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南瓜布丁 [打印本页]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0-10-16 16:38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5 点金钱 才能浏览
作者: 段林    时间: 2010-10-16 17:01
写得好,阿穗的写作状态越来越清晰和稳定了啊,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建议的,继续写吧
作者: mayangyang594    时间: 2010-10-18 11:43
晚上躺在床上仔细拜读。
作者: 孙浩然    时间: 2010-10-18 17:33
03常常强调塑造人物,下笔时也的确重视人物。
很多对话都有太工整的感觉,一大段对话结束的时候,有种不满足,对话只承担了对话本身的功能,但这似乎应该就够了啊,所以我也说不出是哪里让人不满足。

有个别字:由于一晚上的车劳顿
作者: 威廉爱德华    时间: 2010-10-18 17:45
"事实上,当初刚搬过来时,还为自己的好运气庆幸不已——从这里坐地铁上班,每天早上可以比搬家前多睡半个小时。"
"这天早上,他七点半起床后,到楼下买了份肠粉做早餐。吃完后,他洗了个澡,换上一件比较新净的浅灰色连帽卫衣,一条窄筒的浅色牛仔裤,和一双黑色帆布鞋。坐车来到人民南路十三行附近下了车。站在行人较寡少的马路对面"
这些“他”我觉着有点多,有疲劳感。
“女孩很年轻,十八九岁的样子,长得很可爱,脸蛋红扑扑的”这一句给我一种错觉,女孩和主角第一次见面的错觉。
其他,觉着很好。仅限个人感觉。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0-10-18 18:18
本帖最后由 asui1003 于 2010-10-18 19:26 编辑

确实是呢,我再斟酌一下措辞,感谢指点。 ^_^



补充:也谢谢孙浩然,刚才回帖时只看到爱德华的,那个别字我在原稿里改了,谢谢。对话的问题,不知道是不是设计感太强,我再认真想想。
作者: mayangyang594    时间: 2010-10-20 14:54
读了前辈此文,我觉得前辈的风格逐渐固定下来,语言读起来很平滑,也很生活化,我发现近期你的小说的背景总是出现南宁和广州这两个地方,叙述的是一些小人物们一些细腻而有血有肉的生活画面,如果作者继续这样写下去,可以以此背景构建一个带着作者烙印的地域性特点的小说,比如苏童曾构建了一个什么街道为背景的小说集,还有哈代与福克纳的就不一言说。
  除了做南瓜的细节描写外,我很喜欢这一段“他回到大房间,在他的床上,吕倩儿正安静地酣睡着,肩膀随着吸引有节奏地起伏。她侧着身,白皙的脸庞埋在手臂里,可是仍露出一部分,眯着的眼睛使她看起来更像个孩子。屋里没有开灯,夕阳挟着余温从打开的窗户渗进来,轮廓清晰的光线里纤尘可辨。地板上的风扇正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楼下偶尔传来一两声电动单车的喇叭鸣。他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头往后靠在墙上,视线投在天花上某个没有意义的角落,脑海里像沙滩寻贝似的细细过滤着这几年经历的点点滴滴回忆。他甚至觉得自己听到了时间在哀鸣。”
    前辈这样写已经让我浮想联翩,我会泛起很多的情绪,如果是我描写这段的话,或许会把她入睡的姿态写得更暧昧些,继而会使我产生一种欲望,抑或她那睡姿或是身上某一特点,会使我想起小时候年轻的母亲,(一种恋母情节的流露,尤其是单亲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而前辈酝酿的情绪很纯很淡,略带愁苦的味道,其实我一直很喜欢前辈流畅的叙述,就像滑落的瀑布,那种娓娓道来的文字使读者觉得很贴近而没有多少障碍,期待拜读前辈更多的新作。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0-10-20 16:25
7# mayangyang594

mayangyang同学你读得那么仔细让我很感动,但别喊我前辈呀,叫我阿穗吧。年龄上我确实是个大叔,但写作上只是个新人,几个月前我还管别人喊前辈呢(但也被婉辞了)。我文章里常出现的地理和人群属性,现在我想明白了,如果刻意当做作品命题去考虑和处理,会非常局限。我不能在写作中代表特定的阶层和群体,他们也没授权让我代表,我只能代表自己(独特性)和人类(普遍性)。因为我写的是现实生活题材,我希望作品里的世界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所以我会把地理、人物、时间、金额等现实属性写得很清楚准确。其实我都没严肃考虑过这问题,只是读到别的作家也这样处理,我觉得效果很如我理想,就照做了。我现在写的东西,处在一个很初级和幼稚的阶段,简简单单地讲故事而已,借以抒发憋积胸中的成分复杂难以概括的人生感悟和情怀。我想恐怕只有当我把这些倾诉的冲动挥发光后,才能更进一步吧。很高兴能和你交流呢,互勉!
作者: 陈树泳    时间: 2010-10-21 11:21
生动,不断有惊喜出现,特别是对话,人物抓得很好。
破题有点太啰嗦了,而且从破题到主文,转得有些不太自然,同样在房间里转去做南瓜布丁也转得不够自然,像是三个部分不太属于一个系统的。
笔法和主题形成的反差,像两股力在绞一个乐观而又压抑无奈的人,他在抗拒、又以轻松的幽默和“它”共处,同时又在与他人相处中得到慰藉,处在既游离又回归的状态中,所以我读的时候预期结尾那个男的应该会非常疲惫地一个人走回家。吕倩儿的前景更让人担忧,既显得无知又盲目迎合,当读到她说“我觉得广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的时候,感觉挺伤感而复杂的,像这样的话从人物口中说出来具有特殊的力量,前面的东西也跟着闪光了一下。
结尾(最后一段)有点弱了,它显示的问题是没有突破叙述设定的圈子,应该再发些力冲出去,即使只用一两句话,也会得到更深的意味(和意外?)。

确实是越写越好了,这篇的题目也比前几篇的要好,但从你的跟帖和评论中似乎你非常重视一些“重要的意义”,这也在小说的行文中能读到一些线索,这没什么不好的,但更期待你慢慢地把更多的从外部看小说转入到从小说内部理解和感受小说,我相信会有更值得期待的东西出现的。

挂起来先。
作者: 陈树泳    时间: 2010-10-21 11:24
这篇打动我的还有从中能看到写作者自身独特的东西,asui似乎更放心地将某种更柔弱而隐秘的东西流露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了。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0-10-21 22:09
10# X

谢谢X的意见,你读得真认真!这篇就是想写一个面对无奈和灰暗的现实生活,内心失落抑郁,但也努力(哪怕仅是表面)以乐观面对人生的人。我也想过,选择处于这样境况的一组人物,从这个的角度去写,过于涉入社会现实的批判意义里了。其实我很早前就意识到别拿小说来批判社会现实了,但我写出来的总会让人觉得我有这个意图,是因为技术上的难度——我不是个感受力特别丰富和敏感的人,没有诗人气质,欲望和情感都淡泊,说冷漠也可以……如果不引入社会和环境作为底色调去映衬人物的话,我不懂怎样推进小说——我没有那么多细腻的个人感受性的东西抒发。生活中,我只有在和外界产生强烈摩擦时才出现明显的精神活动。在作品里回味、分析和表达这些精神活动是相对容易做到的;但离开具体的事件叙述,离开拟真的环境作用,而去推动一篇小说,对我来说是难如登天的。最起码现在是。
作者: wqawqa    时间: 2010-10-22 14:45
他边说边把鸿运扇从床上拿下来,然后从床底下拉出电插板,又把带出来的一只拖鞋塞回去。


哎呀,这个塞回去太喜欢了
作者: 酒童    时间: 2010-10-28 10:03
好!阿穗!
他们也喊你大叔?那就更好!
作者: 司屠    时间: 2010-10-31 12:21
真诚,贴己,润物细无声,就像asui1003 在评论小说时给人的那种感觉,但是这种语言,缺乏让人读下去的动力,没有光泽,最多是平实,需要变化。
作者: 陈树泳    时间: 2010-10-31 14:02
真诚,贴己,润物细无声,就像asui1003 在评论小说时给人的那种感觉,但是这种语言,缺乏让人读下去的动力,没有光泽,最多是平实,需要变化
司屠 发表于 2010-10-31 12:21

+1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0-10-31 21:15
感谢wqawqa、酒童、司屠和X,尤其是司屠的意见,我会铭记着的。语言问题我有意识到,却没能力马上解决,我会在下次做些尝试的!
作者: 管理员    时间: 2010-11-21 00:50
标题: 特邀访谈
《南瓜布丁》作者asui1003访谈


提问:X
嘉宾:asui1003


X:还在吗?

asui1003:在的。

X:那开始了?

asui1003:啊,好的!

X:你工作了没有?

asui1003:现在没有工作。

X:2个月前你不是说得上班了吗?

asui1003:当时有此粗略的打算,但没有确定的时间计划,后来想想,觉得还没到打工的时候,还想在家待一阵。

X:是为了写作吗?

asui1003:可以说是,但不完全,有了时间,我可以做别的事,例如读书,这个挺花时间的。
我还想和朋友合作做连载漫画,但也只是在计划中,没具体到做的阶段。

X :嗯,感觉你在写作上投入了很多功夫。记得之前和你聊天谈到你是09年开始正式练习写作的是吧?

asui1003:哈哈,是我希望大家这样认为,那样我写得不好的现实就不会使我过分难堪。但实际情况是,我2006年就有过写作的念头,而且也写了,当时我是冲着故事会一类的刊物以及起点中文网去的,我对纯文学没有概念。我投了几篇稿,只被《今古传奇》用了一篇。而在起点上的写作就更没谱了,眼界太狭窄,都是学着别人的样子写,很快就泄气了。当时我还在打工。然后后来就去南宁做生意,这些不靠谱的写作就停止了。
200910月,我回到广州,我觉得是从那时起开始真正的写作的,希望大家也这样认为,哈哈。

X :嗯,这么问是想引出09年之前的工作对现在写作的影响,别紧张,大家不会为写作者的写作年龄太在意的,只要不断进步对大家来说都是可喜的。你说到“纯文学”和“真正的写作”,我能理解你的意思,但我想听听你是怎么看待在黑蓝写作和在起点写作的不同的?

asui1003:我觉得,起点就是写类型小说的吧,纯粹的消遣文学,给读者打发时间用的,属于消遣文化吧,我也说不准。而黑蓝的话,用我的说法,我觉得是个人写作,就是我个人最想表达的东西,我写出来,我完全不考虑读者啊,大概是这样。我的概括方法不大科学。哈哈。
我当时只在起点上写过一篇,校园题材,写到五万字,就停了。

X:你真的能做到“完全不考虑读者”吗?

asui1003:当然不可能,哈哈。
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的,别人的观点很容易影响我,这是性格原因,自己也拿自己没办法。只是,在黑蓝上的写作,我不用考虑类型啊,不用考虑情节悬念之类为了吸引人追下去而设计的东西。

X:嗯,有些东西能够感觉到,但一具体说出来,可能就会偏颇。比如我将抛出一个炸弹,让你面对“类型小说”这个问题。

asui1003:你炸吧,“类型小说”这个词,以及“纯文学”这个词,我都是读回来的,人家用来指什么,我就用来指什么,可能这种分类方法简单粗糙,我真没深思过里面的含义。

X:你常提到卡佛,就我对卡佛的不全面了解,我觉得卡佛写作其实也满“类型化”的耶。

asui1003:我说的类型小说,好像都是特指情节类型,例如侦探类的,言情类的,武侠类的,玄幻类的什么的。而卡佛是写生活题材的,但情节不是他的唯一或重要表现手段,所以用情节类型来区分他,意义不大呀。

X:嗯,写法上呢?

asui1003:写法上,一般人说的类型小说,就完全是情节化的故事嘛,故事吸引就是好作品。那么,构思情节桥段可能是创作的重点啰。而卡佛的小说,是不是属于现实主义呢,我说不准啊,但他写作时,切入点肯定不是编一个吸引人的情节桥段啰,可能需要的是更多方面和综合的能力,也包括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刻理解力等等。
我觉得,类型小说的前提是情节化的消遣小说,并不是说所有侦探小说,所有言情小说,所有武侠小说,都是类型小说。如果作者的写作不是冲着情节化的表现去走的,哪怕写了一个侦探故事,也算不上是类型小说啊。那你上次向我提到的《玫瑰之名》,也算是侦探类型的小说吧,但我觉得就明显不能归到类型小说里。

X:我的意思是,当一个写作者对语言和结构缺乏变化的时候,他很容易形成风格,也很容易使自己的写作套路化,而就我看到的你几篇小说,似乎也缺乏某种变化,是同一?quot;写法",你之前提到了卡佛对你的影响很大,我担心他的"类型化的写法"可能会使你的写作路子变得单一,这么说不是我在否定卡佛,我对他的写作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是我觉得一篇很棒的小说应该期待更多不期而遇的神奇体验,而不是习惯到写到某个点上会自然而突然出现的兴奋点来让人打个哆嗦。这么说吧,你觉得卡佛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有没有对自己的"写法"的持续意义感到担忧?可能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还有点早,但我希望能有些意识以后碰到的时候有个思考的铺垫。

asui1003:我一方面吃不准,因为我喜欢的一些作者,他们就是有你说的“套路化”的倾向的,并不是一直在求新求变的。但说到我对模仿别人风格的畏惧,甚至从最开始,在我没有上黑蓝之前,我就非常在意的。我当然希望有自己的风格,在我刚来黑蓝贴作品,回帖里我就坦白自己对模仿的忧虑。只是,我没能力--我好像不知道怎么摆脱别人的语言去写作,我尝试过,总是碰钉,而且我的尝试也并不总是有益的,有时只是浪费时间而已。我确实走了捷径啊,因为我借了卡佛小说的语感,而我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题材又非常适合这种语感下的写作,一下子作品就获得了一点效果。但担忧肯定是存在的,而且我很介意的呀。哪怕我现在已写了一半的一篇,就又做出新尝试了,不过推进很艰难。
因为我读过的小说不多,我上面说的我喜欢的作者,是指塞林格、卡佛、耶茨、卡坡特这些。大概都是二战后美国迷茫一代的作者吧,都主要是写物质化时代的城市生活题材。

X :嗯,慢慢来。你说到的一点我觉得特别好。“因为我借了卡佛小说的语感,而我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题材又非常适合这种语感下的写作,一下子作品就获得了一点效果”,这正说明了这种写法与你要处理的题材是吻合的,或许当你需要写“另一种生活”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做出突破摆脱表面的影响并不是太困难了。

asui1003:希望能这样啊,因为只要我的生活在继续,我的阅读面不断扩大,我应该能慢慢融合和提炼更适合自己,更富有个人意义的创作方法或风格吧?--每当我忧虑的时候,我就这样安慰自己哇。但这些问题真伤脑筋,我并不是太擅于思考的人,经常想来想去没有答案,自己憋着。其实,卡佛对我写作的影响这件事,我比所有人更介意,更担忧。我惶恐啊,但我没办法。我觉得是我没能力。

X:啊,不要急啊,我觉得有影响是好事的一种,意识到了就会想办法解决,让自己写得更好。
回到你这篇入选第95期网刊的小说吧,我很喜欢你刻画的人物,很生动,特定抓得很有特点,我甚至就觉得“雷文德”是你了,哈哈。这几个人物应该能在你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吧,参照你写过的做服装生意的几个人物,应该跟你之前的工作很有关系吧。

asui1003:哈哈,雷文德确实有以自己为原型,但只是我人格中的一个方面,抽取出来的。真实的我要比雷文德这个人物丰富和复杂得多。我经常拿生活中碰到的人做小说人物原型的,甚至连事件都有用真实经历。反倒是吕倩儿这个女孩,比较面谱化了,没有很突出的性格特征。
我写的前一篇《你为什么不待在家里》,情节背景和人物确实借鉴了我之前做生意的经历。但单说人物,没有哪个是直接用生活中碰到的为原型,往往都把原型的人格省略和减化了。其实我在生意时真遇过几个极端化的人,我都不敢直接用在小说里,因为他们的性格太戏剧化了,就像情节化小说里的角色,我控制不住。
X:嗯,这给我感觉你比较倾向写“众人”而不是写“个体”,你同意吗?
asui1003:我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哦,不过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当然希望使用具有更广泛和普遍意义的人物啦。否则,很容易被人觉得,我是刻意想表现人物那些"特殊"的地方,就像是故意为了吸引读者一样,我不希望这样的。但也有可能,是我能力不足,如果我的控制力更强,哪怕用极端特殊的人物,也可以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有可能会是这样呢。

X:如果你不介意,我想把话题引得更深入一点,因为第一次访谈,对一些问题比较容易挖根究底,以后访谈会更注重某一具体的作品。

asui1003:好的,我也尽量把问题思考得深入点,配合你,哈哈。
顺带跑题一说,其实做服装生意的经历对我写作帮助挺大的,尽管之前我也从事过很多工作,接触过社会的不同面和人,但都没有做服装生意时条件那么便利。因为当时我不但每天要接待上百个顾客,建立广泛的交际,而且有大量的时间和商场里的人交流生活,也可以说是分享了他们的生活处境和经历吧,他们渴望什么,烦恼什么,面对着什么,等等这些真的是挺好的素材。

X:你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并不太有信心,但其实你具备了认真对待写作的态度,这确保了作品的品质,所以不必急于快速成长,慢慢来。只是我觉得你的写作观念有些老土和保守,这不是写作能力的问题,而是“为什么写”的问题,当然这个我也不敢说有什么定论来评判哪个更好。你越强调人物的普遍性,我就越觉得人物容易丧失了魅力,但就《南瓜布丁》来看,人物(雷文德)可能存在普遍性,但他却是单独存在的,至少出来的效果是雷文德是活脱脱的,不会让人一看到某一类人就联系到雷文德。
这种保守可能会让写作达到某个成熟度就很难做出突破,不知道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怎样。当然我也没把握,顺便聊聊嘛,也可以过后看看其他会员的反应。

asui1003:生活中我也很老土和保守啊,不仅仅是对待写作。我希望笔下人物获得的普遍性,可能是那种每个人读到都会理解,尽管这人物和自己完全不类同,但能够建立理解。而我说的特殊和极端的人物,就像热血少年漫画里的主角,是一个纯粹化的人格,比如追求正义,他对待这点就是绝对的,就像没有人性一样,例子参照圣斗士里的星矢就能理解了。我是警惕于这点。我在现实中确实碰过一些比较纯粹的人,就是某一欲望或性格特征太强烈,盖过了其它方面,使其人格就像是别人的人格的其中一个面。而我觉得应付不了这种人物,最好是避免这种人物出现在我笔下。
会不会你觉得我的保守,其实有两方面内涵。一方面是我人生观念(也包括写作态度)上的保守,影响着我的题材内容;另一方面是我写作方法上的保守,这点阿段向我提到过,可能是因为我缺少文学意识和写作经验方面的积累,但又急于求成,自然便把经典作品奉若圣典,谨小慎微,用最保险和最不可能犯错误的方法前进,导致缺少自由发挥和创造性?

X:主要是写法上,性格无疑会对写作造成重大影响,我觉得这个是好事,什么样的人格写什么样的作品,只要不虚伪就行。诶你别紧张呀,你一紧张我就好紧张。就像前面说到的一样,我只是想提供思考点,并不是想对作者进行改造。我感觉保守可能容易出经典,但它给其他写作者提供的营养往往是有限的。好担心这个访谈会对你写作产生干扰,不过你对自己的写作常常进行反思和思考,这才让我鼓起勇气提到这些问题。

asui1003:不会呀,你没干扰到我,不用担心。
我确实常常反思哦,只是,可能量够质不够,次数够深入不够。无论对待生活还是写作,我都反复地自我推翻的,哈哈。

X:再次回到《南瓜布丁》吧,我很喜欢里面有?quot;通透"的魅力,就像站到高出看到的是洁净空气中的风景而不是雾蒙蒙或黏糊糊的视线。不知道你写这篇的时候顺不顺利,感觉是一口气写了很多字数的,很流畅。

asui1003:啊,你说的“通透”,可能和别人评价我的欲望不强有联系,包括生欲、爱欲、物欲等等。

X:嗯,你说说写这篇作品的写作状态吧。

asui1003:《南瓜布丁》当然是顺利的,写得比较快的,因为是从一篇日记改过来的啊。我写的小说,很依赖叙事手段的,所以,只要有个事件流程的骨骼,往上填筋肉就轻松了。或者说,细节上一些个人性情的流露,是不消太费心的,是自然而然的。只有叙事本身是技术活。
那篇日记也曾贴在小说版里的,大概是今年四五月左右吧,我也忘了,用我ID搜能搜出来,题目好像就叫《记我的一天》。
啊,我刚搜了,应该是《我的一天写生》,哈哈。
原本那篇日记,写作的时候也是有目的的,就是想试试,用塞林格早期的笔触,把自己一天的经历记下来,看看效果是怎么样。而现在作为小说的《南瓜布丁》,可能塞林格的影子会很淡了吧?反正我没刻意去模仿了。而原本的日记因为只是记了个一天的过程嘛,肯定是流水账,很散的。
虽然你没问,但我顺带说说吧,哈哈,我是并不介意把真实经历写到小说里的,因为对于读者来说,小说里的事件是不是作者本人的经历有什么区别呢?而且事件本身也不是我要表现的作品内容。角色们逛了些什么地方,吃了什么,这些根本不重要的,怎么改都行。对我来说小说里的事件,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它的作用是推动叙述,让作品里的世界得以展现,而这方面可能是靠细节吧,我也说不太清楚。--只要作品本身完整和谐就是好作品,我至今为止是这样认为的。

X:嗯,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作者需要保持神秘性吗?因为你透露了好多信息,哈哈。

asui1003 :哈哈,我不知道啊,那卡夫卡死后,他的私人信件啊笔记啊什么的不是被大量出版吗?那他的生平也无神秘性可言吧?或者说,他的现实经历无神秘性可言,但他的心灵经历充满了神秘?我吃不太准,但我希望是这样。
作者: 李剑鸣    时间: 2010-12-9 21:31
在《文学与人生》2010年第11期目录上看到这个文章,祝贺阿穗。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0-12-10 09:58
18# 李剑鸣

哈你消息太灵通了,我也是看到你这回帖才知道的,刚上百度搜了下,应该是2011年1月,谢谢鼓励,互勉! ^_^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0-12-10 11:59
对,是第一期,哈,因为当时没有登录,重写了几次,就写错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0-12-14 16:49
叙述比较一般,绕的地方多,感觉还只是在半路上。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0-12-15 08:27
21# Guest from 61.164.109.x

谢谢你的意见,我自己是觉得,环境描写过于刻意,叙事在某方面力度过大,缺少收放自如的控制力,因而很初级。但无论如何,包括这篇在内的几篇,确实是能代表2010年我的写作阶段和水平了。我确实很认真写了,只是本身各方面水平不足。我会不断努力的^_^
作者: poco    时间: 2010-12-29 22:53
轻巧。可信。有种很纯洁的感觉。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1-1-31 22:14
加油啊~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