
有种强烈的、想要沟通的欲望!我渴望粉碎这种隔阂。
于是,就有了这件作品:
我不断地,急切地,敲打劳拉家(我住的地方)的窗。
将这个影像投影在原来的窗户上。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作者: 西城四月    时间: 2009-10-16 14:24
这个书腊门槛很有意思。
作者: 锁珍珍    时间: 2009-10-16 16:53
在教堂墙壁上乱写乱画是破坏公物的行为!!
作者: 井井回    时间: 2009-10-16 21:01
钢盔很好啊。。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9-10-16 21:42
图像很美,构思很好,就是字写得不怎么样。
作者: 李牧    时间: 2009-10-17 10:50
不瞒你说,我也担心写字的时候会被人阻止,所以当时有些紧张,也就没有控制字的好坏了。尽管城市里到处都是涂鸦,可我还是紧张。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9-10-17 14:20
想象一下你那在城市中偷偷摸摸,窜来窜去的身影吧?
哈哈。
作者: 陈小虎    时间: 2009-10-17 15:13
牧,腊的那个,是件很好的作品!!!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9-10-17 17:34
这些地方真的存在么。。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9-10-18 12:25
第四张涂鸦像写在一幅破旧地图非洲部分的边上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9-10-19 10:02
我有一头会说话的驴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9-10-19 15:20
http://www.limu.cn/attachments/month_0910/gd8k__0036444.jpg





http://www. ...
李牧 发表于 2009-10-16 14:13

这个昨天乍一看我还以为是你做的。气息上特别像。。。。。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9-10-19 15:30
是他做的啊。这个作品好。
作者: oo柒    时间: 2009-10-19 20:26
“門檻”做得蠻有意思的
作者: 李牧    时间: 2009-10-20 11:27
顾耀峰,
还记得我们去年在法租界做的那个“舒服”展览吧!?这次的展览就是波罗的海三年展策展人看到那个展览资料后,决定邀请我们把那个展览思路再做到他们的城市里,才有了这次展览。
回头我把这次展览的大家的作品展示给你看。
作者: 李牧    时间: 2009-10-20 11:48
很多人都说那个“门槛”作品好,我自己思考了一下,这个作品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较以往的作品并没有新的突破,我甚至怀疑它是否有些“老气”。可是大家一看到这个作品,都说好。在展览的开幕式上,一个策展人走进来后,不小心一脚踩在这个“门槛”上,然后就回身过来认真看这个作品,连声称赞。
我在想,是否因为大家很容易就能读懂的原因,才说好。经验里,一件真正好的作品往往有一定的“陌生感”,当你遇到它的时候,是很难一下去定义的,但又不得不去想它。
你为什么说这个作品好,或者不好,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来判断一个作品的好坏的?感性还是理性的?如果你有标准的话,是否能进一步暴露出你对事物认识的水平?
有兴趣的话,大家一起来说说!
作者: 李牧    时间: 2009-10-22 17:25
为什么大家都不说话了,我提出的问题有问题?没有兴趣?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9-10-22 22:33
为什么大家都不说话了,我提出的问题有问题?没有兴趣?
李牧 发表于 2009-10-22 17:25

我昨天和前天就看到你的帖子,是想好好地聊一下你提的这些话题的。但是说来惭愧,事情忙(这个理由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出现而它又显得如此苍白)就没回。今天又是上午开会下午搞东西人都不在电脑前,因此又耽搁了。
作品好与不好,以我个人的体验看,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既跟既有经验搭上关系,又伸向了未知领域,而且在形式上属于跟阅读经验之内的作品极为吻合。这并非是保守、经验主义的意思,而是一种立足于似是而非的“猜谜”的感受。谜底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谜面设置得好。这是我的经验。
“门槛”这个作品我之所以喜欢,也是跟你的“谜面设置得好”有关。白蜡的厚度和书的厚度和书的高度和“门槛”之间的关系意味,凡此种种,实际上都可以套用一些理论来进行分析,但重要的是你做的谜面看上去很舒服、很不能让人觉得可以忽视谜底。而且在气息上它是有“李牧”的印记的,初一看这个作品我就想到《舒服》展里你的作品,但显然比《舒服》那时候更加精致细节更加讲究了。
这个展,你手上有没有别人写你的评论?
作者: 李牧    时间: 2009-10-22 23:31
“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既跟既有经验搭上关系,又伸向了未知领域”
我想表达一件好的作品为什么好,却没有找到合适的语言。你的这句话比较准确。
以我的经验,很多好的作品是超越了我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视觉经验的,这时候,判断是很难的。
初中学画时,看到马啼斯的画以及蒙德里安的画,觉得那画的太简单了,谁都能画。读了大学却疯狂的喜欢他们;大学时看到杜尚的小便池,觉得艺术这么玩就是胡搞,几年后杜尚成为我一度研究迷恋的人物;等等。
尽管这样,判断还是难免的,只不过不停的告诫自己要谦卑一些,不要武断。
作者: 李牧    时间: 2009-10-22 23:34
还没有人为这个展览的作品写文字,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下周我们可以碰一下头聊聊。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9-10-23 09:56
好啊……
作者: 也也夕    时间: 2009-10-25 00:16
第一个作品很浪漫!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9-10-28 21:51
还没有人为这个展览的作品写文字,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下周我们可以碰一下头聊聊。
李牧 发表于 2009-10-22 23:34

咦?这礼拜我一直在等你电话。
杂志都已经联系好了,你只要有稿子来,没太大问题就可以发了。
作者: 裁缝    时间: 2009-10-31 07:24
那个门槛好好看!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