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黑蓝网刊100期小说卷首——《同行》
[打印本页]
作者:
管理员
时间:
2011-4-21 00:16
标题:
黑蓝网刊100期小说卷首——《同行》
一本书以及无关联对照
《当心!你的记忆会犯罪》这本心理科普读物说起来跟小说一点关系都没有,两位作者合作的结果是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心理咨询师的暗示下(出于某种对权威理论的信奉和急功近利的治疗目的),患者将“记起”事实上根本未曾发生过的童年惨剧——
乱伦、**、虐待、邪教仪式甚至谋杀的威胁,他们无辜的父母亲朋都成为曾经的凶手或帮凶,甚至爷爷奶奶和童年玩伴,原本平静的家庭关系瞬间碎裂,患者无法分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他们日复一日地生活在焦躁、恐惧、绝望里,被那些无法躲避的记忆的流光碎影惊吓纠缠,无路可逃,最终崩溃。
读这本书的最大触动是:
1
. 案例中患者悲惨、恶心的想象处境所引起的读者的生理反应;
2
. 记忆真实性的无从得知。
对于第
1
点,可以略去不提,虽然最终证实那些悲剧未曾发生在患者身上,但是在这个世界的许多地带,每时每刻,都有比这更无法言说的惨绝人寰的事件发生,人之恶,向来是毋须低估的。
对于第
2
点,恐慌也主要来源于第
2
点,根据记忆专家的说法,人类的记忆其实是极其容易被篡改的——
如果
A
的记忆不可信,那么所有其他人
A’
的记忆也是不可信的,缺少了自我陈述的可靠性和周围证词的可靠性,这个事件或者世界,就失去了真相。
推而广之,你看见的猫咪就是猫咪本身么?
你看见的叶子的绿色跟我看见的叶子的绿色是否同一色?我们说出的“绿色“是否带着相同的色温?
在这个意义上,把“世界的真实”视为理所当然就显得过于轻率,或许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引出黑蓝十六条的第一条:
人所认识到的全部存在,只能在意识中作为对象呈现;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存在对人毫无意义。因此,小说的现实性实际上只针对现实在意识中的投影。
很多写作者都会走过“青春期写作”——激素带来了欲念的躁动,阅读带来了思考的哀愁,环境带来了抗争和愤懑,情感炽热,表达强烈,但,缺乏自省,更缺乏持久;许多人走过青春期,也就走出了写作期,他们谈论起学生时代或者青年时代的写作,就像谈论一个曾经依偎过的“不成熟却美好”的前女友。
很多写作者也会走过“虚无期写作”——这个时期或许更长一点,这一类作者看到了世界的虚假背景,或许读过休谟、克尔凯戈尔、萨特、维特根斯坦,他们被世界的(本质上的)无法认知触动,没有什么是可靠的、真实的,甚至,没有什么是值得去言说的,去描述一个谎言么?在谎言的基础上建构一个故事么?我的一些朋友,之前都热衷于探讨哲学和理论物理,他们也写作,只是在走出这段时期之后,他们显得疲惫,显得心虚,世界就像一本未经他们同意就硬塞给他们的画报,写满了光怪陆离的杜撰之作。
“如果世界是假的?为什么要写作?”
类似的问题,当然可以用“欲望”来作答,虽然我们知道最终我们要入土为安,但我们还是要吃饱穿暖,看看电影瞄瞄姑娘,但是,这样的回答解决不了我们要写“怎么样”的作品——
在虚假的世界里,是否虚假的背后有一种神秘的秩序,这种秩序就像集体潜意识一样根植在语言的深处,只有通过写作这个仪式召唤出来,正确地召唤出来——或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入口,但产出却有相同的本质——人们才能触摸到这种似曾相识却从未意识到的感受?
在虚假的世界里,是否有一种虚假,它毫不畏惧地说出这个世界的虚假本质,但并非破罐子破摔,并非把人推入无意义的虚无的深渊冷眼旁观,而是在无序的破碎的不美好的虚假中建立起一种和谐,艺术的和谐,这种和谐将虚假本身作为有机结合的素材,却能真实地——效用上的——滋养到人的成长?
在虚假的世界里,我们应该诚实一点、耐心一点、仔细一点,每个人寿命有限,不诚实的写作将和虚假同流合污,不耐心的写作将减弱你的耐久力,不仔细的写作将磨损你的分辨虚假的味蕾,和这个虚假的世界周旋,从它身上索取被它遮蔽的秩序,这是一场需要激情更需要技术的游戏。 “你知道吗?他有医师执照,他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他治好了很多患者,他无比肯定地说我肯定是在否认,我的身体记得那些侵害,只是我的记忆因为巨大的痛苦选择了遗忘,他说只要相信他就能唤醒,把他当作父亲、情人、丈夫、主,把整个思想交给他,按照他的要求做,我就能得到救赎!”
每一个开始写作的人,也将直面这样的境地,或者一生都将面对,歧途和正道往往一线之隔,或者,本身就在变换交替,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量患者通过心理咨询得到了心灵的康复,不可否认的是大量的孕妇被临床医生无意间谋害在产床之上一尸两命,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境地,看再多的书也无法作出一劳永逸的抉择,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论,休谟早就告诉我们,无法从逻辑上证明无限集合里的不存在之物——在无限的抽屉里,你永远无法断言你的戒指确实在所有抽屉之外。这时候,除了求助所谓的本能似乎别无他法——
据说远古的人类完全靠味蕾来一定程度地避免有毒食物的戕害。
显然,这个事例透露着一股子心虚。
前两天朋友谈到关于黑蓝的写作——
所谓黑蓝的写作,或者黑蓝鼓励和肯定的写作,是怎么样的写作?如果根据抽屉和戒指,我们无法言说无限之物,但可以去分辨已然出现的事物——在黑蓝近两年,看到大量的情感虚假(作者个人强烈却不真实的情绪牵扯了所有叙事元素朝既定方向行进)、语言虚浮(语言仅仅成为了叙述的载体而非叙述本身)、表达哲理(对世界的体悟有一个规范的总结和有效的方法论)、悲悯人世(这种悲悯往往没有经过虚假期又过于轻飘和煽情)、某类风格翻版(仅仅在最外在的表层模拟了一些经典作者的风格),这些种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尚未穿透世界的虚假,尚未将自己置身虚假之境,尚未以虚假之境作为基石,尚未在这块基石上扛起锄头往下挖,或许,每个人都应该把写作最终回归到自己的身体——
一种本能,每一个句子、字词都指向自己,都和自己获得最大的共鸣,而这个自己,此刻应该深潜于虚假世界的神秘规则里,这是写作也是写作之外的修炼,真是这样的么?
危机和收获并存,只有一步步修炼下去,在每一步警惕热情衰竭的同时也警惕惯性地前进,就像李牧在“做出好作品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个帖子所说:除了具备一定的知识,动手是必须的。
最后,恭喜江冬(男男)同学获得本届小说奖,也一并祝愿所有在黑蓝写作的人能得到提高。
陈鱼
2011
-
04
-
18
同行
我的确有放首诗当卷首的冲动,“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
小说奖的揭晓和
100
这个数字使本期网刊沾染了一点喜庆的色彩,虽说小说版选登的作品质量没能比上个月更高,帖子的数量也没能更多(诗歌版倒是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不过同比来看要好了一点(仿佛小说版正在制造
GDP
),这至少说明黑蓝目前处于一个稳定的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稳定带有上升的势头,印象中年后的状况的确好了不少。
本月又有不少新人来发作品,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这种变化无疑是有益的。作为一个日发帖量不超过一百(超过五十得看日子)的小众论坛,在保持论坛品格的基础上(不以谄媚和一团和气为代价),人气总是越旺越好,这二者并不矛盾。无需回避渴望做大做强的心理期待,黑蓝应当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为什么不呢?对有志于小说创作的人而言,它能提供的建议和帮助无疑更有价值。
来黑蓝两年多了,注册的时候,大概没想过自己会在一个论坛呆那么久。除了早期发过几篇自己都不忍再看的小说,几篇随笔,披着马甲发过一些诗,大多时间在生活区灌水。我的神经质让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完成一篇小说,实际上去年我写了,改的不成样,最后终于没贴。这礼拜我开始捣鼓自己的大学回忆录,又发现它实在乏善可陈,说不定编一部黑蓝灌水断代史会更有趣些。相信没有人在线时间会比我长了,我足可以学着两位总理深情的语调,缓缓地说:“我是爱黑蓝的。”
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依旧与黑蓝同行。
西城四月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