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访谈:苏菲.卡尔 Sophie Calle [打印本页] 作者: 李牧 时间: 2010-9-24 13:23 标题: 访谈:苏菲.卡尔 Sophie Calle 苏菲.卡尔 Sophie Calle
苏菲.卡尔的艺术混合了图像和文字,并用其激起通常只有在史诗文献和电影中才能得到的强烈情绪。她大部分的非凡作品指向的却多数是平凡的人,从拥有病态好奇心的《地址簿》(L’Homme au Carnet,1983)到多情背叛的《剧痛》(Douleur Exquise,1984-2003),卡尔知道如何去提高赌注并将一般的怪癖扩张成悲剧性的残缺。她是一位能将个人的私密性推向艺术高度的操纵大师。
随着2004年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内省式的回顾展《你看到我吗?》(M’as-Tu Vue?)的巨大成功,卡尔带着2007年的《保重》(Prenez Soin de Vous)跨入了新的领域,这个于2007年在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的讲座将于本月在纽约的Paula Cooper画廊与公众见面。这是卡尔从电邮中收到的一名男士寄给她的分手信,也是女士在应对分手信时的绝招妙计。卡尔用不同的媒介实现了这107件她从各种不同领域中的女性那儿恳求到的捐献物,它们包括歌曲和舞蹈、科学分析、折纸手工、射击还有法医研究。这些非常特别的反应看似简单——但却是普遍的——窘境证实了女性精神方面的多样性并以想象克服了负面情绪。卡尔将在这里讨论艺术与人生以及她在两者之间的空间转移中的探索。
LN:《保重》不是你第一次创作的涉及了巨大的社会反应的作品。你是否能描述一下有关你亲自设计的故事的作品以及更为广泛的煽动了任何难以想象的反应的作品之间的不同之处?你自己设计的故事有——比如像1983年的《请跟随我》(Suite Vénitienne),在威尼斯的街道上跟踪一个男人;《地址簿》(L’Homme au Carne),你联系了你找到的一本地址簿里的所有人并将他们对地址簿的主人的印象刊登在报纸的每周条目上;2008年的《哪里?何时?》(Where and When? ),你听从了一位“千里眼”的建议。
SC:当我在为解放报(Libération newspaper)制作《地址簿》时,有个很大的争议,因为记者想知道为什么作为艺术家我可以被允许去做报社所不允许做的事:那就是去侵入别人的生活。很多人喜欢它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虚构的,然而,当那个人回答并给我他的名字时,这证实了他的存在,证明了这不是虚构的,然后同样的人于是便厌恶它,因为非常义愤,然后,其他的那些在最初不是很喜欢它的人,认为不够风险的人,却开始喜欢它了。这完全是很混乱的!比如说我和我的前夫格雷格.谢珀德(Greg Shephard)合作的1996年的电影《昨晚没做爱》(No Sex Last Night):我们住在一起共一年,我们拍摄了60小时,从这60小时中挑选出90分钟。我们可以制作20部不同内容的电影,甚至是相反的事情。我们选择强调我和我的的孤独以及他和他的汽车,但是,我们其实可以选择只谈食物,或甚至是跨国旅行,或只是我们对彼此的厌恶感,或者只是我们在一起的美丽时光。所以任何一个版本都不会是绝对的“真实”,只是会相对比其它的好。但是,我可以说它是的确发生过的。真实?不。它只是曾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