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尼采反对瓦格纳》
[打印本页]
作者:
陈卫
时间:
2011-2-19 15:46
标题:
《尼采反对瓦格纳》
本帖最后由 陈卫 于 2011-2-19 16:40 编辑
摘自《尼采反对瓦格纳》:
巨大的成功,俗人的成功已不再是真实所致;为了取得这种成功,人必须成为一个演员!维克多·雨果和理查德·瓦格纳,他们都证明了同一件事:在衰败下去的文明里,当俗人被允许起决定性作用的时候,本真就会变得肤浅、偏颇、令人不快。光有演员就足以煽动起巨大的热情。
柏拉图之嫉妒:他想要操纵苏格拉底,他让后者的世界充满着自己;他假装崇拜他,并设法将苏格拉底所有的追随者与他自己分离,为的是显出他才是惟一真正的信徒。但是他对苏格拉底的历史再现是错误的,甚至到了非同寻常的地步,正如瓦格纳对贝多芬和莎士比亚的再现一样错误。
我不能忍受任何双面的东西。
……从根本来说,我是一个反戏剧者。对这舞台,尤其是对这种俗人的艺术,我怀有的是最深切的蔑视,这是如今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能感受到的。一个取得舞台成功的男人会渐渐淡出我的关注,以至于会最终消失在我的视野之外;他在这方面的失败却会让我竖起耳朵,开始关注。
第二,对严肃、高贵、认真的服务于艺术的教育愈来愈不在乎,代之而起的是天才信仰,或说得直白一点,是厚颜无耻的半瓶醋式的浅薄(这样的公式在《纽伦堡的名歌手》中可以找到)。
我承认我怀疑瓦格纳个人所保证属实的任何事情。他还不够骄傲到能承受关于自己的真相。没有人比他的自尊更少。如维克多·雨果一样,他始终忠于自我,即使在自传中也是如此,——他始终是个演员。
当直觉变成意识时,直觉便被削弱了:因为它通过成为意识而使自身衰弱。
有害的东西对虚弱者最有吸引力,白菜会吸引素食者。疾病本身就是生命的一大诱惑,但是人必须足够健康以抵御这一诱惑!
没有一个人对他(摘注:瓦格纳)加以防范这一事实本身就是一个颓废的迹象。本能被削弱了,原本应避之不及的,我们却趋之若鹜。
因为事实上没有什么比神经系统的恶变、滞后和过度的刺激更有现代诱惑的了,……
没有什么比激情更廉价的了!
这个音乐家正在变成一个演员,他的艺术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说谎的工具。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诋毁自己,而此例的关键在于找出这个缘由。瓦格纳是不是希望摆出不道德的个人主义的姿态(因为他相信天才总是不道德的),以使我们相信他是个天才呢?
以下为英译者序中的句子:
那个时期真正的、古典的艺术家,如海涅、歌德、司汤达等人都战胜了内在的冲突,而且个个都使自身成为了和谐的整体。当然并非未经过艰苦的抗争,因为他们中每一个都是时代的孩子,即颓废的孩子,并都因此受难。他们与浪漫派之间惟一的区别在于他们(前者)清楚自己的病因,并具有战胜疾病的意志和力量;而浪漫派选择的是更为轻松的方法——对自己闭上眼睛。
瓦格纳的所作所为则具有一切浪漫派和现代艺术家共有的特征:他凭借极度的哀伤和狂乱的兴奋来淹没和掩盖内心的不和谐之音。
他(摘注:瓦格纳)在他那个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取得的成功都归因于现代社会在呼唤演员、魔法师、蛊惑者和空想家,即那些能够掩盖普遍的虚弱和不健康,能够以提升和麻醉的方式给人以满足的人。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2-21 09:50
尼采早年也曾热情地赞扬过瓦格纳,换言之,哪怕对尼采本人而言,他希望用理论去区分的肤浅的激情和真挚的感动也是极其难辨的。又或者是这两种本质有着极其相似的共同表象?
作者:
马耳
时间:
2011-2-21 10:39
小时候很迷雨果,并且得了雨果病,到现在都还没全好
作者:
陈鱼
时间:
2011-2-21 16:41
又让我想起了《金瓶梅》之于《红楼梦》
作者:
陈卫
时间:
2011-2-22 23:57
尼采没有隐瞒他早年崇拜瓦格纳。他在这个书的最后直言:
“我注意到自己因对瓦格纳所抱的希望落空而对他进行复仇,并因此洞悉了理想主义的非正义之处。”
作者:
黑衣人
时间:
2011-3-1 07:20
以更宽容一点的眼光来看,很多艺术和艺术家都是成立的,但是“好”艺术终究是好艺术,它就是比其他的同类更具某种生长意义上的优先性。倘若不比自己所想的更严格要求自己,那区分浪漫的、真相的、直觉的、曲折的就不那么直截了当了。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